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Mario
最近这几年在世界各地突然吹起了一股全民Coding风,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在学 Java 了,但是身为一介靠写程序(以及在上班时间胡乱上网)来谋生的 developer(所谓的 developer 就是“程序开发攻城狮”的比较潮的说法)。想要提醒那些有志于攻城狮行业的童鞋们一件重要的事:慎选你的第一个程序语言或通信协议。当心一失足成千古恨哪!
在中国工程师的圈子里,文人相轻的现象可是非常严重的,在硬件通信协议,嵌入式程序设计,软件码农的各个领域里都有着错综复杂的“鄙视链”。从程序语言、编辑器、嵌入式平台、通信协议、硬件方案到{ 是写在 if 的同一行还是下一行,不同阵营的人都习惯鄙视来鄙视去。而其中“你用什么程序语言?”更是大家最热衷的一条鄙视链,所以对于刚踏入程序设计领域的初学者来说,万一程序语言选得不好,可是会一开始就落入鄙视链的底层啊。
工程师的鄙视链到底有多惨烈、多残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工程师的鄙视链长什么样吧!
程序语言篇
在程序语言使用方面:
工具篇
用 text editor 的工程师鄙视用 IDE 的工程师
看到程序员的工具鄙视链,你是不是突然觉得会Docker的程序员是可以上天的~~~
硬件篇
这已经不是代码语言的较量了,而上升到写代码的装备了。
此处,可怜的PM(项目经理)表示再次中箭
OS篇
用 Mac OS X 的工程师鄙视用 Linux 的工程师,用 Linux 的工程师鄙视用 Windows 的工程师。
用 Debian 的工程师瞧不起用 Ubuntu 的工程师,用 Ubuntu 的工程师瞧不起用非 LTS 版本的 Ubuntu 的工程师。
职场篇
搞硬件的工程师鄙视搞软件的工程师。
写 OS 的工程师鄙视写 Web 的工程师,写 Web 的工程师鄙视写 desktop application 的工程师。
后端工程师鄙视前端工程师。
工程师跟设计师互相鄙视。
信奉 Test-Driven Development 的工程师鄙视先写 code 再补 tests 的工程师,先写 code 再补 tests 的工程师鄙视不写 tests 的工程师,不写 tests 的工程师鄙视又他妈乱改需求的 PM。
没有证照的工程师鄙视考了一堆证照的工程师。
上班穿休闲服的工程师鄙视上班穿西装的工程师,上班穿西装的工程师鄙视上班穿系服的工程师。
结束语
如果你看了以上这些惨绝人寰的鄙视链之后,觉得深深地扎了老铁你的心......
不用怕!赶紧来报名第二届立创商城电子制作节吧!用作品赢取大奖,站上工程师鄙视链的最顶端!
第二届立创商城电子制作节已正式启动!活动由ST意法半导体冠名、Mouser贸泽电子协办、Sunlord顺络电子友情赞助,面向立创商城及嘉立创所有新老客户,个人、团体或公司都可以参加,活动时间为2017年5月23日~2017年9月8日,超低门槛、高手如云、奖金高达税后10000元!欢迎广大电子工程师和电子设计爱好者参加。参赛详情可见“立创社区>创客天地>第二届立创商城电子制作节”版块。
报名参赛,万元大奖等你拿!
