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07

jettyjiang
首页 > 英语培训 > 小动物英文介绍卡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igbig米米

已采纳

我和小动物的故事--奶奶家的大花猫 奶奶家有只大花猫,它已经八岁了,相当于人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显然已经算“老爷爷”了。但手脚还是很灵活,上房、上树都不成问题。 这只猫长的非常胖,大概是奶奶总喂它好吃的吧!它的身子大部分是黄褐色,之间布满了灰色和黑色的条纹,一对棕色的耳朵警惕的竖立着,两只眼睛像灯泡一样亮,时圆、时细。 大花猫非常懒,我习惯叫它“懒虫”。每天它吃完了就睡,睡完了又吃,到了晚上它也不去捉老鼠。有一天中午,我实在看不惯它那懒洋洋的样子,按捺不住自己的心情,拿着柳枝,冲进屋子训了它一顿,它好象听懂了,灰溜溜的出去了,我跟着它到了外面,满以为它已经痛改前非去“辛勤工作”了,谁知,它溜到草垛,晒着暖暖的太阳又呼呼大睡起来。 “懒虫”也非常调皮,一天我写作文的时候,要抄用一下门口的对联,就出去看了看,回来后,看见“懒虫”坐在我的位置上正在专心致志的啃我的笔,我火冒三丈,使劲把它往下推,“嘿!”它就是不下去!我给你来点厉害的,我把我大伯叫了过来,大伯一下子把懒虫赶到了地下,这一下子“懒虫”好象摔的不轻,它坐在地上半天才“明白过来”,我心理暗自高兴:“哼!小样儿,跟我玩,你还嫩点!”正当我洋洋得意的时候,忽然懒虫一个鲤鱼打挺“嗖”的一下钻入的柜下,还没有等我反映过来,柜下传来吱吱的惨叫,仔细一看,大花猫的嘴里多了一只肥大的老鼠。这时懒虫翻着眼睛看了我一眼,迈着平稳的步伐四平八稳的走了出去,示威似的。 这就是奶奶家的花猫,懒惰,调皮但关键时刻还不失“英雄本色”! 小兔子又温顺又可爱。兔子浑身长满了毛茸茸的白毛,远远看去像一团棉花。它的一双红眼睛被白毛包住了,嵌在眼窝里,像镶着两颗红宝石。白兔两只长长的耳朵,足有二寸半,里面一层是粉红色的皮,外面毛茸茸的,我想它的听觉一定很灵敏。小白兔的鼻子扁扁的,嘴唇分成三瓣,总是不停地耸动着,不知是因为害怕,还是随时在根据气味寻觅食物。兔子的身子圆滚滚的,看上去挺肥。前腿又短又小,后腿又长又有力,在动物王国里它还算是个长跑健将呢。兔子尾部有一条又短又小的尾巴,正如俗话所说的:兔子尾巴长不了。松鼠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 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象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松鼠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树干,它们就躲在数枝底下,或连蹦带跳地逃到别的树上去.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的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躲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得乱摇晃的时候,它们才到地面上来.但是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叉中间.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数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苔藓压紧,踏平.