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帝国
一、定义不同:
中式英语(Chinglish)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
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或UK English,简称BE、UK-E)又称英式英语,简称:英音。是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使用的一种英语形式。它在英国是最主要的语言。
二、历史不同:
最早期的中式英语应该在香港出现。清朝将香港割让予英国时,在货物起卸区,有不少经常与洋人打交道的人慢慢从洋人口中学得几个简单的英文词语,就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刚学会的英语组成字句。这些字句,有不少甚至已经融入英语之内。(例如:打招呼时说的“Long time no see!”)
中式英语经常应用于口头语。著名的例子有“san q”,即是中文“谢谢”的意思 (在普通话中通常作 '三Q'),还有ok lah. (第二个例子同时适用于中国式英语、香港英语与新加坡英语)。
从二十世纪中叶至今,英语的发扬光大,是因为美国在世界上占领经济、军事与政治的优势,世界也认为美国英语是目前最重要的语言。特别是许多美国文化产品 (例如:电影、 书籍、 音乐) 活跃在全世界,大量取代了其他英语系国家的产品。
英国英语仍然是许多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包括澳大利亚、南非以及印度,在 欧盟里也一样。英国英语在前英国殖民地香港也继续使用。
扩展资料:
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总的来讲是由于我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掺入了过多母语表达思维。这就导致了我们说的英语自己感觉非常不错,而老外却听不懂的情况。导致这种情况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
1、我们在教小学生英语的时候,由于学生学习的范围小,学习的方式也很单一,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录音不断的模仿。导致小学生学不到正规的英语口语教育,出现了中式英语。
2、受母语影响,清浊音不分,托式英语严重。学生们用稚嫩的声音读课文时,总会在每个单词后面都会加上 /e/,/i/ 等音,拖音非常明显。这个习惯带到英语口语中,就出现了中国式的托式英语。
3、缺少必要的口语练习。中国式英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表现为能看懂,能听懂,就是说不出来情况。这是由于缺乏必要的口语练习。
4、由于中文没有[θ]和[ð] 这两个音,就算是英文水平很高的中国人也常发错这两个音,常将[θ]发成[s]音,说粤语的人将[θ]发成[f]音。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将[ð] 发成[z] 音。
5、直接将英文翻译成中文,并且是逐字逐句的翻译,完全不注意语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英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式英语
xiaomakuaipao
一、定义不同
1、中式英语:指带有汉语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
2、英式英语:是在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使用的一种英语形式。它在英国是最主要的语言。
二、构成不同
1、中式英语:中式英语是汉语及英语的英文混合而成的合体字。学习者在写作中往往先用汉语打腹稿,或列出中文提纲,再把汉语一句句机械地转换成英语,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因而不易被以英语为母语者所接受。 中式英语指带有中文语音、语法、词汇特色的英语,是一种洋泾浜语言。
2、英式英语:主要是指居住在不列颠群岛上的英格兰(England)人的英语规则,为英国本土及英联邦国家的官方语言。 英式英语并非为所有不列颠人认同。在某些非英格兰地区,特别是 苏格兰、威尔士与爱尔兰,主张不同方言之共存。
三、发展不同
1、中式英语:最早期的中式英语应该在香港出现。清朝将香港割让予英国时,在货物起卸区,有不少经常与洋人打交道的人慢慢从洋人口中学得几个简单的英文词语,就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刚学会的英语组成字句。
这些字句,有不少甚至已经融入英语之内。例如:打招呼时说的“Long time no see!”
