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和洒洒
学校概述牛津大学建立于13世纪,世界十大学府之一,以美丽的大学城闻名全世界,童话故事---爱丽丝梦游仙境即以此地为故事背景。在牛津处处都是优美的哥德式尖塔建筑,因此有「尖塔之城」之称。牛津大学是英国第一所国立大学,培育出无数的顶尖杰出人士。该校包含36个学院,除了各自有不同的建筑特色之外,每个学院为独立自主的教学机构,提供学生课业及生活上的指导。该大学共有30多个学院,各具特色。牛津大学的课程,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可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或相应的荣誉学位,由导师自己挑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取得学士学位。近年来,牛津还设有两种以上的科目结合在一起的科目,如哲学和数学、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等,充分体现了当今学术领域多角度、多边缘,亟需资源共享的潮流和趋势。学校声誉经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洗礼以及现代化的过程,牛津大学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30多个学院、1万多名学生的综合性大学。牛津大学以自然科学和应用经济科学、商务管理哲学三大领域的不断进取与创新成就,震撼整个世界,同时也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声名远扬:阅读、实验、导师辅导等多种方法结合,尊重学习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出一代代堪称天之骄子的牛津精英。该校在心理学、生物学和法律、工程学、社会科学、经济、哲学、历史、音乐、化学、生物化学、文学、法语、德语、丹麦语、数学、物理、地球科学上均是行内之翘楚。在近800年的历史中,牛津大学培养了5个国王、26位英国首相(包括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现任首相布莱尔)、多位外国政府首脑(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近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大批著名科学家,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哲学家培根、诗人雪莱、作家格林、化学家罗伯特·玻意耳、天文学家哈雷等。就连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也毕业于牛津大学英文系。2001至2002学年,在牛津大学就读的学生总数超过1.65万人,其中,来自130多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占了1/3,在校研究生的数目约为5000人。牛津大学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学校资源牛津在使用因特网进行教学、研究和图书馆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为改善因特网的设施和服务,牛津使用一种分散的计算机分布策略。多数自然科学系都有自己的联系广泛的计算机资源,其中有些功能非常强大,同时还有相当数量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个人电脑。学校也特别为文科学者装备了联网的个人电脑。所有联网的电脑总数超过18,000台,这些电脑使广大师生可以通过桌面的方式直接进入并使用各系、校中心、图书馆和因特网上的资源。学校的每一所建筑,每一所学院都联入了校园网。对于这些资源的第一线支持主要来自校内大多数院系。校计算机服务部也提供了广泛的因特网服务,主要为那些在本系或学院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教员提供服务。牛津对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多方面研究也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是通过电脑实验室和工程科学系进行,此外继续教育部在应用电脑教学方面也很有成就。学制一般一个学年为3个学期,十月至六月。学科设置考古学、人类学与地理、神学、法律、美术、现代史、中东研究、人类语言产生研究、自然科学、心理研究、犹太人研究、数学及电算、 希伯来语、欧洲语言、工程学、社会科学、数学、中世纪及现代语言 研究、建筑、化学工程、经济、教育、电子工程、生物科学、临床医学、东方研究、管理、物理、音乐、哲学、政治学、宗教研究等。