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地孔方兄
(1)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 圆明园的毁灭(资料)- - ---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根据俄国外交官伊格纳提耶夫提供的情报:清 朝守军集中在东城,北城是最薄弱的地方,应先攻取;并听说中国清朝皇帝正在西北郊 的圆明园。于是,英法联军绕抄安定门、德胜门,进犯圆明园,并将圆明园洗劫一空,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火烧圆明园”事件。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建于明朝。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 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 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 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清朝皇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周围连绵10公里,由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组成,而以圆明园最大,故统 称圆明园(亦称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属园,分布在圆明园的东、西、南三面, 其中有香山的静宜园、玉泉山的静明园、清漪园(后来的颐和园就是在此基础上建造起 来的)等,全园面积合计5000多亩。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 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宏伟的宫殿,有轻巧玲珑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有象征农村景色的“山庄”;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 台、武陵春色等。可以说,圆明园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 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不仅如此,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式样的无价之宝,极为 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 类文化的宝库之一,也可以这样说,它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立即疯狂地进行抢劫。 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 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在法国军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 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 英国侵略军虽然来迟了一步,但金银财宝也装满口袋。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 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军把圆明园抢劫一空之后,为了消赃灭迹,掩盖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 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竟下令烧毁圆明园。大规模的焚烧共两次,第一次是 10月7日至9日,主要焚烧圆明园,大火连烧3昼夜,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焦土。这 场浩劫,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绘和抨击的那样: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 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胜利原来可以成为强盗。
weddinglily
. BRITAIN IN WORLD WAR II 二战中的英国A) Move toward War 移向战争 The 1930’s were marked by two very different trends. 20世纪30年代的标志是两大不同动态。On the one hand, western nations were concerned with disarmament, notably through the World Disarmament Conference of 1932 and the London Naval Disarmament Conference of 1934.一方面,西方国家关注裁军,比较显著的是1932年的世界裁军大会和1934年的伦敦裁军会议。On the other hand, two centers of aggression developed: one in the Far East and one in Europe.另一方面,两大敌对中心的发展:一个在远东,一个在欧洲。 While the western powers talked, Japan began a series of invasions into China.在西方大国交谈的时候,日本开始了一系列的侵华战争。 Despite Chinese appeals to the League of Nations, no help was sent. 尽管中国人恳请国际联盟,但是没有救援到达。This gave encouragement to the Germans, who allied with Italy and set out to conquer their neighbors. 这给德国人以鼓励,他们联盟意大利,对邻国发起进攻。At first the other European powers, particularly Britain, expected to solve this aggression through diplomacy, but when invasion followed invasion, France and Britain finally declared war on Germany in September, 1939.起初,另一欧洲势力,尤其是英国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进攻,但当侵略一次又一次发起时,法国和英国最终在1939年9月对德宣战。B) Britain at War 战争中的英国Britain entered the European war with confidence. The French had a strong army, with powerful forces concentrated in a series of forts on the German border, known as the Maginot Line.英国带着自信进入欧洲战场。法国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在德国边界的一系列要塞上集中兵力,这就是有名的马奇诺防线。 