堇安年zqy
浙教版重点中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 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填写校名、姓名。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 、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同学们都很喜欢,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2 、测量教室的长度较为合适的工具是( )A、米尺 B、三角板 C、普通直尺 D、皮卷尺3 、一群学生在雨后的草叶上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的小点,下列说法不能作为判断小点是生物的依据是()A.能生长和繁殖 B.能呼吸 C.碰下下会缩成一团 D.体小且绿4、关于下列温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0CB、标准状况下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0C;C、人体正常的体温(口腔)约为370C ;D、人的手指头伸入水中感到不冷也不热的温度约为530C5 、某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在称量小石块的质量时,发现指针向右偏,则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游码向右移动一点 B.游码向左移动一点C.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动一点 D.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右动一点地点 潮虫只数水泥路上 0水槽边的石头下 24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18干草地中 26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测量液体时,把温度计插入液体中立即读数(B)体温计测量体温时,离开人体读数就不准了(C)实验室用来计量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两种(D)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砝码放左盘,被测物体放右盘7 、小明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一只潮虫,他和同学们对潮虫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兴趣,便一起去寻找探索,他们记录了发现潮虫的各处环境和潮虫的数量(如表所示)。根据调查结果,可推测适宜潮虫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A、阳光充足 B、阴暗潮湿 C、空气新鲜 D、高温干燥8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可能是50( )A、吨 B、千克 C、克 D、毫克9 、用显微镜观察时 (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C、看到的细胞多少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无关;D、看到的细胞大小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无关。10、你认为大蒜根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细胞核11、向日葵能向着太阳转动,这说明----------------------------------------------( )A、 生物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B、向日葵能呼吸。C、非生物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C、向日葵能生长。12、衣藻、葫芦藓、蕨、水稻属于植物而不属于动物的依据是…………( )A、不会动 B、不会吃 C、能进行光合作用 D、能进行物质交换13、下列各项中都不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A)白鳍豚、穿山甲、蝙蝠 (B)企鹅、羊、牛 (C)鲸、海豚、变色龙 (D)鸡、喜鹊、天鹅14、水果平时大家都吃过,以“水”多为好,你知道这些“水”是什么吗?A.细胞质 B.液泡 C.细胞液 D.细胞核15、将虾、鲫鱼、乌龟、狗归为一类,将蝴蝶、蜜蜂、麻雀、蝙蝠归为另一类的理由是( )A、是否有脊椎 B、是否有脚 C、是否用肺呼吸 D、是否能飞16、对体温度计进行消毒时,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 )A.用酒精外焰灼烧 B.在沸水中煮一定时间 C.用医用酒精棉花擦拭 D.用纯净的水冲洗17、松与梨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 ( )A、植株是否高大 B、叶是否细长如针 C、是否有种子 D、种子是否有果实18、下列哪项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共同点 ( )A、生长 B、繁殖 C、运动 D、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19、我们校园中的下列植物不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 )A、蕨 B、樟树 C、松 D、桃树20、在丛林中作战的士兵为了隐蔽行踪,不被敌方发现,穿的衣服和帽子的颜色最好是( )A、红色 B、黑色C、白色 D、绿色21、下列我们食用的部分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 )A、番薯 B、甘蔗 C、黄瓜 D、白菜22、托盘天平调节好以后,在称量时发现指针偏在标尺中央的左边,这时应:( )A、 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B、把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旋出一些;C、向天平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将游码向右移动;D、将天平右盘中砝码减少。23、鸟类身体的特点中与飞翔生活无关的 .( ) A.身体呈纺锤形,可减小飞行时受到的阻力B.胸肌发达,形成高耸的龙骨突,能强有力的带动翅膀运动C.卵生,体温恒定 D.无膀胱,随时排出尿液,减轻体重24、最早发现细胞的科学家 .( )A.歌德 B.胡克 C.施莱登和施旺 D.林耐25、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并设计了如下的实验。从实验知:他在研究影响大豆发芽的因素是(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甲 向阳处 20℃ 充足乙 向阳处 20℃ 不充足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48分)26 、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________,测量200米跑步成绩的工具是________。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的量,实验室常用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来测量,这些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27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数是必不可少的。