学费本科生:文科5,720;理科7,580;医学13,960研究生:生物-生理-心理8,910;临床医学16,337;MBA16,000;其他6,684食宿费: 6,900/12个月英语要求IELTS最低分数:(研究生)7.5/TSE 5.5TOEFL最低分数:(研究生)600/TWE 4.5(笔试),250(机考)学生服务学生会:学生会的存在是为使学生的观念协调一致,把学生的兴趣提升到大学水平。它向学生提供范围广泛的服务,包括为学生代言,组织有计划的活动,学生福利和学生服务等。就业服务部:牛津特设就业服务部向学生提供综合全面的就业服务,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于在校期间和离校四年内都可利用。就业服务部为牛津在校或刚毕业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多方面信息,特别是对现有机会的评价、鉴别,对所需能力和技能的调查研究;加深学生对自己价值观和兴趣的了解,认识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能力,系统规划并实现学生早期的职业计划,提供给他们可能的职业选择等。这是英国最早建立,同时也可能是资源最丰富的大学职业服务部。服务项目包括:一间备有关于职业、雇主、工作、研究生学习、国内和海外的学习与工作的详细信息的资料室;学期间的讲座和培训项目;一系列假期工作,包括一个专为牛津学生获取工作经验而设立的项目;每周直接向,名学生发送的空职简报;名就业顾问提供的建议;以及一个电脑化的就业指导系统。学生对这些服务的使用率很高,的学生在最后一年期间都使用过该系统。对于毕业生与雇主来说,这是一个十分经济、高效的沟通媒介。牛津毕业生的失业率一直是英国大学中最低的。毕业生的去向:牛津学生继续保持很高的受雇率。从年情况看,约继续进行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或学习,另有从事职业培训,其中一半的人参加法律培训,进入公共服务部门,约进入工业界,进入商界的超过。只有的学生毕业六个月后仍在寻找工作。牛津的信息技术设施:牛津在使用因特网进行教学、研究和图书馆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为改善因特网的设施和服务,牛津使用一种分散的计算机分布策略。多数自然科学系都有自己的联系广泛的计算机资源,其中有些功能非常强大,同时还有相当数量供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个人电脑。学校也特别为文科学者装备了联网的个人电脑。所有联网的电脑总数超过,台,这些电脑使广大师生可以通过桌面的方式直接进入并使用各系、校中心、图书馆和因特网上的资源。学校的每一所建筑,每一所学院都联入了校园网。对于这些资源的第一线支持主要来自校内大多数院系。校计算机服务部也提供了广泛的因特网服务,主要为那些在本系或学院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教员提供服务。牛津对于信息技术领域的多方面研究也处于领先地位,主要是通过电脑实验室和工程科学系进行,此外继续教育部在应用电脑教学方面也很有成就。语言中心:语言中心的服务对象是学校中那些出于研究或交流的目的需要学习和完善语言技能的人。中心收藏的原版、视听和电子的语言材料涵盖了多个语种。设有教授欧洲主要语言和英语作为外国语的班级。中心的教员使用由卫星在整个欧洲传送的电视节目所组成的先进语言教学系统。学生资助:校方十分关心学生的多方面福利。学生困难委员会掌管为缓解学生家中的经济困难而设的基金。他们提供的帮助形式主要是贷款和助学金,学校还接受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提供的入学基金,用以帮助家中有经济困难的学生。附:牛津有关资料牛津形成史牛津大学的最初形成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研究活动的结果。从11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教士从事经院哲学的研究并到欧洲各地讲学,这种日益频繁的学术活动使得欧洲相继形成了几个讲学的中心,如意大利的波洛尼亚和法国的巴黎,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各地教士都可以来讲学和听课的风气。1129年以后,牛津城出现了几座修道院。于是,英国一些教士便把这里当作了做学问的场所。牛津城中学术研究团体的出现,完全是一个历史的偶然。1167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同法兰西国王菲利普二世发生争吵,亨利二世一气之下召回了在法国巴黎的英国学者,并且禁止他们去法国进行讲学或从事研究。这批英国学者来到了牛津,从而使牛津迅速发展成为英国经院哲学教学和研究的中心。于是,继波洛尼亚和巴黎之后,牛津成了欧洲的又一个学术中心,成为欧洲第三个学术研究中心,这实际上就是牛津大学的雏形。牛津大学最初的科系设置仿照巴黎大学,有神学、法律、医学和艺术。其他诸如自然哲学、伦理哲学和形而上哲学不久也开始有人教授。