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ghnutTOP
位粉丝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秘密决定向美国开战。9月16日——叙利亚被宣布为独立国家。9月20日——德军在基辅附近全歼苏联西南方面军,苏军损失近66万余人。9月30日——德军发动“台风”行动,开始进攻莫斯科
『刻骨銘心』%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1年5月 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56年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2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
1937年9月 凇沪会战
1937年 平型关大捷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抗日战争结束
1946年6月 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50年 解放战争结束
相关介绍:
(1)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3)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朝鲜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国家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5)平型关大捷(又称平型关战斗、平型关伏击战),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
反对外来军事占领,武装挑衅,政治奴役和经济掠夺的战争.目的在于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和维护民族的利益.反侵略战争是正义战争,本国人民拥护,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支持,如果战争指导正确,能够取得胜利.它相对于侵略战争而存在,是由侵略者的入侵引起被侵略被奴役国家和民族的反抗战争。
在阶级社会中,侵略者对被侵略国家的人民在政治上的压迫奴役、经济上的掠夺剥削,必然激起被侵略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反抗侵略者的卫国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等国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战争,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战争,都是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反对侵略者的掠夺和奴役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援助朝鲜人民抵抗美帝国主义武装侵略而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既是支援友好邻邦,维护和平,又是保卫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战争。反侵略战争关系着被侵略国家的生存,关系着民族的存亡,关系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动员全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能得到世界正义力量的支持,有利于战争的最后胜利。
反侵略战争多为弱国对强国或小国对大国的反抗战争。要求进行反侵略战争的国家政治上进步,有动员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号召力和组织力;军事上有一支训练有素,且具抗战热忱的军队,有一个能制定和正确运用战略战术的统帅部;经济上有足以维持战争的实力;国内团结一致,争取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经过持久作战,最后打败侵略者,赢得胜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反侵略战争
gaga1001mary
9月6日──日本御前会议秘密决定向美国开战。9月16日——叙利亚被宣布为独立国家。9月20日——德军在基辅附近全歼苏联西南方面军,苏军损失近66万余人。9月30日——德军发动“台风”行动,开始进攻莫斯科。
shmilyflying
淮 目录[隐藏]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词性变化 常用词组 相关介绍 【汉字】淮 【拼音】huai huái [编辑本段]基本解释 【简体部首】氵,【部外笔画】8,【总笔画】11 【繁体部首】水,【部外笔画】8,【总笔画】11 【五笔86&98】IWYG 【仓颉】EOG 【笔顺编号】44132411121 【四角号码】30115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DEE 【英文解释】name of a river in central China;river in Anhui province [编辑本段]详细解释 〈名〉ㄏㄨㄞˊ (1)(形声。从水,隹(zhuī)声。本义:水名。也称淮河) 同本义 [the Huaihe River] 淮,淮水也。――《说文》。朱骏声曰:“出今河南南阳府桐柏县桐柏山,经安徽至江苏清河县合于河,经安东县至云梯关入海。” 江淮河济为四渎。――《尔雅》 其浸淮泗。――《周礼·职方式》 淮左名都。――宋·姜夔《扬州慢》 (2)又如:淮洪(淮河与洪河,一说淮河中的洪水。也比喻善言健谈);淮军(李鸿章在安徽一带组织的军队);淮南耆阳(淮河以南的年高而有声望的人)。 [编辑本段]词性变化 大 [torrential] 淮雨。――《尚书大传》。注:“大雨之名也。” [编辑本段]常用词组 淮安 huái ān [Huai'an] 江苏省淮阴市属县。位于省中部偏北,人口112万。为苏北主要水利枢纽。周恩来的故乡。 淮北huáiběi (1)[north Anhui Province]∶指淮河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北部,孔子、老子、庄子、墨子、曹操、朱元璋、周恩来等圣人、军事家故乡。 (2)[Huaibei]∶安徽省地级市。位于安徽北部,面积2725平方公里,人口133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淮北煤田为中国主要煤炭基地之一。 淮海huáihǎi [Huaihai,the area centered around Xuzhou in the north of the Huaihe River] 指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河以北及海州(现在的连云港市西南)一带的地区。 