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人间烟火
以前公司有个同事,西部小镇长大的单身美国妞,从没离开过美国。有一天她突发奇想,说要学西班牙语去南美支教。每天午餐时间,都看到她在办公桌前贴满了花花绿绿的便利贴记单词,然后在她的笔记本上打卡,打卡方式是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在笔记本上贴个笑脸贴纸。
因为这个“孩子气”的举动,我经常开她玩笑,问她是不是集齐贴纸,就可以召唤神龙。她认真脸说,这是自己的动力来源,每连续学满21天,就要给自己买鞋或者化妆品。就这样过了半年,我生完娃递交辞呈的同一天,她也辞职只身去了南美。
前几天收到她的邮件,说自己现在在南美一个小镇教英语,西班牙语已经毫无障碍,能和当地孩子打成一片了。重点是,还遇到一个八块腹肌的当地帅哥,这会正在为她下厨做饭。
我回邮件夸她:原来认真集齐贴纸,真的召唤到了神龙。
自律是一种很强大的能力,那些从小就幸运拥有它的人,总能更轻松的实现梦想。但自律不是与生俱来的,一些技巧能让自律变得更容易。
这事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去参观的一家美国幼儿园。
这家幼儿园很强调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比如有一个孩子负责在点心时间帮老师发放餐垫,两个孩子负责给教室里的绿植浇水,这么小的孩子,如何记得每天执行这些任务呢?
原来秘密就在这样的一个任务表里面:
完成了任务的孩子,可以在老师那里领一个贴纸,贴在自己的任务下面。一目了然,连识字都不需要,入门难度为零。
和幼儿园园长聊天才知道,这种任务表这种任务表是种很科学的自我管理启蒙工具,不仅小朋友能用,大人也能用它实现目标。它的用途特别广,比如鼓励孩子如厕训练、参与家务、自主阅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等等。任务表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帮孩子学会更好的自我管理:
1. 让每个任务都“看得见”
苏宝两岁后,我开始试着让她参与管理自己的作息计划了,但两岁的孩子很难记得每天睡前先喝牛奶再刷牙,最后才是读绘本。解决办法也是从她的美国早教老师那里学来的,把每个任务用一张小图,按顺序清晰标示出来,完成一个任务就合上一个小窗,
类似这样:
前文提到那个碎片时间学流利西语的姑娘,统筹能力满分,最爱说一句话Seeing is Doing. 她常用一本手账细细规划工作,把任务都明确写出来,这也是1-100岁自我管理的小秘密:把任务可视化,写出来,画出来,无论是针对长期坚持的目标,还是今天就要完成的小事,需要做什么一目了然,管理起来就更方便。
2. 给孩子自我管理的动力
还记得幼儿园的时候,得到小红花带来的幸福感吗?“奖励”是种很奇特的东西,不仅对孩子有奇效,对大人实现自我提升也有帮助。
任务表的用途很广,而且在家就能DIY,最近在尝试给苏宝做如厕训练,无论我怎么口头鼓励她都对马桶不感冒。那天她在一张大白纸上涂鸦,我建议说我们来一起做个学上厕所的potty chart吧,于是就有了这个:
自己上厕所,就能获得一个星星贴纸。苏宝自从拿到第一个贴纸,对如厕训练忽然就有兴趣了,经常主动要求坐potty, 不得不承认一目了然的任务表和这些小星星贴纸,对两岁娃而言,比大人再多苦口婆心劝她上厕所还管用。
想要在家制作一张任务表,该如何开始呢?
任务表比较常见的用法包括参与家务:
建立作息规律: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绘制任务表,大家可以从这两种类型考虑:
1. 任务轴为中心
用图片来表示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就获得一个贴纸。这种任务表是真正的零难度,不需要识字,入门年龄可以是2岁左右。
记住任务不能太难,如果获得奖励的代价太高,小朋友很容易失去兴趣。设计任务表的时候,记得把任务拆分开来,比如睡前的刷牙、洗脸、上厕所分别应该是三个任务,而不是笼统称为“睡前准备工作”。
2. 时间轴为中心
这种任务表适合稍大的孩子(3岁后,或对日期、星期已有一定概念后),鼓励孩子把好习惯坚持一段时间。
比如,把每天参与的家务用贴纸表示出来,连续做7天家务,就能获得某种实质性奖励:
再比如,自己刷牙可以获得一个彩色小棍,集齐7个小棍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玩具。
当然小朋友的耐心有限,获得奖励的过程不能太漫长。也不要过度强调奖品,以免为了奖励而完成任务,而要在孩子连续完成任务时,赞扬TA努力的过程。
Ashtray喵
