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森有你
英语思维的定义是:英语的掌握程度与母语一样,可灵活的使用流利的、纯正的英语表达所思所想,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要学会英语思维,首先当然是要杜绝中式英语啦!想要培养英语思维,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接触地道的英语表达,和外教多学习,多看看美剧,不要用中文的表达习惯来表达英语!比如说:long time no see ,这就是个典型的中式英语,很久不见,直接根据中文的表达习惯来对应英语的表达,这也是不利于培养英语思维的!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
优异空间
第二十二讲
拥有“英语思维”,是广大英语学习者的梦想!
即使是“骨灰级”的英语大咖,也无不憧憬着有那么一天,幸运之神能够降临,让自己拥有传说中的“英语思维”。
“英语思维”拥有如此明亮的光环,让无数学子们朝思暮想,心驰神往。
一、那么到底什么是“英语思维”呢?
所谓的“英语思维”,广义上讲就是英语母语者的语言思维和表达方式。
一旦真正拥有了这种“英语思维”能力,意味着你的英语已经彻底脱离了所谓的“中式”英语,你的英语思维和表达能力已经接近了英语母语者的水平。
那么英语母语者的语言思维和表达方式是如何获得的呢?
正如我们在第五讲中所介绍的,是通过“传承”的方式从父辈那里继承了母语的语言思维。
而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所以我们无法通过“传承”的方式来获得“英语思维”。
虽然很多人试图通过“海量”的语言输入输出,梦想着“量变到质变”的奇迹发生,可惜的是这种练习方式缺少了“传承”中的重要的环节,“校正和反刍”,以至于这种“海量”的输入输出练习成为一种极度耗时、质劣效低的学习方式。
无法通过“传承”获得英语思维,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通过学习英语的语法,来获得“英语思维”。
二、那么英语思维和英语语法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英语语法是英语语言的规律,而英语思维本质上就是英语语言规律的外在表现。
所谓的“英语思维”,狭义上讲就是英语语言的规律。
这告诉我们,通过深入透彻的学习英语的语法,我们也一样可以获得“英语思维”。只不过这种方式获得的“英语思维”和通过“母语传承”获得“英语思维”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为前者是“刻意为之”,后者是“浑然天成”。
虽然相较“母语传承”的方式依旧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已经相当接近真正的“英语思维”了,毕竟中文是我们的母语,毕竟我们是中国人。
那么如何建立英语思维,也就变成了如何学习语法。
正如第五讲中所讲,“宏观上建立起完整系统的语法框架体系”,“微观上透彻理解英语语法背后的原理”。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做到“融会贯通,以不变应万变”,你的英语思维就慢慢清晰了。
好了,我们现在已经理解了何为“英语思维”,以及如何建立“英语思维”,那么所谓的“英语语感”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追求“语感”呢?
三、什么是“英语语感”?
所谓的“英语语感”就是对英语语言的模糊感觉!
“感觉”很多时候是不靠谱的!
