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ewen126
物简介:凯瑟琳·赫本简 介在好莱坞的历史上,有两个赫赫有名的赫本:一个是奥黛丽·赫本,一个凯瑟琳·赫本。而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凯瑟琳·赫本也许是好莱坞获得奥斯卡奖次数最多的一位女明星。身高1.73米,高高的颧骨、满脸的雀斑、刚毅的下巴、清瘦的身躯,热情、执着、急躁、勤劳、独立,喜爱骑车、打网球、游泳、缝衣服、编织圣诞花环,她最遗憾的事是没能扮演郝思嘉。凯瑟琳赫本1907年5月12日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市,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争取妇女参政权力运动者。赫本与同年龄的女孩相比变得非常害羞,即使在家里也显得非常书卷气。赫本考入布瑞迈沃学院之后,开始立志做一名演员,在大学期间演了不少戏。毕业后,她开始在百老汇和其它地方得到一些小角色饰演,她总能把角色演得很吸引人,特别是在《哈特和波特夫人》中的表演。后来她以舞台剧《勇士丈夫》正式步入美国演艺界。接下来她开始出演电影,在影片《离婚证书》中,由于在片中的出色表演,她拿到了自己标出的片酬并且与RKO公司签约。1932-1934两年间,她主演了五部电影。其中第三部影片《清晨的荣誉》荣获了奥斯卡金像奖。第四部影片《小女人》获得了当年最佳影片奖。这时关于她个人生活的报道和传闻也越来越多:在生活中举止傲慢,拒绝出演好莱坞的影片,穿着松松垮垮、而且不化妆,在照相机前不注意形象,拒绝记者采访…。而影迷们为她这种反传统的行为而喝彩。因此,1934年赫本返回百老汇,出演了舞台剧《湖》,那些鼓励她这一行动的批评家和观众们,第一批买了票,在看完之后又是第一批对这场戏和赫本进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赫本只得返回了好莱坞,可事情并没有好转。在1935年到1938年这期间,赫本只成功地主演了两部电影,《爱丽丝与亚当》并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踏上舞台之路》;而其它影片都是失败的作品。她的影片成了票房失败的标志。赫本于是又回到百老汇出演了舞台戏《费城故事》,可这一举动又宣告了破产。这时的赫本采取了切实和解救的措施,买下了她主演的舞台剧的电影制作权。这一举动果然奏效了,1940年根据赫本的同名舞台戏改编而制作的影片《费城故事》取得了票房上的成功,赫本同时也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在接下来的影片《而立之年的女人》中,她开始与男影星斯宾塞·屈赛联手上戏,后来他俩合作了8部以上的影片,同时在戏外他俩也开始了长达25年的罗曼蒂克史。1951年,已步入中年的赫本以影片《非洲女王》第五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进入50年代,赫本塑造的角色多是具有显赫地位或特殊身份,并以此多次赢得了奥斯卡提名,这些影片包括《夏季》、《唤雨巫师》、《最后的夏季》。60年代,赫本出演的影片不多,因为她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与屈赛的恋情之中。但是,赫本并没有放弃在演艺事业上的追求,她以影片《长夜旅行》为自己赢得了第九个奥斯卡提名。这之后赫本离开了影坛五年的时间,复出后她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猜猜谁来赴晚宴》,这也是赫本与屈赛合作的最后一部影片,屈赛在完成这部影片之后就去世了。《猜猜谁来赴晚宴》使赫本第十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并且第二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第二年赫本出演了影片《冬狮》,这使她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和第十一次获得提名。到了70年代,赫本开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电视电影方面,但她还继续出演了几部影片,包括《公鸡考格本》和《金色池塘》。《金色池塘》使赫本最后一次(第十二次)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同时也第四次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1991年开始撰写个人传记《我》。赫本是20世纪美国电影最有力的见证人之一。1994 Love Affair 风流韵事1990 Tales of Helpmann, The 赫本的故事1987 Hollywood The Golden Years: The RKO Story1984 George Stevens: A Filmmaker's Journey 乔治•斯蒂芬:一个制片人的生活历程1984 Grace Quigley 格瑞斯•奎格里1981 On Golden Pond 金色池塘1978 Olly, Olly, Oxen Free 欧利,欧利,自由的公牛1975 Rooster Cogburn 公鸡考格本1973 Delicate Balance, A 优雅的平衡1971 Trojan Women, The 特洛伊的女人1969 Madwoman of Chaillot, The 狂女查洛特1968 Lion in Winter, The 冬狮1967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猜猜谁来赴晚餐1964 MGM's Big Parade of Comedy 米高梅公司的喜剧电影回顾1962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长夜旅行1959 Suddenly, Last Summer 去年夏天1957 Desk Set 约柜1956 Iron Petticoat, The 铁娘子1956 Rainmaker, The 造雨人1955 Summertime 夏日时光1952 Road to Bali1952 Pat and Mike 帕特和迈克1951 African Queen, The 非洲皇后号1949 Adam's Rib 亚当的肋骨1948 State of the Union 美利坚1947 Song of Love 爱之歌1947 Sea of Grass, The 草之海1946 Undercurrent 暗流1945 Without Love 没有爱1944 Dragon Seed 龙种1943 Stage