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05

地火燎原
首页 > 英语培训 > harbin是英语吗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ummer阿超

已采纳

因为那是地名,地名不用分开读

harbin是英语吗

334 评论(14)

我是不是很S

harbin好呗。跟别人一样多没特点呢。

206 评论(11)

L趣多多

他们说的都不对,harbin是俄语名,因为以前俄罗斯殖民。

315 评论(10)

八旗子弟搓天下

关于“哈尔滨”地名的历史,从诞生迄今,产生了无数的译义和推断。例如从最早产生的蒙语“平地”、“黑色的岸滩”,到满语“打渔泡”、“晒鱼网”、“水草渔村”、“好滨”、“贫寒的小村”、“扁”、“狭长的城”,俄语“大坟墓”,通古斯语“渡场”,民间传说“哈耳滨”,以及女真语“阿勒锦”等等。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解释,给哈尔滨地名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哈尔滨”究属何种语言呢?黑龙江省档案馆纪凤辉同志,从档案中发现了新的证据,填补了满语之说的空白。“哈尔滨”一名,根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记载,早在1822 年就已经出现了。当年四方台网户王尚德在“罗金、报马、哈尔滨等处设立鱼圈”,捕鱼贡鲜。而“阿勒锦”一名,首载于1874 年校刊本《金史》:“军还,穆宗亲迎太祖于阿勒锦村(霭建)”,而1344 年原刊本《金史》,只作“霭建”,并无“阿勒锦”字样。由此可证,“哈尔滨”一名出现的时间在先,“阿勒锦”一名出现时间在后,而且相隔半个世纪。从地形上看,哈尔滨处于阿什河马家沟河切割成的这一狭长地带的末端,用满语形容狭长地带意为“扁”,其满语发音为 harbin ['hɑ:rbin],音译便是“哈尔滨”三字。满语“哈尔滨”的这一重大发现,为哈尔滨语音语义的研究提供了最令人信服的证据。它充分说明了满语“哈尔滨”的发音原本很简单,用汉语拼音,即不折不扣的“哈尔滨”,而且在清代档案中,汉译始终为“哈尔滨”三字,未见其它译法。澄清了长期以来在“哈尔滨”音转上的混乱状态。哈尔滨语义的最终确定,不仅仅是因为满语“扁状的岛屿”与汉语标音“哈尔滨”完全吻合,更重要的是与哈尔滨历史、民族、地理环境完全吻合,这两种吻合又有档案文献的直接记载。满语“哈尔滨”语音是一个单义词,不是复合词。如按蒙语或锡伯语“哈拉滨”语音人手求证含义,势必把这一词义从结构上断为两层意思,即“哈拉”是一层意思,“滨”字又是一层含义,这首先从语音上就步入分析哈尔滨语义的误区。纪凤辉的发现,将“哈尔滨”出史时间大大提前,并考证出“哈尔滨村”的形成与发展。哈尔滨村大约形成于十八世纪中后期,据史料记载,最早于1763 年的承领哈尔滨段松花江水域的是王尚德的祖父,到了1823 年王尚德之子王连茹因“贡鲜”有功,被恩赏六品顶戴。由于哈尔滨是阿城通往呼兰的必经之地,所以江岸设有渡口,摆渡来往行人,这个船公叫傅成德,除打鱼和摆船之外,哈尔滨村周围还有大片田地。哈尔滨村到1870 年有了初步发展,旅店、商店、当铺以及烧锅先后设立。据史料记载,随着哈尔滨村的形成,在它的周围香坊地区逐渐形成一些村落,如姜家店、小北屯、田家烧锅、王家店、滕家窝堡等。到1895 年,田家烧锅已自然形成阳明街、单井街、通天街、东升街、延福街等十余条道,居民有二百余户。1898 年沙俄筑路人员为什么闯入香坊地区,这就不难解释了。作者:福山来源:北方时报编辑:关昕

352 评论(14)

千年小猴妖

就该这么读啊

159 评论(14)

熊大熊二喜羊羊

哈尔滨的英文名是Harbin。

哈尔滨,别称冰城,是黑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9个区、7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5310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435.2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85.8万人,城镇人口709.0万人,城镇化率65.3%。

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地区、东北亚中心地带,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哈大齐工业走廊的起点,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中心城市及“对俄合作中心城市”。

扩展资料:

哈尔滨习俗

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哈尔滨

270 评论(14)

wendyhuihui

Harbin,学校英文翻译都这么写

104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