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铃结香
从理论上说,黑胶唱片和 CD 的音质是无法比较的,因为前者是模拟介质,记载声音的波形,后者是数码介质,记录的是 1 和 0 。总有人说「黑胶音质好」,那通常是对黑胶唱片的声音特点有偏好 ——无论你将其描述为「温暖」或是「怀旧」。但是,因为 1) 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听众来说,都已经适应了 CD 的声音特点,2) CD 的 44KHz 音质,也已经达到了大部分地球人耳部的音域极限,3) CD 是以数码方式记录声音的,准确也不易变质,所以,如果你不是从事迪厅 DJ 这样的工作, CD 是更好的声音载体。 黑胶和CD的区别,就像手绘的画和电脑渲染的场景的区别。从音质和精确程度来说,CD甩了黑胶不知道几条街,但是音乐最终打动人的是感觉而非纯技术的声音回放。电脑渲染的画面最终要花很多额外的功夫去制造杂质来增加人情味和真实感,CD也是一样,最好的录音往往夸耀的不是有多精确,而是瑕疵里面透出的不经意的炫技。黑胶的模拟特性决定了那些比CD多出的杂音本身都可以是真实感和空气感的一部分,也是音乐本身的一部分。
twinkle100
卡带是指磁带被卡,磁带是一种用于记录声音、图像、数字或其他信号的载有磁层的带状材料,是产量最大和用途最广的一种磁记录材料。
通常是在塑料薄膜带基(支持体)上涂覆一层颗粒状磁性材料或蒸发沉积上一层磁性氧化物或合金薄膜而成。曾使用纸和赛璐珞等作带基,现主要用强度高、稳定性好和不易变形的聚酯薄膜。
磁带,作为承载一个时代记忆的载体,已有50年的历史,即从最初的数据存储到主流的音乐存储介质。
录音磁头实际上是个蹄形电磁铁,两极相距很近,中间只留个狭缝。整个磁头封在金属壳内。录音磁带的带基上涂着一层磁粉,实际上就是许多铁磁性小颗粒。
磁带紧贴着录音磁头走过,音频电流使得录音头缝隙处磁场的强弱、方向不断变化,磁带上的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个个磁极方向和磁性强弱各不相同的“小磁铁”,声音信号就这样记录在磁带上了。
放音头的结构和录音头相似。当磁带从放音头的狭缝前走过时,磁带上“小磁铁”产生的磁场穿过放音头的线圈。
天天天晴9080
从理论上说,黑胶唱片和 CD 的音质是无法比较的,因为前者是模拟介质,记载声音的波形,后者是数码介质,记录的是 1 和 0 。
总有人说黑胶音质好,那通常是对黑胶唱片的声音特点有偏好 。但是,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听众来说,都已经适应了 CD 的声音特点,CD 的 44KHz 音质也已经达到了大部分地球人耳部的音域极限,CD 是以数码方式记录声音的,准确也不易变质。
黑胶和CD的区别,就像手绘的画和电脑渲染的场景的区别。从音质和精确程度来说,CD甩了黑胶不知道几条街,但是音乐最终打动人的是感觉而非纯技术的声音回放。
电脑渲染的画面最终要花很多额外的功夫去制造杂质来增加人情味和真实感,CD也是一样,最好的录音往往夸耀的不是有多精确,而是瑕疵里面透出的不经意的炫技。黑胶的模拟特性决定了那些比CD多出的杂音本身都可以是真实感和空气感的一部分,也是音乐本身的一部分。
扩展资料:
黑胶唱片,习惯又称电木唱片(英语:gramophone record)
指转速78转每分钟、声槽宽度0.10—0.16毫米、声槽密度每厘米30—50条的留声机唱片。黑胶唱片是一般人对过往使用唱盘机播放的唱片的称呼。这种唱片是一种黑色圆盘形的胶片,早期为石墨材质,之后使用虫胶(后期再改用聚氯乙烯,即PVC)压制,上面刻有凹凸的坑纹以记录声音。
早期的黑胶唱片只有单声道,到后来发展成为双轨的双声道音轨。到了1980年代后期时,这些唱片的颜色已不再局限于黑色,而可以是白色、橙色、透明、萤光色,甚至可以把歌手的样貌印制在唱片里,不过成本比较高。
黑胶唱片可使用钢针(早期手摇唱机)和粗纹宝石唱针(电唱头)放唱,唱针与密纹唱片不能通用。
CD,激光唱片,又称雷射唱片(英语:Compact Disc,缩写:CD),是一种用以存储数字数据的光学盘片,原被开发用作存储数字音乐。CD在1982年面世,至今仍然是商业录音的标准存储媒体。
在CD尚未发明之前,音响系统都是属于模拟信号,音乐的来源大多是30公分直径的密纹唱片、收音机以及录音机等,CD发明之前就没有数字音响。
磁带(Magnetic tape)
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由带有可磁化覆料的塑料带状物组成(通常封装为卷起)。由于磁带是循序存取的装置,尤为适合传统的存储和备份以及顺序读写大量资料的使用场景。
磁带的类型多种多样,可储存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例如,储存视讯的录像带,储存音讯的录音带〔包括reel-to-reel tape、紧凑音频盒带(Compact audio cassette)、数字音频带(DAT)、数字线性带(DLT)、8轨软片(8-track cartridges)等等各式各样的磁带〕。
