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实现家
1、歌曲:Animal:美国流行电音女歌手Kesha的首张处女大碟,被RCA唱片公司发行于2010年1月1日。
2、歌曲:Vertigo:爱尔兰摇滚乐队作品,于2004年发行。
3、歌曲:Million Reasons:美国歌手Lady Gaga演唱的歌曲,由Lady Gaga、希拉里·林赛、马克·容森共同创作,作为单曲发行于2016年11月8日。
4、歌曲:Chunky :Bruno Mars作品,发行于2016年11月18日。
5、歌曲:Starboy :加拿大歌手威肯演唱、法国电子组合蠢朋克乐队制作的歌曲,发行于2016年9月22日。
扩展资料
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秀(英语: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是由美国女性内衣 与睡衣 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 主办的年度时装表演 。它主打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的女性内衣,与艺人歌手合作、结合音乐演出,依据当年主题而推出不同的舞台设计,并邀请许多全球知名的时尚模特担纲走秀 。
美国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在内衣界堪称奇迹,这个成立于20世纪中后期的内衣品牌在短时间内迅速风靡世界,成为全球性感内衣的风向标。
“维多利亚的秘密”的特约名模个个都是天使面孔,魔鬼身材,如梦如幻的内衣缠绕在她们身上,妖娆的性感倾倒众生。在其每年的新品展示会,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超级名模齐聚纽约,在布置得如梦如幻的T台上展示VS每季的经典产品,展示她们傲人的曲线,世界名模泰勒·班克斯、吉塞拉·邦辰和纳奥米·坎贝尔等也因她而红及四海。
2016年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大秀于2016年11月30日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在52位维密天使中,包括中国四美刘雯、雎晓雯、何穗、奚梦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016维多利亚的秘密
chen251791802
毕加索英文简介Introduction Picasso, Pablo Ruiz y (1881-1973), Spanish painter, sculptor, printmaker, draughtsman, designer, and ceramicist who spent most of his career in France. He was the most famous and prolific artist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exercised enormous influence on his contemporaries. II. Early Life and Work Picasso was born in Málaga on October 25, 1881, the first child of a middle-class family. His father José Ruiz Blasco was a mediocre painter who earned his living as a teacher of drawing. Like many Spaniards, Picasso took his mother's family name as his surname. Picasso showed artistic talent at an early age. His first surviving drawings were done when he was nine. By his early teens, it was clear that he was exceptionally gifted. In 1895 his family had moved to Barcelona, and from 1896 to 1897 he studied at the School of Fine Arts there. His large academic canvas Science and Charity (1897, Museo Picasso, Barcelona), depicting a doctor, a nun, and a child at a sick woman's bedside, won a gold medal when it was exhibited in Málaga. He then spent a few months at 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Madrid, but by this time—aged only 16—he already had his own studio in Barcelona and was eagerly experimenting with a variety of styles. III. The Blue Period In 1900 Picasso made his first visit to Paris, the goal of every ambitious artist, and for the next four years he divided his time between there and Barcelona. He found the bohemian street-life of Paris fascinating, and his pictures of people in dance halls and cafés show how he assimilated the Post-Impressionism of Paul Gauguin and of the Symbolist painters called the Nabis. The themes he found in the work of Edgar Degas and Henri de Toulouse-Lautrec, as well as the style of the latter, exerted the strongest influence. Picasso's Blue Room (1901, Phillips Collection, Washington, D.C.) reflects the work of both these painters and, at the same time, shows his evolution towards the Blue Period, so called because various shades of blue, well suited