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张小猛
昨天无意中浏览好友的,发现仍没更新,她已经有半个月没更新文章了,之前是一天一更的。又看下第二篇那标题“第三次读《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这是什么书?在百度上查了一下,这本书主要是从表达自己、倾听他人、人际交往三大方面来讲述我们平时与别人相处的过程的。 凭感觉挑了3点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后,引起了我对这本书的强烈好奇心,准备好好读一下。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1.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事情,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不管是批评?表扬?生气?高兴?我们都要倾听出对方的“观察、感受、需求和请求”。这点太有趣了,真是应对了那句话,人际关系中,他人是我们自身的一面镜子。在友情、爱情、亲情中,别人来到我们的生命里,就是告诉我们要提升些什么。 2.观察是需要的引子,感受是需要的信号,需要是核心,请求是满足需要的方案。观察、感受、请求都是围绕着需要转的,很透彻。 3.我们所有的言行都严格按照非暴力沟通4要素进行,通过“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来进行,经常进行倾听和表达“四要素”的训练,可以大大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直指沟通艺术的核心。 百度百科上介绍《非暴力沟通》,英文是Nonviolent Communication,翻译成中文又称爱的语言、长颈鹿语言。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天性是友善的,暴力的方式是后天习得的。我们所有人有共有的、基本的需要,我们的行为是满足一种或多种需要的策略。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人际交往中,我们通过建立联系,能够理解与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用需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换一种说法,也就是,这本书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建立联系,使友爱互助成为现实。 (日更第6天,记录下)
“『承诺』”
这世界上有一类人,一张嘴总能让人十分不开心。无论你多么欢乐,下一秒绝对烟消云散 。 我相信,你一定遇见过这种人,他们总能变着花样跟你抬杠。“杠精”,抬杠成瘾的一类群体,非常喜欢和别人抬杠,什么都要杠上一笔。 继猪精、戏精之后的又一大网络热门精怪,他们过分乐于给别人的日常情绪扣上价值输出的帽子,并乐此不疲地反驳你。 比如: 你找了十分钟角度、修了一小时图、挑了三小时照片,晒出一张美美的自拍。 杠精出没:老同学以前不长这样啊,眼睛割了,鼻子垫的啊,丑了! 再比如: 你耗费巨资抢到了偶像演唱会的门票,第一次来听他的演唱会,激动地发了一个演唱会的小视频。 杠精出没:你不觉得他的歌很难听吗?而且发福了诶。 鉴定杠精的几大定律 ① 理解力不好,战斗力爆表! ② 表达力不好,存在感爆表! ③ 别人说啥不重要,先反驳了再说! ④ 永不认错,绝不道歉! 杠精的世界里 ① 没见过就是假的; ② 不相信就是错的; ③ 不喜欢的都是垃圾! 杠精的必胜砝码 ① 划重点 ② 找漏洞 ③ 圣人角度你发自拍我觉得不好看我就得酸两句,你发撸猫照我觉得有点频繁得骂两句,你发一段日常感想或无主情话,不好意思,送你一句“自己知道就行了,说出来就是矫情。” 总之,不管别人说的是什么,“杠精”们总能先挑刺了再说,为了反对而反对,通过挑剔别人来显露自认为的优越感。 然而你会发现,“转身离开,分手说不出来,海鸟跟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杠精通常不会因为你的退避三舍而收敛几分。最好的办法,还是用还击让他们闭嘴。所以,杠精退散铁律第二条:永远不要对杠精有任何姑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怎么才算斩草除根?就是清楚掌握杠精“不管你对不对,我先反驳再说”的立身之本,从源头上防止他装逼。 比如你说,养猫真是幸福。杠精和你犟,说养狗比养猫好多了。这时候你千万别和他争辩,猫和狗的差异,养猫和养狗各有乐趣。这样就进入了和他一样傻x的境界,在这方面,他能靠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你只要回他一句:“你这么想啊,狗也是这么认为的。”就万事大吉了。 再比如说,你说自己对恋爱持开放态度,对婚姻也顺其自然,至于孩子,到时候再看。 杠精会质问你:“你这人怎么那么不负责任?人类的繁衍,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尽职尽责。再说现在鼓励生二胎,你为什么不响应号召?”这时候你千万别和杠精辩论,说什么国策有前因后果,个体有权利自由。 你只要回他:“你这么优秀,生十个八个,不就把我们劣等基因不生的空缺补上了吗?” 与其和杠精三百回合大战,不如一句话噎到他意兴阑珊。知道你不是善茬,他自然会去别处另开新花。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杠精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他人的痛苦。著名的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又称为爱的语言,英文简称NVC。非暴力生活的关键是我们要感激生活的赐予而不心。非暴力沟通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让爱融入生活 “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观察),我不高兴(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请求)?“ 这个例子非常简单的可以描述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1. 观察 2. 感受 3. 需要 4. 请求 当然,反过来,同样场景的”暴力沟通“很容易举例,大家都可以随手拈来,比如:“ 你怎么总是把脏袜子扔得到处都是!从来都不收拾!屋里跟个垃圾堆似的,让人没法呆了!我再也不会收你的袜子了,再让我看见,我直接扔垃圾筐里!” 这样沟通的结果可以想象... 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是什么蒙蔽了爱? 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那他就“太过分了”。 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前面,那他就是“混蛋”。 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就“太粘人了”,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 如果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诸如此类的评论暗藏着我们的价值观和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很可能会招来敌意,使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接受批评,做出让步,也不是心甘情愿的。 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混为一谈。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好的满足。 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暴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 非暴力沟通方式是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不指责,“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 进行比较: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不应该”、“应该”和“不得不”这些表达方式特别适合这个目的: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一旦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求,我们就不再是好奴隶和好属下。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 感受的根源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 1. 认为自己犯了错。 2. 自责对方 3. 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求 4. 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例: 甲:你昨晚没来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运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1. 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2. 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3. 指责他人。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 因为我 ...... “ 这种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1. 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2. 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3. 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批评往往暗藏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一个人说”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中亲密关系。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把愿望说得越清楚,其他人也就越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一旦人们开始谈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感到轻松、舒服、温暖的沟通方式,是一种让自己和他人都不受伤害的沟通方式。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暴力或者隐蔽暴力中成长的。由于缺乏了解,我们常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我们认为,只有打人、鞭挞、杀人以及战争才算是暴力,而这类事与我们无关。 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 其实人都一样,你试图用指责、原则、说教、恐吓、压迫、威逼、沉默、逃避等方式,来让对方做到自己想要的,以求心安和满足;那么你永远只会得到一种感觉,那就是我最开始说的,越想得到就越遥不可及。 一旦对自己和他人有了负面情绪或评价,我们看不到生命的美,我们就会忘记人是“特殊的生命”,而不是任何一种工具。如果我们习惯于将自己或他人视为工具,一种充满各种缺陷的工具,随即会产生自我憎恨或者不满和憎恶他人。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自从2009年出版后,目前豆瓣评分8.5分。它强调沟通时真诚、聆听、理解、共鸣,强调体会对方的感受,理解对方的需要。这是一种观念上的改变而非形式上的变化。通过非暴力沟通,我们期待得到一种真诚、和谐、理解、尊重、高效的氛围。而当我们在沟通时被人怀疑我们的诚意时,一定是我们忘记了沟通的目的。改变沟通的习惯,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并非易事,但是只要我们有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往和憧憬,并不断去实践它,就一定会收到成效!!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