「关于」立创商城(WWW.SZLCSC.COM)成立于2011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电子元器件线上采购服务,成交量全国领先。自建6000多平米现代化元器件仓库,现货库存超40000种。本文由立创商城整合,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左家庄与特8
当代 社会 的男人三大件,几乎公认就是: 房子,车子,手表。
房子,毫无疑问,是大多数人最大的资产,但它是不可能随身携带的,除了亲朋好友一般也不会带回家;
车,虽然比较容易拿出来,但毕竟现在各大城市都有有限的牌照限制,停车位也是各种各样的停满,而一辆真正的“显摆”车,怎么着也得40W+,投入产出比很难让人满意;
手表,一个几乎慢慢失去其实际功能需求的“夕阳产业”。但也正因为这种无用的感觉,手表才成为成熟男人反映品位的有力工具。毕竟,没啥用但昂贵的手表是最引人注目的。
手表品牌种类繁多,瑞士人通过几百年的努力把机械表打造成了象征身份的奢侈品。只要是奢侈品都会存在鄙视链,比如大牌的包包、衣服等。但是手表的鄙视链条却更长更清晰。
手表的鄙视链条遵循着血统产地、品牌 历史 、手表机芯以及品牌知名度这主要的四个因素。这也是决定手表售价高低的最主要的原因。很多人会根据手表的价格来判断手表的档次。
千百年的演变下来,手表产业早就成熟得一塌糊涂,如何从浩瀚如繁星的腕表汪洋挑出最适合你的那只(或几只)腕表呢?看这篇文章就够了。
“我不戴表。我都在手机上看时间的。”的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已经进入了“空腕时代”,但还是那句话“你可以不买,但不能不懂”。作为男性最常见的身份象征, 花三秒钟了解这位新朋友、大领导或者重要客户的品味甚至行事风格,消费习惯,还是很有必要的。
话不多说,我们直接进入主题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只能在网上见到。
其实这些超级腕表的价值更多的是源于古董本身的稀缺性,和数百年前拥有这般技艺的能工巧匠实在太过稀有之故。当然了,这些博物馆的藏品是不会拿出来贩卖的,价格方面我们还是以公开拍卖的产品来管中窥豹吧。
Chopard 201 Karat Watch是有史以来最昂贵的手表之一,售价为2400万美元,拥有完美无瑕的雕刻,使用地球上的最珍贵和最稀有的宝石。萧邦201 Karat手表是奢华手表的缩影,拥有不同华丽色彩的镶嵌宝石,带来迷人魅力。
可以直接在品牌腕表店买到,而且无需地位认证(比如女王、爵士等身份)。换句话说,这是只用钱就能买到的最顶级的品牌。虽然价格来衡量有点庸俗,但这一级别的手表基本是最低10万人民币起,上限约为30万美元或200万元人民币。
新款Ref. 6119R-001腕表采用39毫米玫瑰金表壳,搭配银色粒纹表盘。百达翡丽将新款腕表的表壳直径略微增大,一方面与之前的表款形成不同,另一方面,也呼应了当下的审美偏好 Ref. 6119R-001的时标设计,则来源于Calatrava系列中最经典的表款(Ref.96)。新款时标采用18K玫瑰金立体刻面“弹头”形状,12点位置采用双时标设计,而18K玫瑰金剑形时针和分针的灵感同样来源于此,如果再放大一点看,还会发现创新——指针的刻面从原来的两个变成现在的三个。
除了外观的变化外,腕表同时搭载了全新的30-255 PS手动上弦机芯,这是随Ref.6119腕表首次亮相的基础机芯。30-255 PS机芯总直径31毫米,但厚度仍然保持在2.55毫米。
总结: 如果只能用两个字形容百达翡丽Calatrava系列,相信大多数人会给“简约”投上一票。如果你看到一块百达翡丽腕表,拥有简洁的线条、经典圆形表盘搭配大三针(或小三针),并配有手工雕饰的巴黎钉纹表圈,那你大概可以确定它拥有Calatrava系列血统。 目前这款 Ref.6119R-001 售价大概23w左右。
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类别,甚至一些资深玩家认为这是一个 生搬硬造之作 (类似于轻奢的概念)。但这是近年来最热门的型号集中的地方。而且有趣的是,这个区间的定位其实是由两大手表品牌定义的。起点:劳力士;终点:百达翡丽。
这个系列争议过大,暂时不做过多阐述。
以劳力士为代表的德国、瑞士的老品牌,质量稳定,做工精细,他们拥有他们应该拥有的一切。一般来说,3-8W的预算是可以拿下的,这也是大多数人的手表所在的位置。