Door Canteen 小卖部后门1942 Keeper of the Flame 跳动的火苗1942 Woman of the Year 而立之年的女人1941 Women in Defense 警戒的女人1940 Philadelphia Story, The 费城故事1938 Holiday 假日1938 Bringing Up Baby 养育成人1937 Quality Street 特色街道1937 Stage Door 通往舞台之路1936 Woman Rebels, A1936 Mary of Scotland 苏格兰的玛丽1936 Sylvia Scarlett 塞莉娅•斯卡利特1935 Alice Adams 爱丽丝•亚当1935 Break of Hearts 破碎的心1934 Little Minister, The 小头领1934 Spitfire 烈性子1933 Christopher Strong1933 Little Women 小妇人1933 Morning Glory 清晨的荣誉1932 Bill of Divorcement, A姓 名:奥黛丽-赫本英文名:Audrey Hepburn逝 世:1993年1月20日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生 日:1929年5月4日星 座:牧羊座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于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她出生时的名字是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她的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在她的双亲离婚后,她跟随母亲去了伦敦,并在一所私立女子学校上学。她的母亲随后回到荷兰,她在假期也和她的母亲一起到了荷兰的Arnhem。当纳粹进入Arnhem后,赫本经常会营养不良,心情郁闷。(这也许是她这么瘦的原因之一?)解放后,Hepburn进入伦敦的一所芭蕾舞学校学习,并获得了奖学金。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职业模特。作为一名模特,她便显得很优雅高贵,而且好像她已经找到了最适合她的工作。直到加入到电影行业。1948年,她在一部欧洲电影《变小七次的荷兰》(nederlands in 7 lessen)里担任了一个很小的角色,随后在1951年的电影《少妇的神话》(young wives‘s tale)里,她终于有了第一个有台词的角色。但是这个角色的分量还是很小,于是,赫本赴美国发展。1953年她与好莱坞名影星格利高里-派克一起主演了《罗马假日》,该片风靡世界,她扮演的楚楚动人的安妮公主令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与此同时她还因在百老汇戏剧《翁丹》中的表演荣获托尼奖。一头黑色短发,外貌优美脱俗,体态轻盈苗条的赫本,在金发性感女郎风行的年代,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之后,57年的《滑稽的面孔》也是同样的一部引人制作,使她又一次提名奥斯卡。之后的三次提名分别得益于《修女的故事》,《窈窕淑女》,《蒂芬妮早餐》。50年代她主演了许多影片,表演质朴而富于激情。如《战争与和平》、《滑稽的面孔》、《下午的爱情》、《绿色公寓》、《萨布瑞娜》,其中那些仪态万方、典雅淳厚的女性形象,给人印象最为深刻。60年代初期,她的主要作品有《不能忘记》,《蒂芬妮早餐》,《孩子们的时刻》,《愤怒的巴黎》,《字迷》,《窈窕淑女》等。后期有《爱神》,《怎么偷一百万》《等到黑暗》,之后曾长期息影,复出后又拍摄了《罗宾和玛丽安》(1976年)、《血统》(1979年)、《他们都笑了》,(1981)《总是如此》(1989年)等影片。晚年的赫本作为联合国的亲善大使多次赴非洲开展慈善与救助活动,她不但以其光彩的银幕形象,也以其高尚的情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与爱戴。
超级吃货两枚
奥黛丽·赫本个人档案英文姓名:Audrey Hepburn出生:1929年5月4日忌日:1993年1月21日(因结肠癌病逝于瑞士)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身高: 五呎七吋 (170公分)体重: 110磅 (50公斤)三围: 32-20-35发色: 棕色爱好:芭蕾最喜爱的颜色:白色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奥黛丽·赫本的档案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于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她出生时的名字是Edda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她的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Hepburn实实在在有贵族血统!)在她的双亲离婚后,她跟随母亲去了伦敦,并在一所私立女子学校上学。她的母亲随后回到荷兰,她在假期也和她的母亲一起到了荷兰的Arnhem。当纳粹进入Arnhem后,赫本经常会营养不良,心情郁闷。(这也许是她这么瘦的原因之一^0^)解放后,Hepburn进入伦敦的一所芭蕾舞学校学习,并获得奖学金。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职业模特。作为一名模特,她便显得很优雅高贵,而且她似乎已经找到了最适合她的工作。直到1948年一位制片人发现了她,并让她在一部欧洲电影《Nederlands in 7 lesson》中担任一个小角色。 1951年她又在电影《Young Wives' Tale》中为Eve Lester配音。当赫本开始对电影感兴趣时,她决定去美国。在美国,赫本迅速显示了她的实力,她先在百老汇出演了音乐剧《Gigi》,在1953年在电影《罗马假日》中扮演安妮公主。这部影片好评如潮,并让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这使她获得了巨大的知名度,并且片约不断。她巨大的知名度有一部分是因为她举止高贵,具有一种古典美,完全不同与同时代的女明星们的性感女神的定位。1954年9月24日,她和Mel Ferrer结婚。1957年她的经典电影《Funny Face》也取得了类似《罗马假日》的成功。1954年她的《Sabrina》获得了奥斯卡提名,1957年《Love in the Afternoon》也好评如潮。1959年《Nun's Stroy》获得了另一项奥斯卡提名。