to the melancholic subjects that he favoured at that time, dominated his work for the next few years (1901-1904). Expressing human misery, the paintings portray blind people, beggars, alcoholics, and prostitutes, their somewhat elongated bodies reminiscent of the style of El Greco. IV. The Rose Period In 1904 Picasso settled in Paris, living in a shabby building known as the Bateau-Lavoir (“laundry barge”, which it resembled). He met Fernande Olivier, the first of many companions to influence the theme, style, and mood of his work. The next year or so of his life is known as his Rose Period, when blue was replaced by pink as the predominant colour in his work. His subjects became more cheerful and included many scenes of the circus, which he frequently visited, and circus performers—bohemians outside respectable society—with whom he identified. One such painting of this period is Family of Saltimbanques (1905, National Gallery, Washington, D.C.); in the figure of the harlequin, Picasso represented his alter ego, a practice that he repeated in later works. In 1909 Picasso moved out of the Bateau-Lavoir into an apartment with a maid. By this time he had attracted influential patrons, such as the American writer Gertrude Stein, whose portrait he painted (1906,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and had gained the support of the art dealer Daniel-Henri Kahnweiler, whom he met in 1907. Kahnweiler introduced Picasso to Georges Braque, another young artist whose work he handled. V. Cubist Painting In the summer of 1906, during a stay in Gosol, a remote Catalan village in the Pyrenees, Picasso's work entered a new phase, marked by the influence of Greek, Iberian, and African art. The key work of this early period is Les Demoiselles d'Avignon (1907,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the title comes from the name of a street in the red-light district of Barcelona and the painting depicts five prostitutes, their figures aggressively distorted and the faces of two of them recalling the African masks that Picasso admired and collected at this time. So radical in style was this picture—its surface resembling fractured glass—that it was not understood even by contemporary avant-garde painters and critics. Spatial depth is absent and the ideal form of the female nude is restructured into facets—the essential features that distinguish Cubism. From the time of their first meeting in 1906 until the outbreak of World War I, Picasso and Braque worked closely together. Inspired by the volumetric treatment of form seen in the late work of Paul Cézanne, they began to paint landscapes in a style later described by a critic as being made of “little cubes”, thus leading to the term “Cubism”. They were concerned with breaking down and analysing form, and together they developed the first phase of Cubism, known as Analytical Cubism. Monochromatic colour schemes were favoured in their depictions of radically fragmented motifs, whose several sides were shown simultaneously. Picasso's favourite subjects were musical instruments, still-life objects, and his friends; one famous portrait is Daniel Henry Kahnweiler (1910,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In 1912, pasting