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8月6号
美国和西方的四代机其实就是毛子标准的五代机。超常规机动性其实就是过失速机动性,也就是战斗机必须在速度小到足以使常规机动失速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对战斗机的完全控制,可以完成各种机动动作。
云里雨里大太阳
第四代战斗机的标准通常称为4S标准,因为这四个标准的英文单词都以S开头,即Super ManeuverabilitySuper Sonic CruiseStealth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翻译成中文就是“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某些翻译为不开加力都超音速巡航,实际上是多余的,因为战斗机巡航状态一般不用加力,加力一般用于对空格斗冲刺等任务)、“隐身能力”和“高级战役意识和效能的航空器”(直译)。关于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国内有一些译作“高可维护性”,“超视距打击”等等。按照F-22的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官方文档()的解释,更倾向于解释为“高信息优势”,也就是“网络中心战”。即让战斗机成为网络中心战的一个结点,与其他作战单位共享战斗情报,让战斗机飞行员更充分的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关于翻译成“超视距空战”的说法,有些网友提出了为什么BVR的疑问,认为不能翻译成超视距空战。“BVR”,直译为Beyond Visual Range(视距外打击),是一些二代战斗机(比如F-4E)和3代机已经具备的能力,但是因为雷达等硬件和其他配套软件等技术原因,无法使BVR能力达到实用化。如如F15使用远距空空导弹,在视距外攻击的准备时间很短,一旦对方战机接近躲过第一波超视距打击,就进入中近程范围,甚至往往仍然需要空空格斗决定胜负,BVR只是一种字面意义上都描述。在3代机时代,BVR更多只能说明在空空导弹技术上达到要求,但是对于战机,远远没有进入超视距攻击时代。相对于二代机BVR能力的“超前”想法,3代机重新回到了重视中距和近距空空格斗能力,能量机动原理(即区分二代机和三代机标准的重要标志)也随之诞生。Superior Avionics for Battle Awareness and Effectiveness直译是“高级战役意识和效能的航空器”,根据洛马公司的倾向性解释,可以翻译成网络中心战情况下的战场意识能力,即“多次持续摆脱敌机后进入到视距外范围,利用网络中心战的感知能力多次运用超视距打击”。
HazimiYoYo
"超机动性"主要指大离轴角条件下(即机头指向与飞机前进方向夹角达到30度以上)的情况下仍能具有战术意义的改变机头指向的能力。说起来有点拗口,但因为现代战斗机进行导弹或者机炮攻击时仍需要将机头指向目标周围一定范围,因此,在各种复杂情况下灵活的改变机头指向的能力,在战术上极为重要。至于第四代战机是什么标准~~~~呵呵,所谓“主流”说法,也就是所谓的“4S”客观说来不过就美国一家的一面之辞(现在也就美国一家有四代机),因此现在的所谓“四代机”标准并无真正的客观意义,甚至还可能有某超级大国借此忽悠全世界跟着起舞的目的,所以,个人对此“标准”的看法是:独立探索,仅作参考。
蔡蔡7878
宙斯盾战斗系统(Aegis combat system)是美国海军现役最重要的整合式水面舰艇作战系统。1960年代末,美国海军认知自己在各种环境中的反应时间,火力,运作妥善率都不足以应付苏联大量反舰导弹的对水面作战系统的饱和攻击威胁。对此美国海军提出一个“先进水面导弹系统” (ASMS/the Advanced Surface Missile System )的提案,经过不断发展,在1969年12月改名为空中预警与地面整合系统(Advanced Electronic Guidance Information System/Airborne Early-warning Ground Integrated System),英文缩写刚好是希腊神话中宙斯之盾(AEGIS),所以也译为“宙斯盾”系统。在网络中心战思想的指引下,美军正在大力发展侦察-打击一体化的作战网络。“舒特”就是美国空军发展网络中心战的一个计划。2001年7月27日,美国国防部呈交国会的《网络中心战》报告(附件)是披露“舒特”计划的最高级别文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它指出:“舒特”计划是美国空军实现从传感器到射击器的无缝一体化作战网络的计划之一。“舒特”计划的目的是将情报、监视与侦察(RC-135V/W“联合铆钉”电子侦察飞机)与进攻性反信息作战(EC-130H“罗盘呼叫”电子战飞机)和进攻性防空作战(F-16CJ)进行横向一体化集成。