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这样就不怕风吹雨打了.她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又暖和又安全.松鼠常吃的食物是松子,榛子和橡栗,有时候也吃鸟蛋.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常常直着身子做在树枝上,用前爪捧着往嘴里送.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塞到老树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冬天,它们有时候也用爪子扒开厚厚的积雪寻找雪底下的食物.松鼠的肉可以吃,尾巴上的毛可以制画笔,皮可以做衣服.青蛙捕食我非常喜欢青蛙。夏天,我常常去池塘边看青蛙。青蛙很喜欢躲在草丛里,偶尔也叫几声。它们叫得最欢的时候是在大雨过后。每当这时如果有一只叫,旁边的也就随着叫了起来。几十只甚至上百只青蛙“呱呱”叫个不停,那声音能够传到几里地以外,多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呀!青蛙的身体胖胖的,有的身体足有七八厘米长。它们披着黄绿色或深绿色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它们的头又宽又扁,像一个三角形。它的头上鼓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长着大嘴巴、小鼻子。青蛙爱吃小昆虫,观察它捕食的动作才有趣呢。有一天,我静静地蹲在池塘边上的大树后面,细心地观察着。一只青蛙蹲在地上,张着嘴巴仰着脸在等待着什么。突然,一只小虫飞过来,只见青蛙猛地向上一窜,舌头一钩,又落在地上。小虫不见了,青蛙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耐心地等待着。青蛙可真是个捉虫的能手,听农民伯伯说:要是算起来,一只青蛙一年之内最少可以消灭一万只害虫。它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小狗小狗的警惕性非同寻常,它有一个特别灵敏的鼻子,能闻到3里以外东西的气息,吃食物时,它总要低下头闻一闻。它还有一双耳朵,每当听到特别的声音,它的耳朵总会竖起来,认真地倾听着外面的动静!因而,人们养它来看大门,它是人类的忠实的朋友。小狗有一张宽而大的嘴巴,嘴里有一排洁白而又锋利的牙齿,它一口就可以将一只大老鼠咬死!小狗有着矫健的四肢,它跑得速度非常快,一分钟可以跑二、三里路呢!小狗的眼睛不很好,大约只能看一里的距离。那么,它为什么能看准东西呢?它主要靠得是它的鼻子。小狗的爪子很锋利,不用多长时间,它就可以挖一个很大的圆形的坑。小狗刚生下来的时候,毛是棕色的,可是它长大以后就不再是棕色的了,而变成了深黄色。小狗的性格非常温和。如果你对它好,它就会用头顶你的腿,好像是在向你撒娇;可是如果是陌生人来到它的家里,它仍会“汪汪”地叫个不停,甚至会扑到你身上咬伤你的。夏天到了,大热天,我们常常可以看见狗总是在吐舌头,而不见狗出汗呢?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狗的汗孔长在舌头上。小狗真不愧为人们所喜爱,这是它用自己真正的本领换来的小公鸡我很喜欢我家的那只喔喔叫的小公鸡。它的头上长着像火把一样的冠子。背上的羽毛像穿着深红闪亮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套了件金黄色的衬衫。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和一张尖尖的嘴,再配上最引人注目的那五颜六色的大尾巴,显得既美丽又威武。