直到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才有了它最初的三个学院:大学学院、贝利奥尔学院和默顿学院,牛津大学到此时已初具规模。牛津大学以及与它同时期的巴黎大学、波洛尼亚大学等专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的建立,对当时古希腊罗马文明的重新发现和系统整理、研究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古希腊罗马学者的思想学说正是14、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者用以反抗天主教会思想统制的主要思想武器。牛津的学术成果牛津的研究力量雄厚,在其教师队伍中,就有83位皇家学会会员,125位英国科学院院士。在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生物学、医学等领域,它都名列英国乃至世界前茅。近些年来,牛津不仅在文科而且在理科、不仅在基础科学而且在应用科学研究中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生物医学领域,自从弗莱明在伦敦发现青霉素后,本世纪40年代牛津的科学家弗罗里和蔡恩就将它投入临床应用,结果3人共享诺贝尔奖。今天用得最广的抗生素1955年为牛津的爱德华·阿布拉罕发现。牛津也致力于将分子生物学应用于临床,将核磁共振原理应用于医疗诊断,在发现人体的免疫瓜系统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于临床问题方面,牛津亦起领导作用。该校在爱滋病毒、移植手术和遗传病研究等方面也很有潜力。1987年,斯奎波父子公司赠予该校药学系2,000万英镑,以支持他们的研究工作。在环境科学领域,牛津的研究涉及森林史、气候变化、遥感、土地利用、野生动物保护、家畜管理、污染、腐蚀、沙漠侵犯等众多课题。牛津的固体物理、高磁学、激光研究、基本粒子研究和大气物理学等均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物理系的克拉伦登实验室在世界核研究领域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基础研究还导向重要的工业开发,包括建立了如牛津仪器公司和牛津激光公司之类的企业。仅在化学系,牛津目前就拥有4位诺贝尔奖得主。该校在蛋白质、新型无机材料合成、分子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面都有重大成果问世,并在化工、医药、微电子工业等领域推广应用。牛津在地球内部动力学、陆界变形研究、低温处理和古生物学等领域也很有成就。牛津数学研究所在许多数学分支学科中居于世界前列,计算机科学研究在国内外亦有一定地位。牛津被国际上公认为英国的经济学中心。不仅金融、管理学科专家、而且法学、心理学和自然科学的专家也参加到经济学研究中来。1987年,进入工商界的牛津毕业生已超过在其他行业就业的人数。牛津的发展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研究亦很活跃进, 还被誉为研究当代中国最活跃的中心之一。牛津大学有许多杰出的神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历史学家、音乐家、文学家和文艺评论家,它的政治学、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力量都相当强。牛津的博德利图书馆是英国第二大图书馆(仅次于大不列颠图书馆),藏书600万册。牛津出版社举世闻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出版社。尤其是它的20卷《牛津英语词典》,享誉全球。
月儿丸丸
不知LZ看过出处原文没有,先看下吧。————————牛津教你有中之无,剑桥教你无中之有[转贴]来源:etang 历史悠久传奇很多 牛津确实与牛有关。传说古代牛群涉水而过,因而取名牛津( Oxford)。剑桥也确实与桥有关,传说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征服英伦,罗马指挥官在一条河的西岸命令士兵造桥、安营。由于军营就在 桥的附近,人们就称此桥为军营之桥(CampBridge),沿袭至今,就成了现在的地名Cambridge(剑桥)。英文中的Oxbridge(牛桥)指 的就是牛津和剑桥。 1167年,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与法兰西国王菲利普二世发生争吵 ,英王一气之下,把寄读于巴黎大学的英国学者召回,禁止他们再去巴黎大学。另一说法是,法王一气之下,把英国学者从巴黎大学赶回英国。不管如何,这些学者从巴黎回国,聚集于牛津,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于是人们开始把牛津作为一个“总学”,这实际上就是牛津大学的前身。学者们之所以会聚集在牛津,是由于当时亨利二世把他的一个宫殿建在牛津,学者们为取得国王的保护,就来到了这里。 