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44

逍遥无涯子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戏剧课程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飞龙在天了

已采纳

至2008年,学院在20个语种专业招收本科生,包括英语、俄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阿拉伯语、蒙古语、朝鲜语、越南语、泰国语、缅甸语、印尼语、菲律宾语、印地语、梵巴语、乌尔都语、波斯语、希伯来语。在研究生培养层次,学院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下设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言文学、日本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以上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均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另外,学院的世界文学专业可招收硕士研究生;学院设有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还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每年都有数位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进行研究。学院根据北京大学作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总体培养目标,确定学院的办学目标。培养学生以较强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掌握一门外语语种,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第二外语,掌握专业外语对象国(或地区)的文学、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外交、国际文化交流、涉外企业管理、新闻、出版、外语教学和外国问题研究等领域的要求,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经过严格的训练, 学生应具有充分的潜能成为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高素质人才,推动自己的领域进入本行业或者本学科的前沿。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院形成了人才培养的一整套思路,主要内容是: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出发,充分利用北大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将外语专业的本科生置于这个大环境下培养;加强专业主干基础课,增加专题课和选修课,鼓励学生修读全校高水平的通选课;根据各语种专业的不同情况和学生的兴趣并按照学校的相关规定审批学生修读双学位或辅修专业;为造就新一代有着良好人文素养、富于创造精神和具有多学科知识基础的外语专业人才而努力。学院为学生开设了大量的课程。仅以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为例,开设课程如下:1)专业外语课程223门,其中专业必修课111门,专业选修课76门;(2)全校通选课8门,选课人数 937人;(3)辅修专业课23门,法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等辅修专业课程学生人数312人;(4)研究课程5项;(5)暑期课程(2006年7—8月)5门; (6)大学英语课程多门,学生人数 5419人。2004年,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和俄语系的“网络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教学”、“《高年级日语精读》(1-3) ”、“ 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精读教学改革成果”和“俄语基础阶段教学改革成果”等4项成果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大学英语” 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开设有学校认定的主干基础课30门,包括英语精读、英汉、汉英翻译、英语写作、普通语言学、英国文学史与选读、美国文学史与选读;基础俄语、俄罗斯文学与选读;德语精读、德语国家文学史与选读;法语精读、法国文学与文化;西班牙语精读、西班牙及拉丁美洲文学与文化;基础阿拉伯语、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基础日本语、日本文学与文化;基础朝鲜语、韩国(朝鲜)文化;基础波斯语;基础菲律宾语;基础印度尼西亚语;基础印地语;基础缅甸语;基础蒙古语;基础泰语;基础乌尔都语;基础希伯莱语;基础越南语。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具有开设全校性通选课的丰富资源,已经开设的通选课有34门,包括东方宗教概论;东方文学史;东方文化;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东方科技文明;圣经概述和导读;中西文化比较;西方学术精华概论;二十世纪西方文论;西方文化介绍;电影中的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印度宗教;中日文化交流史;日本文化艺术专题;阿拉伯文学、文化与世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伊斯兰艺术与美学;美国研究入门;清末民初的中国人文地理;传记文学:近代人物研究;俄罗斯艺术史;多元共生的奇观:巴西文化;澳大利亚社会与文化;莎士比亚戏剧名篇赏析;西方语言、文学、文化基础概要;英汉对比研究;英译汉;高级英语阅读;高级英语-阅读与写作;美国英语语音;高级英语听力技巧;应用性与创造性英语写作;二十世纪欧美诗歌导读;英美诗歌名篇选读。学院英语系大学英语教研室负责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教学,每学期为4500~5500名本科生提供教学服务,每班约35人,共开出160~200个教学班,是北京大学规模最大的基础课之一。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日语、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辅修专业。每学期还开设大学法语、大学德语、大学俄语和大学日语等公共选修课,不定期地开设阿拉伯语、葡萄牙语、印尼语、印地语、越南语、波斯语、孟加拉语和拉丁文、梵文等公共选修课。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外籍专家开设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课程。