小公鸡早上起来就站在坪台上“喔喔”地使劲叫,催人们快快起床。平时,小公鸡还是捉虫子的能手呢!尽管有些小虫十分机敏,但只要它动一下,就逃不过小公鸡的眼睛。有一次,我亲眼看见一条小虫子刚刚从树下的草丛中爬出来散步,就让小公鸡发现了。只见小公鸡飞快地跑到树下,用它那尖利细长的嘴巴,一下子就把小虫子捉住了,就这样一条条小虫子都成了小公鸡的美餐。有一次放学回家,我看见小公鸡在院子里的大树下扒食吃,就连忙放下书包,抓了一把米撒在地上让它吃。小公鸡正吃得欢,不知谁家的一只大公鸡过来和小公鸡抢米吃。这下可把小公鸡惹火了,就扑过去和那只大公鸡打起架来。大公鸡猛地扑过来了,小公鸡沉着应战,身子一缩,躲过了大公鸡的一招。然后,它立刻转到大公鸡的后边,冷不防地向上一蹿,蹦到大公鸡的背上对着它的冠子猛啄,啄得大公鸡的冠子直流血。大公鸡疼得逃跑了。小公鸡胜利了,它昂头挺胸。瞧,一副得意神气的样子,真讨人喜欢。我格外喜欢这只美丽、可爱的小公鸡。小白猪我家养了两头小白猪。它们全身雪白,一对大耳朵像两把有力的扇子,忽上忽下不停地扇动;鼻子长长的,一对圆圆的鼻孔,像两个小山洞;鼻子下面藏着个大嘴巴,不仔细看,真不会发现鼻子下面还有张嘴;鼻子上面有一双让人捉摸不透的小眼睛,满脸的皱纹,实在不怎么好看。农忙时,妈妈下地干活,让我在家喂它们。我把猪圈门打开,把调好的食料放在猪圈门口,馋嘴的小猪鼻子尖极了,香味早被它们嗅到了,还没等我把猪食倒在食盆里,它们就一拥而上,把满满的一盆猪食给拱洒了。猪食溅到我脸上、裤腿儿上、褂子上,气得我顺手拿起棍子想揍它们。可刚举起棍子,它们就“嗷嗷”地叫起来,似乎在向我求饶。看着它们那可怜的样子,我又不忍心让棍子落下去了。小白猪渐渐长大了,更暴露出了它们的本性--贪吃、贪睡。每当妈妈喂它们时,它们便狼吞虎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还不停地发出哼哼声。吃饱了,就挺着滚圆的大肚子,用脚把土扒到身子底下,倒头就呼呼地睡起来。小猪刚来我家时总惹人生气。或许是因为环境陌生的缘故,它们一次又一次勇敢地翻越猪圈往外跑,可是大门插得死死的,怎么也不能超越第二道防线跑出去。过了一两天,它们也就老实了,找个水窝,用嘴拱啊拱,然后躺在里面,还不停地弄得泥水飞溅,当然小白猪也就变成小泥猪了。家中的人不管它们在院子里如何折腾,只要它们不往外跑,就谢天谢地了。有时候,它们又让人哭笑不得。一天上午,爸爸要垫猪圈,就把它俩赶到院子里。它俩刚从猪圈里出来,就满院子撒欢儿,吓得几只母鸡满院惊飞,“咯咯”地叫。再看它俩,什么也不顾,好像终于得到自由似的,又好像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会儿到炭堆里去乱拱,弄得灰头灰脸的,一会儿又拱拱小树、弄弄花草。一上午,整个院子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可能是折腾累了吧,晌午,它们好不容易趴在暖和的地方呼呼睡起了大觉。我家的小白猪虽然贪吃贪睡又淘气,但我仍然十分喜欢它们,因为它们给我增添了无穷的乐趣。蚂蚁一身黑亮的盔甲,两根细长的触角,凑成黑色的勇敢的小生灵--蚂蚁。每当漫步在金色的校园,便会发现几个小小的“!”从我脚旁绕过,那就是蚂蚁。它似乎没有意识到身旁的庞然大物,仍旧慢悠悠地散步,那傲慢的步态不由刺动了我的自尊心,小小的蚂蚁竟敢在我面前摆架子。不必发生流血事件,只须用根小柳条轻轻地在它那两根“天线”上拨动一下,它便会吓得四处乱闯。这时我就会觉得像战胜了什么强大敌人一般兴奋,不过它毕竟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呀。也许因为我的顽皮,竟然和那么善良、那么弱小的蚂蚁发动什么“战争”,这对它显然是不公平的。但自从我看了一则有关蚂蚁的趣闻之后,就不禁对这小生灵产生一种敬仰的情感。