蘅芷菁苓
如果你问我有什么 方法 可以提高雅思写作成绩,我想从根本上提高的唯一办法就是转变 思维方式 ,也就是把中式思维向英式思维靠拢,只有这样才能符合雅思考官的喜好,才能得高分。本文将具体介绍一下中式思维和英式思维的区别,以及怎样才能写出更符合雅思考官要求的 作文 。
雅思写作中的中式思维与英式思维
事实上,如果脑袋里有一个中文的概念或者想法,要用英文来表达的时候总是免不了紧张,因为由于中英两国的 文化 不同,很多东西无法表达----非常可能不是因为考生的语言问题,而是因为这个中国的概念在英文里面根本就不存在。有数字统计过中英两国语言的词汇量只有40%能互通(所谓的equivalent),而这就意味着剩余的60%的表达肯定是和原文有很大出入的。甚至很多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言,不假思索就能说出的概念,在 英语文化 里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对应的表达,例如“热闹”这个词,考生们可以试试能否在英文单词中找到让你满意的对得上号的词。“这个地方很热闹”这句话,根据语境可以有不同的翻译,但是总体而言,“热闹”作为一个词来说,在英文里几乎是没有对应的。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强调,写 英语作文 ,说 英语口语 ,要用英语思维,不要用中式思维。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很空洞的概念,只有当你真正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的时候才会体会到英式思维的重要性。
这的确很难,因为我们在中式思维里面扎根的太深了。事实上,这也和两国语言本身的特点有关。鲁迅就说过,中文和外文比,吃亏就吃在不够精确,具体到单词水平,就是“词汇量少”。因为词汇量少,因此中文特别讲究“上下文”,一个模糊的词只有在一个特定的语境里面才能让读者感到一个特定的意思。相比而言,英文在这方面就不是这样,具体的说,大部分英语词都是有着非常确定的意思的,因此,那些在中文里面需要联系上下文才能端倪出的细微差别,也许在英文里面只是另一个单词而已。记住这点,笔者下面所说的也许会对诸位有用,在这里,笔者提供一个方法,就是如果你脑袋中有一个想法的话,仔细想想你到底想精确说的是什么意思。比如,当你想说某一个命题错误的时候,你最好想清楚它到底错在哪里,“illogical, irresponsible, biased, prejudice, fallacy, untrue”这些词之间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别,所以主要想看你到底想说的是什么。
所以,诸位想锻炼写作的话,建议要做的第一样功课,就是求精细。只有你自己求精细了,才能发现报刊、书籍中对相近的概念的不同表达法的精妙之处,才会由衷地为某篇 文章 的一个用词会心一笑。写作就是思维表达的一种形式。西方人直线式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语言上就是西方人说话写文章喜欢开门见山,把关键性的话放在开头,然后再论及 其它 次要的内容。而写作涉及到语言的方方面面,从语言的结构上来说最基本的因素包括遣词、 造句 和篇章。螺旋与直入的思维差异就会影响到这些方面,具体包括修饰语与中心词、 句子 和篇章。
一、修饰语与中心词
英语的修饰语,如介词 短语 、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等皆放在被修饰语的后面;而汉语的修饰语无论长短、繁简,皆置于被修饰语的前面。体现了直入与螺旋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
1. The scientists everywhere in the world are looking for the efficient methods to make the air clean and protect it from the pollution by all kinds of industrial harmful waste gases.
汉语“全世界的科学家”,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是中心词在前,修饰语在后。“净化空气、防止空气受到各种有害工业废气污染的有效方法”同样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相反。
2. We appreciate your words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汉语“有关我们两国关系的谈话”,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是中心词在前,修饰语在后。“有关我们两国关系”,同样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相反。
3. The hungry boy ate up everything he could have his hands on from the refrigerator.
“他从冰箱里所能拿到的吃的东西”,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而英语则是中心词在前,修饰语在后。
4. The problem arose of how to fairly distribute the world natural resources.
比较而言,该句主语太长,谓语太短,构成了不连续性修饰语,不过还是有些突兀,但修饰语还得后置。而汉语“怎样合理分配世界自然资然的问题”仍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词在后。
二、句子
英语句子开门见山,其主谓结构是全句的“纲”,其余成份是“目”,一般先下结论,后叙事,从近到远,新近发生的事先出现,重心落在句首。汉语句子一般以逻辑关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一般先叙事,后下结论,由远及近,重心落在句尾。这种差异体现了直入与螺旋的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学生在 英语写作 时往往会受汉语思维的影响,写出下面的句子:
1. a) When I stayed in Guangzhou last month, you helped me. I am grateful for that.