例如,菲律宾语专业外籍教师Jenneth Candor担任导演,组织学生排练菲律宾著名史诗Lam-ang和Florante at Laura,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又使学生深入了解菲律宾文化。美国专业导演、演员、剧作家Joseph Graves自2002年开始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开设“英语戏剧实践课”,每年都邀请数位美国专业的导演、灯光设计师、服装设计师、舞台设计师等与他联合执教,使学生戏剧演出具有专业水准。课程开始时只限于英语系学生选修,现已向全校开放;既在北大百年纪念大讲堂等校内剧场,也在北京人艺小剧场等专业剧场演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该课程已先后公演过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2003)、美国剧作家Wilder的作品《我们的小镇》(2004)、美国剧作家奥尼尔剧作《啊,荒芜》(2005)、意大利剧作《鹿王》(2005)、美国音乐剧《屋顶上的小提琴手》(2006)、莫里哀剧作《伪君子》(2007)、美国剧作《Big Sur》)(2007)、希腊神话剧《美杜沙传奇》(2007)等。该课程将戏剧教育与英语教育结合起来,为大学人文教育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在大陆数所重点高校和香港、台湾地区的重要大学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除了在校修课之外,学院也重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国际化体验。培养过程中的国际化体验指学生在校期间,在专业语言对象国家学习、生活一段时间,既提高语言水平,同时也获得对该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认识。学生在国外大学的学习纳入培养方案,教师指导选课,要求学生参加考试,成绩和学分按规定实行转换。形式包括国家公派、校际交流、暑期课程和个人联系等。学院从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和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学者的高度,极为重视教育培养过程的国际化程度。创造多种条件,鼓励学生在学期间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在国外的学术体验。以2006-2007学年学生赴国外学习情况为例,学生获国家留学基金资助53人次;参加校际交流项目16人次;参加暑期课程的国外短期教学实习16人次;通过其他方式赴语言对象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或友好活动22人次。上述人数占同年级学生数的比例达52%。 各类国际交流项目包括:英语系从2003年起与美国Davidson College开始本科教学的交流活动,选派到该校学习的学生一边学习英文课程,一边承担中文课程的教学,在得到学术熏陶的同时也增长了实际工作的才干,毕业后都进入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法语系按照我校与法国巴黎政治学院、瑞士洛桑大学的校际交流合作协议,每年均有8名左右本科三年级学生参加交换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2006年派人去国外考察和调研,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古巴留学的10名学生(其中本科生9人)的表现很满意,对他们的西班牙语水平大加赞扬。日语系除了选送优秀学生出国学习以外,还从1992年开始坚持邀请日本文教大学的学生来本系在一年级进行为期两周的教学实习。课上由日方学生上课,课下与我们的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日语水平,也进行了文化交流,效果极佳,受到了中日学生的欢迎。双方已两次在我校举办以研讨教学法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从2002年开始,东语系菲律宾语、缅甸语、乌尔都语、泰语、越南语和波斯语等专业利用暑期组织学生到语言对象国最好的大学访问学习,确定一套适合学生能力的课程计划。除了课堂教学,还安排丰富的考察活动,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时间接触和了解对象国的社会和文化。学院有一套严格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英语系已实行新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制度,取消固定的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身份,拥有博士学位的正式教师都可以指导博士研究生。学院的其他系已将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的资格扩大至副教授。英语系王逢鑫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刘扬的博士论文《双语WordNet语义知识库的构造理论与工程实践》、东语系王邦维教授指导的博士研究生陈明的博士论文《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被评选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学院重视语言工具的掌握,开设了大量的语言课程;同时也开设了大量具有较高研究含量的思想文化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了保证课程的质量,学院对教材建设很重视,于2001-2003年和2003-2005年分两批立项建设教材共42项,近三年在学校一级教材建设立项共33项。学院努力争取更多的经费投入,编写和出版数量更多、质量更好、影响更大的教材。2004年以来,全院编写和出版了100多种教材。《俄罗斯文学史》、《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当代语用学》和《法语教程I,II》等4种教材被评为2004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大学英语教程(1-6册)》、《西方文学概观》、《泰语教程(1-4册)》、《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越南语教程(4册)》、《新编英语专业口语教程1-4册》、《综合日语1-4册》和《中韩翻译教程》共8种教材被评为2006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英语综合教程》、《美国诗歌选读》、《德国文学长篇小说》、《圣经文学阐释教程》、《西方叙事学教程》、《网络英语论文写作教程》、《新编社会语言学概论》、《东文民间文学教程》等8种教材入选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学院将会一如既往地重视教材建设。全院已经有29种教材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批准立项,(如下表所示)。