终于到了这个大家喜闻乐见的区间了,也是劳力士最擅长的位置。与此同时,一级腕表基本也等同于大多数人心目中的顶级腕表,相比这也是劳力士稳坐业界老大哥宝座的底气。
劳力士(Rolex)是瑞士著名的手表制造商,前身为Wilsdorf and Davis(W&D)公司,由德国人汉斯·威斯多夫(Hans Wilsdof)与英国人戴维斯(Alfred Davis)于1905年在伦敦合伙经营。1908年由汉斯·威斯多夫在瑞士的拉夏德芬(La Chaux-de-Fonds)注册更名为ROLEX。劳力士以庄重、实用、不显浮华的风格广受成功人士喜爱,其表款高度精准且具备超高的耐用度,在钟表圈中,劳力士的爱好者们常常会用一句话来形容劳力士:一“劳”永逸。
劳力士手表“稳重、适用、不显浮华”的设计作风,备受人们推崇,而精确和耐用性更使劳力士身价不凡。劳力士每位钟表技师均抱有同一信心,就是凡事必须精益求精,每个生产程序均经过严厉的质量监控,每块表都进入气压室测试防水性能,然后用每一百年误差两秒的原子钟做精确度校准,完成所有质量测试的表才可以出厂。劳力士人精益求精、对完美的执着追求也赋予了劳力士最高的品质,使劳力士享有其它品牌所无可比较的荣誉。
说到劳力士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劳力士水鬼,可能有一些人不知道为什么叫水鬼,水鬼大家是给劳力士加上的绰号,最经典的款式必定属于劳力士 绿水鬼和黑水鬼 。另外,即使在看不到任何东西的黑夜里,这种手表的发光材料在读数刻度时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同时,绿水鬼是限量的,如果你能买它,那你就赚了。
劳力士的探险家型是汇聚了万千喜马拉雅山的爱好者挑战了无数次累积出来的经验打造而成,第一款是为了纪念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玛峰而制作,整款手表采用的是904L不锈钢制作,有着非常强的抗寒性,而且它也配备了晚上的夜光涂料,保证在漆黑的环境也能够看清楚刻度,而且在369三个刻度都进行了字体加大,方便阅读读时,而且这款手表有着劳力士的自动上链机芯,走时也是非常精确,配置可以说很高了。
五级:以欧米茄、RADO、NOMOS等老牌制造商为代表
虽然比不上劳力士的地位,但也不差。价格一般为1-5W,它在老一辈中很受欢迎,因为海外的价格差异好,而且有足够长的品牌传承/感觉。这也是一些低调精英的选择:有些人知道它,但它不太可能被视为一个劳工淘工/暴发户(这也表明老品牌影响力有多大)。
欧米茄(OMEGA)是瑞士著名钟表制造商,英文名OMEGA,以希腊字母“Ω”命名。欧米茄由路易士·勃兰特(Louis Brandt)创始于1848 年。
欧米茄“Ω”象征着事物的伊始与终极,第一与最后,类似于亚洲哲学中“最后意味着最初,结束亦是开始”的循环。代表了“完美、极致、卓越、成就”的非凡品质,诠释出欧米茄追寻“卓越品质”的经营理念和“崇尚传统,并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范。欧米茄由于走时精准,外观 时尚 且耐用度高,在中国的销量一直高居榜首。各大城市甚至一些中小城市都已经有专柜和售后保障。
这款阿波罗11号50周年纪念表采用比较接地气的精钢材质,它的设计风格基础是来自于第四代的超霸表,这款的表圈还是搭配黑色陶瓷以及Ceragold 瓷金测速刻度,黑金配色看起来大方又带点小华丽的感觉。
这款限量版腕表限量6969只。表背以黑色镌刻专属编号、“APOLLO 11”(阿波罗11号)、“50th ANNIVERSARY”(50周年纪念)和“LIMITED EDITION”(限量版)等字样。另外精钢表背上还镌刻了“NAIAD LOCK”(旋入式锁定结构)、“Cal.3861”(机心)和“CO-AXIAL MASTER CHRONOMETER”(同轴至臻天文台认证)等字样。 超霸系列。
超霸系列(Speedmaster)诞生于1957年,起初欧米茄旨在打造一款为专业研究、工业发展和 体育 运动而设计的新型计时腕表。 首款超霸推出时外型设计豪迈且时间阅读清晰简便,在表盘上采用三个小表盘和表圈上的测速计计算时间,如今这种面盘设计已成为计时码表的的标准设计。
娱乐 级:3K及以下的范围
这个价格的手表,要高大上的品牌 历史 演变、精致的做工光泽,显然有些需求过高。大多数朋友只是想要 踏实可靠、配得上这身look,或者看个时间而已 。代表作品有:DW、CK、TIMEX为代表的各种 时尚 手表; Casio入门G-SHOCK; 大多数智能手表都包括入门级的Apple Watch。