1168年,牛津大学成立。1209年,牛津一名学生练习射箭,误杀了镇上一名妇女,引发了一场骚乱,部分师生受到牵连,流落到了剑桥。之后,其他地方的一些学者也慕名而来,一所新的大学逐渐建立起来,它就是剑桥大学。 不设围墙大学开放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不同于中国的大学,城市与大学融为一体, 街道就从校园穿过。大学不仅没有校门和围墙,而且连正式招牌也没有,这恰恰反映了英国人言辞低调、含而不露的性格。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创建之时就采用独立学院联合办学的方式 ,至今仍保持着这一传统。牛津现有39个学院,剑桥有31个学院。每个学院由300—500个师生组成一个集体,从事不同学科的教学与科研 ,文理工科基本齐全。大学的建筑也基本都是各个学院自成一体。学 院都是由一片片绿茸茸的草坪与四周环绕的中世纪的土黄色哥特式建 筑楼群构成的一座座四方院。并且大多数学院是院中有院。有的学院甚至河、湖、花、草,虫、鱼、鸟、兽一应俱全。汉语把英文词 college译为“学院”,大概就来源于牛津和剑桥的四方“院”。由于大学还附带很多教堂,城市里到处都是塔尖,牛津也因此而被誉为 “塔城”。在建筑上,剑桥更是后来居上,许多学院沿着剑河整齐地排列开来,尤其是剑桥建于中世纪的皇家学院教堂,气势宏伟壮观, 其风格可与英国著名的坎特伯雷大教堂相媲美。不过,虽然从建筑外表看,牛津和剑桥都十分古老,但从内部设备看,却十分现代。在大学科学区里,你可以看到工程科学、核物理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的先进设备。剑桥的卡文迪什实验室的设备更是令人惊叹,那里曾经出了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处处书海处处学问 牛津共有104个图书馆,其中最大的博德利图书馆于1602年开放 ,比大英博物馆的图书馆早150年,现有藏书600多万册,拥有巨大的 地下藏书库。剑桥也有近100个图书馆,藏书约500多万册,每年图书 经费约300万英镑(折合4000多万人民币)。根据1611年英国书业公所的决定,英国任何一家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都必须免费提供一册给牛 津和剑桥的图书馆,至今如此。 牛津的书店几乎与图书馆一样多,大大小小也有100多个,世界上最大的学术性书店布莱克韦尔书店(Blackwel)就坐落在此。这家百年老店创建于1897年,坐落在博德林图书馆的对面,在销售图书的 同时它还从事出版事业。从外表看,这家书店虽仅有三个不大的店面 ,但书店的三层楼和地下层连通,最顶层还有二手书店,书的数量和 种类多到找书必须借助指示牌的地步。它在英国有78家连锁店,仅牛津就有10多家分店,分别经营艺术、文学等分类图书和音像资料。另外在其他国家也有许多分店。而且现在通过网络,读者可以迅速查书 、订书、购书,享受一流的国际性服务。1994年6月8日美国总统克林 顿回母校牛津大学参加荣誉院士的授予仪式,还特地到这家书店买书 。剑桥的书店也有几十家,其中以黑弗斯(Heffers)和迪龙斯( Dillons)最为著名。而书摊则随处可见。 与书店和图书馆相关的是出版社,在这里既有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也有世界上最早的出版社———剑桥 大学出版社。两大出版社出版的词典、百科全书、专著和教科书常被 世界各国的学者奉为经典,如20卷的《牛津英语词典》和《剑桥英语百科全书》。 另外,在牛津和剑桥,博物馆也是它们重要的文化代表。博物馆牛津有8座,剑桥有7座。其中牛津的阿什莫尔博物馆( AshmoleanMuseum)建于1683年,是英国第一座博物馆,比大英博物馆(BritishMuseum)早70年,现为英国第二大博物馆。其他如牛津 故事博物馆、科学史博物馆、庇特河流人种史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等,它们在自然科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生物学、艺术、文化等领域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说起牛津、剑桥的大学生活,最具有文化特色的要算是大学城里 的小酒馆了。遍布全城的小酒馆实际上是师生们交际的场所。一到傍 晚,学生们便汇集到这里,要一两杯啤酒、葡萄酒或一点小吃,大家边喝边聊,无所不谈。据说当代人类重大发现之一DNA,就是在剑桥 小酒馆的交谈中得到启发而发现的。而且克林顿在牛津就读时也非常喜欢这些小酒馆。他常去的一个名叫Gar-dener’sArms的小酒馆, 在1992年克林顿来牛津的时候还挂出了欢迎的条幅。 自主选课导师负责 牛津和剑桥的办学思想是: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为此,牛津和剑桥废除标准答案,提倡独立思考,激励发明创造。