这则趣闻就是:世界上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答案是蚂蚁,因为蚂蚁可以背动比自身重量重6倍的物体。即使比蚂蚁重100倍的重物对于人来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对于小蚂蚁来说就是要完成一项伟大的工作了。小生灵啊小生灵,没想到你小小的身躯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力量。随遇而安,辽阔而肥沃的大地就是蚂蚁舒适的家。一个个小生灵结合成了蚂蚁这个强大的家族。工蚁、蚁王,各尽所能,但并不“按劳分配”。工蚁成年累月辛苦劳作,侍奉蚁王,喂养幼蚁,直到心衰力竭地死去,而蚁王却作威作福,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真是太不公平了。我不免为工蚁的命运鸣不平,真希望有一天和平的阳光能照进黑暗的蚁穴。这就是我喜爱的黑色的小生灵--蚂蚁。猫猫是人们宠爱的小动物,它温驯,活泼,可爱,能捉老鼠,博得主人的欢心。刚出生的小猫,眼睛闭着,叫声细弱,浑身光秃秃的,好似一个会蠕动的肉团团。满月以后,绒毛才全部长齐。有的颈圈是白色,四肢长满白毛,背部黑中杂有灰白,尾巴灰黑;有的从头到尾披一件油墨“大氅”,脚掌却是白色,人们说是良种,叫“乌云盖雪”;有的通体黄色,现虎斑纹,人们给它美名“金不换”;还有一身白毛配上一条黑毛尾巴的,被称为“雪里拖枪”。刚满月的猫离不开奶,走路也不稳。猫吃的是杂食,最爱鱼和瘦肉,倘若扔一个水果或蔬菜之类的给它,它只是嗅一嗅便走开了。猫的脚掌生有肥厚而柔软的肉垫,走路悄然无声,不致惊跑鼠类。脚趾末端生有锐利的钩爪,可以随意伸缩。这使它不但能在平地上疾走如飞,还能沿壁上房,爬树跳墙。老鼠被迫得丧魂落魄,很少能逃脱厄运。猫的牙齿尖锐如锥,舌面粗糙,有许多倒刺。一旦逮住老鼠,猫爪抓刺,猫齿撕咬,顷刻之间,作恶多端的老鼠就开肠破肚,血肉狼藉。猫的这些身体结构特征,使它具备了捕鼠的各种优越条件。俗话说,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才是好猫。会捉老鼠的猫是不大叫的。当它发现鼠踪,立刻伏下,耐心等待出击时机。当老鼠靠近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去,一下子把老鼠咬住。猫还有随身携带的探测器--胡须。别小看猫的漂亮胡须,很灵敏,一般等于自身胸围的最大长度,所以,猫是否能深入洞穴,只要胡须量一量洞口就知道。猫还有一个绝招:骨头软,能在半空自觉翻身,所以,即使它在高楼失足,也摔不死,总是四足先落地,晃晃脑袋,耸耸身子,舔舔脚掌,伸个懒腰,又若无其事地踱开了方步。猫是老鼠的天敌,之所以有高强的捕鼠本领。首先是因为有一双特殊的眼睛,瞳孔能随光线的强弱而收缩或放大。在强光下瞳孔缩成一道细缝;黑暗里,眼睛睁得又大又圆,即使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也能清楚地看到东西,再狡猾的老鼠也难逃脱。它的耳朵很灵活,能随意转向声音的来处,哪怕是极细微的声音,也能及时辨出。最惹人喜爱的,就是脱奶以后的“童猫”。它们极不安分,好奇心特别强。你瞧,一团毛绒朝小猫滚过来,它大概以为是个“怪物”,倏地一跳,躲得远远的,毛绒团停住了。小猫趴下死死盯着,好一会儿,见线团没有动静,就悄悄地移步向前,“咪呜--”叫了一声。线团还是一动不动。这时候,小猫再也耐不住,壮着胆子靠拢线团,围着转了几圈,而后伸出前爪小心翼翼地碰了碰。当它明白线团并不存在危险时,便毫无顾忌地玩起来,一会儿用鼻子嗅嗅,一会儿叼着“胜利品”,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像母鸡生了鸡蛋会“咯咯”叫那样,逮住老鼠的猫会发出“呜----”的叫声,表示快乐,显示胜利。猫,应该得到人们保护和宠爱。