2. a) Tom’s mother died when he was only two years old, so he did not remember her.
3. a) After we left China in 1959, the natural calamities happened one after another for three years in the country. While we read about it at home, we had been dismayed.
4. a) It looked rain that evening, yet Dad came all the same. That made us very joyful.
如果按英语直入的思维方式,以上几句要改写成:
1. b) I am very grateful for your help to me during my stay in Guangzhou last month.
2. b) Tom did not remember his mother who died when he was only two years old.
3. b) We had been dismayed at home while reading of the natural calamities that happened one after another for three years after we left China in 1959.
4. b) It looked rain that evening, yet to our great joy, Dad came all the same.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换要是更复杂一点,对中国学生来说,是需要操练的。例如:
1. 我认为如果他们初次相识时,她很穷,他未必会爱她。这位女性由于对他有好感而帮助他,使他心存感激,这种感激之情很容易发展成为真挚的爱情。
I do not suppose he would have loved her if she had been poor when he first knew her, but the gratitude which he felt for the help which he owed to her kindly interest in him easily developed into a sincere affection. (条件关系和多层因果关系的转换)
2. 她去深圳参加一个会议,会议结束后,她就到香港去购物,昨天才回来。
She came back yesterday from Hong Kong where she had gone shopping after the meeting in Shenzhen.(时间顺序的转换)
三、段落篇章
这里篇章包括段落和全文。总体而言,英文篇章,一般都采用直线型的形式,尤其是 说明文 和 议论文 ,更是一般——具体式的。英语篇章是a writer-responsible pattern, 即作者在篇章中有责任、有义务向读者交代其主旨或目的。为使读者省时高效,英语篇章开门见山,一开头就直接点明段落的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或全文的中心思想 (thesis statement), 即亮明作者的观点、态度、看法等;或者以引言开门,即“首先用一个熟悉的事实、观点、 故事 、引言等开头,然后直接见到作者全文的观点思想”。
由以上分析可知,西方人的直线式思维和中国人的螺旋式思维存在明显的差异,体现在语言中,几乎渗透到语言的各个单位,包括词汇、句子、段落和全篇。当然,笔者无意说思维模式孰好孰坏,正如我们不能断言文化模式孰好孰坏一样。但作为学英语的中国人,学原汁原味的语言是我们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自然,这里的语言也应包括discourse或text。因此考生们要知道,一种思维是一种文化长期的积淀,它已进入该民族的潜意识,根深蒂固,如果只学语言本身,不会知其所以然,一旦到了使用语言时,汉语思维自然突现,写出Chinglish, 浑然不知。此外,建议考生多背诵和模仿英语经典文章,如《新概念英语》第三册上的文章,笔者认为皆为语言的精华,不但文词优美,每课都是一篇 范文 ,原汁原味,多读这样的文章,一定会有所启发。由此看来,老生常谈而又令人费解的“学会用英语思维”,倒不如换个说法——学会英汉思维转换,即懂得英汉思维的差异,在平时读书的时候去真实地领悟,久而久之,就能写出地道的英文来,至少不会写出那么多的Chinglish。
综上所述,想要取得雅思写作7分甚至更高的分数,单靠所谓的模板和复杂的句式是做不到的,只有从写作思维模式上进行改变,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写作成绩。而中式思维的根深蒂固必定会对正确的英语写作思维产生阻力,因此,临摹英式思维的文章以及阅读海外学术著作对于转变写作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雅思技巧:雅思写作中的“路标词” 总结
(一)表示首先
1 First,
2 Firstly,
3 First of all,
4 In the first place,
5 To begin with,
6 To start with,
7 First and foremost,
8 Initially,
9 The first thing Iwanttomentionhereisthat...
(二)表示第二、此外
1Second,
2Secondly,
3Secondofall,
4Inthesecondplace,
5Further,
6Furthermore,
7Besides,
8Moreover,
9Whatismore,
10Additionally,
11Inaddition,
12Anotherequallyvital pointtobeconsideredisthat...