paper and a piece of oilcloth to the canvas and combining these with painted areas, Picasso created his first collage, Still Life with Chair Caning (Musée Picasso, Paris). The technique marked the transition to Synthetic Cubism. This second phase of Cubism is more decorative, with colour playing a major role. Picasso used Synthetic Cubism throughout his career, but by no means exclusively. Two works of 1915 demonstrate his simultaneous work in completely different styles: Harlequin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is a Synthetic Cubist painting, whereas a fine pencil drawing of his dealer, Vollard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is executed in his Ingresque style, so called because the draughtsmanship emulates that of the 19th-century French Neo-Classical artist 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VI. Cubist Sculpture While he was creating this revolution in painting, Picasso was doing almost equally innovative work in sculpture. Traditionally there had been two approaches to sculpture—modelling (in which the form is built up from a substance such as clay) and carving (in which the form is created by removing material from a block of stone or other suitable material). Picasso changed this by putting together sculpture from pieces of commonplace material (a development of the collage elements that he sometimes included in his Cubist paintings). An example is Guitar (1912, Musée Picasso, Paris), made of cardboard, paper, and string. Picasso's sculptures in this vein were generally small and almost in the nature of jokes, but the idea was soon taken up by other sculptors in much more ambitious form. Among them was the Russian painter and sculptor Vladimir Tatlin, who visited Picasso in 1914. Tatlin's variations on Picasso's method became the foundation of Constructivism, a major movement in abstract art. VII. Realism and Surrealism After the outbreak of war in 1914, Picasso continued to work in Paris. In 1917 he visited Rome with the writer Jean Cocteau to meet the Russian ballet impresario Sergei Diaghilev, whose company was preparing for a production of Parade (the storyline of which was by Cocteau and the music by Erik Satie). Picasso designed the costumes and drop curtain. One of Diaghilev's dancers, Olga Koklova, became Picasso's first wife. In a realist style, Picasso painted several portraits of her around 1917, of their son (for example, Paulo as Harlequin; 1924, Musée Picasso, Paris), and of numerous friends. The couple moved into a grand apartment in Paris and Picasso became part of the fashionable world, losing touch with his bohemian youth. In the immediate post-war period Picasso painted for a time in a style that has been called “classical” and that marked a reaction against the experimental fervour of the pre-war years. Several of Picasso's most imposing works of this time feature monumentally powerful figures that have something of the solidity and grandeur of ancient sculptures, for example Three Women at the Spring (1921, Museum of Modern Art, New York). Others, such as The Pipes of Pan (1923, Musée Picasso, Paris), were inspired by mythology. This serenity was short-lived, however, for in the mid-1920s Picasso became interested