卡西欧成立于1946年,总部在日本东京,卡西欧所代表的活力、年轻、 时尚 、多功能的品牌形象已深入民心。卡西欧公司一向以技能领先于同行为己任,历年都会有技能的突破。
将高、精、尖的 科技 结合新型液晶技能,恰当地运用于腕上时计,不断地提高腕上计时的发展水平——卡西欧一贯以来所倡导的“腕上 科技 ”精神在中国国内也被得以沿袭和传播。
卡西欧GW-M5610BC-1PR,是太阳能电波手表,主打功能:6局电波、太阳能、200米防水、全自动LED照明、闹铃、世界时间、全自动日历等等,省钱省事!一扣三折复合型表带,反转液晶显示。
卡西欧指针表GA100真的是老少皆宜,深受欢迎,坚固的表身,稳妥又酷炫的表盘,200米的防水,买入手从不需要你操一丢丢心,更不需要怎样小心呵护。家里有弟弟妹妹升学考试,侄子外甥上学考试或是啥啥啥的,入手当做礼物简直不要太划算!
感谢大家看到这里,那我们也来做个总结吧。
仔细想想,不过是要一块靠谱好看耐用又百搭的腕表而已,不在乎是不是机械,不在乎那些品牌故事? 卡西欧海神,西铁城ATTESA 这些居然好像是最佳选择哦!
仍然觉得大几千买个表看时间仍是没必要,那就在 娱乐 级里挑一个顺眼的吧~
还是那句话, “你可以不买,但不能不懂”。作为男性最常见的身份象征, 花三秒钟了解这位新朋友、大领导或者重要客户的品味甚至行事风格,消费习惯,还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援引李嘉诚先生的腕表观作为本文的结尾吧(大意): 我用手表,从来不需要多准时,因为我的手表永远调快半小时。这样别人都会说,李先生啊,你记事真厉害,从来不迟到。其实我不是没有想过,但在香港半个小时足够我到任何地方。
wo洒脱小姐
01不同学科间的所谓鄙视链,其实是一个老话题。比如钱钟书在《围城》里就曾描述: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外文系看不起中文系,中文系看不起哲学系,哲学系看不起社会学系,社会学系看不起教育学系,教育系的学生实在没人看不起了,于是就看不起他们的老师……重理轻文,是近代以来很突出的一个现象。在今年热映的电影《无问西东》中,就有类似的桥段。民国时期的清华学生吴岭澜英文学和国文学都考了满分,物理成绩却不及格。他之所以非要选择念实科(理科),只是“因为最好的学生都读实科”。可见,那时候重理轻文就已经非常严重。02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因为我们曾经轻视自然科学太久,直到被洋枪洋炮打醒了之后,才明白了只靠人文学科不行。然后,在一穷二白的国家搞建设,尤其急需理工科的人才,培养人才时产生了一定的导向性。而现在科技大爆发和互联网大发展的时候,理工科推动经济发展和创造财富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反映到学生就业方面,一般来讲理工科要比文科找工作更容易,平均薪酬水平也更高。这些原因,使得人们把心理的天平更多地倾向于理科。03当然,肯定会有人举出反例,比如马云是英语专业毕业的,俞敏洪是西语专业毕业的,都是不折不扣的文科生。甚至,复旦大学胡安宁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吴晓刚还合作进行了一项研究,发现有钱人家的孩子更可能学文科,穷人家的孩子更可能学理工科。有文科的学生也留言说,自己的老师告诉他们理科生以后就是做事的人,而文科生就是管理他们的人。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但确实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显然,被鄙视的文科生并不一定就是弱者,甚至,他们同时也在鄙视理科生。04其实,被鄙视还是受尊重,不在于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而在于你的专业水平高低,是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过人之处。易中天、于丹是文科生,但从收入和名气上讲,他们要甩很多理科生几条街。季羡林、任继愈是文科生,但他们照样可以成为世人敬仰的大师。