其中,EC-130H与RC-135V/W的一体化是通过先进战斗空间信息系统(ABIS)来实现的,ABIS是一个与通用数据链(CDL)兼容的广播网;F-16战斗机则通过改进的数据调制解调器加入网络。这样,执行侦察任务的传感器平台就通过指挥所与武器平台连接成一体化的作战网络。一旦发现目标(如移动导弹发射架),就可以迅速将目标信息传输给武器装备,实施打击平台,从而将信息优势转化为作战优势。项目是从03年开始的,到08年已经是V,也就是第五期了,每年投资约在500万美元左右舒特系统的概念是开始于90年代末,他作为全球作战计划的一部分,提供了全球化的电子进攻能力。该系统的建立是为了适应新的空军赛博司令部的需求。他被设计用来限制对手在网络空间的行动自由。目前,舒特系统已经是第五代了,他在电子频谱和网络域中进行电子攻击,如侵入和黑客手段,一系列的攻击,否认、迷惑和拒绝攻击。美国空军赛博司令部在全球和局部战场中实现和使用这些网络攻击,并为战区司令部雇用赛博战专家团队。每个包括攻击黑客、系统安全性分析师和情报收集者。团队同时帮助和完成防御以保护信息空间,同时寻找漏洞和拒绝敌人使用该领域。舒特系统在战术层面提供一致和实时的赛博空间景象。他集中管理和控制对入侵网络的分析和进攻,为赛博武器寻找对方的漏洞。通过对特定网络或网络组件的监视和标示,舒特系统能评估和确认在关键组件上的活跃或非活跃攻击,如模拟或评估某个特定节点的摧毁对整个网络影响,或者为渗透打开漏洞。攻击小组使用一系列建模技术来刻画目标网络的动态状态和模型,以期在攻击开始前获得明确攻击的后果。舒特系统能控制电子和网络攻击装备开展追踪移动和实时网络攻击,同时开展活动攻击、情报、监视和侦查作战。
小小的I
WAN、LAN、B/S、FTP、HTTP等等。
1、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指地理上跨越较大范围的跨地区网)2、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地理上局限在小范围,属于一个单位组建的网)
3、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指客户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的信息)
4、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送协议,用此协议用户通过Internet将一台计算机上的文件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上)5、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WWW服务程序所用的协议)
扩展资料:
广域网WAN一般最多只包含OSI参考模型的底下三层,而且大部分广域网都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数据交换,也就是说,广域网是基于报文交换或分组交换技术的(传统的公用电话交换网除外)。
广域网中的交换机先将发送给它的数据包完整接收下来,然后经过路径选择找出一条输出线路,最后交换机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到该线路上去,以此类推,直到将数据包发送到目的结点。
广域网可以提供面向连接和无连接两种服务模式,对应于两种服务模式,广域网有两种组网方式:虚电路( virtual circuit)方式和数据报( data gram)方式,下面我将分别讨论广域网的两种组网方式,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广域网不同于局域网,它的范围更广,超越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达到全球互连,因此具有与局域网不同的特点:
1、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可达数千公里以及全球。
2、不同于局域网的一些固定结构,广域网没有固定的拓扑结构,通常使用高速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3、主要提供面向通信的服务,支持用户使用计算机进行远距离的信息交换。
4、局域网通常作为广域网的终端用户与广域网相连。
5、广域网的管理和维护相对局域网较为困难。
6、广域网一般由电信部门或公司负责组建、管理和维护,并向全社会提供面向通信的有偿服务、流量统计和计费问题。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广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