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叫我癸小亥
Cover letter重要吗?
投稿信是一块敲门砖,是作者为其稿件进行宣传的机会。 投稿信并非只是走形式,应该把它和文章本身一样
认真对待。在英语中有一个谚语叫第一印象会持续很久或者你永远也不会再有机会重塑第一印象。
如果投稿信中的信息不准确,有语法错误并且写的很随意,您觉得主编会对您科学家的身份有好印象吗?
如果投稿信是胡吹乱造、夸大其词,主编审稿无数,会一眼看出。同样,如果投稿信又长又臭,把所有的信息
都包含在内以至于找不到重点,也不会给主编留下好印象。
投稿信应包含足够重要的内容让主编一眼就能决定文章是否适合在他/她的期刊发表,是将文章送审还是拒稿?
如果投稿信没写好,不能让人有兴趣阅读或者和期刊的宗旨范围相差很大,您的文章很有可能直接被拒。
应该在投稿信里面写什么?
第一句话是请求主编考虑发表您的文章。把您的文章题目和期刊题目写完整。接下来应该写:
· 为什么做这个研究
· 您的研究表明了什么?
· 您从研究结果中总结出什么?
· 为什么这个结果重要?
· 什么是新的或者让读者感兴趣的?
· 为什么您的研究和期刊宗旨范围吻合?
· 是否达到期刊的特殊要求?例如利益冲突声明、是否推荐或不建议审稿人(不同期刊有不同的要求)
· 确认所有的作者都同意投稿给这个期刊,您的文章没有在其他地方发表过或没有被其他期刊正在审稿。
· 最后一段,感谢主编考虑发表您的文章。
· 在您签名下面写上您的具体联系信息。
· 用您学院/单位后缀的邮箱,尽量不要用个人邮箱。
不应该写什么?
· 除了联系信息以外的个人信息,您不是在写个人简介或者申请工作等!
· 大量的数据,方法细节或对结果的讨论。保持简洁和有力!
有哪些写作技巧?
记住您是致信给主编个人: 假设您只有3分钟时间向主编介绍您的文章。主编很忙并且在行业内非常受尊敬,但是同时,他也许对您的研究领域不是特别熟悉。该怎么办?
主编的姓名一定要拼写正确: 首先,必须保证您正确的称呼。如果您能找到期刊主编的姓名,在cover letter的开头就称呼主编的姓,而不是全名。例如,您可以称呼她为”Dear Dr. White” 而不是“Dear Dr. Jane White”。如果您不确定主编的姓名,就可以直接称呼为“Dear Editor”或“Dear Editor-in-Chief”。不要称呼“Dear Sir”,因为这样不会取悦女性主编(甚至也不会取悦很多男性主编)。
文章标题: 必须保证投信里面的文章标题和投稿系统里面的保持一致。如果您更改了文章,也需要更改投稿信。
期刊名称: 必须保证把期刊名称拼写正确。如果您的文章之前被拒稿过,现在重新投稿,一定要记住把投稿信里面的期刊名称改掉。在实际工作中,您很难想象有多少人忽略这一点。
文章类型: 标明文章类型(研究性文章, 综述还是短篇通讯等),并且确认和投稿系统里保持一致。
研究目标: 您的研究目标是什么?您是在试图解决问题?验证假说?对之前(自己或别人)发表过的文章更新?不要假设主编非常了解您的研究领域。简单的说一下您的研究背景也是必要的。把缩写和任何种类的名称拼写完整。您的研究目标和杂志的宗旨与范围是否一致?如果不是很一致,加一句话解释
研究发现: 您发现了什么?不要夸张,但也不要太谦虚, 如果您说您的发现没那么重要,那为什么有人要发表或阅读您的文章呢。
研究影响: 研究结果有什么影响?哪些是新的、有趣的?加入一些有趣的东西包括文章的最新发现等进去,这样主编就想要读您的文章并且送审。有太多的cover letter读起来相当平淡。记住文章被接受的第一大原因就是文章
简洁: 不要大段的重复您文章里面的东西。
准确: (完美的语法,一定不能有拼写错误)确认,再次确认,再次确认,然后给您的同事再次确认。您必须保证投稿信是100%正确。您投稿信里面的数据和文章正文的数据是否一致?如果您投稿信里面提到10%增长,但是同一个事情文章正文写道7%增长,主编会因此质疑您的研究。
保持一致: 将投稿信按照期刊的要求调整好格式。例如提到P值,如果您文章里写的是“P”,那么在投稿信里面就不要写成“p”。
期刊特殊要求: 查看期刊的投稿说明是否有特殊规定,例如利益冲突声明和是否推荐审稿人等。
投稿信不是个人简介(但是…): 不需要将您的职业生涯或者之前您发表过的文章放到投稿信中。您的
研究本身自己会说话。然而,也有一些微妙的技巧可以为您的投稿信加分。例如您可以在落款的时候,将您的学术头衔(教授、副教授等)和职务(主任或研究员等)写上。类似的,您也可以将您之前发表过的有直接关系的文章信息放在投稿信中。
邮件地址: 最好用您含学院名称后缀的邮箱来和期刊通讯。由于近期的学术不端和撤稿时间的影响,期刊主编对于作者用个人邮箱来提交文章有所忌惮。
如果在审稿过程中,您的工作在调动中,您可以加一句话加以解释,例如“The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at the
University of X. I am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to the University of Y; until I receive my new institutional e-mail
address, please contact me at . (这份研究是我在X大学完成。但是我因为某些原因离职,
现在正在Y大学的入职过程中,直到我收到新的学院邮箱之前,请与我的个人邮箱联系)”。或者,指定另
外一个人作为通讯作者来避免这个问题。
投稿信样本
Dr. Jane White
Editor-in-Chief