in Surrealism and then started painting violently expressive pictures that reflected his despair at his increasingly unhappy marriage. The Three Dancers (1925, Tate Gallery, London) is a key work in this phase of his career. Several Cubist paintings of the early 1930s, stressing harmonious, curvilinear lines and expressing an underlying eroticism, reflect Picasso's pleasure with his newest love, Marie Thérèse Walter, who gave birth to their daughter Maïa in 1935. Marie Thérèse, frequently portrayed sleeping, was also the model for the famous Girl Before a Mirror (1932, Museum of Modern Art). In 1935 Picasso made the etching Minotauromachy, a major work combining his minotaur and bullfight themes; in it the disembowelled horse, as well as the bull, prefigure the imagery of Guernica, a painting often called the most important single work of the 20th century. VIII. Guernica Picasso was moved to paint Guernica shortly after German planes, acting in support of General Franco, bombarded the Basque town of Guernica on April 26, 1937, during the Spanish Civil War. Completed in less than two months, Guernica was hung in the Spanish Pavilion of the Paris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 of 1937. The painting does not portray the event; rather, Picasso expressed his outrage by employing such imagery as a bull, a dying horse, a fallen warrior, a mother and dead child, a woman trapped in a burning building, another rushing into the scene, and a figure leaning from a window and holding out a lamp. Despite the complexity of its symbolism, and the impossibility of definitive interpretation, Guernica makes an overwhelming impact in its portrayal of the horrors of war. It now hangs in Madrid's museum of 20th-century art, the Reina Sofía Art Centre. Dora Maar, Picasso's companion at the time, took photographs of Guernica while the work was in progress. IX. Later Works Picasso remained defiantly in Paris during the German occupation of the city in World War II, but after the war he lived mainly in the South of France, in Vallauris from 1948 and at Notre-Dame-de-Vie, a villa in Mougins, from 1961 until his death. He continued to be extremely productive to the end of his long life (not least in ceramics, which he took up in 1946), but it is generally agreed that his post-war output is of lesser importance and interest than his earlier work. He died on April 8, 1973, aged 91.中文介绍毕加索作为法国现代画派的主要代表,是一位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家。20世纪的艺术家、特别是西方艺术家,几乎没有未受过他的影响的。毕加索的艺术成就除去绘画以外,还涉及到各种材质的雕塑、陶艺、书籍装帧等方面。毕加索从9岁起就开始作画,无论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他的作品约达六万件,仅油画一项就在万件以上。这位天才横溢的艺术家在极其漫长的创作活动的每一刻,似乎想做的都让他准确无误地做到了。 父:荷西·路易兹-布拉斯科 母:玛莉亚·毕加索-洛培兹 1881 10月25日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8/9 7/8岁 在父亲(美术教师)指导下画画。 1889 8岁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画的是斗牛士。 1895 14岁 进入巴塞隆纳的隆哈美术学校,其父于该校任教。入学考试是古典艺术与静物写生,依规定可有一个月时间完成,毕加索在一天之内就完成了。 1896 15岁 作品"初次领圣体"参加巴塞隆纳美术与工业展。 1897 16岁 进入马德里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但常不去上课,比较喜欢去"普拉多美术馆"参观。在那里,他可以接触到西班牙大师的作品:葛雷柯、委拉斯盖兹及哥雅等。 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898 17岁 经常出入"四只猫"酒馆,开始与前卫艺术圈往来。结织卡萨吉玛斯及日后成为其私人秘书的沙巴特斯。 1900 19岁 在"四只猫"酒馆举行首次个展。