牛津的一位教授意味深长地说,“ Oxford teaches you noth-ing about everything, Cambridge teaches you everything about nothing.”此话从字面上看, 似乎两校什么也没教,其实它的含义是:“牛津教你有中之无,剑桥 教你无中之有。”这就是牛津和剑桥的开拓与创造精神。 在牛津和剑桥,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都是采用一对一“承包责任制”的导师制。牛津不计算教师的工作量,只在聘任合同里写明每学年每位教师上课36小时,每位学生每学年上课192小时。学校的一学年为24周,扣除节假日,仅150天。每位教师指导6—12个学生,每周分别辅导学生一次,辅导按课程表在导师办公室或宿舍里进行,边喝咖啡边讨论。这种看似轻松的制度,实际对学生和导师的压力都很 大。一方面学生必须直面导师的质问;另一方面如果导师辅导质量差 ,下一次的聘任就成问题。所以虽然大学的假期长达28周,但教授和学生都不会因为是法定的休假而放弃研究工作和学习。 牛津和剑桥的课程设置由学科教师团、系和学院制定,每门课程按教师实际水平和教学需要开设,可长可短;各科课程表均由校方公布,放在大学中心,提供“菜谱”十分丰富的“自助餐”,由学生自由选择。学校不限制学生上课的人数,有时候可能只有一两人上课。 另外,各学科每周都有各种讲座,学生一律自由参加。 牛津和剑桥的教学方法吸引着众多的考生,但牛津和剑桥的录取却十分的严格。考生除了要参加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考试之外,还要经过中学推荐、大学笔试、面试、并提交论文。大学甚至派人家访 ,以便充分了解考生的素质、动力和智力。经过综合考核,选拔尖子 。大学对本科生的正式考试只有两次:第一年后考一次,决定专业方 向;第三年毕业进行几天的笔试和口试,决定学位。平时也有学科考试,但主要是写论文。校方严格执行大学互考制度。研究生更要经常写论文,硕士论文要求6万词以内,博士论文8万词以内。 名声在外筹资不难 牛津和剑桥长期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位居世界一流,名声在外,因而也容易募集到大量的科研经费和捐款。所以他们的经费筹集并不成 问题。牛津大学的经费每年约2.9亿英镑,由于政府拨款不到30%,高昂的学费也才占12%左右,所以一半以上的经费要靠自己筹集,其中科研合同资金和外界捐款是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说到科研就不能不说一说“剑桥现象”。所谓剑桥现象是指剑桥的先进科技与当地的企业相结合而带来的高技术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可 观的经济效益。1874年达尔文的儿子从剑桥毕业,与剑桥的校友合伙开办了剑桥科学仪器公司,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与大学联合的公司,也是带来“剑桥现象”的第一家公司。1896年,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首席机械师派伊创建的派伊集团公司,直到今天还保持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企业与大学联合开办公司,剑桥科学园开始形成。目前这种用大学带动地方高科技进步、创造较高经济效益的模式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效仿的典范。————————主要就是讲牛津剑桥提倡的开创精神,重点段落:牛津和剑桥的办学思想是:探测、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激励个人的创造精神。为此,牛津和剑桥废除标准答案,提倡独立思考,激励发明创造。牛津的一位教授意味深长地说,“ Oxford teaches you noth-ing about everything, Cambridge teaches you everything about nothing.”此话从字面上看, 似乎两校什么也没教,其实它的含义是:“牛津教你有中之无,剑桥 教你无中之有。”这就是牛津和剑桥的开拓与创造精神。
加菲慢半拍oO
牛津大学简称牛津(Oxford),是一所位于英国牛津市的世界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实际创立日期仍不清楚,但有记录的授课历史可追溯到1096年。为英语世界中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上现存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是世界著名研究型大学之一。牛津同时拥有全球最具规模的大学出版社,及全英最大型的大学图书馆系统。牛津大学培养了众多社会名人,包括了26位英国首相、60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数十位世界各国的皇室成员和政治领袖。下面我为大家带来旅游英语牛津大学英语简介,欢迎大家阅读!
