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8

bingdaoyu16
首页 > 英语培训 > empathy英文释义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玫瑰人生

已采纳

同理心的英文有:empathy;compassion;Empathetic。

例句:

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Jefferson Scale Of Empathy And Investigation For Empathy Of Nurses。

同理心量表编制及护理人员同理心现状的调查研究。

2、  Empathy:Special Concept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Therapy。

同理心:心理咨询与治疗关系中的特质概念。

empathy英文释义

128 评论(14)

xiaomi595629661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出现在现代精神分析学者的著作中。不管是人性观还是心理失调的理论及治疗方法似乎都极为对立的两个理论流派,却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逐步趋于一致。共情似乎为现代精神分析与人本主义的融合搭起了一所桥梁。咨询师站在自己的角度去体验求助者,会让求助者感到自己不被咨询师理解和接纳,这样很难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也打击了求助者继续咨询的动机。

278 评论(11)

嘉定美食客

共情,是看透别人的内心和灵魂、知道他人的想法、感受他人的情绪的能力。你的共情能力越高,说明你越能对他人的感受感同身受。这种能力有先天遗传成分,也受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亚瑟毕业于哈佛医学院,因而对共情的生物学基础解释地特别透彻。他在《共情的力量》中提出,共情能力,既包括情绪感受能力(与情绪有关),又涉及换位思考能力(与思维有关),所以它跟大脑两个部位有关:杏仁核和新皮层。杏仁核是情绪脑,是管理我们各种欲望和情绪的部位,也是产生眼泪、储存记忆的地方。它控制着大脑所有的神经回路,根据个体遇到的危险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新皮层是思维脑,是随着进化逐渐产生的,可以指导个体进行反思、逻辑和推理,进而调节自身的行为。而共情能力则是杏仁核和新皮层配合的结果,即杏仁核感受刺激,产生情绪感觉,并将刺激通过神经回路传给新皮层,新皮层接收刺激,做出思考和反应,最终调节行为。所以很显然,如果一颗大脑中,情绪脑占主导,但思维脑发育差点,那他肯定情绪反应激烈,但对后果的反思能力和换角度思考能力都很差。很多反社会行为人及杀人犯就属于这一咖,只要遇到不顺心就特别容易动情,突出表现是动怒,在情绪刺激下很容易就做出过激行为。他们往往不计后果,对他人的感受反应迟钝,与别人的交往也很难深入。这种人群的内心与他人是缺乏连接的,所以虽然常常容易情绪充沛,却血液里流淌着孤独感。对于情绪脑主导和思维脑主导的个体,在行为上有什么不同,亚瑟在书中提到一个特别明显的对比:以情绪脑为主导的蛇在饥饿的时候会把刚出生的小宝宝吃掉,而且丝毫不会觉得内疚;但思维脑主导的人类却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我们在出生时,大脑的情绪脑就已经发育完全,所以会表达情绪,嗷嗷大声哭,或哈哈大声笑,但思维脑几乎没有发展,所以婴儿的世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思维脑需要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点点发育完全,这样随着孩子的长大,他会慢慢学会如何看见他人、安抚他人。人类不同于其他物种,具有独特的镜映能力,这决定了早期童年经历对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镜映能力,是说小孩子需要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反应中获得自我意象,把他人看作是一面认识自己的镜子。如果镜子映射出的是阳光,孩子会收获自信和优越;如果镜子映射出的是黑暗,孩子也只会变得自卑和怯懦。共情能力高的父母,孩子一般也具有高情商。因为父母的共情能力高,在对孩子的抚育中会给予更多的呵护和安抚,这会加强情绪脑和思维脑的连接回路,强化共情的产生。相反,如果父母跟孩子的互动中充满漠视、暴力或愤怒,这会造成神经回路的短路,孩子只能学习到情绪表达,但学不会反思和自我调节。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如果我们的成长中,父母没有教会我们共情,没有对我们温柔相待,我们在情绪旋涡中便无法自救,不会安抚自己,更不会调节和掌控情绪。于是,长大的我们,再度成了焦虑的父母。我们不会自我共情,遇到难题时不会安抚自己;我们不会跟孩子共情,因为没有被看见我,我们看不见孩子;我们不会跟爱人共情,面对爱人对爱和理解的渴望,我们爱莫能助。感谢心理的韧性,即使我们从小没有被共情对待过,我们依旧可以学习如何去掌控情绪,如何去感受爱和信任,如何去给予。

321 评论(8)

zq13301666852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所谓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该词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

培养共情能力:

1.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同理心的起始是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假如无法触及自己的感受,而要想体会别人的感受,就太难了,因为这个领域对你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呢!因此,首先你必须能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自己的感受,能体会这些感受。

2.表达出自己的感觉,重要的是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

3.倾听他人的感觉。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

4.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最后,你一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并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共情

百度百科-同理心

88 评论(13)

zhouchang1988127

同理心英文:empathy。

读音:英[ˈempəθi]、美[ˈempəθi]。

释义:n.神入;移情作用;执着;感同身受;共鸣。

empathy造句如下:

1、The author tries to use the work to strike an emotional empathy with readers.

作者试图用作品和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2、The twins have empathy and always support each other.

这对双胞胎情感相通,总是互相扶持。

3、There is no one hundred percent empathy in this world.

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百的感同身受。

4、Having begun my life in a children's home I have great empathy with the little ones.

由于从小生活在孤儿院我对小家伙们产生了强烈的同情。

5、My friend felt tremendous empathy for the poor.

我的朋友对于穷困人群很有同理心。

28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