(三)表示第三、最后
1Third,
2Thirdly,
3Thirdofall,
4Inthethirdplace,
5Last,
6Lastly,
7Lastofall,
8Inthelastplace,
9Lastbutnotleast,
10Thelastbutnottheleast,
11Finally,
12Thelastfactortobepresentedisthat...
(四)表示总而言之
1Toconclude,
2Tosumup,
3Tosummarize,
4Insummary,
5Inbrief,
6Inshort,
7Ultimately,
8Onbalance,
9Aboveall,
10Inanutshell,
11Inthefinalanalysis,
12Fromwhathasbeenmentioned
雅思技巧:雅思小作文开头段写作方法
一篇文章,开头段非常重要,古话说: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我开始不理解,后来才发现,这句话的意思是暗示开头做得好,后面就有信心,如果开篇就卡住,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大家或许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在课堂上,老师眉飞色舞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时而这种秘诀,时而那种方法,偶尔还夹杂着各种幽默搞笑的段子,听得大家不亦乐乎,但真到了随堂练习让大家自己动笔练习的时候,困难才会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原来自己往往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路,借助着他人的指点,一步步走向了成功,但一旦离开了外在的辅助,却很快就被打回原形,各种语法错误、时态混乱,甚至是信息不全。这种问题长久以来困扰着广大雅思考生,而同时,对于雅思培训师们也一直纠结于此。究竟有没有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来方便考生独立自主、高效正确地完成一篇满足雅思写作6-6.5分要求的文章呢?其实,如果大家注意留意雅思发展历史的话,不难发现,雅思在走过20个年头后,很多考察内容已经定格化,形式化,甚至八股化。所以,我们只要将文章进行模块化并加以有效组合,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成绩;当然,最基本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是这一过程上的基石,不容忽略。
一篇文章,开头段非常重要,古话说:好的开头,成功的一半。我开始不理解,后来才发现,这句话的意思是暗示开头做得好,后面就有信心,如果开篇就卡住,考生会手心冒汗,心里盘算着飞逝的时间,哪还有心思写好下文。所以本篇内容将会具体指导大家如何圆满地,不留任何漏洞地完成小作文开头段的创作。我的方法是最为简单快速的开头改写,因为这种方法不需要考生动脑子,方便易学,省去了绞尽脑汁用中式英语替换文章词句的麻烦。
开头段的写作技巧分成4种:
1, 同义词 的替换及多余词汇删除
2, 遇到量词、变化、原因、时间等词(quantity, number, amount, change, reason, cause, time)变化为状语从句形式(how many, how much, how….change, why, when);避免组合名词带来的不规范
3, 组合图表造成的题目过长、过复杂,可以拆分为the 1st chart,the 2nd chart
4, 用图表中的title替换题目内容(图表中没有title时不适用)
以上四种方法可以成功改写雅思小作文一切开头段,但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方法可以同时使用,要培养考生自身的灵活性,根据所需来运用技法。
我们以剑桥3 一篇为例:
The table below shows the proportion of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families living in poverty in Australia in 1999.
看到一道小作文题目后,不仅要看题目,还要整体性阅览一边题目涵盖的大致信息,题目表格内容和注释信息等,因为考生会从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表格中有两栏数据,分别为Family types, Proportion of people from each household type living in poverty;四行信息分列两侧,左侧四项,右侧数字有百分号。然后我们带着这些瞬时记忆回到原题中,首先发现table(表格)可以用form(表格)甚至chart(图表)替换。
below删除,因为写作答题纸和试卷分离,考官得到的只有考生的答题纸,而在表述中提到表格的方位没有任何意义。
看到shows,我们可以替换为illustrate,reveal等表显示意思的词汇。
后面继续进行看到了proportion,有意思的是作为一个高一词汇很多大学生们都不再认识它了,不过没关系。还记得表格里数字后的百分号吗?知道percent,那就记得用percentage好了,它表示“比例”。
这个小小的巧思之后遇上的是比较棘手的词组替换,different categories of,这个难煞人了,不同就是不同,难道要用diversified或者various?当然没问题,但是如果考生只是高中 毕业 ,四级没过不知道这些词咋办?回顾表格,还记得表格中有几行数据项,表格栏中family types又表示什么意思?different categories of=4 types of 成功化解了危机。
最后,看剩下的题目内容,那叫一个蛋疼,一个词组居然出现了3次in:families living in poverty in Australia in 1999. 原题中用了非谓语动词living 表示后置定语 which lived,那这个地方怎么变化呢?把这个半句话翻译成中文听听是啥意思:澳洲的贫困家庭。你有答案了吗?平铺直叙的翻译the poor Australian family in 1999不就成功的完成了?有考生问了,family用原文的岂不是很没档次。那好,我们最后一次回顾表格右侧栏目标题找到household,现在你有答案了吗?
