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41

Mary瑶瑶
首页 > 英语培训 > 思辨能力的英语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娜弟

已采纳

1. 引入 在国际化日益扩大、专业化日益精深的今天,高校学生面临着在逻辑、认知、思维、策略等各个方面的挑战,这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形势尤为严峻,这固然有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与变化的影响,但不少专家和学者也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存在的不足,是导致其发展瓶颈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从目前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着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所在,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以改善英语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其发展前景。 2. 批判性思维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批判性思维的英语表达为“critical thinking”,其代表人物“现代批判性思维传统”之父约翰・杜威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及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推导出的结论所进行的积极、持久和周密的思考(Dewey,1909)。 Robert Ennis是最早对批判性思维做出定义的学者,他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个体以后天的客观经验为基础,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性的思维(Ennis,1962 )。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Richard Pau1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个体思维模式,在这个思维模式中思考者熟练地控制思维的内在结构并应用知识标准来评价它们,借此改善自己的思维(Paul,1990)。 国内学者王习胜(2006)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人们为了达到对世界的理性把握而主动地对他人或自己思想的合理性进行反思性审查,以求得出理智性的判断;刘儒德等认为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与价值进行个人的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出合理决策,并认同把批判性思维分为精神和智力两大要素。(刘儒德,2000;罗清旭,2000;韩少杰&易炎,2009)。 鉴于批判性思维定义的严重分歧,美国哲学学会用德尔菲(Delphi)方法,将批判性思维定义为:“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这种判断导致解释、分析、评估、评论以及对判断赖以存在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说明。” 该项目组把批判性思维能力划分为认知能力和态度倾向两个维度。认知维度分解为6项技能: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和自我调节,其中分析、评价与推理为核心技能; 态度包括好奇、自信、开朗、灵活、公正、诚实、谨慎、善解人意等(文秋芳,2010; 39), 是目前较为权威和科学的定义。 21世纪的大学生处于“信息超载”时代。为了有效地使用信息,每一个人都需要批判性地阅读、聆听、观察、陈述和写作的技能,这是创新型人才的首要前提,也是进行高校教育改革和调整的核心。其宗旨乃是要“通过批判性思维课程的教学活动,纠正学生消极、保守、多错、低效的不良思维习惯,培养批判性地阅读、聆听、观察、演讲和写作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够从容应对社会的种种严峻挑战。”(黄朝阳,2010: 69) 3. 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现状 上一世纪世纪90年代末,我国英语教育界何其莘(1999: 25)等学者开始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他们把这种能力概括为“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为此,《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加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角度分析问题等多种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难题等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语言技能训练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遗憾的是,《大纲》执行十多年来,全国英语专业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进展较慢。 鉴于此,我国的高校英语教育者开展了相关研究。文秋芳(2010)通过我国英语专业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对比研究发现,总体上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显著高于其他文科类大学生,但这种差距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缩小。韦晓保(2012)的研究结果表明,外语专业学生对自己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都不高。这在学生写作中表现犹为突出,许多外语专业学生的习作立意浅显、缺乏新意,同时学生作文内容空洞,多为事实的罗列,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说理。在一项对120名不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习作的实证研究中,仅不到五分之一的高年级学生作文能符合逻辑、有理有据。这进一步说明,英语专业学生在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文秋芳,2006)。总而言之,许多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停留在表层的一些语言微技能训练上,缺乏深层次的反思性的学习。在语言交流和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缺乏思想深度、知识体系和交际实质内容,表达逻辑混乱,条理性差,严重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主要因素 4.1 教师因素 教师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意识不足。我国教育传统和教学思想更多地注重对知识的灌输、积累和继承,导致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对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思维概念及其内涵了解不清,缺乏将将批判性思维活动及内容融入到课堂中的理念和技巧。由于强调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缺乏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学生提出的质疑和见解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另外,现行教育体制使得很多教师迫于教学和科研的任务和压力,不愿对教学进行富有创意的设计和诠释。 4.2学生因素 在学生方面,语言能力不足极大地制约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虽然英语教育的普及经过近40年来的发展,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然后,英语,始终是学生的外来语言,在我国这样一个英语为外语的国家,学生对其的掌握程度永远是无法与母语相媲美的。这就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通常低于他们的思维水平,在讨论对思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了迁就学生的语言能力,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教材的编撰,都倾向于设计低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材料和任务,抑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由于英语专业的技能训练课程长期以来关注的是英语的“交际功能”而非“认知功能”,因而教学内容的选材通常集中于口常生活中的话语和情景,教学目的也定位于运用英语完成交际任务,所以学生的认知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训练,从而导致认知能力的停滞乃至退化(卢丽虹, 田夕伟, 2007)。 