与卡萨吉玛斯首次前往巴黎,居住于蒙马特区。 1901 20岁 好友卡萨吉玛斯因失恋自杀,触发毕加索以蓝色调作画,蓝色时期开始。在弗拉画廊举行巴黎首次个展,开幕前就卖出15张画。 1902 21岁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 22岁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1900-1903年间三度回西班牙。 1904 23岁 定居于巴黎"洗衣船"。邂逅费尔南德.奥立维并同居,常去观赏马戏团的演出,粉红色时期开始。 1905 24岁 以马戏团题材创作"卖艺人家"等。画展受到重视。结识洁楚·斯坦因兄妹。 1906 25岁 在罗浮宫看到伊比利亚半岛的雕塑展,印象深刻。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 1907 26岁 创作"亚维农的少女"。到民俗博物馆看非洲雕塑。参观两个塞尚回顾展。结识布拉克。 1908 27岁布拉克第一次举行立体派画作展。 1909 28岁 解析立体派开始。与布拉克成为邻居。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1 30岁 首次把印刷字母放到构图中。邂逅艾娃·谷维。 1912 31岁 与费尔南德分手。完成第一个拼贴作品"藤椅静物"。与布拉克合作纸贴画,发展出合成立体主义。 1915 34岁 艾娃因肺结核逝世。 1917 36岁 至意大利为俄罗斯芭蕾舞团作舞台设计,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瓦。 1918 37岁 与欧嘉结婚。因芭蕾而与上流社会接触。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19 38岁 认识米罗。 1921 40岁 长子保罗(1921-1975)出世。 1922 41岁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4 43岁 以装饰性立体派风格作许多静物画。 1916/7-1924年间多次为芭蕾舞台作设计。 1925 44岁 创作"舞",首次影射与欧嘉的紧张关系。参加超现实主义的首次展出。 1926 45岁 以集合物手法作"吉他"系列。 1927 46岁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雷莎·华特。 1929 48岁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姻婚危机。结识达利。 1931 50岁 于柏吉卢城堡设立雕塑工作室。参加超现实主义于美国的首展。 1932 51岁 以玛丽-德雷莎为模特儿。 1933 52岁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佛拉系列版画)。费尔南德.奥立维出版回忆录。 1934 53岁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发表用织物做模型翻制的雕塑作品。 1935 54岁 6月与欧嘉及保罗分居。9月玛丽-德雷莎与毕加索的女儿玛亚出生。 1936 55岁 邂逅南斯拉夫女摄影师兼画家多拉·玛尔。 1937 56岁 创作"格尔尼卡"。 1939 58岁 同时画玛丽-德雷莎与多拉的同姿势肖像。 1943 62岁 邂逅22岁的方斯华姿·吉洛。作集合物"牛头"。 1944 63岁 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 64岁 于慕洛完成第一批石版画。 1946 65岁 与方斯华姿·吉洛同居。访马蒂斯。 1947 66岁 方斯华姿·吉洛生子克罗德。首次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中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 1949 68岁 方斯华姿·吉洛生女帕乐玛。为世界和平会议作"鸽子"石版海报。 1950 69岁 获颁列宁和平奖章。 1953 72岁 于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 73岁 与方斯华姿·吉洛分手。马蒂斯逝世(毕加索曾说:"只有马蒂斯才是真正的画家")。开始创作德拉克洛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5 74岁 欧嘉逝世。 1956 75岁 与克鲁佐共同拍摄电影"毕加索之谜"公映。写信给共产党,抗议俄罗斯入侵匈牙利。 1957 76岁 画委拉斯盖兹"宫女"变奏40余张。 1959 78岁 作马内"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 80岁 与35岁的杰奎琳结婚。 1963 82岁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系列。巴塞隆纳的毕加索美术馆开幕。布拉克逝世。 1964 83岁 方斯华姿·吉洛出版回忆录,造成毕加索与克罗德及帕乐玛决裂。 1966 85岁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 1970 89岁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画作捐赠给巴塞隆纳毕加索美术馆。 作品 1881—1900年 童年时期 1881年 10月25日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马拉加; 1889年 完成第一件油画作品《斗牛士》; 1895年 进入巴塞罗那的隆哈美术学校; 1897年 进入马德里的皇家圣费南多美术学院就读,油画作品《科学与慈善》获马德里全国美展荣誉奖,后来又在马拉加得到金牌奖; 1900—1903年 蓝色时期 1902年 完成“蓝色自画像”; 1903年 完成《人生》,以浓郁的蓝色调表示贫老与孤独的苦难; 1904—1906年 玫瑰时期 1904年 开始定居巴黎的“洗衣船”,玫瑰时期开始。邂逅费尔南德·奥利维叶,并同居: 1905年 创作《拿烟斗的男孩》并被慈善家约翰·海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重金购得; 1906年 结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为美国作家兼收藏家菖楚·斯坦因画像,《斯坦因画像》是毕加索从“玫瑰时期”跃入“立体主义”的跳板; 1907—1916年 立体主义时期 1907年 结识布拉克,开始立体派风格创作,创作《亚威农少女》; 1909年 解析立体派开始;创作《费尔南德头像》; 1917—1924年 古典时期 1917年 在意大利邂逅舞者欧嘉·科克洛娃,创作《欧嘉的肖像》; 1918年 与欧嘉结婚,与马蒂斯举行联展; 1920年 手工彩绘珂罗版《三角帽》; 1922年 创作《海边奔跑的两个女人》; 1925—1932年 超现实主义时期 1927年 邂逅年仅17岁的玛丽·德蕾莎·沃尔持,成为毕加索的模特。并生下女儿马姬; 1929年 与雕塑家贡萨列斯一起创作雕塑和铁线结构成。