请你将图中五种仪器测量的读数,填写在表格中。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戊图读数 28 、一袋3千克的水放入冰箱内结成冰,则结成的冰的质量是________千克,若将这些冰带到神舟5号航天飞机上,则冰的质量是________。29 、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份30 、有下列动物:青鱼、蝾螈、甲鱼、猫头鹰、袋鼠。其中是胎生、哺乳的是______,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可以生活在水中,也可以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______。31、草履虫能消化食物的结构是______,控制氧气进入细胞内的结构是______,它在水中运动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乳酸杆菌细胞不同于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人体的皮肤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层,其中表皮属于______组织,真皮中的立毛肌属于_______组织,因此皮肤是属于_______结构层次。34、蚊子在水中产卵,形成蚊子的幼虫叫孑孓,人们常可观察到孑孓浮到水面的现象。(1)对“孑孓为何要浮到水面”这个问题,如果不进行实验,你认为下列假说可能正确的是 ( )(A)孑孓需要光线 (B)孑孓需要氧气(C)孑孓要找蚊妈妈吃食物 (D)以上都是 (2)小时针对“孑孓为何要浮到水面”这个问题,提出“孑孓需要光线才能生存”的假说。为求证此假说而设计的下列实验装置,较合适的是 ( )选项 烧杯 水量/ml 孑孓/只 光线 温度/℃A 甲 400 20大 光照下 28 乙 300 20小 黑暗中 20B 甲 400 20大 光照下 28 乙 400 20大 黑暗中 28C 甲 300 10大10小 光照下 20 乙 300 10大10小 黑暗中 28D 甲 300 20小 光照下 28 乙 400 20小 黑暗中 2835 、为探究白天沙漠中的蝎子为什么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某同学模拟沙漠的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并测得了以下一组数据。 干细沙的温度 湿泥土的温度表 面 26℃ 24℃2厘米深处 24℃ 23℃4厘米深处 22℃ 22℃6厘米深处 20℃ 21℃(1)该实验中,电灯光模拟沙漠中的_ ___。(2)根据所测数据,你能对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把自己藏在数厘米深的沙子里的问题作出解释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 、依据下表各种动物所描述的特征,并根据表中的分类方法,请将下列脊椎动物填在表中合适的空格处。动物:蛇、青蛙、狐狸、鲤鱼、鸽子 体外有毛皮, 脊 胎生、哺乳椎 有羽毛,体温恒定动 体外无毛皮 表皮干燥呈鳞片物 卵 生 状,在陆上产卵 无羽毛,体温不恒定 幼体用鳃呼吸 皮肤 湿润, 成体可用肺呼吸 在水中产卵 幼体 成体都用鳃呼吸37、昆虫中有许多种类对人类是有益的,如:①蝴蝶可传播花粉,②螳螂可捕捉害虫,③可为人类提供衣食原料,如:蚕可提供蚕丝作衣物原料。下列益虫同时具有①②特点是________,同时具有①③特点是________。A、蜜蜂 B、蝗虫 C、蚂蚁D、蜻蜓38、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早在300多年前,一位名叫胡克(Robert Hooke)的英国科学家,用自已精心改良的显微镜观察瓶塞的软木,发现了蜂窝状的小室,并把这些小室称之为“细胞”,这就是人类了解植物基本构造的开端。事实上,胡克当时所看到的只是植物细胞的外壳—— ,而对细胞里面的细微结构却一无所知。到了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 和 终于发现动物细胞虽无细胞壁,但有与植物细胞一样的细胞核,于是提出了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的内容)。39、据右图回答:图中1表示的过程是细胞的 过程,其结果使得细胞_ 。图中2表示的是细胞 的过程,其结果形成了 。40、以下是生活中保存食物的方法,请说出它们的原理:①将食物晒干存放不易变质,这是因为______ 。②将新鲜蔬菜放入冰箱不易变质,这是因为______ 。③有些食品采用真空包装,是因为______ 。④铁罐包装的食品不易变质,是因为这种包装已采取______ 。由此你认为微生物的生长与 ____________ 等因素有关。三、实验题(10分)41 、显微镜中最重要的结构是[1]________________和[6]_______________;显微镜观察“上”字的玻片是,视野内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__,此时目镜上刻有5×,物镜上刻有15×,此物体的放大倍数为____________。制作临时装片时,应使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体,然后再轻轻放下,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右图是显微镜的构造图。 结构4是__________; 结构11是__________;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暗,可采用__________ 或 _______ 的方法使视野变亮。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角,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物体(装片)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四、科学探究(10分,第42、43、44、45小题选做两题,若都做了按第42、43两题算分。第46题目必做)42 、蚂蚁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在墙脚边、树阴下常常可以看到蚂蚁忙碌的身影。你知道蚂蚁有几种感觉吗?尝试探究蚂蚁是否具有某一种感觉,请填写探究过程(1) 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收集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 、小王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收藏了上千枚同一规格的邮票,他想测出一枚邮票的质量,请你替小王设计方案。(要求说出测量的工具、方法和步骤。)44 、将一杯长有衣藻(一种水生植物)的池水放在阳光能照射到的窗台上,水更绿了(1) 请你对此作出分析?(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证明你的结论。45、请用你已学会的分类方法对下列生物进行分类。 梨、猫、马尾松、海带、葫芦藓、蕨、鳙鱼、大鲵46 、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应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开始寻找证据。他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后来他把螺帽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好的。