Journal of Chronic Disease Treatment
July 20, 2018
Dear Dr. White
We wish to submit our article “Impact of season on disease Z” to be consider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of Chronic Disease Treatment as a Short Communication.
In our previous research (Black et al., J Sci Res 2014;21:1-10) we found that treatment X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reatment Y in reducing chronic disease Z. However, we noticed that the improvement
for both treatments was much greater (>10%) in winter than in the summer months. In order to explore
this unexpected finding, we carried out further research,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e found that ambient temperature had no effect on reduction of disease Z with either treatment.
However, detailed analysis of patient behavior revealed that patient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absent
from home in the summer months, and so more likely to miss their medication time. After
implementing a dosing strategy to minimize this effec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 could be detected with either treatment.
We think this article will be of interest to your readers as it demonstrates increased treatment
effectiveness without increasing overall dose. It also reveals some interesting aspects of patient
behavior, an area of study which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the field of chronic disease
treatment over the past decade.
We suggest the following reviewers for this article:
Andrew Adams ( )
Billy Bloggs ( )
Caroline Carter ( )
I am authorized on behalf of all 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to confirm that no author has any
conflict of interest to disclose, all authors have approved the version submitted for
publication, the work in this article is original and has not been published previously,
and the article is not under consideration by any other journal.
We thank you for your kind consideration of our article. Please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directly if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is required.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Yours sincerely
John Black
Professor John Black
Director, Department of Clinical Research
University of Somewhere
123, Anywhere Street
Somewhere, UK
Tel.: +44 123 456 789
E-mail:
吃货小郡主
sci投稿cover letter写法如下:
1、第一部分主要是告诉编辑,我的文章标题和文章类型,并且写上我们没有一稿多投的情况。首先,我们用斜体字写上期刊的名字,再跟编辑打个招呼。(如下图所示)
