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9

假装不在上海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从来没喝过水

已采纳

导语:课堂提问是英语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和重要的教学环节,是锻炼学生听说能力和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师生间的课堂互动性, 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英语教学中不少老师因为不注意提问的技巧和策略,课堂上常常出现提出的问题无人回答的尴尬场面或是简单机械地回答yes,no,不能够很好地发挥提问对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反而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

一、当前初中英语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表现

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问亦讲究艺术性和策略性,而我们有些教师不注重提问策略的优化,导致学生的思维和英语学习效果不佳。

1.流于形式的提问,导致理解浮于表面

从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来看,有时我们教师的提问还停留在浅层的交流,例如:When was the telephone invented?Do you like singing?等等,这样的提问只能评价学生记忆性知识是否掌握,不能看到学生的语言知识是否理解,掌握程度的程度如何,仅仅是为了问而问,主要目的还是回到了教师的传统灌输式教学之中。

2.脱离学生的提问,导致问题似有还无

我们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认为问题要么将学生问住了(主要存在于常态化课堂中)然后为自己的灌输服务。要么就通过问题引起轰动,调节课堂气氛(主要存在于公开课)。这两种提问的设计都没有从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太难学生的根本不知道从何作答,成为了教师讲授的过渡性工具,而后者看上去表面热闹,但是华而不实。

3.千篇一律的提问,导致学生自我分层

我们教师提问的关注点大多在中等及中等以上英语水平的学生,导致有一部分英语学习困难学生的处于不平等的教育待遇下,教师的忽视严重打消了学困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自我边缘化,或认为老师不喜欢自己,老师看不起自己;或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没有希望了,老师放弃了我,等等,逐渐对丧失英语学习兴趣,步入恶性循环。

二、初中英语课堂的提问原则

1.问题化原则

英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要教给学生一些词汇、语法、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但是教学不应该是灌输的,应该将这些知识和能力隐藏在具体的问题中,以问题为载体,采用追问和深问的形式引领学生逐步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帮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过渡。

2.灵活性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一个个具有差异性和灵动性的个体,所以我们的课堂提问也必须灵活,注意提问的方式和内容应随着对象的不同而灵活改变,同时我在教学中也发现,提问形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体而言应在因材施教的原则上,直、曲问相结合、明、暗问相结合、正、反问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多维度调动学生的思维和语感。

3.创新性原则

学习就是在原有认知基础上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我们的课堂提问也应讲究新颖和有趣,实践经验表明,创造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样一个问题如果变换角度或是赋予一些新颖奇特的背景,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也随着活跃,表达欲望也会被积极地带动。

三、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教学要讲究实效。”提问也是如此,要追求实效就必须思考有技巧的提问。

1.提问目的要明确

课堂教学应围绕教学目的展开,对于教师提问也是如此,在备课时,我们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认真思考本节课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些问题?通过这样的思考确保问题的设置与三维教学目标趋于一致。

要思考自己所设计的问题学生能够回答多少?通过教师对学生学情的估计对问题的课堂表现有所预计,保证所设提问的难易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和表达能力水平,提高课堂教学的紧凑感。

2.问题情境设计生活化

注重提问的情境性创设情境,就是从学生角度出发,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日常的、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情境。在英语教学中,如果教师所问的内容与学生的经历范围有关,贴近生活,学生就会感兴趣,参与意识也会随之增强。探究教学中也要求学生探究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而不是漫不经心的发问。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把“真实问题”与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起来,运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构建。

3.提问对象要公平

学生的能力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问题,可以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全体学生的思维;问题的设计要考虑成绩中等的学生,这样做可以吸引大多数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理答评价要客观

对学生的答问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师生交流,形成良好的双向反馈,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很好地创设提问环境。提问时要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切忌用强调回答的命令语气和态度来提问。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教学气氛对学生回答老师所提问题起着重要的因素。学生每次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继续思考和勇于回答的学习积极性,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向老师提问,形成学生问,教师答的局面。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应明确英语课堂提问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优化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及时调控教学,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英语课堂提问策略

154 评论(13)

fanfanwing

导语:初中英语课堂上教师的提问是一个必然存在的现象,有效的课堂提问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内容的展开,也会影响课堂的顺利进展,因此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提问是一门艺术。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科学的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呢?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一、 设计带有新意的问题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力求问题的新颖,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设计一个有利于学习的新的语言环境,往往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多媒体的运用就提供了这样的效果,要求学生说出听到看到的的结果,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想要继续听课的兴趣。

二、 创设一些激发思维的问题

英语教学已不是只停留在讲清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和自我创新的机会,即通过教师的启发,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具备一定的语言发展空间。

三、 力争做到提问每个学生

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均等的学习机会,因此,提问要一视同仁,既要重视优秀生的更快更高的发展,还要重视普通生和差生的进一步发展。设计问题要面向不同程度的学生,问题应提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要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和难易度,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得到发展。提问面要广,回答提问不应集中在少数学生身上,对普通生或差生回答问题应以鼓励为主,尽量避免简单的否定评价。

四、 走出传统的提问模式

素质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应该实现平等的“双向”提问和“多向”交流。一方面教师的提问应当是“点化”之问;另一方面创设条件让学生学会提问。学生可以自学教材,要求提出不理解的问题。或组织学生讨论解答,或教师进行诱导、点拨,然后学生解答。还要做到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出课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再进入课堂进行再交流交流,提出问题。所以,提问也要做到举一反三。

