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小贝贝
北京:peking 香港:Hong Kong 南京:Nanking 青岛:Tsingtao 澳门:Macau 厦门:Amoy 西藏:Tibet 西安:Sian 珠海:chu-hai 重庆: Chungking 成都: ChengTu 天津: TienTisn 福州: Foochow 桂林:Kweilin 宁波:Ningpo 江苏:KiangSu 越南(越战):Inner china 同拼音的不列举了
wangmiao1211
中国省份简称及省会如下:北京(京)、天津(津)、黑龙江(黑)-哈尔滨、吉林(吉)-长春、辽宁(辽)-沈阳、河北(冀)-石家庄、河南(豫)-郑州、山东(鲁)-济南、山西(晋)-太原、陕西(陕)-西安、内蒙古(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宁)-银川、甘肃(陇、甘)-兰州。
新疆(新)-乌鲁木齐、青海(青)-西宁、西藏(藏)-拉萨、湖北(鄂)-武汉、安徽(皖)-合肥、江苏(苏)-南京、上海(沪)、浙江(浙)-杭州、福建(闽)-福州、湖南(湘)-长沙、江西(赣)-南昌、四川(川、蜀)-成都、重庆(渝)、贵州(黔、贵)-贵阳。
云南(云、滇)-昆明、广东(粤)-广州、广西(桂)-南宁、海南(琼)-海口、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
我国的行政地域划分。
1、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2、北部边疆一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3、黄河中下游六省、直辖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
4、长江中下游七省、直辖市:湖南省、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上海市。
5、南部沿海七省、特别行政区: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福建省、台湾省。
6、西北五省、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西南五省、直辖市: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
gengxiewei
中国城市的英文名一般就是它们的拼音,下面列举各省省会城市、直辖市对应的英文。
北京市,英文名Beijing,旧称Peking。
上海市,英文名Shanghai
天津市,英文名Tianjin
重庆市,英文名Chongqing
香港,英文名Hong Kong
澳门,英文名Macao
台北市,英文名Taipei
广州市,英文名Guangzhou
郑州市,英文名Zhengzhou
福州市,英文名Fuzhou
南京市,英文名Nanjing
西安市,英文名Xi'an
合肥市,英文名Hefei
成都市,英文名Chengdu
兰州市,英文名Lanzhou
贵阳市,英文名Guiyang
海口市,英文名Haikou
石家庄市,英文名Shijiazhuang
哈尔滨市,英文名Harbin
武汉市,英文名Wuhan
长沙市,英文名Changsha
长春市,英文名Changchun
南昌市,英文名Nanchang
沈阳市,英文名Shenyang
济南市,英文名Jinan
太原市,英文名Taiyuan
西安市,英文名Xi'an
昆明市,英文名Kunming
西宁市,英文名Xining
桂林市,英文名Guilin
杭州市,英文名Hangzhou
拉萨市,英文名Lhasa
呼和浩特市,英文名Hohhot
乌鲁木齐市,英文名Urumqi
南宁市,英文名Nanning
银川市,英文名Yinchuan
纵横四海2000
安徽 Anhui AH、北京 Beijing BJ、 福建 Fujian FJ、 甘肃 Gansu GS、 广东 Guangdong GD、 广西 Guangxi GX、 贵州 Guizhou GZ、 海南 Hainan HI、 河北 Hebei HE、 河南 Henan HA、 黑龙江 Heilongjiang HL、湖北 Hubei HB、湖南 Hunan HN、吉林 Jilin JL、 江苏 Jiangsu JS;
江西 Jiangxi JX、 辽宁 Liaoning LN、 内蒙古自治区 Inner Mongoria IM(NM)、宁夏 Ningxia NX、 青海 Qinghai QH、山东 Shandong SD、山西 Shanxi SX、 陕西 Shaanxi SN、上海 Shanghai SH、 四川 Sichuan SC、天津 Tianjing TJ、 西藏 Tibet XZ、新疆 Xinjiang XJ;
云南 Yunnan YN、 浙江 Zhejiang ZJ、 重庆 Chongqing CQ、澳门 Macao MO、香港 Hong Kong HK、 台湾 Taiwan TW。
一般采用汉语拼音首字母组合形式,但其中山西(Shanxi)和陕西(Shaanxi), 湖北(Hubei)和河北( Hebei),湖南( Hunan)、河南(Henan)和海南(Hainan)按这种方法会发生冲突,采取了变通手段,湖北和湖南两省遵循旧规则,河北和河南两省后退一个字母进行组合。
扩展资料:
信息产业部于2002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发布了《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公告》,公告中首次开放行政区域类二级国内域名,给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规定了二个字母的代码;信息产业部采用的代码与英译名缩写基本上吻合。
只有内蒙古(英译:Inner Mongolia, 缩写:IM,而信息部的代码是利用了纯汉语拼音,为NM)、西藏(英译:Tibet, 而二级域名使用的仍是汉语拼音XZ)两个词出现不协调现象,但这并不影响该缩写系统的推广。
参考资料: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的公告》
panda熊猫陈
通常来说,中国城市的英文名就是它们城市的拼音:
1、北京,英文名Beijing,旧称Peking。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
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幽州,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京城,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南京,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2、上海,英文名Shanghai,别名申城、魔都、沪上、东方巴黎。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首次会晤。自此,“上海五国”会晤机制正式建立。2001年6月14日至1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
2001年6月15日,6国的元首举行首次会晤并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17年6月9日,在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这是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成立以来首次扩大。
3、广州,英文名Guangzhou,Canton,Kwangchow,别称穗、花城、羊城、五羊城等。
传说广州最早的地名为“楚庭”(或“楚亭”)。现在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尚有清人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视为广州的雏型,是广州最早的称谓,距今已有2847年。
传说有五位仙人,身穿五彩衣,骑着五色羊,拿着一茎六穗的优良稻谷种子,降临“楚庭”,将稻穗赠给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说完后,五位仙人便腾空而去,五只羊则变成了石头。当地人民为纪念五位仙人,修建了一座五仙观,传说五仙观即为“楚庭”所在。
由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4、深圳,英文名Shenzhen、Shumchun、Shamchun,别称鹏城。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1410年(明永乐八年),于清朝初年建墟。当地客家方言俗称田野间的水沟为“圳”或“涌”。深圳正因其水泽密布,村落边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深圳的经济特区发展史虽只有30多年,却拥有着6700多年的人类活动史(新石器时代中期就有土著居民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1700多年的郡县史、600多年的南头城史、大鹏城史和300多年的客家人移民史。
5、天津,英文名Tianjin、Tientsin,别称津沽、津门。
天津所在地原来是海洋,四千多年前,在黄河泥沙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3000年前在宁河县附近入海,西汉时期在黄骅县附近入海,北宋时在天津南郊入海。金朝时黄河南移,夺淮入海,天津海岸线固定。
加油嘴馋的我
安徽 Anhui AH、北京 Beijing BJ、 福建 Fujian FJ、 甘肃 Gansu GS、 广东 Guangdong GD、 广西 Guangxi GX、 贵州 Guizhou GZ、 海南 Hainan HI、 河北 Hebei HE、 河南 Henan HA、 黑龙江 Heilongjiang HL、湖北 Hubei HB、湖南 Hunan HN、吉林 Jilin JL、 江苏 Jiangsu JS江西 Jiangxi JX、 辽宁 Liaoning LN、 内蒙古自治区 Inner Mongoria IM(NM)、宁夏 Ningxia NX、 青海 Qinghai QH、山东 Shandong SD、山西 Shanxi SX、 陕西 Shaanxi SN、上海 Shanghai SH、 四川 Sichuan SC、天津 Tianjing TJ、 西藏 Tibet XZ、新疆 Xinjiang XJ云南 Yunnan YN、 浙江 Zhejiang ZJ、 重庆 Chongqing CQ、澳门 Macao MO、香港 Hong Kong HK、 台湾 Taiwan 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