小孩在出生之后由于自主控制大小便的括约肌功能尚不健全,所以家长都会给婴儿使用纸尿片或尿布,以防婴儿弄脏衣服或被褥,到婴儿大一些的时候,控制能力稍微好一些,这时候还是需要家长照顾,给婴儿把屎把尿,对此有家长问,小孩多大会自己大小便? 一般孩子两岁之后就能自己上厕所大小便了,这是从小孩生理成熟程度来说的,在小孩满两岁之后身体各方面都能支持其自己蹲下站起这两个上厕所的动作,而且也能听得懂家长的话,有一定的服从命令性,当这两个条件基本都成熟,就能自己上厕所。 但由于每一位孩子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可能会出现自己上厕所大小便的时间也不一样,如有一些发育情况慢一些的小孩,或者从小由于家长什么都给孩子做好,导致孩子比较懒或养成不良习惯,就会导致孩子上厕所会比较迟,可能要到三岁左右才能自己上厕所。 通过绘本来引导孩子如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下面这些绘本,都是小鸟精挑细选后为大家准备的哦! 关注博鸟绘本公众哈/APP,了解完整书单!! 1、《尿尿大冒险》 2-6岁 这本是小猪小象的作者莫·威廉斯的如厕训练绘本,非常详细地解释了尿尿的过程,比如肚子里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不要慌,也不要不管它,赶快去厕所,每一步都有很详细的指引和说明,可以说是为了如厕训练而设计的绘本 更特别的是,它还附有奖励贴纸和家长指引,是一本可以立即展开的如厕训练指南。 故事性嘛,就比较一般了,它就是一本实用指南。 2、《呀,拉出了香蕉船》 2-6岁 儿童的想象力无处不在——游戏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甚至是上厕所拉便便的时候,他们的小脑瓜里总是充满了无数的奇思妙想。本书故事中的小男孩广木去厕所大便,却迷失在一片奇妙的金光闪闪的 “大海”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呀,拉出了香蕉船》讲述了一段马桶上的奇遇,一个发生在厕所里的充满好奇与想象力的故事。本书由东京医科大学教授、医学博士藤田纮一郎审阅推荐。他以专家的角度向家长提出了教孩子擦屁股的注意事项(见本书最后《给家长的话》),让孩子在极具想象力和游戏精神的故事中,轻松学会自己上厕所,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生活微百科:上厕所》 3-8岁 “上厕所”是日常生理现象。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野外上厕所。可是,却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把脏东西吃进肚子里,导致生病,甚至可能会死掉!该怎么改善呢?人们只好在地上挖洞,摆进大缸,解决卫生问题;但是一不小心,有可能会掉进去……该怎么办呢? 如何跟孩子讨论和上厕所有关的事情?这本《上厕所》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紧紧相扣,从孩子最关心的“怎么大便、便便到哪里去了”开始叙述,从而引发孩子探索厕所的起源。也从中认识因为清洁和健康缘故,人类不断寻求处理粪便方法,其中有烦恼,更有笑话,例如以前的皇帝为了图方便,居然曾经坐在马桶上和大臣们讨论国事呢! 本书藉由历史、发明、卫生、文化等多面向的介绍,让孩子了解看似微小的生活工具,却有大大的学问,例如人们针对需要,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厕所和马桶,但冲完水后,便便到哪里去了?在外面想上厕所时,又该怎么办呢?在一连串的问与答,以及趣味的图画呈现,孩子也能体会到为了使生活更方便、更卫生,人类如何在演进过程的每一处细节中展现智慧。 4、《我会上厕所 女孩版》 2-6岁 摆脱纸尿裤学会如厕,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一个让爸爸妈妈,孩子都非常自豪的时刻! 一天,汉娜的爸爸妈妈拿回来一个大大的纸盒子送给汉娜。对于汉娜来说,这是一个大大的惊喜-----里面是什么呢?摇摇椅还是给泰迪熊的小床?都不是,是一个小便盆。这意味着小汉娜告别纸尿裤的时候到了。爸爸妈妈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每个小女孩都很喜欢这本书里那些生动的图画。不久,就像汉娜一样,每个小女孩都会说—— 脱掉裤子坐在便盆上, 再也不需要穿纸尿裤了! 5、《我会上厕所 男孩版》2-6岁 摆脱纸尿裤学会如厕,对于一个小男孩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一个让爸爸妈妈,孩子都非常自豪的时刻! 一天,亨利的爸爸妈妈拿回来一个大大的纸盒子送给亨利。对于亨利来说,这是一个大大的惊喜-----里面是什么呢?摇摇椅还是给泰迪熊的小床?都不是,是一个小便盆。这意味着小亨利告别纸尿裤的时候到了。爸爸妈妈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每个小男孩都很喜欢这本书里那些生动的图画。不久,就像亨利一样,每个小男孩都会说—— 脱掉裤子坐在便盆上, 再也不需要穿纸尿裤了! 6、《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 3-6岁 这是一本充满紧张情绪的图画书,更是一本充满幽默而又包容着成长体验的图画书。