1961年她主演的影片《第凡尼的早餐》使她到达了她电影生涯的顶峰,并且又赢得一次奥斯卡提名。赫本亮丽的容貌和风度在1964年的《窈窕淑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当在影片中扮演Professor Henry Higgins的Elisa Doolittle. Rex Harrison有一次被问道给他心目中的美女下一个定义,他丝毫没有迟疑,回答说:“《窈窕淑女》中的奥黛丽·赫本。”1967年影片《Wait Until Dark》又为她赢得了一次奥斯卡提名。1968年12月赫本和Mel Ferrer离婚,并打算引退。1969年1月她又嫁给了精神病学家Dr. Andrea Dotti。1976年她又出演了肖恩·康纳利主演的影片《Robin and Marian》。1982年她和Andrea Dotti离婚。1988年至1993年,赫本作为联合国的亲善大使,帮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们。她当选为《People's Magazine》评选的世界上最美丽的50位女性之一,更被评为男人们的最佳梦中情人!1989年她主演了最后一部影片《Always》(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1993年1月21日,赫本因为结肠癌病逝于瑞士Tolochnaz。赫本一生共拍摄了31部影片,她的优雅和风度永远留在这些影片中……
马云的小女儿
奥黛丽·赫本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奥黛丽·赫本Image:赫本.jpg出生 1929年5月4日 比利时布鲁塞尔逝世 1992年1月20日 瑞士托洛谢纳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知名舞台剧与电影女演员,晚年曾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特使。身为好莱坞最著名的女星之一,她以高雅的气质与品味的穿著著称。生前主演的多部电影如《罗马假期》、《第凡内早餐》和《窈窕淑女》等至今仍为多数人眼中的经典巨作。目录[隐藏] * 1 生平 o 1.1 童年 o 1.2 踏入影坛 + 1.2.1 成名 + 1.2.2 转型 o 1.3 晚年 o 1.4 影响 * 2 主要作品 * 3 名言 * 4 外部链接[编辑]生平奥黛丽·赫本于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本名奥黛丽·凯萨琳·赫本-鲁斯坦(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奥黛丽的父亲约翰·维克特·赫本-鲁斯坦(John Victor Hepburn-Ruston)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辛斯特拉(Ella van Heemstra)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女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编辑]童年Image:1935 school.jpg 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位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至1938年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1935年),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为了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窜改了母亲的身分文件制造了一个荷兰假名艾妲·凡·辛斯特拉(Edda van Heemstra,Edda与Ella在字母上只是一笔之差,有利于变造),但是这个名字从未合法正式登记过。当纳粹侵占安恒后,由于谣传母亲的家族带有犹太血统,原本十分富裕的男爵家族被视为帝国敌人,不但财产被占领军没收,赫本的舅舅也被处决,母女俩被迫过著贫困的生活:据说在1944年荷兰饥荒期间,她常以郁金香球根维食,并靠喝大量的水填饱肚子。长期的营养不良促成他日后瘦削的身材。虽然如此,赫本仍然不断锻链她最爱的芭蕾舞,即使穷到要穿上最难捱的木制舞鞋也没关系。[编辑]踏入影坛[编辑]成名年轻时代的奥黛丽·赫本放大年轻时代的奥黛丽·赫本战后,赫本与母亲带著省吃节用存下来的100英镑到伦敦。在这里,她一边打工,一边寻找深造的机会。1948年,赫本进入著名的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学校学习芭蕾舞,期间曾因没钱缴学费返回荷兰,并在部荷兰片中饰演跑龙套的角色。经过几个月训练后,赫本被告知她不适合当名芭蕾舞者。为了面对家庭的经济压力,她转而成为一名兼职模特儿,并参与歌舞团的演出;这年赫本击败多数应征者,成为音乐剧《高跟鞋》(High Button Shoes )的合唱团员。由于表现突出,她正式参与了另一部音乐剧《鞑靼酱》(Sauce Tartare)的演出。1951年,赫本首次在英国电影《天堂笑语天堂的笑声》露脸,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演员,并在一些电影中演出较次要的人物。之后她在电影《双珠艳》里施展舞技,同时接演另一部电影《蒙地卡罗宝宝》(Monte Carlo Baby)。为了拍摄后者,奥黛丽到法国出外景,期间意外被相中成为音乐剧《金粉世界》(Gigi)的女主角,进而开启她到美国发展的机缘;同时,她利用机会到伦敦参加威廉·惠勒的电影试镜,获得电影《罗马假期》的女主角角色。《罗马假期罗马假日》中的安娜公主放大《罗马假期罗马假日》中的安娜公主1952年奥黛丽·赫本到美国正式参与舞台剧的演出。她在哦十分出色,广受人们的欢迎,并因此获得东妮奖最佳女主角的奖项。但为了赶拍《罗马假期》,她在《金粉世界》里的演出被迫在巡回八个月演出后结束。这年,她以工作繁忙的理由,取消了与未婚夫詹姆士·汉森(James Hanson)的婚约,但两人日后仍保持良好的友谊。1953年,并与好莱坞名影星葛雷哥莱·毕克一起主演的电影《罗马假日》正式上映。由于剧情成功的刻画,这部片在世界各地掀起风潮:其中赫本在片中表现出公主的高雅气息,以及剪成赫本头表现出的天真无邪,使她成功赢得多数人的赞赏。许多报纸评论称赞赫本说:“一位新嘉宝诞生了!”。1954年三月二十五日,赫本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三天后,因为《翁蒂娜》中的精采表演再次荣获东妮奖的殊荣。1954年她与亨佛·莱鲍嘉、威廉·荷顿一同演出比利·怀德拍摄的爱情片《龙凤配》。