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陀花主
10本最好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许多朋友问我心理学类的书应该读哪些,我一直在给大家寻找,最近,Wesley 推荐给我10本心理学的书,一共10本,皆为经典。更多心理书籍尽在应届毕业生心理网。
10本最好的心理学书籍推荐
1、《梦的解析》
弗洛伊德
《梦的解析》(德语:Die Traumdeutung 英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又译做《解梦》,商务印书馆最早译作《释梦》,经典心理学书籍,第一版出版于1899年11月。该书开创了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理论,被作者本人描述为“理解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捷径。
2、《荣格全集》
荣格
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红书》是荣格的私密之作,又称《新书》(Liber Novus),被视为精神分析学史上最重要的未出版著作,由荣格本人亲笔书写及绘图于二百余页手稿之上。尽管原为受众而写,但荣格最终还是决定将其束之高阁,
不再出版。荣格于1961去世,此后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其后代坚拒荣学家们靠近此书,绝不许他人染目。直到2009年9月,全世界仅有荣格的家人及弟子共二十余人见过荣氏《红书》。此前,荣学家索努·沙姆达萨尼耗时两年才终于劝服掌管家族文产的荣格外孙乌尔里希·赫尔尼同意出版此书。
(荣格的三层次结构图)
3、《心理学与生活》
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我国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用本书作为教学的第一参考用书。
4、《说谎》
保罗艾克曼
保罗·埃克曼的.这本《说谎》一版再版,被欧美诸多执法机构奉为刑侦学教材。它告诉读者,人们是如何说谎,为何说谎,说谎时何有何表现;如何识破谎言,识破的可能性以及利弊;如何创造和增进识破谎言的机会。
对于必须娴熟人际互动,了解嫌疑人性格特质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与警察而言,这是一本强化职能的教材;对于需要洞悉人心,长于沟通的心理医师、社会工作者与咨询专家而言,这是一本很好的人际互动宝典:对于极欲防止被骗的市井百姓而言,这更是一本可以减少上当机会,防范诈术的实用指南。
作者简介
保罗·埃克曼(Paul Ekman, 1934- ),美国心理学家,加州大学医学院心理学教授,199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并被列为二十世纪百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他主要研究情绪的表达及其生理活动和人际欺骗等,是这一领域最主要的专家,在四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曾研究过新几内亚部族、精神病患者、间谍、连环杀人犯和职业杀手等的面容。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执法部门、反恐怖小组等政府机构,皮克斯(Pixar)、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and Magjc)等著名动画工作室常常请他作情绪表情的顾问。英美的电视节目也常常向他咨询,甚至请他到节目中现身说法。他共编著有十三本书。
5、《爱的艺术》
弗洛姆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 - 1980年,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
6、《心理学史》
戴维·霍瑟萨尔
《心理学史》以传记体的形式,对推动心理学思想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人物及其思想和理论学派进行了生动的论述。既在心理学家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下追溯心理学体系的发展,又注重考察个体心理学家的生活与事业。同时,作者坚持公正的立场,为心理学家的“弱势群体”正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7、《影响力》
罗伯特-西奥迪尼
没有影响力,就没有追随力!
《影响力》告诉我,影响力是一种独特的魅力,一种无形的力量。拥有影响力的人,往往也是社会中最具成功因素的人士。书中揭示了影响力对人们工作、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精当的实例和简明实用的理论,详细而具体的阐述了政治,经济管理,行政,职场等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人们提高自身影响力的途经和方法。
8、《自控力》
凯利·麦格尼格尔
9、《社会性动物》
艾略特·阿伦森
《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出版的一本社会心理学的著作,它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
10、《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乌合之众》首次出版于1895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大众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作者经验性地探讨了大众心理的产生与运行,有力地展示了大众非理性的充满变数的心理世界。
天空海阔999
现代英汉-汉英心理学词汇(修订版) 作者:张厚粲等主编 出 版 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这个还凑合吧,只是翻译。
我只知道基本的心理学的书。 比如A。考尔曼的。以前看的入门书籍。 犯罪的我就知道基本的德国精神病学家K.埃宾的著作《犯罪心理学纲要》 奥地利的检察官和犯罪学家H.格罗斯的《犯罪心理学》 推荐几本符合楼主要求的 先说一本在大陆未发行的书,叫《犯罪者与动机》是马丁·格文写的。 已发行的推荐李玫瑾老师《犯罪心理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和一本写纳粹头目希特勒的心理的,那本书学心理的人都会去看看,你可以去图书馆找一下。
读奥修! 最具知性美的哲学 如果你是大陆的 不好买 得在网上买 我就是在淘宝买的 贵点 一本100块左右 不过很值得 还有本叫<苏菲的世界> 被誉为最通俗的哲学 而且是故事性的
你好, 推荐两本比较原汁原味的、国外学者编著的、寓教于乐的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 1、《心理学(第七版)》 作者: 戴维·迈尔斯 译者: 黄希庭 ,是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推荐的作品作者译者都是心理学的大家,是一本在当今美国最为畅销的心理学导论性图书。 2、《心理学与生活》 作者: [美] 理查德·格里格 / 菲利普·津巴多 译者: 王垒 / 王苏 等,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全书六百多页。 当然,如果是需要以趣味、联络生活为主旨的,你可以看以下两本行为心理学书籍: 1、《每天懂一点好玩心理学》作者: 原田玲仁 译者: 郭勇;内容包括:一见钟情的秘密、恋爱达人的秘诀、没有长性的心理原因、做梦的男女差别、为什么偏有人喜欢排队、拍马屁的高明方法.....都是生活中的事儿,都有心理学上的解释,比较生动。 2、《拖延心理学》 作者: (美)博克 / (美)袁,译者: 蒋永强 / 陆正芳;没什么说的,拖拖拉拉的人该看看。
心理学入门的书籍:心理学与生活 这本书很好,不是严肃的理论书,结合实际来讲的,你应该看得进去。你看了这些之后,再看其他的心理学书籍也有谱了。 祝你好运。
观色 观行 观心:洞察他人心理,黄大钊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5 积极性格图解:洞察性格奥秘:理解自己以及他人,(美)罗伯特·罗恩(Robert A.Rohm)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 洞察心理高手,匠英一 现代出版社 2005 洞察者,李洁编著 长安出版社 2003 洞察者:突破与沟通,(日)多夫辉著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7.9 东方处世韬略.洞悉人伦:现代人心理实战700题,战立克主编 农村读物出版社 1990.4 这些都很不错的!