小动物英文介绍卡

234 评论(15)

玥玥285966231

动物名片上要包含以下内容:

1. 一张动物的全身照。

2. 动物的中英文名字及别名。

3. 简介动物的习性、喜好

4. 介绍动物的喜欢的居住环境及气候。

5. 是否国家保护动物,是否濒危。

100 评论(11)

怡安宝贝

要贴出或画上最爱的小动物,画出大概的轮廓,设计版面,勾勒出线稿。写下自己的名字或英文名字。说个小故事,就可以自我介绍了。

274 评论(9)

发呆2011

首先要贴出或画上最爱的小动物,再写下自己的名字或英文名字例如: Kola 和个性特质,最好说个小故事就可以完成自我介绍。

Australia baby

233 评论(11)

三尺优姬

鸭嘴兽澳大利亚的单孔类哺乳动物,最奇特的要数鸭嘴兽。所谓单孔类动物,是指处于爬虫类动物与哺乳类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虫类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哺乳类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热血;而单孔类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虫类动物的重要特性。它虽被列入哺乳类,但又没有哺乳类动物的完整特征。是最原始最低级的哺乳类,在动物分类学上叫做“原兽类”或称为单孔类卵生哺乳动物。它的体温很低,而且能够迅速波动。 雄性鸭嘴兽后足有刺,内存毒汁,喷出可伤人,几乎与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伤,即引起剧痛,以至数月才能恢复。这是它的“护身符”,雌性鸭嘴兽出生时也有毒距,但在长到30厘米时就消失了。鸭嘴兽为水陆两栖动物,平时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时眼、耳、鼻均紧闭,仅凭知觉用扁软的“鸭嘴”觅食贝类。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与自身体重相等。母体虽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长,但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体产卵,像鸟类一样靠母体的温度孵化。母体没有乳房和乳头,在腹部两侧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兽腹部上舔食 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之一,属于哺乳纲,肉食目,犬科。生物学家研究认为,狗最早是由狼、狐和胡狼自然杂交而产生的。经过各民族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长时间的驯化逐渐形成了现在繁多的品种。据联合国统计,现在全世界约有5亿条狗,我国大约有1亿条。从古至今狗始终是人类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从边境巡逻、缉毒、侦破案件、救护伤员到为盲人引路、与主人作伴,处处都有它们矫健的身影。正因如此,狗几乎在世界各国都受到宠爱和保护。各种各样的狗协会遍及世界各地,在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多专门为狗设立的服务性机构。以前,为了控制狂犬病对人的威胁,我国曾实行灭狗的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通过接种疫苗已经能很好地控制狂犬病。所以近年来各大城市也逐步改变了过去那种一味灭狗的非人道做法,并针对养狗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客观、合理的规章制度,使我国的养狗事业正逐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犬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肉食目。犬的祖先以捕食小动物为主,偶尔也用块茎类植物充饥。犬被人类训养后,食性发生了变化,变成以肉食为主的杂食动物,但素食也可以维持生命。即使如此,可它们现在仍保持以肉食为主这样一个消化特性,如犬的牙齿,上下颁各有一对尖锐的犬齿,体现了肉食动物善于撕咬猎物的特点,犬的臼齿也比较尖锐、强健,能切断食物,啃咬骨头时,上下齿之间的压力可达165千克,但不善咀嚼。因此,犬吃东西时真是"狼吞虎咽",很少咀嚼。犬的食管壁上有丰富的横纹肌,呕吐中枢发达。