由于《翁蒂娜》的演出加上抽烟过量,赫本在医生的建议下到瑞士修养,不久接受一同参与《翁蒂娜》演出的演员梅尔·法利尔(Mel Ferrer) 的求婚,两人于9月24日步上红毯。1955年奥黛丽·赫本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提名,可惜未获奖,同年因意外首度流产。之后几年,她主演的《战争与和平》、《甜姐儿》、《巴黎之恋》等片都获得不错的评价,声势扶摇直上。但丈夫梅尔的演艺却遭遇挫折,逐渐转到幕后。1959年赫本三度怀孕,为防半年前的流产再度发生,她推掉包括《西城故事》等片的片约,直到生下第一个儿子尚·赫本·法利尔(Sean Hepburn Ferrer)后才同意主演《第凡内早餐》。[编辑]转型虽然《第凡内早餐》的作者原属意玛丽·莲梦露饰演女主角赫莉·葛莱丽(Holly Golightly),拍摄过程赫本也一度为了主题曲是否采用亨利·曼西尼与强尼·莫瑟的月河而与电影公司起冲突,是事后证明她的演出与坚持是对的:1961年奥斯卡金像奖获得两项音乐性奖项,奥黛丽·赫本第四度获得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这部片她的演艺生涯再创高峰,但她开始挑战更有演技难度的作品。同年年底,赫本接下《双珠怨》的演出,但评价平平;之后的《谜中谜》试图挑战悬疑片的角色。但她最成功的作品还是1964年主演的《窈窕淑女》:这部改编自同名音乐剧的歌舞片获得8项奥斯卡的奖项,但主演的赫本却因由别人幕后代唱的关系无法获得提名。之后[编辑]晚年1980年冬赫本遇见了罗伯特·沃德斯,这个后来被她称为“灵魂伴侣”的男人影响了赫本原已经出现危机的婚姻。在赫本与安德烈·多蒂离婚后,两人最后成为永久的人生伴侣。奥黛丽·赫本放大奥黛丽·赫本1989年,赫本在其生涯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中饰演天使一角。1988年至1993年间,赫本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亲善大使,帮助拉美和非洲的孩子们,亲赴不少国家和地区,为孩子们呐喊、呼吁和募捐。为表彰她为全世界不幸儿童所做出的努力,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将该1988年度奥斯卡人道奖授予了她。她的爱心与人格犹如她的影片一样灿烂人间。1993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泰瑞落修女接获奥黛丽·赫本病危的消息时,命令所有的修女彻夜为奥黛丽·赫本祷告祈使其能奇迹般地回复,祷告传遍世界各地。同年1月20日,赫本在瑞士托洛谢纳(Tolochenaz)的住所,因结肠癌病逝。[编辑]影响人们并没有忘记这位美丽善良的“安娜公主”,在赫本去世10周年,美国邮政总署发行了她的的纪念邮票。去世11年后,有“时装圣经”之称的时装杂志《Vogue》2004年的时尚名人投票中,赫本以29%的票数,荣登女性榜首。《Vogue》杂志发言人表示:“大家觉得奥黛丽·赫本高贵又有气质,她的美丽永恒不变!一讲到Style,人人都会立刻想起她!”[编辑]主要作品奥黛丽·赫本历年电影作品(依照上演年份排序)片名 上映年份 出品公司 导演 合作演员 赫本饰角 其他野燕麦One Wild Oat 1951年 Eros-Coronet(英国) Charles Saunders 饭店女接待 少妇故事Young Waves' Tale 1951年 Associated British Pictures(英国) Henry Cass Eve Lester 天堂笑语Laughter In Paradise 1951年 Associated British Pictures(英国) Mario Zampi 抽烟女郎 原本预计要饰演主要女性角色之一的赫本因为舞台剧Gigi轧戏无法分身,只好串场龙套演出一幕作罢械劫装甲车The Lavender Hill Mob 1951年 Ealing Studios(英国) Charles Crichton Alec Guinness Chiquita 蒙地卡罗宝宝Monte Carlo Baby 1951年 Jean Boyer Linda Farrel 前进蒙地卡罗Nous irons à Monte Carlo 1952年 GFD/Favorite Pictures(法国) Jean Boyer Melissa Walter 双姝艳The Secret People 1952年 Ealing Studios(英国) Thorold Dickinson Nora 罗马假期Roman Holiday 1953年 派拉蒙影业(美国) William Wyler Gregory Peck(葛雷哥莱·毕克)Eddie Albert(艾迪·亚伯) 安娜公主(Princess Ann,化名Anya Smith) 赫本因此片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龙凤配Sabrina 1954年 派拉蒙影业(美国) Billy Wilder Humphrey Bogart(亨佛莱·鲍嘉)William Holden(威廉·荷顿) Sabrina 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 1956年 派拉蒙影业(美国) King Vidor Henry Fonda(亨利·方达)Mel Ferrer(梅尔·法瑞尔) Natasha Rostov 甜姐儿Funny Face 1957年 派拉蒙影业(美国) Stanley Donen Fred Astaire Jo Stockton 黄昏之恋Love in the Afternoon 1957年 联美(美国) Billy Wilder Gary CooperMaurice Chevalier Ariane Chavasse 修女传The Nun's Story 1959年 华纳兄弟(美国) Fred Zinnemann Peter FinchDame Judith EvansDame Peggy Ashcroft Sister Luke 赫本因此片获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绿厦Green Mansions 1959年 米高梅(美国) Mel Ferrer Anthony PerkinsLee J. Cobb Rima 恩怨有情天The Unforgiven 1960年 联美(美国) John Huston Burt LancasterAudie Murphy Rachel Zachary 第凡内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年 派拉蒙影业(美国) Blake Edwards George PeppardPatricia NealBuddy Ebsen Holly