你要的是“行为心理学”,但,心理学的书大都理论性比较强的书。我建议你看入门心理学(双色版),简单易懂。
社会心理学是较好的心理学书
彭聃龄的《基础心理学》这本还不错,可作为入门的书来看。林崇德的《发展心理学》,杨志良的《实验心理学》,金瑜的《心理测量》,张厚粲的《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等这些都比较专业,都是考研用书。如果是初涉心理学领域,可以看看津巴多的《普通心理学》。另外两个外国人(忘记名字啦)写的《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导论》也是可以看的,比较有意思,容易理解。
可以自己查查 “俄狄浦斯情结”,心理学上指男孩亲母反父的倾向,亦称“恋母情结”。 而“伊利克特拉情结”则指女孩恋父反母的倾向。 津巴多监狱试验 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同事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办公大楼地下室建立了一个“监狱”,他们以每天15美元的价格雇佣了24名学生来参加实验。这些学生情感稳定,身体健康,遵纪守法,在普通人格测验中得分属正常水平。试验者对这些学生随意地进行了角色分配,一部分人为“看守”,另一部分人为“罪犯”,并制定了一些基本规则。然后,实验者就躲在幕后,看事情会怎样发展。 两个礼拜的模拟实验刚刚开始时,被分配做“看守”的学生与被分配做“罪犯”的学生之间,没有多大差别。而且,做“看守”的人也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如何做监狱看守员。实验者只告诉他们“维持监狱法律和秩序”,不要把“罪犯”的胡言乱语当回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监狱生活,“罪犯”可以像真正监狱中的罪犯一样,接受亲戚和朋友的探视。但模拟看守8小时换一次班,而模拟罪犯除了出来吃饭、锻炼、去厕所、办些必要的其他事情之外,要日日夜夜地呆在他们地牢房里。 “罪犯”没用多长时间,就承认了“看守”的权威地位,或者说,模拟看守调整自己,进入了新的权威角色之中。特别是在实验的第二天“看守”粉碎了“罪犯”进行反抗的企图之后,“罪犯”们的反应就更加消极了。不管“看守”吩咐什么,“罪犯”都唯命是从。事实上,“罪犯”们开始相信,正如“看守”所经常对他们说的,他们真的低人一等、无法改变现状。而且每一位“看守”在模拟试验过程中,都做出过虐待“罪犯”的事情。他们没有把这些只是当作一次实验,一切好像是真的,尽管他们还在尽力保持自己原来的身份。 最后,由于参加实验地学生在实验中表现出的病态反应,在实验进行了6天之后,研究人员就不得不终止了实验。 -------------------------------------------------------------------------------- 角色知觉 看到津巴多试验的结果,也许就不会对驻伊美军虐囚事件感到意外了。莎士比亚说:全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人女人都是演员。津巴多的实验再次证明了我们这些“演员”学习一种新角色是多么迅速。不论是学生、老师还是职员、老板,大家都在兢兢业业得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而我们对这些角色的认知,即所谓角色知觉,对于我们在扮演这些角色时所表现出的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加津巴多实验的学生就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自己的亲身经历,如在家庭(父母与孩子),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以及在其他包含有权和无权关系的场合,学习到了关于罪犯和看守的角色定式的内容。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角色知觉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来源于身边人的影响。 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也许不就难理解为什么优秀的老师带出来的弟子也会对他(她)们自己的学生也会比较宽容和富有责任心,优秀的企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对社会有更积极的影响;……。用句土话,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盖碗茶136
书的话,推荐《心理学与生活》,入门读物,也是最全的,相等于导论。是外国人编写的教材(有中文版),很多例子,不会闷。也可以看一下《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中文版出到第五版,英文版有第六版。这本囊括了心理学的经典研究,并且比较有趣。这些都是国外的经典心理学教学书籍,特别是前者。如果你还想进一步了解,中国轻工出版社的“万千心理”系列都不错,市面的其他一些书籍良莠不齐就不要了。悠闲一点,又不会太扯的杂志《心理月刊》,还有武志红写的一些东西都不错。也推荐一下视频:现在网上有很多世界各校公开课的视频,其中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导论》是比较经典的,而且国外的心理学发展也比较好。在电驴、网易什么的到处都有,你可以搜索一下。我是心理学的学生,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