当吃进毒物后能引起强烈的呕吐反射,把吞入胃内的毒物排出,是一种比较独特的防御本领。犬的唾液腺发达,能分泌大量唾液,湿润口腔和饲料,便于咀嚼和吞咽。唾液中还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在炎热的季节,依靠唾液中水分的蒸发散热,借以调节体温。因此,在夏天我们常可以看到犬张开大嘴,伸出长长的舌头就是为了代替发汗散热。犬胃呈不正梨形,胃液中盐酸的含量为 0.4~0.6%,在家畜中居首位。盐酸能使蛋白质膨胀变性,便于分解消化。因此,犬对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很强,这是其肉食习性的基础。犬在食后5~7小时就可将胃中的食物全部排空,要比其他草食或杂食动物快许多。犬的肠管较短,一般只有体长的3~4倍,而同样是单胃的马和兔的肠管为体长的12倍。犬的肠壁厚,吸收能力强,这些都是典型的肉食特征。犬的肝脏比较大,相当于体重的3%左右,分泌的胆汁有利于脂肪的吸收。犬的排粪中枢不发达,不能像其他家畜那样在行进状态下排粪。犬对蛋白质和脂肪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但因咀嚼不充分和肠管短,不具发酵能力,故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差。因此,给犬喂蔬菜时应切碎、煮熟,不宜整块、整棵地喂。犬的品种很多,其体格大小差异可在20倍以上。犬体最高的可超过1米,最矮的只有20厘米;最重的犬有一130千克, 最轻的犬只有1.5千克。犬的体格虽然差异较大,但解剖构造基本相同。犬有225~230块骨头,这些骨头不但构成了犬体 坚固的支撑系统,对内脏器官具有保护作用,而且是能够疾速奔驰的基础。犬的肌肉发达、强壮,使它不但能快速奔跑,而且耐久性好。据报道,犬100米的纪录是5.925秒,是由一只荷 兰灰犬在1971年创造的。这个速度远比人类快得多,而且与赛马的100米速度5.17秒很接近,就是一般的家养中型犬,其100米速度也不超过10秒,非常灵活。犬的耐力闻名于世,能连续奔跑几十公里。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传令犬,仅用50分钟就跑完了21.7公里的路程。最著名的是在北极附近举行的雪撬拉力赛,十几条犬拉着几百千克重的物品,在摄氏零下40多度,寒风刺骨的雪地上奔驰,而每天只有短短数小时的休息。据记载,一只犬在雪地上可拉动100千克重的物品。犬的后肢骨路强壮,肌肉发达,因此,犬也是跳高能手,最高可跳过5米的障碍物。 主要特征 亚洲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大陆型动物区,它与澳大利亚和南美洲海洋型动物区显然不同。亚洲有些动物分布地区很广,如狼、狐等几乎大部地区都有分布。 亚洲动物数量多,种类也多,但特有的高级动物群的种类却很少。哺乳类中仅有一目(两种猫猴)及四科(树鼩、跗猴、长臂猿、猫熊),而且这几种动物又多集中在东南亚。亚洲的面积虽较南美洲大一倍多,但动物群系却比南美洲略少。 亚洲动物和北美洲与非洲之间有密切联系,与澳大利亚的动物联系极少。亚洲和北美洲几乎具有同一的苔原动物种属(如驯鹿、北极狐、北极熊、海豹)和亚寒带针叶林动物种属(如麋、獾、貂、熊、狼、狐、松鼠等)。亚洲与非洲迄今仍以苏伊士地峡相连,在红海形成以前,两洲更是连成一体,加上现在的气候、植物等条件,都使非洲动物有可能向西南亚、中亚和部分南亚发展,同样,亚洲动物亦有可能进入北非,例如狮、豹、跳鼠、豪猪、野雁等,就是两洲共有的动物。西南亚曾有过稠密森林的古地理环境,这对亚非二洲之间森林动物来往也是有利条件,现在分布于东南亚的狐、猴、象、犀、鹿和孔雀等,即可说明这一点。今日阿拉伯南部的动物,仍属于东非动物亚区。 亚澳之间动物联系很少,仅苏拉威西岛和小巽他群岛的动物具有两洲间的过渡型。一般论亚澳之间生物的分布,系以华来斯线为界,在苏拉威西岛和龙目岛以西为亚洲型动物,伊里安岛(新几内亚岛)和澳大利亚为澳洲型动物。 亚洲动物界主要分为全北区和印度-马来区二大动物地理区,其中全北区的面积很大,但动物种类反不如面积较小的印度-马来区多。这主要由于:1)亚洲的全北区没有热带森林和热带草原,景观比较单一,且不适于动物发展的地区广大(如荒漠、高原、苔原等);2)本区曾受冰期影响,有的动物已经绝种,是比较年轻的动物区;3)本区广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和北极苔原互相连续,变化不大。印度-马来动物区,远离冰川中心,北有高山屏障,故迄今仍保存有第三纪的种属,成为亚洲最古老和最繁盛的动物区。 亚洲编辑本段亚洲动物地理区 从全球动物界来看,亚洲主要属于全北区和印度-马来区。