Golightly 赫本因此片获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双姝怨Children's Hour 1962年 联美(美国) William Wyler Shirley McLeanJames Garner Karen Wright 谜中谜Charade 1963年 环球制片(美国) Stanley Donen Cary GrantWalter MatthauJames Coburn Regina Lambert 巴黎假期Paris When It Sizzles 1964年 派拉蒙影业(美国) Richard Quine William Holden Gabrielle Simpson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1964年 华纳兄弟(美国) George Cukor Rex HarrisonStanley Holloway Eliza Doolittle 偷龙转凤How To Steal A Million 1964年 二十世纪大众(美国) Stanley Donen Peter O'Toole Nicole Bonnet 盲女惊魂记Wait Until Dark 1967年 华纳兄弟(美国) Terence Young Alan ArkinEfram Zimbalist, Jr.Richard Crenna Suzy Hendrix 本片获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俪人行Two For The Road 1967年 二十世纪大众(美国) Stanley Donen Albert Finney Joanna Wallace 罗宾汉与玛莉安Robin and Marian 1976年 哥伦比亚电影(美国) Richard Lester Sean ConneryRobert Shaw Lady Marian 朱门血痕Bloodline 1979年 派拉蒙影业(美国) Terence Young Ben GazzaraJames Mason Elizabeth Roffe 皆大欢喜They All Laughed 1981年 二十世纪大众(美国) Peter Bogdanovich Ben GazzaraJohn Ritter Angela Niotes 直到永远Always 1989年 环球-联美影业(美国) Steven Spielberg(史蒂芬·史匹伯) Richard Dreyfuss, Holly Hunter 天使哈普(Hap,“机会”之意) [编辑]名言[编辑]外部链接 * 奥黛莉赫本官方网站(奥黛莉赫本儿童基金会设立) * IMDb国际电影数据库 * Audrey Style by Pamela Clarke Keogh (1999,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ISBN 0060193298)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5%A5%A5%E9%BB%9B%E4%B8%BD%C2%B7%E8%B5%AB%E6%9C%AC"页面分类: 奥斯卡金像奖获奖演员 | 荷兰演员 | 英国演员 | 1929年出生 | 1993年逝世
戏说小默
凯瑟琳·赫本 Katharine Hepburn 生日:1907年5月12日 星座:金牛座 国籍:美国 地域:欧美 身高:173cm 生平介绍:1909年11月8日,凯瑟琳·赫本(Catharine Hepburn)诞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自1932年从影至80年代,这位才华卓越的女演员纵横影坛达半个世纪之久,出演过40余部影片,12次获奥斯卡奖提名,并四度摘取“最佳女演员”的桂冠(1933:牵牛花》;1967:《猜猜谁来赴晚宴》; 1968:《冬狮》; 1981: 《金色池塘》)。这超越好莱坞所有男女演员的殊荣使她被誉为“高贵、不朽的电影女神”;她的成就、她的独立人格,以及她同斯宾塞·屈赛那缠绵26年的恋情,也使她成了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 2003年6月29日,好莱坞传奇巨星凯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在自己的家乡康涅狄格家中逝世,享年96岁。传记凯瑟琳·赫本的父母分别是医生和妇女参政活动家,从小她就被鼓励勇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努力锻炼自己的身体。在布瑞·迈沃学院学习时,赫本立志做一名演员,大学时演了不少戏,毕业后她开始在百老汇和其他地方演一些角色。1932年以《离婚证书》中的出色表演开始步入电影圈。次年便以《清晨的荣誉》获得奥斯卡金像奖。转年的《小女人》又获得提名,崛起之快令人称奇。她不同寻常的长相和态度以及新英格兰式的口音往往一开始并不讨喜,但很快观众们便会被她的天真率直所吸引,并在最后情不自禁的为之喝彩。赫本有着独特的个性,她傲慢随意,不注意形象,并且相当反感好莱坞。她曾说好莱坞:“他们一直不喜欢我,直到我开始跳大腿舞。”1934年后赫本曾短暂返回百老汇出演舞台剧,但并不成功,而她之后四年内的电影发展也并不顺利,虽仍有《育婴奇谭》这样的佳作出现但大部分片子都不卖座,甚至一度成为票房毒药。直到1940年根据她的舞台剧改编的电影《费城故事》获得成功,1942年赫本在拍摄《而立之年的女人》时认识了斯宾塞·屈塞,两人开始了一段传奇的爱情故事,他们俩一共合作拍摄了9部影片,而他们的爱情也持续了26年,直到斯宾塞去世。赫本早期的表演戏剧味较浓,而她的演技在五六十年代达到顶峰。包括她获得奥斯卡提名的《非洲皇后》、《夏日时光》等,在1962年拍完《长夜漫漫路迢迢》后,赫本一度息影五年。复出后的首部影片就是和屈塞合拍的《猜猜谁来赴晚宴》,这部电影为赫本带来了又一部奥斯卡奖,但因为屈塞在拍完后就去世了,赫本本人从来没有看过这部影片。赫本获奖的另外两部影片是1968年的《冬狮》和1981年的《金色池塘》。到了七十年代以后,赫本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电视电影上面,她的最后一部影片是1994年的《风流韵事》。还出版了传记《我》。赫本一生中共获得12次奥斯卡提名和4次奥斯卡奖,在1999年美国电影工业协会的评选中被评为史上最佳女演员。她身上的勇敢,自信,自由和率直被认为是美国的象征,代表了真实而又理想的美国女性。参与影片1.