这一部分,主要是介绍文章的亮点和主要内容。先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核心内容:This manuscript addresses XXX。
2、简单的介绍一下文章背景和一些关键词。接下来,再说明在这方面其他人已经做了什么(可以引用参考文献),有什么研究上的空白,进而引出文章的亮点。
如果觉得投稿信篇幅过长,或者对自己的表达不够自信的话,可以直接介绍自己文章的亮点即可。在描述亮点的时候切忌浮夸,要给人家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感觉。
第二段的写法比较多样化,只需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的内容和亮点讲清楚即可。如果是综述类型的文章,还可以按照摘要的写法,简单描述一下自己总结了什么。这一部分,写上一些客套话,再附上通讯作者的信息,收尾。(如下图所示)
3、最后附上通讯作者的信息:Name,Degree,address and institution,phone,email等。有的期刊还需要提供通讯作者的传真(fax)。
最后来一句Sincerely yours,以表敬意。最后再来一个署名XXX。
cover letter写作要点
首先,向编辑简要介绍一下论文的内容以及参与此项研究工作的作者名单。在这里不需要太详细,即使是工作中包含了一些复杂的实验部分。
其次,重点解释为什么该研究是有创新性的而且会受大家感兴趣。在这里,你可以介绍有哪些创新性的技术被用到、你的实验样本数量足够多、研究成果将对这个领域有较大影响等。一些临床国际期刊还要求你介绍这项工作会对将来的实际治疗应用有什么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写作时包含要点而不用仔细解释。同时,尽量让编辑看到你的工作是和所投期刊非常相关的。最好是你的工作也刚好验证了别的研究团队在这个期刊以前发表的成果,或者与他们结果相反,而你也用很好的证明。
再次,你可以介绍你和你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人员,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以及与这篇文章的关系。同样,你可以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期刊来投稿。如果此项工作有与其他实验室合作完成,你也可以在这里介绍相关合作团队。
最后,声明你的文章没有任何利益方面的冲突(查询各期刊在利益冲突政策方面的描述,因为每个期刊有不同的相关规定)。同时,你需要表明这项研究没有发表过,而且也没同时在别的期刊投稿。
威武的灰姑娘
Cover letter中文叫做 投稿信 ,是在投稿的时候写给编辑的信,作用跟古时候拜访人家用的拜帖有点相似。如果把期刊编辑形容成住在高墙大院里的名门望族,那投稿人就是希望给伯乐相中的无名小辈,这么说来拜帖一定要精致醒目有特色。不过如果作者已经是业内大牛了,估计投稿信是可以随意一些的。 虽说文章能不能发表靠的还是科研价值本身,但是投稿信也是很重 要的。在现在发表的文章越来越多,权威期刊不缺稿源的情况下,责任编辑做的是择优录用,先淘汰掉一部分感觉上价值不大的稿件。如果投稿信没有含什么有用的信息,文章一眼看上去又没有太多吸引力,一些责任编辑就会很快做出拒稿决定。当然用的是非常委婉的说法,拒稿信用的也是统一模板。比如: 但是实际上,这篇第二天就被责任编辑拒稿的文章其实符合期刊发表的研究方向,因为有几篇相关的文章就是发表在该期刊上。不过被拒了也就拒了,再去辩解也毫无意义。不过好奇之下,还是去google了一下责任编辑的背景,主要是做光学的,跟文章所属的电磁方向虽然是一大类,但还是有所区别。再回头看那个投稿信,用的就是以前的模板,只是用两句话简要介绍了一下文章的主要结果。模板如下: 虽然投稿信也用两句话说明了一下文章结果的价值,但是在这种责任编辑只是大同行的情况下, 如果这两句话不能打动他,那么他就不一定能够认同文章的价值,就会直接作出拒稿的决定。 所以在重新投其他的期刊的时候,就意识到原先投稿信的分量还不够,还要加上一段文字说明为啥文章适合发表在该期刊上。上个月就有一个影响因子还不错的期刊的编辑给大家发了一个邮件,明确说明了,要是在投稿信里面没有加上这些文字,文章会被直接拒稿。 最能反映适合程度的当然是列出自己已经在该期刊上发表的文章,然后说明这两篇文章是有相关性的。如果没有过往记录呢,找出几篇该期刊最近2,3年发表的,被引用次数还不错的文章列举上去也是很有用的。5年前甚至10年前的就不要列了,因为现在期刊的scope都在不断地调整中,以前的热门方向,也许现在期刊已经看不上了。投稿信加上了这部分之后,重投了另外一个影响因子相当的期刊,文章很快被送审,很快给录用了。虽然不一定是投稿信带来的差异,但是还是愿意在心里认为投稿信也是要用心去写的。 不过也要记住,投稿信不要写得太长,最好在一页内把重要的东西说清楚。写得太长,编辑也会没有耐心看的。 有些人建议在投稿信中把推荐的 审稿人 也加上。这个视情况而定,如果期刊投稿的时候本身就要求填写几个推荐的审稿人,那么就不用占用投稿信的空间了。但是如果投稿系统没有这一项的话,那在投稿信加上会更好一些。提供的信息可以是审稿人的头衔、姓名、地址和电子邮件。记得多次确认一下,电子邮件是人家有效的而且是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