该书讲的是一个小孩,一个在梦中的小孩,在寻找厕所的故事。他到一个百货公司,想找个厕所尿尿——而不是鸟鸟。他遇上长颈鹿,被带到长颈鹿的厕所去,结果……他遇上蝙蝠,被带到蝙蝠的厕所去,结果……他遇上鬼精灵……*后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厕所,结果又被妹妹先占领了。当他终于找到一个厕所,尿尿后,大大松了口气,结果又是什么呢?紧张的环节一个扣一个,最后的结局又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成长中的尴尬,亲切而有趣,再加上画面的夸张感与想象力,让人读后不由得乐开花! 7、《噼里啪啦:我要拉㞎㞎》 0-2岁 这是日本画家佐佐木洋子编绘的,共七种,分别描绘孩子在刷牙、洗澡、游玩、吃点心等各种时候所碰到的问题,以风趣的方式教会他们人生的最初的知识。噼里啪啦系列是特别为孩子设计的翻翻书,是孩子早期阅读入门、认知生活常识、培养良好习惯、锻炼手指灵活度、开发孩子智力的优质读物。 宝宝,你会独自上厕所么? 拉巴巴要去厕所, 进厕所前要先敲门, 上完厕所要记得洗手, 最后, 别忘了把小裤裤穿上... 8、《尿布里面有什么》 0-2岁 噗!——出什么事了? 有人在尿布里拉便便,是哈巴狗宝宝! “我做得太棒了!”它非常自豪。 “咩!”绵羊宝宝莎莉大喊,“我可以做得更棒!” 比赛开始!奶牛宝宝的尿布里面有什么?小马驹呢?麻雀宝宝呢? 每两页就有一张有趣的翻翻页,告诉大家尿布里面有什么。 只有一张是空的……为什么呢? 这是一本教宝宝保持卫生的绘本,很幽默。 9、《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3-6岁 “嗯嗯”到底有什么学问呢?故事透过一只倒霉的小鼹鼠,寻找到底是哪个坏蛋“嗯嗯”在他头上的过程,轻松愉快地让我们了解:原来每一种动物的排泄物形状都不同,什么样的动物就会有什么样的“嗯嗯”——“便”。而最后小鼹鼠到底能不能找到那个“嗯嗯”在他头上的坏蛋呢?专吃大便的苍蝇可是破案的关键喔!这是一本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好书,在书末还附上一篇“动物的吃喝拉撒”的文章,说明了动物的食物、消化与排泄的关系,让小朋友在哈哈大笑之余,也得到生物学相关的常识。 10、《小男生上厕所了》&《小女生上厕所了》 1-3岁 这是我社出版的启发精选世界优秀畅销绘本系列,适合2~3岁的儿童阅读。男孩/女孩儿如厕学习宝典。有趣的立体设计让孩子边玩边学会上厕所。 坐在马桶上的时候怎么尿尿?站着的时候又怎么尿尿?在家里会上厕所的孩子不愿意去公共场所的厕所又该怎么办?等等这是一本具体详细地教孩子上厕所的书。 对家长和孩子有双重指导意义。 11、《出发,尿尿消防队》 3-6岁 ★ 帮助孩子养成如厕好习惯的神奇绘本 ★ 让去厕所尿尿变成好玩消防员灭火游戏 ★ 即使玩得再专注也不憋尿,没有别人提醒也不尿裤子 ★ 日本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书中的主人公小健常常因为游戏而“废寝忘尿”,有时为了不中断自己正在进行的游戏,已经憋到全身收紧了还不愿离开,而且小健总觉得自己能够憋住,但是事实却是恰恰相反的。 本书就是针对这一类的小朋友,告诉孩子你想要尿尿,其实是厕所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快点儿变身尿尿消防队,去厕所“灭火”吧! 12、《Everybody Poos 大家都要拉便便》 0-3岁 别为这样的主题感到惊讶。大便虽是每个人都熟悉的事情,但却可延伸出许多的学问哦! 你知道有的动物喜欢边走边拉便便、有的习惯掩盖自己的排泄物、有的动物则是偏爱到处散布自己的便便。。。 透过作者五味太郎简洁却别具幽默的文字、逗趣的插画,让孩子读完这本书后对这令人厌恶的便便大有改观。 13、《Potty Time! 厕所时间》 0-2岁 学习使用小马桶的幼儿书有很多,有的是介绍学习丢尿布的过程,而这本书,是描述已经顺利丢尿布之后的过程,会上小马桶的小朋友,已经知道何时该准备去上厕所了、上完厕所该有什么清洁动作。 透过可爱的画风和小马桶冲水的声音,让幼儿们更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哦! 14、《 A Potty for Me!》 1-3岁 英语美国国家亲子出版物金奖、奥本海姆玩具金奖获得者,美国著名低幼读物作家卡伦.卡茨代表作品。 这是一本教导家中小宝贝如何使用小马桶的幼儿图画书。书中的主角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告诉小朋友从学习适应,到如何使用小马桶的过程。色彩鲜艳、造型活泼生动,作者并以孩子的视野和角度来呈现整本书的画面和构图,让它富有生命与空间; 同时还有拉页的设计,补充故事的说明,让孩子感到轻松和自在,而且不再将蹲小马桶视为一个苦差事唷! 更多精选书单,尽在博鸟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