作系列以女人头像为题的攻击性画作,显现婚姻危机,结识达利; 1932—1945年 蜕变时期 1932年 创作《红色扶手椅中的女人》; 1933年 以雕塑家工作室为题,创作蚀版画 1934年 创作以斗牛为题的作品; 1936年 西班牙内战暴发。认识多拉。玛尔,并创作《多拉·玛尔的肖像》; 1937年 创作完成《格尔尼卡》; 1942年 创作版画《大自然的故事》 1943年 邂逅22岁的弗朗索娃·吉洛; 1944年 加入法国共产党; 1945年 开始尝试石版画创作; 1946—1973年 田园时期 1947年 儿子克洛德降生。在陶艺家哈米耶工作室制陶,至1948年共作了2000件陶艺术品; 1948年 为世界和平会议作“和平之鸽“海报和《贡戈拉的二十首诗》; 1949年 创作《卡门》系列; 1950年 获列宁和平奖章; 1953年 在玛都拉陶艺工作坊邂逅杰奎琳·洛克; 1954年 开始创作德拉克罗瓦的“阿尔及利亚女人”变奏系列; 1956年 与克罗鲁佐共同拍摄电影《神秘的毕加索》公映; 1957年 在纽约现代艺术馆举办“毕加索75岁纪念展”,创作版画《斗牛系列》; 1958年 毕加索为设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大厦创作了壁画《伊卡洛斯的坠落》; 1959年 创作仿马奈《草地上的午餐》变奏系列; 1961年 与35岁的杰奎琳·洛克结婚,并庆祝毕加索80大寿; 1963年 绘制《画家与模特儿》; 1966年 巴黎大皇宫及小皇宫举办大型《毕加索回顾展》。创作《流沙系列》; 1968年 创作《塞莱斯蒂纳》和《可笑的男人》系列版画; 1970年 把西班牙家中保存的近2000件早期作品捐赠结巴塞罗纳毕加索美术馆: 1971年 巴黎国立现代艺术馆举办了《毕加索诞生90同年回顾展》; 1973年 92岁,4月8日逝世于坎城附近的幕瞻市。4月10日葬于佛文纳菊别墅花园里
小巴布2016
1、歌曲:Animal:美国流行电音女歌手Kesha的首张处女大碟,被RCA唱片公司发行于2010年1月1日。
2、歌曲:Vertigo:爱尔兰摇滚乐队作品,于2004年发行。
3、歌曲:Million Reasons:美国歌手Lady Gaga演唱的歌曲,由Lady Gaga、希拉里·林赛、马克·容森共同创作,作为单曲发行于2016年11月8日。
4、歌曲:Chunky :Bruno Mars作品,发行于2016年11月18日。
5、歌曲:Starboy :加拿大歌手威肯演唱、法国电子组合蠢朋克乐队制作的歌曲,发行于2016年9月22日。
2016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大秀于2016年11月30日在巴黎举行。维多利亚的秘密时尚秀(英语:Victoria's Secret Fashion Show)是由美国女性内衣 与睡衣 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 主办的年度时装表演 。它主打维多利亚的秘密品牌的女性内衣,与艺人歌手合作、结合音乐演出,依据当年主题而推出不同的舞台设计,并邀请许多全球知名的时尚模特担纲走秀 。
总裁Grace Nichols把 Victoria's Secret描述成“一位生活方式的商家,即时装商是众多顾客生活的组成部分。我们给予顾客的是:魅力、美丽、时尚及一点儿浪漫。我们清楚什么时装最适合女性的身体和情感需求”。
Victoria's Secret的设计队伍创造了空前的成功记录。它创造性地引进了新产品生产线,如“第二层皮肤缎面”(Second Skin Satin)、主要用棉制品做的“性感形体服”及“完美外形”公司的乳罩产品尤其畅销,所以公司计划每年开发一种新的乳罩款式。
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的产品种类包括了女式内衣、睡衣及各种配套服装、豪华短裤、香水化妆品以及相关书籍等,是全球最著名的、性感内衣品牌之一。2002年10月29日,全球内衣巨人Victoria's Secret在圣诞节前夕推出了由珠宝商设计的镶嵌着宝石价值1000万美元的乳罩。
2016年维多利亚的秘密内衣大秀于2016年11月30日在法国巴黎大皇宫举办,在52位维密天使中,包括中国四美刘雯、雎晓雯、何穗、奚梦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016维多利亚的秘密、百度百科-维多利亚的秘密
红色高跟鞋H
巴黎的景点戴高乐广场(Place Charles de Gaulle) 也叫星型广场。位于广场的中间。12条发射形的大路环绕广场。凯旋门(L'arc de Triomphe) 登顶的门票6.10欧元1806年由拿破仑下令兴建,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用于纪念法军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大胜俄奥联军。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全部工程建设用了30年时间,即拿破仑去世15年后才落成。后来成为法国的无名英雄墓,纪念一次大战中阵亡的150万法国士兵。整个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中央的拱门宽14.6米。它四面有门,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凯旋门的内墙雕刻有表现法兰西共和国和拿破仑时期法军的128场胜利战役及曾经征战的558名将军的名字。外墙上装饰有四组大型浮雕,其中最著名的是弗朗索瓦吕德的“马赛曲”。凯旋门的顶上有平台,可以俯瞰整个广场和12条大街。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卢浮宫(Palais du Louvre) 周二闭馆 9-13欧元 +4.50欧元The Carte Louvre Jeunes 12欧元 ISIC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法国国家博物馆,世界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占地约45公顷。始建于1187年,早期只是座皇家城堡。后经法兰西 斯一世和亨利四世两位国王的推动,改建成皇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68-1790年转 为皇家博物馆。1792年国民会议宣布为第一个国家博物馆。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卢浮宫内部再分成三大展馆:德农(Denon),里希留(Richelieu)和舒利(Sully)。其中要数德农厅的三件宝最出名,分别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利莎”,米罗的维纳斯和胜利女神像。此外 不容错过的有法国大型绘画馆、阿波罗珍宝廊、拿破仑三世寓所也是必看的。现在宫内收藏有世界各国40多万件艺术品 ,包括油画、雕塑、印刷及各种绘画。