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立夏
1、现实自我,又称“自我“,是精神分析派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中有三个组成部分,而”自我“居于中间调停的位置,遵循现实主义的原则,以一切对个体最有利、最安全为宜,故称”现实自我“;2、镜中我,是社会学家库利提出的概念。他认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因此,人的自我是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他人的认识、他人的评价和情感等等;3、理想自我,又称”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第三个部分,其从现实自我中分离出来,是代表着人格结构中追求理想、追求道德上完美的部分。由于其与追求快乐原则的”本我“相对,所以常常发生冲突,而自我就负责协调两者,以维持心理平衡。
苏州小迷糊
举个例子,一个像李小璐的女孩子,被身边的人说像周迅,她听了很不高兴,因为她分明觉得自己更像杨晓芸…现实自我顾名思义了,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当然不局限于样貌,性格等等皆使然;镜中自我的“镜中”是一种比喻,实际上意味的是由接收到的外界给予的反馈而具体化的一个形象,也就是“别人眼中的、别人形容出的自己”;理想自我则是一种意愿,里面融合的是,社会价值观中正向的内容与主体个人选择交叉产生的对自己的一种期望,期望能成为的那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