Sample Answer:
The chart illustrates the percentage of various poor families in Australia in 1999
The form indicates the percentage of many/4 types of Australian poor households in 1999
雅思技巧:雅思作文字数不达标是否会被扣分
关于字数不够的问题:
如果你的雅思作文字数不够,是肯定会扣分的。规定字数是150个,如果只写到139个,则一定会被扣1分。但是如果能写到145个字,则考官会认为“文章长度可以接受”,可能根据文章的水平来评判,不至于扣掉1分,如果是在没东西写了,你的字数也不要差得太多。同样的规则适用于250个字的大作文。
关于字数太多的问题:
如果你的雅思作文字数太多的话,那就应该检查一下是不是有一些冗长的、不必要的描述,不要因为这些不必要的信息而导致被扣分,那就得不偿失了。另外,如 果一篇写的太长,肯定要影响到另一篇作文的发挥,因为一共只有1个小时的时间。尤其是如果因为小作文而忽视了大作文,在总分上受影响的程度就更大了。
在雅思作文中,雅思作文字数的多或者少都不要差的太离谱,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雅思作文字数过多,阅卷老师会认为你赘述较多,没有写到重点上,而且没条理,如果雅思作文字数过少,老师会怀疑你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总之,字数的把控要严格按照要求,不能天马行空,随意而为。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石小鱼苗
很多人学了十几年的英语,表达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错误。前两天和几个外国朋友吃饭,其中一个中国朋友想说自己游泳很厉害,他说「I am very good at swimming」。虽然不会被误解,但是这却不是地道的表达。我们从中学到大学的英语教学是将英语当成一套建立在语法规则和词汇上的形式化系统来教育的,导致很多人在学习了十几年的英语后,依然认为地道的英语就是汉语语法形式向着英语语法形式的机械转换。就像上面这个例子,他脑海里的思路是:「我(I)很(very)擅长(good at)游泳(swimming)」。于是自然就机械的翻译出来,其实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我们习惯于中文的表达习惯,就会在英语表达中不自觉地带入中文的味道,这就是「中式英语」。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不了解造成这种差异的是中英思维上的不同。可惜的是,现在英语教育完全忽略了这一块的讲授,因此大部分人的习惯永远是将中文「直译」过去,并且保证语法正确,于是各种中文味十足的英语层出不穷。 学习英语不应该仅仅限于语法和词汇,其根本应该是思维的学习。英语和中文思维上的不同,导致了表达习惯的不同,于是就出现了不同的句子结构,语法现象等等。因此,学习英语,就要了解英语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的避免中文的干扰。在表达中就更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成因,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中英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最终体现在语言的方方面面,包括词汇,表达,语法规则等。下面仅仅简要的介绍一下,我会在之后的系列贴中详细解释。 中文是「verb-centered」的语言,中文大量使用动词,一个句子中可以出现多个动词;英语是「noun-centered」的语言,一句话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英语大量使用介词和名词。这让很多中国人感到头疼。 中文:食物时刻激励着我。 坏翻译:Foodhas been inspiringme all the time. 好翻译:Food is aconstant sourceofinspirationto me. 注意好翻译中将中文句子中动词和副词的名词化。坏的翻译是直译,读起来非常别扭。 中文的用词比较综合概括,往往比较模糊,英语用词往往更加具体,强调准确。比如「笑」一词,英语里有:smile,laugh,giggle,grin,chuckle,snicker,roar,guffaw等等,每一个词都有其准确的意思和适用语境, 彼此之间往往并不能随意置换。而中文的「笑」更加宽泛,在需要准确表达的语境下,常常在前面加上修饰词,比如:「裂开嘴笑」,「咯咯地笑」等等。 语法是一套标记系统,是英语思维的形象化体现。例如,从句其实是英语「先重点再背景」的思维体现,这和中文是截然相反的。 中文注重情景,句子结构可以很松散,语法成分可以不完整,比如有时候主语都没有;英语注重句子结构正确,句子以动词为核心,包含了时间和动作状态(时态),主动和被动等。 中文是主题优先的语言(topic-prominent),通过建立情景(topic)传递信息。句子结构很松散,有时候甚至没有主语。 英文是主语优先的语言(subject-prominent),重视句子的结构。每个句子必须要有主语,即使主语没有语义上的作用,也要存在,例如形式主语it。 