Britain, itself, believed it was protected by the English Channel and the North Sea.英国认为其本身受到了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保护。 By May of 1941,the Germans and Italians controlled Europe. Fast tank divisions simply bypassed the French forts, cut off their supplies, and then destroyed them one by one. 在1941年5月,德国和意大利控制了欧洲。The remnants of the British and French armies in northern France were trapped between the English Channel and the German Army in Dunkirk, France.在法国北部的英国和法国军队的剩余力量被困在了英吉利海峡和在法国的敦刻尔克的德国军队之间。The British and French soldiers resisted, in what was called their ”finest hour”. 在“决战时刻”,英国和法国的士兵坚持抵抗。Instead of surrendering, as Hitler expected, the British fought back.正如希特勒所预料到的一样,英国没有投降而是反击。 When news of the trapped soldiers reached England, people, with no governmental prompting, set off in any small boats, capable of crossing the dangerous Channel waters---fishing boats, ferry boats, pleasure boats.当受困的士兵抵达英国的消息传来的时候,人们自发地乘坐上能穿越危险的海峡的小船---渔船、渡船、游艇出发。 This citizens’ navy supplemented the small number of British navy ships and rescued 225,000 British and 100,000French soldiers at Dunkirk. 这支平民海军补充了最小数量的英国海军船只,拯救了在敦刻尔克的225000名英国士兵,100000名法国士兵。
大大的蚂蚁啊
4。英国在二战后世界 甲)走向战争 20世纪30年代的特点是两个非常不同的趋势。一方面,西方国家所关心的裁军,尤其是通过世界裁军谈判会议1932年伦敦海军裁军会议的1934.On另一方面,两个发达国家的侵略中心:一个在远东和欧洲的一个。尽管西方大国谈到,日本开始了进入中国的一系列侵略。尽管在国际联盟中呼吁,没有帮助,发送。这使得鼓励德国人,谁结盟与意大利和去征服他们的邻居。起初,其他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预计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一侵略,但在入侵入侵后,法国和英国终于在9月宣布对德国宣战,1939年。 b)英国的战争 英国有信心地进入欧洲战争。法国有强大的军队,在一个堡垒在德国边界的马其诺防线称为系列集中强大的力量。英国本身,认为它是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保护。到1941年5月,德国和意大利控制的欧洲。快速坦克师只是绕过法国的堡垒,切断他们的供应,然后击破其中之一。在法国北部的英国和法国军队的残余被困之间的英吉利海峡和德国军队在敦刻尔克,法国。 英国和法国士兵抵抗,在他们的是什么所谓的“最美好的时刻”。而不是投降,希特勒预期,英国反击。当被困的消息传到士兵没有促使英国政府,人民,掀起任何小船,穿越危险频道水域能力---渔船,渡船,游艇。这种公民海军补充了英国海军舰艇数量少,救出225,000英和10名法国士兵在敦刻尔克。{你以后可以到GOOGLE去}
jjgirl2008
二战中的英国A) 走向战争两个不同发展方向的事件是30年代的重要标志。一方面,西方国家关注裁军问题,1932的世界裁军大会和1934年的伦敦海军裁军会议。另一方面,两个侵略中心的逐渐形成:一个在远东,一个在欧洲。当西方势力还在争论的时候,日本已经向中国展开了一系列进攻。尽管中国向国联进行申诉,但没有得到任何帮助。这给了德国人刺激,他们和意大利结成联盟,开始占领邻国。最初,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企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侵略事件,但随着侵略范围的不断扩大,法国和英国最终在1939年9月向德国宣战。B) 战争中的英国英国满怀信心的加入了欧洲战场。法国有一只强大的部队,特别在德国的边境上部署了大量的防御工事,包括著名的马奇诺防线。英国相信凭借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可以保护本土。到1941年3月,德国和意大利已经占领了欧洲。快速坦克部队简单的绕过了法国的防御堡垒,切断补给线,然后逐一攻破。滞留在法国北部敦克尔克的英法联军被堵在英吉利海峡和后面的德国军队中间。英法军队的士兵抵抗着被他们称为“光荣时刻”的那一刻。英国没有像希特勒希望的那样投降,而是选择了反击。当士兵被困的消息传回英格兰,老百姓在没有政府敦促的情况下纷纷乘坐民用船只--渔船、渡船,甚至还有休闲小船,跨过危险的海峡水域来到敦克尔克。这只平民海军大大改善了英国海军船只缺少的情况,一共从敦克尔克解救了22.5万英国士兵和10万法国士兵。没有仔细翻译,但意思应不错。
ilovefoood
手工翻译:4. BRITAIN IN WORLD WAR II二战中的英国A) Move toward War迈向战争The 1930’s were marked by two very different trends. On the one hand, western nations were concerned with disarmament, notably through the World Disarmament Conference of 1932 and the London Naval Disarmament Conference of 1934.On the other hand, two centers of aggression developed: one in the Far East and one in Europe. While the western powers talked, Japan began a series of invasions into China. Despite Chinese appeals to the League of Nations, no help was sent. This gave encouragement to the Germans, who allied with Italy and set out to conquer their neighbors. At first the other European powers, particularly Britain, expected to solve this aggression through diplomacy, but when invasion followed invasion, France and Britain finally declared war on Germany in September, 1939.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方面,西方各国,特别是1932年的世界裁军大会以及1934年的伦敦海军裁军大会以后,一直关注裁军问题。另一方面,两大侵略中心形成:一个在远东地区,一个在欧洲。