4.3教学实施 在课程设置上,虽然早在2000年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就明确强调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但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仍以输入性技能训练为主,缺乏对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分析,忽略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根据现行《大纲》,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把接近70%的课时都用在了语言技能的训练上,专注于词汇扩展、语法规则和语言的恰当性表达,由于课程的信息量小,知识含量低,所讨论的问题停留在口常生活和大众常识层面,而另外约占三分之一的专业知识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往往也是思辨含量比较低的语言知识、文化概括和文学鉴赏类课程(李莉文,2010),极大地限制了外语专业学习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其次,英语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方法构成了思维能力发育的障碍。我们知道,语言的学习过程离不开模仿、记忆、重述等练习环节,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一种低级压抑的状态,这样的思维习惯一旦养成,将极大地阻碍分析、推理、评价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的培养。文秋芳和周燕(2006: 79)两位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十分精辟的剖析:“外语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外语专业后,学习过程,更多依赖记忆、模仿、背诵、复述,很少从事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思维活动,因此他们的思维能力长期处于压抑状态,这就不可能得到足够的训练和发展。” 同时,在教学模式上,虽然很多教师都懂得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而事实上这样做到的教师并不多,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是没有受到充分重视,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学生主体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形成了学生以求同思维为主要的思维习惯,这种教育教学环境使受教育者主体思维的能动性和批判精神受到压抑。这在英语课堂尤为显著,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点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操练上,比较容易忽略学生的需求和个性,不太重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判断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外语专业学生从一入学起,思维发展就处于不利的条件和环境中(韦晓保,2012)。 5. 改善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建议 作为教学的实施者和引导者,教师无疑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面扮演着决定性的角色,因此,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的重要性。其次还要学习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有意识、有策略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课程设计环节,教师需要明确每个教学单元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确保该英语课程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一系列批判性思维方法和策略,学会提出和解决批判性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应适时地讲授批判性思维的理论和方法;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组织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和协作研究,激励学生质疑书本、挑战权威,勇于提出不同观点(董元兴,李慷,刘芳,2010)。 在教学方法上,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授课方式上,多采用启发式、研讨式、辩论式的授课方式。在设计“话题讨论”时,多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多个角度设计 “导入性话题”,激励学生有选择性地进行自主思考; 在教学模式上,教师可多采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依托围绕某一主题的案例文本,在学生阅读案例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以达成他们对案例描述情景与问题的理解、判断和形成解决方案(文秋芳等, 2009)。 在课程设置上,将语言技能课与知识课程有机结合起来,并适当增加知识课程的比重。正如文秋芳(2006)提出的,压缩以语言技能为主的教学时间,将部分文化知识型课程如英美概况、西方文化,放到低年级开始,逐步增加学科内容含量大的英语课,如语言学、文学、社会科学等课程,来培养外语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这样做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思维空间,学以致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 6. 结论 面对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深化迫在眉睫,这对于英语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来讲,尤为关键。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如何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和竞争力,成为每一个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调整传统思路,改变教学观念,在不偏废英语技能的同时,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纳入到日常教学的管理和实施之中,既是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改革的目标所在,这对于提高我国英语专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思辨能力的英语

266 评论(12)

小鱼爱嘟嘟1206

你是指animadvert sex thought还是指critical thinking

209 评论(9)

雁儿小妞宝

思辨能力英语:critical thinking。

例句:

1、英语口语活动中思辨能力的培养。

Cultivation of Analytical Thinking in Oral English Activities.

2、近年来国内对思辨能力的研究呈迅猛增长之势。

In recent years, the studies concerning critical thinking have been increasing rapidly in China.

3、本文研究一位用思辨能力方法教授中国学生英语辩论课的美籍教师的授课情况。

This paper studies an American teacher teaching Chinese students English debate with critical thinking method in China.

4、理性思辨是学生能力升华的标志。

The rational consideration is the mark of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tudents' ability.

136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