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罗百利
这是一个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空军和降落伞制造商之间的真实故事。在当时,降落伞的安全度不够完美,即使经过厂商努力的改善,使得降落伞制造商生产的降落伞的良品率已经达到了99.9%,应该说这个良品率即使现在许多企业也很难达到。但是美国空军却对此公司说 No, 他们要求所交降落伞的良品率必须达到100%。于是降落伞制造商的总经理便去飞行大队商讨此事,看是否能够降低这个水准?因为厂商认为,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已接近完美了,没有什么必要再改。当然美国空军一口回绝,因为品质没有折扣。 后来,军方要求改变了检查品质的方法。那就是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装备上身后,亲自从飞行中的机身跳下。这个方法实施后,不良率立刻变成零。 解析:在品质问题上我们没有折扣可打,不符合标准就是不符合标准,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你对品质上打折扣,客户也会对你打折扣的!我们决不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我们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而我们的顾客也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了,这就是“零缺陷”
淘气别闹
《降落伞》,这是闽南师范大学大学生自拍自导的第一部电影。拍摄《降落伞》的10位主创人员,是一群踩着80后尾巴出生的大学生,他们都来自闽南师大2008级广电2班。这群大学生一同定主题、写剧本、选主角、后期制作与宣传,期间足足“怀胎”10个月。既然是学生电影,可想而知:技术、资金、人员、 时间及这部电影的价值,都在考验着每一位参与者。“我们本来想通过这部片子告诉大家最后一批80后大学生的梦想与彷徨,但是没想到拍摄过程中我们才发现,现实与梦想的区别真的非常大。”整个剧组处于一种十分烦躁的氛围之中,“任何一个人只要稍微大声一点说话,都能引起整个剧组的争吵。”许多人在这个时候开始心灰意冷,主创人员当时为了电影方面的事情哭过许多次,有时候自己都在怀疑这个梦想是否有实现的可能性,“不过好在大家都很坚强,都挺过来了。”《降落伞》公映,不少学生落下眼泪,因为在这部电影里,他们找到了无法言说的共鸣。当屏幕上出现画面,背景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所有的参与者,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降落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