当西方大国正在会谈时,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一系列的侵略。尽管中国向国际联盟呼吁,但没人伸出援手。德国从中得到以鼓励,与意大利结盟,并着手攻占其邻邦。起初,欧洲大国,特别是英国,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此次侵略。但是,随着一个接着一个侵略发生以后,法国和英国最终于1939年9月对德宣战。B) Britain at War 战争中的英国Britain entered the European war with confidence. The French had a strong army, with powerful forces concentrated in a series of forts on the German border, known as the Maginot Line. Britain, itself, believed it was protected by the English Channel and the North Sea. By May of 1941,the Germans and Italians controlled Europe. Fast tank divisions simply bypassed the French forts, cut off their supplies, and then destroyed them one by one. The remnants of the British and French armies in northern France were trapped between the English Channel and the German Army in Dunkirk, France.The British and French soldiers resisted, in what was called their ”finest hour”. Instead of surrendering, as Hitler expected, the British fought back. When news of the trapped soldiers reached England, people, with no governmental prompting, set off in any small boats, capable of crossing the dangerous Channel waters---fishing boats, ferry boats, pleasure boats. This citizens’ navy supplemented the small number of British navy ships and rescued 225,000 British and 100,000French soldiers at Dunkirk.英国满怀信心地加入欧洲战争。法国拥有强大的军队,并且在与德国接壤的边境的堡垒中布置了强大的火力。这就是著名的“马其诺防线”。英国自己坚信受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天然保护。至1941年5月,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控制了欧洲。德国快速坦克部队仅仅绕过了法国堡垒防线,切断了其供应,然后,一个一个对其进行摧毁。英国残部和法国北部部队被德国军队困在英吉利海峡和法国的敦刻尔克之间。英国和法国士兵拼死抵抗,史称“光荣时刻”。如希特勒想象的一样,英国军队没有投降,反而进行反击。当士兵被困的消息传到英国以后,无需政府组织,英国平民自发组织小船-渔船,渡船以及游艇渡过危险的英吉利海峡。这支平民海军补充了英国海军船只的不足,拯救了被困在敦刻尔克的22万5千英国士兵和10万法国士兵。
君绮罗222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 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到清乾隆九年(1744)基本建成。此后的嘉庆、道光、咸丰三代屡有修缮扩建,历时150多年。人们习惯上所称的圆明园,实际上是圆明、长春、绮春(后改名“万春”)三园的总称,占地甚广,外围周长约10公里。圆明园系一座水景园,水面占全园面积一半以上。在山环水绕之中,分布着145处景观,有些景观的命名,直接以水为主题。如,“平湖秋月”“苏堤春晓”“三潭印月”“曲院风荷”,都来自于杭州的西湖十景。还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庐山的“西峰秀色”,仿狮子林的“叠石迷宫”,仿瞻园的“茹园”,仿孤山放鹤亭的“招鹤蹬”等等,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在圆明园的鼎盛时期,这里既是具有空前规模的皇家园林,又是清代皇帝发号施令、行使权力的统治中心。从康熙到咸丰,6个皇帝每年总有三四个月在此居住,并处理政务和进行各种政治活动。当年的大宫门两旁,曾设置了内阁、六部、军机处等中央政府部门的办公处。在西北面的一片废墟残迹中,仍能寻找到几组规模宏大的宫殿遗址。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举行盛大宴会的“九洲清宴”、供奉历代清帝影像和祭祀用的“安佑宫”和藏书楼“文源阁”等等。 在建筑艺术上,圆明园还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长春园的北端,原建有一组园林化的欧洲式宫苑,其中有座“西洋楼”,由意大利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等外国专家设计,创建于清乾隆12年至24年(1747—1759),建筑用料大量是精雕细刻的石材,主要景区装置了多种形式的水池和机关喷泉。园路铺饰、绿篱修剪,以及围墙、石雕、铜像等都具有西方特色,但楼顶却盖上了中国特有的琉璃瓦,墙壁上镶嵌着琉璃砖,同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迭石技术和砖雕工艺。这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因而被西方誉为“万园之园”。园内还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是东方文化艺术宝库。 八国联军光绪二十六年(1900),英、德、俄、法、美、日、意、奥8国组织的侵华联军。19世纪末,中国北方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陆续入京。1900年5月31日,英、美、日、法、俄、意等国以保护使馆为名,派兵300余名,强行入京。6月17日,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口炮台,6月19日慈禧决定对各国宣战,21日下宣战诏。8月14日八国联军进攻北京。8月15日晨,慈禧挟光绪帝西逃。侵略军入城后,火烧庄王府,屠杀在王府的义和团民众约1700余人,并在北京抢掠3天,后又继之以私人抢劫。8月27日,清政府派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八国求和,1901年9月7日清政府与各国政府订立《辛丑条约》。 《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有这样一段话: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土豆咖喱咖啡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锋夕照,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等。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