牛津大学英语简介:
Oxford is a unique and historic institution. As the oldest English-speaking university in the world, it lays claim to eight centuries of continuous existence. There is no clear date of foundation, but teaching existed at Oxford in some form in 1096 and developed rapidly from 1167, when Henry II banned English students from attending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In 1188, the historian, Gerald of Wales, gave a public reading to the assembled Oxford dons and in 1190 the arrival of Emo of Friesland, the first known overseas student, initiated the University's tradition of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By 1201, the University was headed by a magister scolarum Oxonie, on whom the title of Chancellor was conferred in 1214, and in 1231 the masters were recognized as a uniuersitas or corporation.
In the 13th century, rioting between town and gown (students and townspeople) hastened the establishment of primitive halls of residence. These were succeeded by the first of xford's colleges or endowed houses whose architectural splendour, together with the University's libraries and museums, give the city its unique character. University, Balliol and Merton Colleges, established between 1249 and 1264, were the oldest.
Less than a century later, Oxford had achieved eminence above every other seat of learning, and won the praises of popes, kings and sages by virtue of its antiquity, curriculum, doctrine and privileges. In 1355, Edward III paid tribute to the University for its invaluable contribution to learning; he also commented on the services rendered to the state by distinguished Oxford graduates.
Oxford early on became a centre for lively controversy, with scholars involved in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disputes. John Wyclif, a 14th-century Master of Balliol, campaigned for a bible in the vernacular, against the wishes of the papacy. In 1530, Henry VIII forced the University to accept his divorce from Catherine of Aragon. During the Reformation in the 16th century, the Anglican churchmen Cranmer, Latimer and Ridley were tried for heresy and burnt at the stake in Oxford. The University was Royalist in the Civil War, and Charles I held a counter-Parliament in Convocation House.
In the late 17th century, the Oxford philosopher John Locke, suspected of treason, was forced to flee the country. The 18th century, when Oxford was said to have forsaken port for politics, was also an era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and religious revival. Edmund Halley, Professor of Geometry, predicted the return of the comet that bears his name; John and Charles Wesley's prayer meetings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the Methodist Society.
The University assum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Victorian era. The Oxford Movement, led by John Henry Newman, broke from the Anglican Church in the 1840s. Twenty years later, the new University Museum was the site of a famous debate between Thomas Huxley, the champion of evolution, and Bishop Wilberforce.
From 1878, academic halls were established for women, who became members of the University in 1920. Since 1974, all but one of Oxford's 39 colleges have changed their statutes to admit both men and women. St Hilda's remains the only women's college.
In the years since the war, Oxford has added to its humanistic core a major new research capacity in the natural and applied sciences, including medicine. In so doing, it has enhanced and strengthened its traditional role as a focus for learning and a forum for intellectual debate.
Students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s total student population numbers just over 16,100 (students in residence, 1998-9).
Almost a quarter of these students are from overseas, including the countr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More than 130 nationalities are represented among our student body.
Almost 5,000 students are engaged in postgraduate work. Of these, around 3,000 are working in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Staff
Oxford's current academic community includes 76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and 105 Fellow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A further 97 Emeritus and Honorary College Fellows are also Fellow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and 142 Emeritus and Honorary College Fellows are Fellows of the Royal Society.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