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里,只见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往上冒。小明非常高兴,自行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分析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2)小明先后提出了哪几个假设?其中哪些假设在检验中被否定?哪一假设在检验中被肯定?(3)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00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七年级(上)科学 答题卷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一. 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简答题 26、 、 、 、 。 27、 、 、 、 、 。28、 、 。29、 。30、 、 。31、 、 、 。32、 。33、 、 、 、 、 、 。34、 、 。35、(1) 、(2) 。36、 、 、 、 、 -------- 37、 、 。38、 、 、 。39、 、 、 、 。40、 、 、 、 、 。三、实验题:41、 、 、 、 、 、 、 。四、科学探究(第42、43、44、45小题选做两题,若都做了按第42、43两题算分。第46题目必做)42 、蚂蚁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在墙脚边、树阴下常常可以看到蚂蚁忙碌的身影。你知道蚂蚁有几种感觉吗?尝试探究蚂蚁是否具有某一种感觉,请填写探究过程(1) 建立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设计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收集证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 、小王是一位集邮爱好者,收藏了上千枚同一规格的邮票,他想测出一枚邮票的质量,请你替小王设计方案。(要求说出测量的工具、方法和步骤。)44 、将一杯长有衣藻(一种水生植物)的池水放在阳光能照射到的窗台上,水更绿了(1)请你对此作出分析?(2)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对比实验,证明你的结论。45、请用你已学会的分类方法对下列生物进行分类。 梨、猫、马尾松、海带、葫芦藓、蕨、鳙鱼、大鲵46 、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他感到很奇怪,昨天还好好的,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他应用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开始寻找证据。他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后来他把螺帽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好的。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里,只见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往上冒。小明非常高兴,自行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分析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什么?(2)小明先后提出了哪几个假设?其中哪些假设在检验中被否定?哪一假设在检验中被肯定?(2) 小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C D D D B C B B B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A C D C D C D C A D21 22 23 24 25 C C C B D 二、 填空题26、秒,停表,冷热程度,液体的热胀冷缩27、甲、78.2克,乙、60亳升,丙、-40C,丁、2.5厘米,戊、217.5秒28、3,3千克29、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0袋鼠,蝾螈;31、食物泡,细胞膜,口沟在前;32、没有细胞核;33、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上皮,肌肉,器官;34、D,B;35、阳光,避免高温;36,狐狸,鸽子,蛇,青蛙,鲤鱼;37.D,A;38、细胞壁,施莱顿,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39,分裂,数目增加,分化,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40减少水分,降低温度,隔绝空气;高温杀菌,温度、水份、空气;41、目镜,物镜,*、75,防止产生气泡,粗准焦螺旋,反光镜,扩大光圈,改成凹面镜;左上角;42、43、44、45、46:(答案合理即可)
七七七绮哥
伟大的魔术师原 名: The Great Kandinsky译 名: 伟大的康丁斯基 / 伟大的魔术师导 演: ( 泰瑞·温瑟 Terry Winsor )主 演: (理查德·哈里斯 Richard Harris) ( 汤姆·贝尔 Tom Bell) ( 多萝西·图丁 Dorothy Tutin) ( Tim McInnerny) ( Ian Carmichael) (David Alders)上 映: 1995年10月14日地 区: 英国颜 色: 彩色声 音: 立体声(Stereo)时 长: 82类 型: 喜剧剧 情:在组织了一次老人院的舞会后,帕迪突然病故,悲痛的康得知了真相。原来帕迪隐瞒了病情,事实上平日小小的不慎都可能导致他的死亡。而面对绝症,帕迪选择的依然是对生活和舞蹈的执著与热爱。正是帕迪对待生活坚强向上的精神,激发了魔术师的勇气和活力,康丁斯基毅然踏上征途,骑著他那辆五三年产的“黑影”摩托车驶向远方。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朋友莎莎的魔法指引下,康丁斯基找到了昔日传艺给他的魔术表演团经理——“教授”,向他求教脱身术技艺的绝学。然而品行低劣的“教授” 还是欺骗了康丁斯基,并没有把真正的水下脱身秘诀传授给他。使得康在后来老人院的公开表演中遭遇危险。在生死关头,魔术师康丁斯基终于依靠自己的天才智慧战胜和超越了自我,创造了魔术的奇迹。
耀眼的小日
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题卷(I) 单项选择题部分(满分30分,每小题2分) (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路线总是直的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且是倒立的虚像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 )⒉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图乙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图丙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图丁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去 ( )3、下列是研究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形,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和表面积有关的是: A.