英语戏剧课程

296 评论(8)

中国作家林建

卓美教育的喜剧课程能给孩子一个非常好的英文对话环境,而且儿童对语言的接受能力是最强的,容易形成非常好的口语习惯,而且年龄大了受到汉语言的长期影响就很难在形成这种标准的口语发音习惯,在这方面卓美是最专业的,而且是中国最早起步的,形成多年的积累的教学经验,对儿童的认知能力有着非常好的理解,这正是目前中国英语教育方面所欠缺的,也是大多数孩子成绩很高但是口语不好原因,相信在卓美你的孩子一定会打下一个很好的口语对话语感

243 评论(9)

smiley0603

当你觉得自己口语有一定提升后,可以试着加入一些英语角或者找一些外国朋友练习你的口语,不要紧张,不要担心犯错!胆子一定要大,就算错了也没关系。05最后,提醒,时间表很重要,坚持更重要!

154 评论(10)

最後放縦

个人感觉卓美不错,我中意他们的理念,给孩子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我家宝宝也在卓美学英语,还参加戏剧表演,现在变得可自信了,我看着高兴呵呵,孩子在卓美非常开心,也特别有积极性,学到很多有意义的东西,不仅学会的英文,还能活灵活现的表演

180 评论(15)

飞翔25874325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刚才我所展示的是一堂15分钟的戏剧教学片段。英语戏剧校本课程隶属我校深圳市好课程“3+1”渐进式校本英语系列课程。在英语戏剧课程中,我观察到学生都只关注到台词的大量练习,而忽略了剧本中人物本身的特点、声音、表情和动作的协调。在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我经常将戏剧融入到我的课堂当中。力求通过“演中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养。当我拿到这个文本之后,我发现故事内容简单明了,所以,在3个小时的准备时间内,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英语故事,提高学生的戏剧表演素养。在这15分钟的展示里,融合了我对英语戏剧教学的四点感受:要有角色融入感、观众参与感、悬念感和故事的通情达理。首先,角色融入感。一个好的英语戏剧课的情境要能让学生简单快速的融入进来。因此,我选用了一段我在参演的《裂谷奇兵》中大芒果的视频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之,老师以“Mango”的身份带着学生们一起走入一场故事之旅。本节课故事本身很有情境感,我将如何引领学生融入这个情景作为课堂的一大重点。在戏剧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表达的清晰流利与发音正确,同时我认为剧本的人物语言要表达人物个性。所以,在本节课当动物“Rabbit”初次出现的时候,我花了大量时间按照声音、表情、动作三部曲,细致的传递给学生,对于剧中人物,我们要按照这三部曲进行角色的扮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学生们的表演,一定是基于模仿,高于模仿。其次,戏剧教学要有观众参与感。今天所展示的只是一个15分钟的戏剧教学片段,只挑选了其中的一批同学表演,其他同学必然感到遗憾。因此,在我的教学环节中,我们的观众有着非常重要的任务:其一,所有的旁白都是由观众完成,他们也是表演的参与者,推动故事的发展;其二,观众们也是评委,他们按照声音、表情、动作,对表演同学进行评价,充分发挥每位同学的作用,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了解戏剧表演中要注意哪些方面,从而提高素养。然后,戏剧情节要有悬念感。通过设置悬念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置了3处悬念:角色的出现,故事的不完整结尾和故事的名字。这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所提倡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我的课堂,我就希望学生能发动自己的大脑,说一说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最后,戏剧教学中要有“通情”和“达理”,戏剧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学语言,不仅仅是为了学表演。我们要上台会说会演,下台会做人做事明事理。作为一个男老师,别看我斯斯文文,但是,一旦到了讲故事的时候,我就开始戏精上身。将故事中要表达的道理和学生们一起演出来,希望通过自身的行动给学生树立榜样作用。以上就是我结合我的“四点感受”观点的说课,敬请指导,谢谢!

290 评论(14)

leemary6401

卓美教育的戏剧英语很有意思,教学环境也不错,特别是他们的老师,那绝对是全国最好的,他们的教师都是从全球选拔的

310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