前者又分为五个亚区,即北极亚区、欧洲-西伯利亚亚区、东北中国亚区、中亚亚区和地中海亚区;后者又分为两个亚区,即印度-中南半岛亚区和马来亚亚区。北极亚区本亚区位于北冰洋沿岸和苔原地区。这里由于气候严寒,土地长期冰冻,动物种类贫乏,但有的个体数量却相当多。在北亚沿海一带栖息着北极鸥、三趾鸥等沿海鸟类,它们常聚居在向阳、背风和近海的地方,形成天然北极鸟市,由于它们以鱼类为食,故既能飞翔,又能游泳,嘴多为扁平,足趾有蹼,羽毛光滑。大陆苔原带的鸟类则以鹰、雷鸟、雁类等为主,它们多捕食小动物,因此具有锐利的爪和浓密的羽毛,极善飞翔,多为候鸟。 在北部沿海分布着白熊、海豹、海象、海狗(腽肭兽)等动物,其与大陆苔原带分布的驯鹿、北极狐、田鼠、雪羊等有明显不同。前者生活在沿海,因为缺乏连续的苔原植被,故以捕食较大海兽和鱼类为生,如海豹和鱼类就是白熊的主食。后者生活在苔原带,故多以苔原植物或一些小动物为食,如苔原带中田鼠最多,它们住在雪被之下。驯鹿是苔原带最大的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也食鸟卵和鼠类。驯鹿的毛分两层,内层为又密又软又厚的绒毛,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外层为又粗又长的针毛,风雨不透,且在毛皮下面还有厚脂肪层,因此驯鹿能在最寒冷的地带生活,是分布在50°N以北的大型寒带动物。由于寻找食物有季节性的难易,故驯鹿冬季消瘦,夏季体重显著增加。驯鹿南北移动,与觅食和躲避夏季牛虻等的骚扰有关。北极狐为食肉兽,但亦有杂食性,它在夏季毛色灰褐,冬季则变为白色,秋季是它的“换装期”,因此每年11月至翌年3月为森林苔原狩猎北极狐和白鼬的季节。此外,苔原带动物还有扒雪能力,为了寻找雪被下的冻硬的浆果、灌木叶子和苔原植物,它们必须善于挖开地面的积雪,如驯鹿即具有宽蹄,蹄鼠冬生小爪,雷鸟的爪冬季也要变长。忍饥耐寒是北极亚区动物的普遍特性。西伯利亚亚区本亚区占有除黑龙江以南地区的整个北亚针叶林带和哈萨克丘陵北部,向西与欧洲相连接,故称欧洲-西伯利亚亚区。由于本区植被良好,动物食料很多,故动物种类较苔原地带显著增多,如坚果(松子等)、浆 松鼠果、青草等即为松鼠、豹鼠、田鼠等的食料,而这些小动物又成为另外一些动物,例如棕熊、狼獾、猞猁、黑貂、红狐等的食粮。麋是针叶林中的大型动物,其毛色冬为棕褐色,夏为黑褐色,毛质粗长,似松针,森林和水是麋生存的重要条件,它主食各种树(如桦、白杨等)的嫩枝、嫩芽、树叶以及一些多汁的树皮。麋身高腿长,以便摘食树上的枝叶。它在各地已受到狩猎法的保护。针叶林中的动物,有许多具有爬树(如黑貂、猞猁、熊、松鼠)和在雪被下冬眠(如熊、松鼠)的特性。黑貂、红狐、猞猁、松鼠等,均有珍贵毛皮,常被称为“软金子”。针叶林中的鸟类有200多种,以松鸡、雷鸟、啄木鸟为最多。由于森林遭砍伐和农耕地带向北推移,若干南方的动物(臭猫、鼬鼠等)也侵入本区。东北中国亚区 本亚区包括我国东部、朝鲜、日本和苏联远东部分地区,这里主要的自然景观是东亚阔叶落叶林地带,本区北部邻接亚寒带针叶林区,南部伸入亚热带森林区,所以本区就成为全北区与印度-马来区之间的过渡区,同时本区由于未曾受到第四纪大冰川的直接影响,故成为第三纪动物的避难所,保存有第三纪动物的后代。 黑线姬鼠夏绿林地带的动物种类比针叶林带为多,而且分布比较均匀,由于生存条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而动物的生活也相应地具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夏季动物种类比冬季丰富得多,其数量的季节变化极显著,许多动物,尤其是鸟类在冬季都要离开此地,部分动物则进行冬眠(如蝙蝠、刺猬、獾、熊等)。本区的基本动物群有啮齿类的花鼠、黑线姬鼠、东北兔等,食肉类的虎、豹、狐、林貂、黑熊、狸等,有蹄类的梅花鹿、麅、野猪等,鸟类有羽毛鲜艳的鸳鸯、锦鸡等。狸又名貉,是犬科小兽,只分布在亚洲,大致北到西伯利亚的北部,南至越南,东至朝鲜、日本,西到里海,都有分布,多生活在江湖附近的草泽和疏林地区,北方狸也有冬眠习性。虎的分布亦主要在亚洲,分布范围也很广,由西伯利亚和我国东北,直到热带的一些岛屿。据研究,虎原生于亚洲北部,后来因追逐更多的野食才逐渐南移。已知虎有八个亚种,即东北虎、华南虎、朝鲜虎、高加索虎、印度虎、巽他虎、苏门虎和巴厘虎。在食肉类猛兽中虎是最强的,其毛皮花纹适于藏在山林草丛里,而丛林草莽和山涧水溪是虎的重要生活条件。豹也是分布很广的动物,几乎整个亚洲和非洲都有分布,说明其适应性也是很强的。中亚亚区本区南界喜马拉雅山脉,北至外贝加尔草原,东到大兴安岭,西到里海附近,由于景观复杂(荒漠、半荒漠、草原、森林草原),动物种类相当丰富。在中亚温带草原地带多善于奔驰和掘地的食草动物,例如有蹄类动物(麅、鹿、赛加羚羊等)即善奔驰;啮齿类动物(田鼠、土拨鼠、花金鼠)即善掘土,其中盲鼠即完全居住在地下而以球茎和块茎植物为食。