只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在所学的领域内搞出名堂,不管学什么科都是人才。相反,如果不求上进,天天喊着“六十分万岁”混日子,那么不管学什么科都会受鄙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们不必像吴岭澜一样,文科极强、理科极弱还非学理科不可。事实证明,他改学了文科之后,照样很有出息。不管学什么,只要我们努力做到最好,就会成功。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记住,真正处在鄙视链末端的,不是文科生,也不是理科生,而是不努力的学生。
恶魔漫步
之前热播的《小舍得》不知道诸位家长看了没有,作为教育三部曲“小系列”的终结篇,豪华的演员阵容为我们展示了一个 最真实,最市井 的小升初场面。 在这次的故事里,没有精英阶层,只有身边的你我他,但那种来自最深层的 教育焦虑 却一直反复困扰着我们,对孩子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让孩子变成“人中龙凤”,这样的选择真的幸福吗?还是应该给孩子一些 喘息的余地 ? 这个时候家长管理好 自己的教育期待值 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剧中将我们的“育儿成果”分为了三个段位: 鸡娃、牛娃、普娃 ,当然还有更底层的 渣娃 。 一、 普娃 “普娃”是这三个词中最好理解,但也常常是被 篡改 的最离谱的一个词。其实这里并不是孩子有多么不堪,而是孩子仅仅和我们一样, 属于这个时代的大多数 。这种平凡经常会被 曲解定义 ,仿佛普娃的家长就是懒惰的、不负责任的,难道每个家长都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 所谓的牛娃 ? 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幅这样的幼升小对比图: 幼升小对比图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一眼望上去满满的 焦虑 。甚至会给自己的孩子对号入座。 “ 我的孩子语文够牛娃了,但数学不够,英语还需要补啊!体育还可以算是超牛娃了…… ” 但是我的焦虑来源于即使作为成年人的我,好像语文、数学、英语、运动都无法达到超牛娃的水准,而除了一部分在某个方面 天赋异禀 的孩子, 我们要将一个孩子培养成所谓的牛娃和超牛娃,我们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孩子要付出多大的努力?他们的童年还会剩下些什么? 二、牛娃 “牛娃”指的是就是多方面很优秀,智力超群的孩子。也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别人家的孩子。 相信很多家长跟我一样,都是被牛娃 摧残 长大的。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就有一个上大学不靠考,只靠报送的表哥,以及一个过年都要刷200套试题,于是最终如愿在北大本硕连读的表姐。 不可否认,出生在我这样家庭环境中的“普娃”是 不幸的 。 而如今我们的孩子却 更加的不幸 ,在我小的时候家长心目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只有我的表哥表姐,只有他们才是 名副其实的 别人家的孩子。我的父母也没有渠道去了解别人家的孩子到底有多牛。 但如今的孩子面对的压力来源于全球 。 只要你想你可以看到: 13岁的最强脑王——杨英豪 每天写诗2000首的文豪——岑某某 10岁的作曲家、8岁的专栏作家、5岁的发明家…… 好像上学以前英语1000左右的单词量成为了标准操作,6岁能弹好钢琴的已经算不上什么神童,竹笛、小提琴、大提琴、马术、高尔夫……总之什么冷门,会什么,什么烧钱,学什么。 而实际上哪有那么多牛娃,无非是各种鸡娃家长的努力奋斗。 三、鸡娃 “鸡娃”指的就是父母就像给孩子打鸡血一样催促孩子学习,拼命排满了孩子所有的时间,将各种不同的活动进行布置安排,生怕有一点疏漏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而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我们中产阶级的家长。 