所谓的“英语语感”是指对英语语言规律的“模糊感知”,是通过一定语言练习积累后,建立起来的语言的“感性”经验。
“英语语感”带着对语言感知的“思维惯性”对我们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但因其并不是完全意义上“语言规律”,所以很多时候是靠不住的。
英语语感不等同英语语法,自然也不等同英语思维。
所以,我们不用神话“英语语感”,我们应该带着更理性的目光,在深入理解英语语法本质的的前提下,在正确的“思维惯性”帮助下,通过大量的练习,以获得真正正确的“英语语感”。
下一讲,我们将进入以“时态”为核心的“英语语法”的学习。
本文作者谢瑞,著有《英语思维:解密英语语法的原理》一书和《英语思维:十课建立完美语法体系》系列视频课程。
smilejoyce922
soga,新技能get,bling bling的感觉。对于我来说英文就像是一门方言,我可以无缝切换,虽然偶尔会卡壳。车来了和来车了在我大脑里会直接被链接到bus is coming而不会经历两个不同翻译。看长句子的时候开始断句。对单词的敏感度提高,能够一眼看到key word。不会的单词看着也能读出来并大概猜到意思。习惯使用被动语态。撞到别人会下意识的说sorry。能够模仿印度,新加坡,日本口音并且觉得很好玩。听到女生说harder的时候觉得很带感。骂人的时候我会说QNMLGBD Mxtherfxxker。会用英语做梦。当我决定用英文说一个事情的时候就会自动的切换到全英文思考。不过当我发现这个事情很复杂或者词汇量远超我掌握的时候我还是会切回中文。我虽然是用英文思维可是不代表我说的是地道的英文。I AM JUST THINKING IN ENGLISH. 不代表我像英国人一样思考。至于某些知友提到的反应不过来自己用哪种语言在思考,我还没达到那个段位。如果我用英文思考,我说出来的肯定是英文,在新加坡这种多语言国家跟许多掌握多语言的人打过交道以后,我发现太多的语言思维混在一起不分主次的话,这个人通常来说没有什么思想深度。经常是中文70分,英文80分,闽南语60分这样的组合,但是偶尔有那种语言天才让人惊讶。
yangyang2336903
我觉得就是在大脑中有一张英语的思维网,用英语进行脑补的能力。来到美国我发现一个现象,如果听别人大声讲字正腔圆的英语,我基本可以听懂,如果美国人能听懂100%的话,我大概是90%。但是如果是听到的英语有口音,或者很小声,或者有点失真(比如电台或手机信号不好),或者有几个生词,我可能只能听懂10%,而美国人还有85%。这个问题很要命,因为生活中大多数时间听到的英语都是有部分缺失信息的。我想原因就是当输入的信息有缺失的时候,美国人可以很快脑补缺失的那一部分,而我没有这个能力。没这个能力的原因是我没有英语思维,脑中没有一张英语的思维网。再深挖原因可能是我国的英语教育重书面阅读,输入的信息基本都是100%完整的,平时听到的要不就是老师同学说的简单(中式)英语,要不就是听力考试中字正腔圆的听力题,要不就是课文的朗诵。我们的英语教育培养不了英语脑补的能力。
Q小茗同学
英语思维指的就是不刻意去翻译,也能理解英语内容含义的思维方式。
和英语思维相对的是中式英语的思维,在中式英语思维当中,当我们想要用英语表达一句话,会先在脑子里用汉语打初草搞,再通过自己的英语词汇和语法积累,逐步的把它翻译成英语,最后再口头表达出来。而当我们听到一句英语的时候,会先试图抓住这句话当中的每个单词,并且翻译出单词的意思,再根据单词和句子的语法组成,把整句翻译成汉语,最后再去理解。
在这种互相翻译的过程当中,其实非常消耗我们的大脑资源,影响理解和表达的速度,而且生硬的翻译出来,通常都是中式英语,没有纯正地道的感觉。
而所谓的英语思维,其实指的就是英语母语的思维,我们通过学汉语的方式,就能够清晰的体会到英语母语思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举个例子,小孩子在学汉语的时候,当他学到皮球这个词的时候,他的脑海里反映出来的是一个球的形象,而不是某一种语言用来翻译,当他学到红色这个词的时候,感受到的是真的红的颜色。这就是具体事物的学习,比如说一些名词,动词的学习,我们都可以很直观的通过图像或者记忆理解到它的意思。
除了具体事物以外,还有一些抽象的含义,比如说我饿了,我很愤怒,快与慢等等,这些事物其实也很容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
所以在练习英语思维的时候,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当你学习到一个新的单词或者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的时候,在脑海里描绘出场景,而不是翻译成汉语。
除了刻意的避免翻译以外,我们还要注重口语要素的积累,而不是单词量和语法的积累。通过口语要素,我们才能够最快的把词汇语法和表达出的含义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必须翻译才能表达或理解意思的坑。
总之,英语思维也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思维方式,起初你可能会觉得比较困难。但只要多在脑海里描绘场景,多积累口语要素,渐渐的你就会发现自己能够快速对场景作出反应,而不再依赖于纯粹的翻译去表达意思了。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