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35

黄陂跑跑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能力竞赛abc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n2000west

已采纳

等系里通知吧,会有统一报名的,你是英语专业就是B类的。怎么说呢,多拿个证是有好处。不过大三的话,你还可以考商务英语证,找工作更对口。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证书是综合英语的实力证明,商务英语证更符合就业要求,如果你要做外贸之类的话。

英语能力竞赛abc

355 评论(11)

沐小宁橙紫儿

只有一个区别:适用人员不同

A类考试适用于研究生参加;

B类适用于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

C类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

D类适用于体育、艺术、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

扩展资料

1、赛场设置: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赛区,竞赛活动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的领导下,初赛由各参赛高校设赛点组织进行,决赛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统一安排考场。所有赛点的标准赛场考生必须为30人;非标准赛场考生必须低于30人。凡是安排超过30人的赛场,视为违反赛规。

2、听力测试:所有初、决赛赛点须提前安排和检查好听力设备和场地。听力测试必须在规定时间统一播放,在规定时间结束,否则视为违反赛规。自2011年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初、决赛听力部分将采用光盘播放的形式,光盘配发比例为100:1(参赛人数:光盘数)。

若确因特殊情况无法使用光盘播放听力的参赛单位,在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委会提交的报名表中要特别标注使用听力磁带,磁带的配发比例仍为30:1(参赛人数:磁带数),未特殊标注者将统一发放光盘。

同时,为做好保密工作,防止听力泄题,听力光盘将设置打开密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于考前一周电话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主要负责人,由该主要负责人通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参赛单位负责人。

3、赛区巡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须派特派员(巡视员)检查和巡视初赛赛场及评卷工作;决赛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组委会统一安排。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

220 评论(14)

夏可兒雲卿

a类考试适用于研究生参加,b类考试适用于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的,c类考试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d类考试适用于体育类和艺术类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是考察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竞赛活动,竞赛旨在激发广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促进英语水平的提高。1、大英赛分A、B、C、D四个类别,其中大多数同学参加的是适用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C类考试。2、大英赛分初赛和决赛两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初赛环节就选出国家二、三等奖(性价比比较高),并选拔优秀的同学进入决赛。

177 评论(15)

Lucy…黄小猪

本竞赛分A、B、C、D四个类别,全国各高校研究生及本、专科所有年级学生均可自愿报名参赛。A类考试适用于研究生参加;B类考试适用于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C类考试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D类考试适用于体育类和艺术类本科生和非英语专业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本竞赛面向大多数学生,提倡“重在参与”的奥林匹克精神,坚持自愿报名参加的原则,避免仅仅选拔“尖子”参加竞赛,而把大多数学生排除在竞赛之外的做法。你应该考B类

203 评论(11)

Q吃吃吃买买买

一、不同之处:

1、适用对象不同:

A类考试适用于研究生参加;B类适用于英语专业本、专科学生参加;C类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参加;D类适用于体育、艺术、高职高专类学生参加。

2、历年考试真题不同: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类(研究生)真题及模拟试题详解(含2010~2018年真题)(第10版)》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英语专业)真题及模拟试题详解(含2010~2018年真题)(第10版)》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本科生)真题及模拟试题详解(含2010~2018年真题)(第10版)》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D类(专科生)真题及模拟试题详解(含2010~2018年真题)(第10版)》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本科生)高分应试教程【赠高清视频+听力音频】》

二、如果你找这种英语方面的工作的话,肯定有用;找别的工作,可以作为加分项。这个证书可以写在你的简历里,算是一个亮点吧。

三、你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以应该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类考试。

扩展资料:

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考试技巧:

改变做题顺序,即除了听力这样客观上必须要先完成的模块之外,其他模块的题目,如写作、阅读、翻译等等。在精力最好的时候,完成自己最拿手的模块。所以,那些遇到障碍做不出来或者类似于智力题这样分值比例较小的题目,暂时略过,等做完其他模块,剩下的时间再来攻取,没有其他压力的情况下,争取享受解决难题和发挥智力水平的过程。

320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