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B.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 )4、下列电路元件与它对应的作用连接,以下知识结构正确的是: A.声音的特征 音调 响度 音色B 固 液 气 C镜面反射 反射 D. 光的传播方式: 凸透镜成像 折射 ( )5、如图1是冰熔化到水沸腾的图象(在标准大气下) ,则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100℃; B. 其中BC段是凝固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 由图可看出冰是非晶体 D. DE 段是沸腾过程,此过程水需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 )6、作图题:下列光学作图有误的一项是: 图1 A 平行光线射到凸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光从空气中射入水后的折射光线 C. 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D.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后发生反射 ( )7、下面是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的实验过程,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B.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拿到灯光下读数。 D. 将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再读数 ( )8、下面是小雨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几个步骤,其中没必要的是: A.用刻度尺测出像距 B. 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的图像 C.温度计测出实验室的温度 D. 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 )9、看图问答,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图甲表明气体可以传声 C. 图乙表明使用温度计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D. 图丙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 )10、 “炎热的夏季,农家屋里常用泥土烧制的茶壶乘凉开水,因为它乘的水凉得比普通茶壶凉得要快”,你根据这一现象可以提出的探究课题是: A.音色与物体的材料的关系 B. 物体的保温性能与材料的关系 C. 物体的保温性能与温度的关系 D. 物体的保温性能与时间的关系 ( )11、结合上题,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A.音色与物体的材料无关 B.物体的温度越高,保温性能就越好 C.物体的保温性能与材料有关系 D.时间越短,物体的保温性能就越好 ( )12、关于冰箱上用到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冰箱后面有散热管,如果距墙壁或家俱过近,会影响热量的散发,既会增加耗电量 B. 冰箱是靠制冷物质氟里昂的升华制冷的 C.通过电冰箱的电流太大时会使其工作失调,甚至烧坏 D. 冰箱外壳的颜色以白色的居多,这是因为白色更有利于冰箱外壳的隔热,可使环境中的热尽可能少地传递到冰箱的内部 某物体质量是40000克,这个物体可能是 [ ] A.一头小象 B.一只鸡 C.一只山羊 D.一只生梨 2.下面几种说法中表示物体质量的是 [ ] A.5分米3的酒精 B.5千克的大米 C.12个鸡蛋 D.50℃的水 3.在下面所说的几种情况中,质量有变化的是 [ ] A.由于瓶口打开,装在容器内的酒精经几天仅剩下一半 B.把铁块压成铁板 C.铁块熔化后铸成零件 D.把铁块从广州带到上海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1千克的铁比1千克的木头多一些,而1千克的水蒸气比1千克水多一些 B.装满液体的容器,温度升高时液体从容器中流出,说明质量增加了 C.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质量就要改变 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个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物态变化而改变 用有毫米刻度的直尺先后四次测量同一圆柱体的高,各次测得的数值分别为h1=1.133×102毫米,h2=1.131×102毫米,h3=1.132×102毫米,h4=1.134×102毫米,则( ) A.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是1.1325×102毫米. B.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是1.132×102毫米. C.四次测量中h最准确. D.四次测量的平均值更接近真实值. 11.用刻度尺测量一根竹竿的长度,所得的结果是5.892米,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1毫米 B.1厘米 C.1分米 D.1米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测不出物体的长度. B.测量时选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越小越好. 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出现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消灭误差. 是非题体 1.克是质量单位,也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单位. ( ) 2.2千克冰和2千克铜的质量相等. ( ) 3.一物体从上海带到北京质量是不变的. ( ) 4.有的物体没有质量. ( ) 5.任何物体都有质量. ( ) 6.695克=695÷1000克=0.695千克. ( ) 7.固体、液体都有质量,有的气体没有质量. ( ) 填空题 1.物理课本内心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10-2_________________. 2.单位换算: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6 米/秒=__________厘米/分.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速度是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 4.一辆摩托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20秒内通过的路程为300米,则在头6秒内的速度为___________米/秒. 5.两列火车的速度之比为3: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1:3,那么所用的时间的比为______. 6.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 7.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同一晶体在相同条件下熔化时的温度与凝固时的温度_______________. 