用于计算机的磁带在1980年代等早期计算机时代曾被广泛应用,但因为速度较慢,且体积较大等缺点,现在在主要仅用作商业备份等用途。
在中文地区的日常使用中,“磁带”或“录音带”通常指卡式录音带,因为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在2000年代之前常见。
在台湾,reel-to-reel tape被称为盘式录音带,Compact audio cassette被称为卡式录音带,8轨软片(8-track cartridges)被称为匣式录音带。
2018年,全球首间私人的唱片博物馆馆主邓汉深先生表示卡式带所盛载的声音其实会比黑胶唱片的更美
参考资料:
黑胶唱片——百度百科
暗了个然
盒式磁带使用的是磁性胶带,它是将磁性体(可以作为磁石的物质)涂敷在强化聚酯薄膜一类的塑胶薄膜上制成的。我们请东邦大学理学部的品川公成教授来解答这个问题。首先是录音。“歌声或其他声响,通过麦克风将声波转换成电波即电信号。如同电流经过电磁石或绕组线圈时会产生磁场一样,当电流流经收录机的磁头时,电信号也会激发产生磁场,在磁场的作用下,磁带上的磁性体一一被磁化。由于被磁化的磁性体即微小磁石的排列方式及结合强度不同,就能记录下不同的声音信息,这就是录音。”那么,声音又是怎样播放出来的呢?品川教授继续解释道:“经过录音(即磁化)的磁带,与收录机的磁头相摩擦,又反过来将磁性体的磁场传递至磁头的空隙中,这些磁场可以令磁头起电,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电信号又根据电流的强弱使扩音器产生不同的振动,将原来的声音再现出来。”原来,收录机之所以能播放出美妙的音乐,是因为有了磁石的缘故啊。盒式磁带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种类,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专门生产磁带的TDK公司宣传室的富山俊三先生告诉我们,盒式磁带最初只有使用氧化铁作为磁性体的普通磁带,后来又有了在氧化铁表面涂敷钴的高偏磁磁带以及使用纯铁的金属磁带,目前共有三大类。高偏磁磁带和金属磁带的特点是杂音少,其中,金属磁带在具有优越磁性的纯铁的磁性粒子周围,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防氧化膜,在高音的动态平衡方面性能最为突出。
闪灯背后
卡式录音带(英语:CompactAudioCassette,又叫卡带、盒带、盒式录音磁带,或者简单称为录音带)是一种用于存储声音的磁带。磁带是一种带有磁性涂层的聚酯类塑料胶片,最初的磁性材料基于γ-氧化铁(Fe2O3)。1970年左右,3M公司开发了一种钴的大量掺杂过程,结合双图层技术使得磁带的总体输出电平得到增强。现在的大多数标为“普通”或“铬”的卡式录音带包含不同过程处理得到的不同比例的氧化铁和钴涂层,只有极个别使用纯二氧化铬涂层。卡式录音带每侧的一对立体声音轨彼此相邻,并不与另一侧的音轨相互交错。这使得单声道卡带可以播放由单声音轨累加而成的立体声录音,立体声播放器也可以通过其一对扬声器播放单声道录音。卡式录音带所用的磁带为3.81毫米(0.150英寸)宽,每条立体声音轨占用0.6毫米的宽度,并以无录音的保护带相互间隔。磁带以4.76厘米/秒(1⅞英寸/秒)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与之相对,消费级开放式盘式录音带的宽度为6.35毫米(¼英寸),每条立体声音轨通常为1.59毫米(1/16英寸)宽,运动速度为9.5或19厘米/秒(3¾或7½英寸/秒)。卡式录音带最早用于听写,但在其保真度得到改进后作为盘式录音带的补充广泛用于各种非专业的场合。
听风者三
盒式磁带录音机录音时,说话人发出的声音,通过话筒转化为电信号,经过录音放大器放大,然后再进入录音磁头。录音磁头把电信号转化为磁信号,并把磁信号记录在走动的磁带上。可见,录音是把声音转化为电信号,再转化为磁信号的过程。放音时,录有磁信号的磁带走动,不断在放音磁头上感应出微弱的电信号,经放音放大器放大后,电信号就具有了足够的功率,然后去推动嗽叭发出声音。可见,放音是磁转化为电,再转化为声的过程。
如果要清除磁带上的磁信号,就需要抹音。这时,让抹音磁头与走动的磁带接触,使来自超音频振荡器的超音频电信号进入抹音磁头,打乱磁带上原有的磁信号,这就是抹音。
事实上,由于录、放音磁头的结构很相似,因此大多数录音机中录放音功能是由同一个磁头完成的。这样,多数录音机中只有两个磁头,一个是录放音磁头,另一个是抹音磁头。只有在少数高级录音机中,录音与放音才分别使用不同的磁头。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