五、 分层次地进行提问

课堂教学必须紧紧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而展开,要使学生理解透彻、完整。设计层次性、递进式的“系列”问题,则是优化和深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提问要有难易的层次, 是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复述课文,可以划分为补充式复述归纳式复述、综合式复述、创造性复述。

六、 找准提问的.最佳时机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理应对课堂提问精心设计,然而,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是活跃的思维方式是发展变化的,许多新问题往往出乎教师先前之预料,提问也就有它的“弹性”和“即兴性”。关键是教师应当适时抓住能够让学生准确认知的切入点提问,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教师要因势利导,或组织讨论,或教师启发解答,或打“埋伏”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得出答案。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教学艺术,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要努力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进行课堂提问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提问要有利于激发所有学生思考

1.先抛出问题,留出时间,待学生思考后,再请人回答。在听课时,我们发现,一些老师问题刚刚提出,便有学生举手,老师就立即叫起他回答,有时倒也很流利、准确,但班上还有很多人,他们自己没有形成答案,错失了思考的机会。

长此下去,一些学生就会觉得反正来不及思考,干脆不考虑了,他们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并无实质性的差别。

2.提问学生不要按一定的顺序,否则,学生就知道这个问题轮到某生回答,其余的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他们往往只重视自己要轮到的那道题,而忽略了其它的题目。当然这与课前快速连珠炮式的复习提问并不矛盾。

3.提问的难度要因人而异。本着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普通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的原则。我的做法是先叫中等生,同时提醒全体学生注意,再请好生作补答,特优生留待提问“卡壳”时解除“危机”再用,差生作重复或简单的回答,尽量保证其正确率,以资鼓励。

注意了课堂提问的辐射面,使每个学生都尝到了成功的体验,找到了自身的价值,以点带面,就能充分调动起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提问的表述要清晰、简明

发问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明易懂。问题尽量一遍到位,不复述,以免养成学生不注意教师发问的习惯。若被叫的学生还没听清所提的问题,可另定一个问题;如学生不明白所提的问题,可用更明确简单的词句解释该问题。比如:“What’s your mother’s age?”Change it into“How old is your mother?”.Change“What do you prefer to?”into“Which do you like better?”等等.

三、提问的语速要稍慢,注意停顿的使用

老师的英语不管多流利,在提问时要放缓语速,辅以适当的停顿,留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思考,提高回答的正确率,增强学习自信心,增加参与的活动量。因而,发问后要给全体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尽量使每一个学生都作好接受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思想准备,切忌匆匆指定学生。停顿对于师生都有一定的意义。

我发问后一般先停顿一下环视全班,观察反馈的信息。如:举手或抬头微笑的学生表明他已思考成熟,对问题较有把握,准备作答;有些同学嘴巴微张,或身体前倾,或眼睛睁大,或抬头注视老师,而这些都是准备好回答而不愿或不敢举手的内向学生的姿态语言。而那些提问后,低头或躲避教师目光者是很可能还不大会的。

同时根据我平时的习惯,适当的停顿时间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停顿时间较短,表明问题简单要求迅速作出回答;反之则表明问题较复杂,要求仔细从多方面来考虑。学而不思则罔,留适当的停顿让学生“想”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

四、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回答好问题

英语教师要相信学生能够回答所提的问题。应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微笑着期待地倾听学生的发问与作答,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素质较好的学生,再辅以富有挑战性的刺激和高标准的要求;对力不从心者,应循循善诱,反复校正,可加铺垫性问题来降低难度。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答题时,受表扬与成绩呈正相关,也就是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意采取民主的教学作风,加强对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感情投资”,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善于运用有效的激励手段,通过设计一些符合自信心不足和性格内向学生基础知识与能力水平的问题,为他们的成功创造条件和机会,使他们在及时的表扬下积极作答。据我观察,学生即使站起来说不会回答,情况也是复杂多样的。

有时是对题意没正确领会,有时是由于紧张无从说起,有时是掌握不透不敢回答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马上叫该生坐下。或者复述一遍问题,鼓励作答;或者改变一下角度或添加一个辅助性问题引导作答。当然恰如其分的提示和探索是必要的手段。即使多次启而不发的,也请他先坐下,听别人回答后再复述。

“Take it easy.”“Try again,I’m sure you can do it better.” “Don’t be nervous.”“Think it over.”“Work harder, you’ll be able to next time.”等都是我常用的课堂用语。这种评价的做法对转变差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确大有成效,不妨一试,但是贵在坚持。任何一位有爱心和责任感的英语教师都不应该放弃回答问题的任何一个学生。

此外,还要鼓励求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不要轻易下“不正确”的结论,即使课堂不允许深入探究,也应该在课后对学生有所交代。这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思维,培养他们不满于已知给定的标准答案和严谨的治学求实精神,对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更有深远的意义。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些出色的问题对于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好问题都起着潜移默化不可估量的作用。反过来,学生好问题的提出也能促进教师的提问艺术。在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应通过反问,追问等方式启发学生大胆地质疑问难,然后引导他们思考并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2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