淮海战役 huáihǎi zhànyì [Huaihai Batttle]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与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决战,经过两个多月,歼灭国民党军55万人,与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合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 淮剧huáijù [Huai opera] 上海、安徽与江苏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江淮戏”,流行于淮阴、盐城、淮南、皖东等地,准确地说,应该是淮河流域主要戏种之一。 淮君huaijun 中国互联网实名制倡导与实践者,原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中国经济负责人,中国知名财经记者、时政评论员,中国新闻产业集团董事,产业、传媒机构CEO、副总编、执行董事等。 淮南huáinán (1)[the middle part of Anhui Province]∶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特指安徽的中部。 (2)[Huainan]∶安徽省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偏北,面积212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100万。淮南煤矿是中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 淮南方 huáinánfā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works lost in ancient times] 失传医药著作。 读《淮南方》。――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淮南子 huáinánzi [Huainan Zi] 书名。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苏非、李尚等所著,又名《淮南鸿烈》。属于杂家著作,它揉合儒、法和阴阳五行家的观点。现流传下来的二十一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 淮军 由李鸿章招募淮勇编练的一支军队。1861年(咸丰十一年),太平天国向上海进军,上海清军不能作战,英国侵略军增兵又未到。李鸿章招募淮勇,于1862年3月(同治元年二月)在安庆编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海,与英国侵略军合作对抗太平军。 淮军成立时有六千五百人。1862年4、5月间抵上海后,又以外国侵略者的支援和上海海关税收购置洋枪洋炮,扩编部队。至1864年,淮军先与英、法侵略军和常胜军相勾结,在上海附近对抗太平军,继配合湘军在苏、浙等地进攻太平天国。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江苏南京)陷落后,1864年秋冬,淮军经过裁撤,尚存一百零四营,五万余人。1865年至1868年间,先后在曾国藩、李鸿章率领下,在安徽、湖北、河南、山东、江苏、直隶(约今河北)等地,作为清军主力与捻军作战。捻军被镇压后,淮军担负北自天津、保定,南迄上海、吴淞,南北数千里江海要地的防守。李鸿章以淮军势力为基础,掌握了国家外交、军事和经济大权,成为晚清政局中的重要人物。淮军主要将领张树声、刘铭传、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卫汝贵、聂士成等,形成淮系军阀,是统治阶层中一个重要的武装政治集团。 [编辑本段]相关介绍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江苏五省40个地(市),181个县(市),总人口为1.65亿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11人/k㎡,是全国平均人口密度122人/k㎡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淮河和秦岭一起构成了中国的地理分界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1月0摄氏度等温线和8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沿淮河和秦岭一线分布。 淮河流域耕地面积1333公顷,主要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薯类、大豆、棉花和油菜,1997年粮食产量为8496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7.3%。农业产值为3880亿元,人均农业产值为2433元,高于全国同期人均值。淮河流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淮河流域人杰地灵,孔子、老子、庄子、墨子、曹操、朱元璋、周恩来等圣人、军事家故乡,现当代名人更是不胜枚举。 淮河流域工业以煤炭、电力工业及农副产品为原料的食品、轻纺工业为主。目前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顶山、徐州、兖州、枣庄等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1997年产煤量占全国产煤量的八分之一,是我国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田。流域内现有火电装机近2000万千瓦。近十多年来,煤化工、建材、电力、机械制造等轻重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郑州、徐州、连云港、淮南、蚌埠、济宁等一批大中型工业城市已经崛起。淮河流域1997年工业总产值9664亿元,国内生产总值7031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4383元,低于全国平均值,尚属经济欠发达地区。 淮河流域交通发达。京沪、京九、京广三条南北铁路大动脉从本流域东、中、西部通过;著名的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横贯流域北部;还有晋煤南运的主要铁路干线新(乡)石(臼)铁路,以及蚌(埠)合(肥)铁路和建设中的新(沂)长(兴)铁路等。内河航运有年货运量居全国第二的南北向的京杭大运河,有东西向的淮河干流,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网区内河航运也很发达。流域内公路四通八达,近几年高等级公路建设发展迅速。连云港、石臼等大型海运码头,不仅可直达全国沿海港口,还能通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淮河流域沿海还有近1000万亩滩涂可资开垦。流域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5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621亿m3,浅层地下水资源为374亿m3,干旱之年还可北引黄河,南引长江补源。境内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充足,气候温和,发展农业条件优越,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基地。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