8.指出下列各种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吸 热还是放热? a将铁水倒入模具中,变成铸件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现象,这一过程中,铁水要____________热量. b初冬早晨地面上出现的霜是水汽的________________现象,这一过程中水 汽要_________________热量. 卷( II ) 非选择题部分 一、汽车中的光学知识:(本题满分10分,共3小题) 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1.汽车上装的茶色玻璃,只能透过 色的光,通过它看到的天空是 色的。 2.画出倾斜的玻璃窗使车内物体成像情况 3.我们还知道汽车中其他的光学知识:(指出两点) ① ② 二、水的沸腾:(本题满分23分,共5小题) 一天小明在家中烧水,烧一会后他想测水在这个过程中 的温度,于是他找到家里的体温计,如图2, 1、它观察到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目前其示数为 。 放入水中后,小明便开始读数,如图3。 2.小明在此操作过程中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 图2 图3 错误①: 错误②: 3.假如最后小明经过改进,成功的完成图4所示的实验,每隔1分钟记录1次水的温度,得到下表数据,请在图5的方格纸上建全坐标,画出“温度—时间”关系图象 图4 图5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75 78 81 85 89 92 95 97 98 98 98 98 4.由图表可以得出水的沸点是 5.小明在靠近炉火一段时间后,发现他黑色的上衣袖子比白色的衣兜热得多,这是怎么回事呢?是因为物体吸热能力不同吗?小明想是不是不同颜色物体的吸热本领不同呢?于是他又做了如下实验:将同样多、 温度相同的水分别倒入两个矿泉水瓶中, 用白纸和黑纸分别将瓶子包起来(如图6)。 图6 然后将两个瓶子放在太阳光下,每隔3分钟测一测瓶中水的温度。经过半个小时的实验, 小明得到的两瓶中的水温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日照时间(min)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白纸瓶水温 (0C) 23 24 25 25 26 27 27 28 29 29 30 黑纸瓶水温 (0C) 23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小明对上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个初步的结论。 根据你刚才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明得出的结论是:————————————————————————————————————— ②寒冷的冬天人们常常穿深色的衣服,炎热的夏天人们往往穿浅色的衣服,请你用刚才探究出的结论解释一下。 ③探究出的这个结论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请举一例: ④在这次探究过程中,小明所运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 ⑤在这次探究过程中,小明所经历的探究要素是: 、 、 、 、 、 明一四、声纳的应用价值(本题满分17分,共4小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掌握了许多尖端、先进的探测技术。如雷达,可以发现数百公里外的敌机;红外线望远镜可以在夜幕中发现隐蔽的敌人;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在数小时内把地球表面整个地扫描一遍;射电天文望远镜可以观察到遥远的宇宙空间。但是为什么在水中却不采用这些先进技术而仍用落后的声纳呢? 原来,海水能吸引电磁波,雷达用不上了。海水吸热能力太强,红外线技术无用武之地;水的透光能力差,而吸收光的能力却很浓,光学观察设备如望远镜也使不上了。特别是深海中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探照灯又会暴露自己。而海水的传声能力却比在空气中强得多。声纳技术就应运而生了。声纳机发出一束束不同频率的声音信号,再用特殊设备接受反射信号加以分析,这样就如同安上了蝙蝠的耳朵,周围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了。 超声雷达还可以探测云层。地面设备向云层发射一束束超声波,根据反射时间可以计算出云层高度。再分析回声的频率变化,根据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可以测出云层在空中漂移的速度。因此,声纳技术在它的特殊领域仍占着不可取代的地位。 通过阅读以上文字,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人所能听见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HZ。 2、从文中可以看出声纳技术有哪些应用? 3、短文中介绍的是关于利用声音传递 的一个例子,我们以前还学过利用声音也可以传递 。 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下后一观点的正确性吗 卷(I) 单项选择题部分:(本题满分30分,每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计算题 25.一列火车以15米/秒的速度行驶,当整列火车通过长为1.6千米的大桥时,所需时间为120秒,则这列火车的长度为多少? 26.一个人打靶,目标和人相距170米,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比射击时发出的声音经靶子反射的回声早0.2秒,求子弹的速度? 作图题 1.完成光路图 2画一个合适平面镜 探究课题:水的凝固点与含盐量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1)猜想或假设: (2)设计实验: 主要器材和装置:透明的冰箱,三只烧杯,足量水,一些盐,三支温度计。 实验步骤: (3)实验记录表格:
小树小树小树
主 演: (理查德·哈里斯 Richard Harris) ( 汤姆·贝尔 Tom Bell) ( 多萝西·图丁 Dorothy Tutin) ( Tim McInnerny) ( Ian Carmichael) (David Alders)
花大本事
( )1、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的传播路线总是直的 B、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且是倒立的虚像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历史: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 36.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8.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在周恩来,王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39.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40.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掌握P98图)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