第7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 The 76th Annual Academy Awards (2004) ..... Herself (Memorial Tribute) (archive footage) 2.10th Annual Screen Actors Guild Awards (2004) ..... Herself (Memorial Tribute) (archive footage) 3.The Line King: The Al Hirschfeld Story (1996) ..... Herself (voice) (uncredited)4.娱乐世界III That's Entertainment! III (1994) ..... Herself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5.爱情故事 Love Affair (1994) ..... Ginny 6.The 63rd Annual Academy Awards (1991) ..... Herself (voice) (uncredited) 7.格瑞斯·奎格里 Grace Quigley (1984) ..... Grace Quigley 8.金色池塘 On Golden Pond (1981) ..... Ethel Thayer 娱乐世界续集 That's Entertainment, Part II (1976) ..... (archive footage) 9.公鸡考格本 Rooster Cogburn (1975) ..... Eula Goodnight 10.The Trojan Women (1971) ..... Hecuba 11.The Madwoman of Chaillot (1969) ..... Countess Aurelia 12.冬之狮 The Lion in Winter (1968) ..... Eleanor of Aquitaine 13.猜猜谁来吃晚饭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1967) ..... Christina Drayton 14.猜猜谁来吃晚饭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1967) ..... Christina Drayton 15.米高梅公司的喜剧电影回顾 The Big Parade of Comedy (1964) ..... (archive footage) 16.长日入夜行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1962) ..... Mary Tyrone 17.夏日惊魂 Suddenly, Last Summer (1959) ..... Mrs. Violet Venable 18.电脑风云 Desk Set (1957) ..... Bunny Watson 19.The Iron Petticoat (1956) ..... Captain Vinka Kovelenko 20.The Rainmaker (1956) ..... Lizzie Curry 21.艳阳天 Summertime (1955) ..... Jane Hudson 22.帕特和麦克 Pat and Mike (1952) ..... Patricia 'Pat' Pemberton 23.非洲女王号 The African Queen (1951) ..... Rose Sayer 24.亚当的肋骨 Adam's Rib (1949) ..... Amanda Bonner 25.The Sea of Grass (1947) ..... Lutie Cameron Brewton 26.爱情之歌 Song of Love (1947) 27.Undercurrent (1946) ..... Ann Hamilton 28.没有爱 Without Love (1945) ..... Jamie Rowan 29.龙种 Dragon Seed (1944) ..... Jade 30.小卖部后门 Stage Door Canteen (1943) ..... Herself 31.小姑居处 Woman of the Year (1942) ..... Tess Harding 32.费城故事 The Philadelphia Story (1940) ..... Tracy Lord 33.休假日 Holiday (1938) ..... Linda Seton 34.育婴奇谭 Bringing Up Baby (1938) ..... Susan Vance 35.摘星梦难圆 Stage Door (1937) ..... Terry Randall 36.特色街道 Quality Street (1937) ..... Phoebe Throssel 37.玛丽女王 Mary of Scotland (1936) ..... Mary, Queen of Scots Mary, Queen of Scotland38.塞莉娅·斯卡利特 Sylvia Scarlett (1935) ..... Sylvia Scarlett 39.烈性子 Spitfire (1934) ..... Trigger Hicks 40.小妇人 Little Women (1933) ..... 'Jo' March 41.离婚清单 A Bill of Divorcement (1932) ..... Sydney Fairfield
l波波刘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出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电影和舞台剧女演员。1948年,赫本在一部时长仅39分钟的荷兰风光纪录片《荷兰七课》中出镜,开始电影生涯。1954年,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她因在舞台剧《美人鱼》中的表演,获得托尼奖的最佳女主角。1955年,她凭借电影《龙凤配》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1961年,她主演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奥黛丽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阑尾癌病逝,享年63岁。赫本一生中共获得五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
小M回归中
好莱坞有两个赫本,一个是奥黛丽-赫本,另一位是凯瑟琳-赫本。曾荣获12次提名、4次奥斯卡奖的凯瑟琳·赫本,一直是美国电影界的“奥斯卡女王”、“电影女神”。 《罗马假日》是奥黛丽-赫本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她为世界影坛创造了一个清新隽永、纯洁可爱的形象,并由此赢得了全世界影迷的爱戴。