其实相比较来说,生活在更富足或者更贫穷家庭的孩子都是幸福的。一个给了孩子更好的起点,让他有了更高的眼界,而另一个永远不会给孩子过多的期许,哪怕不优秀也无所谓,因为生活本就该是这样。 而鸡娃的重灾区正是处在中产阶级家庭中的各位。 我深信,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依靠 知识 改变了命运。无论是考学、经商、投资……总之我们迎上了风口,提升了自己的阶级, 积累 了自己的原始财富及制造财富的能力。于是我们也想让这种 福音 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一颗焦虑的种子就从这里埋下了 。 仔细想一想,我们到底是如何改变命运的? 我们无非依靠的是比其他人更早的成熟,比别人更努力的学习,以及更加 适合应试教育 的思维方式让我们赢得了教育红利,同时我们依靠着内卷的红利赢得了属于自己的财富。而这种卷在下一代中变得 愈演愈烈 ……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学习是一件十分 枯燥 的事情,但确实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班里总是会有几个特别努力又特别聪明的孩子在第一梯队,特别努力的孩子在第二梯队。还有一帮 特别聪明不太努力 的孩子在第一到第三梯队徘徊,发挥好会考到前十,发挥的不好就只能排在中游。 爸妈总会用这样一句话 安慰 我,同时也是安慰自己,“男孩子嘛,现在调皮捣蛋点,等知道学了,成绩就嗖嗖的往上走了。” 但如今的内卷让学习变成了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从想要学、努力学,变成了不得不学进而不能不学 ……冲刺的时间也从高三提前到初中、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开始努力,努力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努力成为我们前面看到的那种牛娃。 “连百米飞人博尔特都跑不了马拉松,我们又怎能要求我们的孩子从懂事起就开始懂事?” 我相信每个家长都会对自己的孩子 有期许、有期望 。我们希望他们更加优秀,我们希望他们拥有 在未来社会生存的能力 ,我们希望他们也可以和我们一样依靠自己的双手提升阶级。但这 只应该是期望,不应该是必须 。 一个皮筋,我们再用力的拉,也永远不会得到一个无限长的绳子 。最后的结果只能是等待皮筋断掉,最后伤害到我们自己。 作为父母,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 管理好我们对于教育的期待值 ,这才能让孩子受益终身。 与其鸡娃,我们不如鸡自己来的更加实际 。 但对于教育我们需要的也不是 放任和无为 。我们需要的是培养好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好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赋予他们良好的自控力,让孩子知道 学习是他们的事情,好坏只与他有关系 。而我们要做的 不是给孩子拼命打听更好的补习班,而是应该努力充实自己、提升自己 。 举个例子,一个孩子的 家长 回家就是躺在沙发上刷短视频、玩游戏,而 孩子 每天回家就要上补习班、写作业。 另一个孩子每天回家都能看到家长在 准备在职研究生、在读雅思,在提升工作技能、准备英文了解行业数据 …… 你认为哪个孩子更容易成才? 说实话,我觉得在第二个家庭中,哪怕孩子再不争气,最起码家庭也会给孩子留出了足够多的诸如资产、房产的原始资本,足以下半生衣食无忧,以及一次次 重头再来的魄力和机会 。 现代社会,我们取消了科考,没有了 一朝金榜题名鸡犬升天 的机会。平凡人家的孩子也失去了充当鲤鱼可以一次次反复跳龙门的可能,与其我们给孩子押宝在高考上仅有一次的机会。倒不如 坦然的 对他说: “我对你没什么期待,只希望你平平安安,无忧无虑,别走弯路。因为即使你再怎么努力也不一定能获得你老子我这样的成就了。” 每个家长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教育期待值,就是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