冷暖自知66暖暖
中山大学地标性建筑作为南校区的学生,学习、生活在人文气息最浓厚的南校,看到这个问题肯定是有一肚子话要说了。1、 北门牌坊作为中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没有之一),北门牌坊可谓是中山大学学子精神寄托的象征。想当初来中大报道的时候,我第一次要找的建筑就是这个。“古色古香,庄严大气的中山大学牌坊一直以来都是中山大学的标志。现在,人们熟知的中山大学牌坊位于中大海珠校区(即南校区或校本部)北门、滨江东珠江南岸的那座 。此牌坊建于2001年,是参照五山路原有的国立中山牌坊复制而成的 。”2、 中大校训这个景观我觉得是仅次于中大北门牌坊的标志了。中山大学的前身-国立广东大学建校时,孙中山先生为之题写了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十字训文出自于儒家经书《礼记·中庸》,这是孙中山先生对于广大学子的深切期盼,盼望新时代的年轻人振兴中华!3、 中区草坪除去那两个必须要说的标志性建筑外,这个就是我想说的,中大最养眼的景色,中区草坪,大草坪是中大校区的轴心,从南端的核心历史建筑怀士堂起,历经大旗杆、孙中山先生纪念铜像、惺亭、大花坛到岭南堂,全长约700米,宽约50米,再往北就是珠江边的中大北校门了。无论是烟雨朦胧还是艳阳高照,这里的景色总是那样令人心旷神怡,两旁是浓荫密布的逸仙路(孙中山先生字逸仙),沿路散布着中大的一些近代历史建筑和会堂类建筑。漫步其间,你会感到天地广阔心胸开朗,浓浓的学术味令人觉得这里真是一个做学问的好地方,舍不得离开!
蓝海Mario
从中山大学南门走进学校,穿过一条两侧树木蓊郁的大道,映入眼帘的首先便是中大的校训——由孙中山先生手书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是怀士堂的背面,怀士堂是中大校园内的最著名的建筑之一。这座红墙翠瓦、塔楼高耸的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历史悠久,堂前巨樟由陈炯明先生亲手植下,距今已过百年岁月。 怀士堂旧照 怀士堂今照沿着中轴线逸仙路往下走,能看到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与惺亭。惺亭由原岭南大学惺社同学于1928年捐建,为史坚如、区励周、许耀章三烈士纪念亭。史坚如为辛亥革命烈士,区励周、许耀章为1925年沙基惨案烈士。惺亭内有一哑钟,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1981年,古文字学家商承祚先生为惺亭题写了匾额。继续向下走,到达岭南大学旧址(今岭南学院)再往下走便是中大学人馆。中大凯丰学人馆是由广州中大控股公司与广东丰泰集团共同打造的按照四星标准兴建的精品酒店。同时,中大凯丰学人馆也是中山大学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为中大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高规格的场所。从学人馆往下走到达中大北门,北门外的牌坊由中山先生手书,宏伟大气,与迢迢珠江相峙。逸仙路的两侧通往各大院楼和其他标志性建筑:1. 陈寅恪故居原是岭南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葛理佩住宅,其后王季思、杨国荣、容庚、商承祚等知名教授也曾在此居住过。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陈寅恪教授一直居于此楼的二楼。《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等著作就是在此写就。故居内现陈设陈寅恪居住时的摆设,手稿与书籍,免费开放。2. 马丁堂马丁堂是一座由硬制红砖砌就,采用钢筋混凝土作地面的建筑物,为纪念向岭南大学前身岭南学堂捐款的美国辛辛那提州的亨利·马丁,命名为"马丁堂"。它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所在的大楼(人类学系系牌匾为费孝通先生手书)。3. 乙丑进士牌坊"乙丑进士"牌坊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为表彰天启年间广东梁士济、李斯觉、罗亦儒、吴元翰、岑之豹、尹明翼、高魁等七位进士所建。岭南大学领迁了这座"乙丑进士"牌坊。原立于格兰堂(今称"大钟楼")西侧,后倒塌。1999年学校在校园中区重立该牌坊。4. 爪哇堂爪哇堂原为大学宿舍,为纪念爪哇华侨的赤诚,将该宿舍命名为“爪哇堂”。楼匾为容庚所写。5. 十友堂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