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京魅力
前辈“翻译大家”如朱生豪、梁遇春、梁实秋、付雷。。。等,似乎都没有作过什么专门“准备”就上手搞翻译了。当然,所处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不同,他们的英文、中文功底深厚,“文化准备”在学校里也已经基本解决。而且,比如付雷,在从事翻译后,还随时注意多方面吸收养分(比如听京戏),力求译文完美。和这些前辈相比,我们都显得有点“先天不足”。 真要说“准备”,我忽然又觉得,其实怎么准备都不会够,只好说说可以作哪些方面的准备。 先说“语言准备”。 按照翻译理论,译者的“目标语言”水平应该高于“始发语言”水平。就“英译中”而言,是译者的中文应该比英文强。我们就先从中文说起。为着丰富和提高我们的中文表述,建议读读下列“说部”: 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三言、老残游记、金瓶梅、醒世姻缘。。。 这些书,语言生动活泼,白话优秀而且表述丰富,可供我们学习、借鉴。比如着重从学习语言的角度再读一次《红楼梦》,会看到许多以前不曾注意的好东西,会有惊喜。至于史湘云今后的命运到底如何,“金麒麟”、“白首双星”象征或暗示了什么,就不去管它了。 英文的“语言准备”。如果英文基础还不够好,可以考虑先“补足”到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应达到的阅读理解水平。建议用1――2 年的时间作精读和泛读学习。 精读推荐: 1. Ona Low 《剑桥初级证书教程》(相当于英语专业本科3年级精读课水平)、《剑桥中级证书教程》(相当于英语专业本科4年级精读课水平) 这两本书,每本十多篇课文,文笔优雅,文字道地,内容引人入胜。而且每篇都有极精彩的注释和练习。 2.《新概念英语》3、4册。 课文比较短,文笔优雅,文字道地,内容引人入胜。 3.俞大絪《英语》5、6册,徐燕谋《英语》7、8册。 课文内容比较经典、“陈旧”,但文学性强,注重语言基础和翻译训练。 以上三种,选一种即可。 泛读: 每月至少阅读一本小说。暂时达不到看原著的水平,就看简写本,以每页不多于5-10个生词为合适。 建议从网上找些当代英语畅销书或者短篇小说,在电脑上利用金山词霸鼠标取词阅读。这样可以不查词典,不会影响阅读的连贯性和兴趣。 泛读注意:只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不作笔记,力求增加阅读量。一心追求情节,英语就在其中。 下面谈谈“语言翻译准备”。 一般说,我个人不大喜欢《翻译教程》、《翻译技巧》这类书,觉得它们有点像《文章作法》。如果“目标语言”和“始发语言”的功底都比较好,翻译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一定要看看,也在大量翻译实践之后,作为借镜,自己总结提高。 “语言翻译准备”有下面几类: 1.对照和比照学习 选中一部自己喜欢的小说里的一章,或者喜欢的一篇文章,找优秀译文对着看,旁参以其他译者的翻译,仔细观摩、揣摩人家翻译的巧妙处理。也可以更在其中挑选些片断,自己先动手翻译,然后对照和参比,从中吸收营养。 2.读一些“翻译评论” 就是“翻译批评”(犹如“文学批评”)的文章,这些文章,会指出原译文的错讹,或者评论几种译文的短长,读来有点像听老师拆解分析一局棋,或者像听作文评讲,可以受到许多启发。 3.读一些介绍自己翻译经验的书和文章 例如:钱歌川《翻译的基本知识》等。 4.读一些介绍和讨论英文“精细”理解的书籍或文章 例如:钱歌川《英文疑难详解》(正、续),林相周先生、陆国强先生等关于一些英语“小词”“小结构”(如: as it were , might as well 等)的特殊用法和理解翻译的书。 “文化准备”。 要主动作多方面的、大量的“文化准备”:最好能读读《圣经》、《希腊罗马故事》、《英美文学简史》、《英美概况》等书籍,在看电影和读小说时注意方言、俚语、学生用语等等。 为着了解一下西方小说写作方法,推荐读读高/行/健《现代小说技巧初探》。这是一本小册子,写得明白生动,介绍了“意识流”、“距离感”等写作技巧。 “工具书准备”。 基本的: 陆谷孙《新英汉大词典》 英语姓名、地名译名词典 ―― 帮助我们在译文中给出规范的译名 进一步的: 江苏教育出版社《英语搭配大词典》 张道真《现代英语用法词典》5册 这些书,例句丰富,有中译文,可供翻译参考。
蓝缀天堂鸟
中国人起英文名没有什么大的讲究只是每个英文名也有它适合的对象和代表的气质即使在中国张翠花和李嘉欣意义也不一样所以我建议楼主去网上搜索一下英文名字的起源和适用对象范围再作定夺
0密星猛龙0
一、在句子中起起停顿作用的符号叫“点号”,点号包括: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叹号等。
1、顿号
顿号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是句子中最小的停顿。常用于罗列几种性质相似或相近的几种事物。
例如:花园的花都开了,有大红的、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美丽极了。
但是并列性的词或词组在句子中表达陈述对象“怎么样”或者“干什么”时,不能用顿号,而要用逗号。
例如:小红的字写得端正,美观。
2、逗号和句号
逗句是最常用的停顿符号,常常用于一句话没有说完时的一般性停顿,是一句话中较小的停顿。而句号则用于一句话意思表达完整了后的停顿。
例如:春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杏花。青蛙从冬眠中醒来,燕子也从南方飞回来了。
此句有两句话组成,前一句话说的是春天的植物变化,第二句说的是动物变化,所以两句说的意思不一样,因此头一句话意思表达完整用句号,而前后两个完整的句子的前后两部分共同表达一个意思,所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
二、分清句子的语气,正确使用“句号”“问号”和“叹号”。
同样是一句话说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但是语气不同,标点符号也不同。
1、陈述语气
指语气平和,多用于对人、事、物的陈述,基本不带任何感情,此时句尾用“句号”,表达陈述语气。
例如:我们都是爱学习的好孩子。
2、疑问语气
句子里表现的意思是疑问,此时句尾用“句号”,表达疑问语气。
例如:你吃饭了吗?
3、感叹语气
当句子表示强烈的“喜、怒、哀、乐、惊”情感,且有时句子中间有“真”“多么”,句尾有语气词“啊”“呀”“啦”等表加强语气的词时,句尾要用“感叹号”,表达感叹语气。
例如:这里的风景真美啊!
扩展资料:
初中语文中标点符号的经典用法
1、冒号的提示范围
一般说来,冒号用在句子内部,它的提示范围到一个句子完了为止。但是,它的提示范围有时也可以超出一个句子,管到几个句子,甚至是几个段落或成篇的文字。如人们写信时在开头收信人的称呼后用的冒号,又如讲话稿一般在开头写“同志们:”“朋友们:”“同学们:”等。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会议纪要、工作计划、演说词等中。
2、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混合使用时,使用引号的方式
直接引语是直接引用的话,也就是把别人的话或现成的语句照原样录下来。为了跟作者本人的话区别开来,直接引语要加引号。间接引语是把别人的观点用自己的话转述出来,仍是作者本人的话语,所以不必用引号。当我们引用别人的话,一半是直接引用,一半是间接引用的时候,仍是直接引用的部分用引号,间接引用的部分不用引号。
例如:他指出,科学是没有地区性局限的,“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以及形成这种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