爱dele的Vivian
人物简介: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简 介忌日:1993年1月20日,因乳腺癌病逝于瑞士家庭:父亲是一名富裕的英国银行家,母亲是一名荷兰女男爵发色: 棕色爱好:芭蕾最喜爱的颜色:白色最难忘的景色:瑞士的白雪最难忘的事情:获得奥斯卡奖 自我表演评价: 我从来没有什么伟大天才或高超技艺,但无论如何,我做出了贡献!一个精灵诞生在比利时1929年3月4日,奥黛丽.赫本出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一座豪华宅邸里,赫本的父亲是英国人,名约瑟.安东尼.赫本.拉斯东,是英格兰银行布鲁塞尔分行的总经理,他相貌英俊,衣着考究.母亲是荷兰人,埃拉.冯.希姆斯特拉,荷兰驻圭亚那总督的女儿,是荷兰王室直系贵族血统约后裔,所以在名字后还要加上男爵夫人的称号正是在这种家庭和生活环境中,赫本自幼熏陶得认真严肃、气质高雅、性格坚毅,同时又能出人意料地谈笑风生,以无限的激情拥抱生活。她冰清玉洁、朴实无华,就象布鲁塞尔一样,集最古老的神秘、时代的观念和奇异的现代观念于一身,她的举止总带有一种贵族气派.为了让赫本自幼就受郅良好教育,她四岁就被送往英国一所私立学校.赫本从小就非常文静,从小就喜欢音乐,尤其喜爱舞蹈,看芭蕾舞剧对赫本是一种极为美妙的享受.将来成为一名演员或芭蕾舞蹈家是小赫本唯一的梦想.这个时候,她日益从芭蕾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身体.她开始对自己的外表不满.她特别不喜欢自己的脸,认为她的眼睛太大,牙齿长得不整齐,而且她对自己的体形也感到绝望.从此她郁郁寡欢,越来越孤僻、拘谨、与人疏远6岁时她父母的离异更使她觉得分外不幸,但舞蹈的魅力仍然强烈地吸引着她.9岁时,她开始正规地学习芭蕾舞.她学习非常认真庄重,她下定决心总有一天要成为一名独舞演员,并最终成为舞星.她对电影毫无兴趣,对超级巨星嘉宝或者凯瑟琳.赫本一无所知,跳舞已成为赫本生活的唯一追求.1939年,欧战爆发,赫本随母亲来到荷兰,结果,这一决定使赫本战时一直生活在法西斯的铁蹄之下.其间,她强烈地感受了残忍而恐怖的战争和贫穷而凄苦的流浪生活.由于食品短缺,赫本一米七的个儿,仅剩一付骨头架子.战争在她身上留下了永久的创伤,造成她贫血、消瘦、肌肉单薄无力,并且她的体型后来始终清瘦修长在残酷的战争面前,她的确从未放弃对芭蕾的追求.战争结束后,男爵夫人把赫本送到了一个白俄芭蕾舞教师索尼亚那里学习.索尼亚很器重赫本,她那微微斜睨吊眼梢的大眼睛,那高高的颧骨,秀气的鼻子,方方的肩头,苗条的躯干和修长的双腿,这一切都预示着:这是一个舞蹈家的身材.她的舞蹈动作也不错,有很好的基本功.可是索尼亚对芭蕾有许多新的见解,但得不到荷兰政府的支持,她的学校被迫停办。于是赫本转到伦敦,找到了一份在教会值夜班的工作。同时,她一边当广告模特,一边进了颇负盛名的玛丽·兰柏女士的舞蹈学校。年已60的舞蹈家兰柏女士对赫本很好,但是,在这里,赫本发现,自己的舞蹈技巧不如别的同学。加之她个子太高,她看出,自己没有担任舞蹈主角的前途。同时,多年的饥饿病侵蚀了她的身体,作为职业舞蹈演员体力不足。经兰柏推荐,赫本参加了美国音乐剧《高扣鞋》的演出,在剧中当一名群众演员。她舞蹈设计的动作跳得很高,转动眼珠,向前伸出手臂,演得不坏,但赫本不喜欢这种形式,也不喜欢这种生活。这个时候,赫本突然明白了兰柏对她讲的肺腑之言。兰柏女士的话是:“你缺少芭蕾舞家应具备的天才。”至此,赫本终于明白了,干芭蕾这行,她永远当不成主角,永远不会成功,终于,赫本彻底放弃了当舞星的愿望。此时,她19岁当不成舞星,就要面对现实。当时,伦敦要拍摄一部40分钟的电影短片,是一部旅行风光介绍,片中需要一名会英、德两种语言的少女,装扮成空中小姐向观众讲解风光景物,经朋友介绍,赫本前往应试。十八九岁的她,长得文雅秀美、亭亭玉立。两位导演先后接见了她。导演林登后来回忆说:“奥黛丽·赫本小姐光彩照人,愉快、亲切,很有教养。她象小鸟似地叽叽喳喳,讲她的芭蕾舞训练。记得当时我对助手说“快来!你看见过一个会走路的梦吗?我看见了。”另一位导演则极力证明,是她第一个发现了奥黛丽.赫本:“她走进我的办公室,说她是学芭蕾的,要找个工作。我向她解释说,我不拍音乐舞蹈片。不过,我继续和她谈话。不知怎的,我被她那新鲜、开朗和难以置信的微笑吸引住了。她的小圆脸上一对大而明亮的眼睛使她成了一个小太阳!最后,我恍然大悟:她就是影片中要用的人。我就对她说,我要让她担任一个角色。而她却回答说:不过,我不是演员啊!你会失望的。我和她签订了合同。”这部短片,虽然再也没有听人说起过,但赫本却第一次跟演电影打上了交道。她体会到拍片的激动和乐趣。这件事也许正是她以后辉煌从影事业的开端。中国观众熟悉赫本,是从《罗马假日》开始,赫本辉煌事业的开端,也通常自《罗马假日》算起,这是她的成名作,也是她的代表作,对她有着特殊的意义。就在赫本被挑选为《吉吉》一戏的主角时,在伦敦,挑选《罗马假日》饰公主的演员的工作正在进行。起初,导演打算邀请名演员琼·茜蒙丝主演该片,但琼想换换口味拍歌舞片,因而予以婉言拒绝。于是,导演决定采用电影《乱世佳人》公开招聘女主角郝思嘉的扮演者的办法来挑选演员。这部片子由美国派拉蒙公司拍摄,好莱坞的著名导演威廉·惠勒执导。赫本本无心去参加女主角的角逐,一来她已决定演《吉吉》,二来《吉吉》一拍完她就准备结婚、成家立业过日子。所以她对《罗马假日》毫无兴趣。后来男爵夫人一再劝说,没办法,她才不得不去敷衍一下,即使选不上,她也会满不在乎。测试选用的一组戏是:公主穿着睡衣,在一张大床上做仰卧起坐。赫本柔软得象只小猫,将双臂伸向装饰美丽的天花板。在此之后,她又极其自然地、孩子气地完成了一系列规定情节,当她做这些动作时,一架摄影机正悄悄地对着她拍摄,而她却全然不知。无论从现场还是从胶片上看,效果都是理想的。她当选为公主的扮演者,和派拉蒙公司签订了合同。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赫本连做梦也没有想到 这一结果对她的一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当时演记者的男主角已定下来,是好莱坞的著名影星格里高利·派克1952年5月,《吉吉》演出刚一结束,派拉蒙公司就要求她赶到罗马,参加拍摄。《罗马假日》的拍摄是一个苦难的历程。因为一切都是实地拍摄,所以得清除人行道,把行人赶走,光这项工作就差点把副导演和制片主任累垮。因此,工作进展很慢,难题多。有时为了重复拍一个镜头,一个下午要干上60回,赫本有点承受不了,但她并不怨恨,她也力求完美 不过导演为赫本也尽力克制自己,他用一切办法提高她的自信心,让她感到轻松愉快。他告诉她说,她必须忘掉自己是在演戏,应当认为自己就是那个公主。拍摄工作最终还是圆满完成了。1953年8月20日,赫本飞往伦敦参加《罗马假日》的首映式,然后又飞往威尼斯参加威尼斯电影节。在美国,也为《罗马假日》的上映开了公众招待会。该片在全世界获得了极大成功。 在日本,这部片子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赫本后来成为日本人心目中的偶像。赫本片中的短发型一下子成了国际流行发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罗马假日》是同期上映影片中最走红的一部。一时间,赫本成了国际知名人士,全世界都在播放她的新闻片,电视台用黄金时间赞美她。大量的报纸欣喜若狂地赞美她的美貌、活力、妩媚、典雅,人们称赞她是继嘉宝和褒曼之后的最佳女演员。因主演《罗马假日》,赫本第一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依照惯例,凡获该奖提名者,全得出席该奖的终评颁奖仪式。此届颁奖仪式1954年3月25日在洛杉矶和纽约同时举行。全美广播公司电视网将两地联成一个有机整体。通用汽车公司出资27万美元买下了在颁奖仪式过程中做电视的权利。这一天,赫本在纽约刚演出完《美人鱼》,谢幕完毕她就一头钻进一辆出租车。