2、英式英语:英语之所以世界通行,全都是因为大英帝国的势力,且最有代表影响力的英国英语(RP,Received Pronunciation,较常译为:被一般大众所接受的发音。
受过教育的非方言英语,在英国主要的大学城:牛津、剑桥流行,是各寄宿学校教育用英语和电台、电视播音用英语),又称"英国腔",但仍然有许多国家却不这么认为(特别是美国)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式英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式英语
漫山红遍
思维习惯以及表达方法都有很大的不同。Chinglish,即"中式英语",也叫"中国式英语"。中式英语指带有中文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中式英语"这个词语在英语里面被称为"Chinglish",意思是汉语及英语组合而成的语言。在使用英语时,因受汉语思维方式或文化的影响而拼造出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具有中国特征的英语。这是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出现的,是必然的一种语言现象。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或USA English(US English),简称AE、AmE)又称美式英语,简称美音。是在美国使用的一种英语形式。它在美国是最主要的语言。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97%的美国居民可以"好"或"很好"的使用英语,只有0.8%的人完全不使用英语,而1890年有3.6%。到2005年,三分之二以上的英语母语者使用美式英语。 美国英语规范了第一代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 ,是现代英语发展史上第二代英语(American English),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为第三代国际英语(World English)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学习美式英语的一些方法时刻不能放松看美国原版电影,而且要保持更新,因为这些东西很可能是美国人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话。.坚持每天必听voa。这里建议听voa的正常语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感知真正的美语。每周至少3~4次浏览New York Times 网站,从中学习最新最时尚的美语表达法。买一本比较权威的美语字典。
俺是陆军PLA
方法一 加强英语语法什么是英文写作中的“中国式英语”?“中国式英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Chinglish, 总体上是指英语写作时依然使用中文语法的现象,也叫“语法转换错误”。因为并没有真正使用英语的语法,而是把自己母语的语法转换到了外语上。进行英文写作时,某些学员搜肠刮肚也写不出英语作文,然后想出的办法经常是先写中文稿,再翻译出所谓的英语作文,或者习惯性地用中文的表达方式写英语作文,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英语作文。要写好英语文章,首先要使用该语言思考,而不用在头脑里来回翻译。将中文式思维转变为英语思维的最根本的途径之一就是强化语法知识。许多同学的词汇量并不低,但是却不会用各种复合句,以及非谓语短语来表达,而这些恰恰是语法知识的作用。各种从句和非谓语短语的原理、用法和功能,是建立英语表达思维的重要构件,要写出好的作文,学生们都需要好好掌握这些。另外,对于词汇涵义和使用的准确掌握也很重要。在写作时,考生要能够综合灵活地运用各种表达结构和日常词汇来完成一篇作文,不需要用冷僻生涩的词汇,也无需写得高深莫测,而是清晰、有条理、有说服力地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将学过的词多样化地运用出来,很多情况下,用平常心态写出来的内容用词虽平实但富于变化,表达的句式丰富多样,一样可以表达深刻的内容。方法二 建立用从句、短语来表达思想的语言思维方法一说的是要学明白各种从句和短语,但往往是学过之后很多同学还只是停留在会读的水平,即阅读时碰到各种从句和短语能看得懂,但是要在写作中主动输出却还做不到。就是说这些表达结构的使用的主动思维还未建立。结果他们在写作时仍然只是较多使用简单句,多用那些跟中式语言思维比较相似的句子模式。其实,前述的各种表达结构他们在中学阶段都基本学过的,但就因为大脑里缺乏其主动输出的思维,所以学了英语多年后还是不会用。因此,在培训中有必要强化包含各种从句的复合句,以及含各种短语的句子的表达思维的建立。可以做专门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例如先写下想表达的思想,然后规定要用含有特定从句的复合句来表达。经过这样的针对性强化练习,培养对各种表达结构的敏感点,这样在写英文时就比较容易用得上之前用不出的句型了。方法三 准确掌握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写出“中国式英语”,除了上面讲的语法转换错误,不善于用从句和短语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常见的错误就是用词不当。许多学生写的英文句子按照中文思维理解去读是通顺的,但从英语角度来看是逻辑不通、词语搭配不当、有语病的,甚至意思是相反的。这些毛病往往是由于词语错误使用所导致的。很多人查字典是很快的,只瞟一眼中文的词义,就以为学会这个单词了。殊不知,这个词的准确含义,词性,用法,例句等等都要看的,这才叫学会这个词。结果许多同学记单词都只是限于浅层表面的,用起来自然容易错漏百出。许多单词在查字典的时候标的都是同一个中文的词,但它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比如question、problem、issue、matter、trouble,字典里都有中文“问题”的意思,但其内涵都是不同的。另外,词的用法也是个重要方面,词性不同,固然使用迥异;即便同是动词,及物跟不及物,规则与不规则,也令其用法不同;词的搭配也是词的用法的重要的一点,表示某个意思时,有其固定的搭配词。反之,当与不同的介词或副词搭配时,意思可能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