这个话题比较大,我会在系列贴中详细说明。 (1)中说了,英文重句法规则,注重时态变化,词性变化,强调准确运用连接词表明句子内部,句子之间,段落间的逻辑联系(考过雅思托福的一定深有感触),这种模式称为「形合语言」;中文注重整体,突出情景,在情境中达到清晰表达的目的,并不重视句法的规则,逻辑连接词的使用较少,这叫做「意合语言」。 由于英语重视形合,就常常以一个主谓结构为主干,表达重点,然后通过非谓语动词,从句,介词,连词等等将句子的其它部分加入到这个主干中,是谓「主从分明」。 当这种「主从分明」遇到中文时,往往就会被翻译为流水句的形式,按照时间先后,一件件交代清楚。你可以试着找来一些复杂点的从句翻译,看看是不是能够感受到这种思维差异带来的不适感? 英语说明事物的时候喜欢由小到大,由特殊到一般,由近到远;中文与此恰恰相反,这种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时间,地点,姓名等等。比如:2016年8月3日16点56分;于此相反,英语由小至大:4:00p.m. 3rd. August. 2016。 地点也是如此,大家在淘宝买东西留地址的时候是:省份,市,区,路,号,栋。英语恰恰相反。 这种思维差异反应出中国人和外国人思维模式的不同,我们观察事物的时候,中国人喜欢从整体入手,然后再进入细节;英语恰恰相反。这个差异不但体现在时间,地点等,英语中的从句其实就是这种差异的体现。更近一步,在段落铺陈,文章展开等方面也处处可见这种思维差异。 这其实是(1)在句子层面的体现。 句子层面,由于英语句子注重结构完整,为了「突出重点」,所以英语句子一定「主从分明」,即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主句,用以介绍重点,从句都是补充背景,比如时间,地点,条件等等。如上句: I saw a guy throwing hot coffee at a woman [ 主句,句子的重点] during an argument while I was buying drinks in the Starbucks. [ 从句,引出时间,地点等等] 一个最能说明「主从分明」的例子便是我们学到的从句,包括了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定语)从句和副词性(状语)从句。比如: The boy, who i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 said, when I spoke to him, that he was very hungry 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 这个句子的「主」,也就是整个句子要说的重点是:The boy said that he was hungry。剩下的全是从句,用于提供背景信息。粗斜体可以理解为「标识」——将自身和「主句」区分开来,读者不至于产生误解。我们可以把这种「主从分明」想象成一棵树,「主」为树干,「从句」为枝叶,引导词就是连接点,它们一齐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于此相反,中文句子往往是并列关系,并非主从关系。 而这种差异体现在文章铺陈上时候,有些人就往往注意不到了。譬如我们试着翻译一下下面的句子: 我们的国家还在发展阶段,所以我们要努力工作发展国家,同时保持节俭。 直接的翻译大概是: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so we need to work hard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developed, and we should be thrifty at the same time. 这个翻译没有语法错误,但却不符合native speaker的说话习惯,即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如果我们再分析一下,原句的重点其实在后半句,因此应该将其放到句首突出重点,再解释原因,修改如下: We should work hard to make our country more developed, and we should be thrifty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以上简要的描述了中英文在词汇,语法,表达三方面的不同。只是作为一个引子,我将会继续发表一系列关于这个话题更为详细和系统的帖子,帮助大家了解中英文在思维上的差异,协助你在英语学习中有意识地改正由中文导致的错误,自觉地修正自己的错误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能力。
小妮子--Amy
这样太正常不过啦,即使你去国外学习,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才会些许改变你说某种语言的思维方式,并且这种思维方式是建立在,掌握大量词汇,语法,句型,并且你每天都会应用的基础上,这样时间久了一会发现不经意之间就能将外语脱口而出,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一条至关重要,那就是反复练习,这才是王道,这条适用于语法,词汇,语音。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