幸福航海家
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1929年5月4日 --- 1993年1月20日),美国好莱坞著名的女影星,奥斯卡影后,世人敬仰她为“人间天使”。1948年,赫本在一部时长仅39分钟的荷兰风光纪录片《荷兰七课》中出境,开始电影。1954年,她在影片《罗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1955年,她凭借电影《龙凤配》再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的提名。1961年,她主演了电影《蒂凡尼的早餐》。1964年,她主演了歌舞片《窈窕淑女》。1989年,息影多年的奥黛丽客串出演最后一部电影《直到永远》。晚年时,奥黛丽·赫本投身慈善事业,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的代表人物,为第三世界妇女与孩童争取权益。1992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1993年获奥斯卡人道主义奖。1993年1月20日,奥黛丽·赫本因阑尾癌病逝,享年63岁。1999年,她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三位。2002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其纽约总部为一尊7英尺高的青铜雕像揭幕,雕像名字为奥黛丽精神,以表彰赫本为联合国所做的贡献。基本信息中文名:奥黛莉·赫本英文名:Audrey Hepburn别名:Audrey Kathleen Hepburn-Ruston性别:女出生年月:1929年5月4日国籍:英国出生地:比利时布鲁塞尔毕业院校:玛莉·蓝伯特芭蕾舞学校(Marie Rambert's)身高:170厘米体重:50kg职业:演员、歌手主要成就:星光大道1652号纪念星,总统自由勋章,美国电影协会百年百大明星、美国200大文化偶像等等获得荣誉:艾美奖最佳女主角 、 托尼奖最佳女主角,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 三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女主角,美国演员工会奖终身成就奖 、格莱美奖最佳儿童读诵专辑 、 AFI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3名代表作品:《罗马假日》出道地区:欧美影视代表作品:《罗马假日》、《蒂凡尼的早餐》等音乐代表作品:《Moon River》经纪公司:派拉蒙、华纳、联美、环球等星座:金牛座血型:A爱好:跳舞特长:演戏经典语录:生活就像穿越一个图书馆。只有当你看过,想过,在书里查过并记得以后,才会吸收——因为你无法一次全部消化它们,我相信粉红。我相信开怀大笑是燃烧卡路里最棒的方式。我相信亲吻多多益善。我相信身处逆境时,更要坚强。我相信快乐的女孩就是最美的女孩。我相信明天会是全新的开始,而奇迹终会发生其他信息:逝世地: 瑞士托洛彻纳茨主要事件:1988年担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1992年底她还以重病之躯赴索马里看望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儿童简介正在加载奥黛莉·赫本姓名:Audrey Hepburn 全名:奥黛丽·凯瑟琳·范·赫姆斯特拉·赫本-鲁斯顿(Audrey Kathleen van Heemstra Hepburn-Ruston) 港译:柯德莉·夏萍 血统:比利时、荷兰、英国、爱尔兰四国血统 国籍:英国 诞辰:1929年5月4日 出生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星座:金牛座 血型:O 逝世:1993年1月20日,因结肠癌逝世于瑞士沃州的托洛彻纳茨(Tolochenaz) 语言:精通英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荷兰语、佛兰德语(原比利时语之一,1980年并入荷兰语)等多国语言 名言:“记住,你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只手来帮助你,你可以在自己每条手臂的末端找到它,随着你的成长,你会发现你有两只手,一只用来帮助自己,另一只用来帮助别人”样貌特征发色:棕色 瞳孔:棕色 身高:170cm 体重:46kg 三围:34A-20-34 服装尺码:6 鞋码:10 (42码)其他信息正在加载奥黛莉·赫本最喜欢的事:跳芭蕾舞,和孩子在一起,做好吃的 最喜欢的颜色:白色 最喜欢的景色:瑞士的白雪皑皑 最意外的事:获得奥斯卡奖 最喜欢的食物:意大利通心粉 最喜欢的动物:狗 最喜欢的设计师:于·贝尔德·纪梵希 最喜欢的演员:茱莉亚·罗伯茨,梅丽尔·斯特里普生平童年奥黛丽·赫本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父亲约瑟夫·维克特·安瑟尼·赫本·鲁斯顿是一位英国银行家,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是荷兰贵族后裔,袭有男爵的封号,家族谱系甚至可以回溯到英王爱德华三世。赫本六岁开始就读于英国伦敦的贵族寄宿学校(1935年~1938年),但旋即遇到父母离异,父亲离开了家庭,之后赫本离开英国跟随母亲一起回到荷兰的娘家。1939年时她进入安恒音乐学院(Arnhem Conservatory)学习芭蕾舞。之后二战爆发,宣称中立的荷兰被纳粹占领。当时的身份文件大多为手写,为避免她原本非常英国味道的名字招惹麻烦,她母亲篡改了自己的身份文件替她制造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