草原中直翅目昆虫很多。鸟类主要有沙鸡、野雁和灰鹤,河口与沼泽地区常是鸟类群集之地。中亚哺乳类动物还有羚羊、瞪羚、野驴、野马、双峰野骆驼、黄羊、鹿、虎等。 中亚高山地区的动物,可以我国青藏高原和其邻近的山地动物为代表,由于地势高寒,故动物种甚少,主要有野牦牛、高山西藏羚羊、亚洲野羊、西藏褐熊、狐、雪豹(大山猫)等。地中海亚区 本区包括地中海周围地区,动物界具有过渡性,代表动物有小亚细亚和高加索高山中的摩甫伦羊、岩羚羊、山羊、鹿、熊、山猫等。印度-马来动物区 本区包括印度半岛、斯里兰卡、中南半岛、我国南部和马来群岛等,喜马拉雅山南麓为本区北界的西段,而北界的东段则不明确,是一个广阔的过渡地带,但大致可与亚热带森林的北界相符合。本区西部的塔尔沙漠为与地中海动物亚区之间的过渡带。 本区动物大部属于热带森林类型。热带森林是动物最适宜的生活环境,因此在种群结构上,如同植物群落一样,动物种类组成特别复杂,而且适应方式也多种多样。终年高温潮湿有利于变温动物的生活,因此,爬行类、两栖类以及昆虫在这里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它们不仅种类多,个体数量丰富,而且体形也比其他地区大得多,有些蛇类可长达9m以上。由于植物终年生长,植物性食料全年丰富多样,而且终年都有树木开花结果,因此,营树栖攀援生活和食果性的动物种类特别繁盛,如许多灵长目动物、松鼠科动物、食果蝙蝠等,它们大都集中在树冠上生活,而在地面和地下活动的种类相当少。由于树木茂密,藤本和附生植物繁多,形成极密的郁闭度,林下阴暗,草本植物不发达,因而不利于大型食草兽生活。食草动物的缺少也影响了大型猛兽的发展。与草原、荒漠动物相比较,热带森林有蹄类动物的集群性较差,它们通常是单独或成对栖息。由于热带森林植物没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因此,许多生物学现象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动物全年都在活动,都在繁殖,没有冬眠或夏眠,季节性迁移也很少见,动物数量的季节变动也不大。但昼夜相在热带森林动物中却表现很明显,夜出性种类多于昼出性种类。 本区的基本动物群,哺乳类有猿猴类的长臂猿、蝙蝠猿、猩猩、跗猴(眼镜猿);食虫类的树鼩;长鼻类的象;食肉类的马来熊、巽他虎;有蹄类的貘(马来貘)、独角犀(印度、爪哇),双角犀(苏门答腊);啮齿类的松鼠、鼯鼠、鼷鼠;鸟类的各种鹦鹉、孔雀;爬行类的各种蛇类(如蟒蛇)。亚洲象又名印度象,在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斯里兰卡、苏门答腊和加里曼丹岛等都有分布,它和非洲象同为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此外,在苏拉威西岛上还有少数有袋动物(袋貂),已接近澳洲型动物。 由上可见,在自然界,由生物有机体和它们的非生物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占有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的自然整体,形成了各种生态系统,如陆地上即由气候、土壤、母岩和植物区系与动物区系的各种组合,构成各种陆地生态系统。非生物物质(大气、水、土等)供给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以能量、原料和生活空间,而生物部分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核心,另一方面生物界也是整个地理环境结构的重要标志。不同生态系统类型的生物量是不同的,如亚热带和热带荒漠的生物量(指植物量,下同)最小,约为2.5t/ha以下;极地荒漠、温带荒漠为2.5—5t/ha;苔原为12.5—25t/ha;北方针叶林为300—400t/ha;温带阔叶林和亚热带森林的生物量约400—500t/ha;热带雨林集中了最大的生物量,达500t/ha以上。在所有生态系统中,森林具有最大的生物量,荒漠和苔原的生物量最小。可见,生态系统不仅是生物圈自然成分的一部分,也是一种自然资源系统,粮食、纤维、燃料等都是生态系统的产物,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必须对各种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认清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保护环境,不断争取达到较高的生产率。

15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