(官方网址:www.louvre.fr)香榭里舍大街(Ave des Champs Elysees)从凯旋门到协和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最宽处约120米,是横贯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华最著名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曾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来,图勒里公园的东西轴线向西延伸,在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长的林荫道。以后又加扩展。1709年才将其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万街为界,分成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长约700米,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时隐时现。东端的星形广场中央有巍峨雄伟、遐迩闻名的凯旋门。大街附近有波旁宫、玛德琳娜大教堂。这里还有图勒里公园、卢浮宫、市府大厦和爱丽舍宫等名胜古迹。西段长1100多米,西端的协和广场是巴黎的另一个交通要冲。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新年联欢都在这条著名的街道上举行。协和广场(Place de la Concorde)巴黎的中心广场、塞纳河北岸, 是法国最著名广场和世界上最美丽的广场之一。广场始建于1757年,是根据著名建筑师卡布里埃尔的设计而建造的。因广场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骑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又被改名为“革命广场”。1795年又将其改称为“协和广场”,后经名建筑师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终于1840年形成了现在的规模。路易十六及夫人在此上了断头台。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历史的埃及方尖碑,这是路易-菲利普于1831年从埃及卢克索移来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记载着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迹。石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水池。池中精致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广场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别象征着8座在法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马赛、波尔多、南特、鲁昂、布勒斯特、里尔和斯特拉斯堡。广场的北面是海军部,两楼中间可看到希腊风格的玛德莱那教堂。广场东面是蒂伊勒里花园,后面就是卢浮宫。广场的南面塞纳河对岸是波旁宫。旺多姆广场(Place Vendome)中间是绿色的旺多姆柱。广场的一侧是里兹酒店,是巴黎最豪华最著名的酒店之一。是名人、影星在巴黎最爱下榻的酒店。饭店一酒吧以海明威命名。著名影星下榻过里兹的不计其数。歌剧院 (L'Opera)建于1862-1875年,是独创的“拿破仑三世”的建筑风格。屋顶装饰有镏金的女神雕像。中间回廊间是著名音乐家的头像。内部巨大的舞台可以容纳450演员和2200观众。2000年为庆祝千禧年对建筑物外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使其焕然一新。 (www.opera-de-paris.fr)巴黎圣母院( Notre-Dame de Paris) 参观门票免费是典型的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著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 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法国大作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使得教堂名扬天下。教堂正门分三层。下层是三个哥特式的拱门。中间门是末日审判门,上雕有“最后的审判”。表现圣经中世界末日上帝进行最后的审判的故事。下层是地狱,上层是天堂。左面的门是圣母门,雕刻有精美的圣母和圣婴。右面的门是圣安娜门。圣安娜是圣母的母亲。教堂中层是雕有28位古代犹太和以色列君王的雕像。埃菲尔铁塔(Tour Eiffel) 9:30 am to 11:45 pm 12+7.80(3.10)欧元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为全钢结构重达1万吨,高320米,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建成于1889年的,以设计师埃菲尔的名字命名。塔分三层观景平台,一层高57米,二层115米,三层320米。第一层设有豪华餐厅和商店。铁塔当时是为1889年在巴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兴建的标志建筑。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塔的四脚有步梯和电梯到达塔上的观景平台。在塔上的观景平台可俯瞰巴黎的全景。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www.tour-eiffel.fr)荣军院 ( les Invalides)以前曾经是供养战争期间受伤和至惨及老兵的地方。后来法国将拿破仑的遗骸接回巴黎后葬在这里。金色屋顶下的地下室就是巨大的红色花岗石棺。圣心院教堂(Sacre Coeur) 参观门票免费在巴黎蒙马特山顶上,1876年由全国捐款兴建,建成于1919年。建筑采用罗马和拜占庭的混合式,教堂通体白色,中间是个大圆顶,四周围绕四个小圆顶。教堂后面还有个高84米的钟楼。教堂大门两侧一边一座骑像分别是圣路易王和圣女贞德。教堂前的平台是俯瞰巴黎的制高点。拉迪芳斯新城(La Defense) 登顶的门票7.50-9欧元巴黎的现代化新城,1958年为了保护巴黎古城的风貌,在此另辟新城用于兴建现代化的摩天大楼。这些高楼都是法国大公司的办公楼和写字楼。新城还采用了现代城市人车分离的新概念,上面的“街道”只供行人行走,所有车辆都从下面的隧道和旁边的道路经过。新城的中心是巨大的回字形大楼,名字叫“大拱门”(La Grande Arche),1989年竣工由丹麦的设计师奥托冯斯普瑞克森设计。大拱门与凯旋门、香榭丽舍大道在一条轴线上,高100多米,上层有观景平台,可俯瞰巴黎城的全景。奥塞博物馆(Musee du Orsay) 星期一关门7欧元以前曾经是座火车站,现辟为法国浪漫派印象派艺术的博物馆。收藏印象派画家莫奈、马奈等的作品。(www.musee-orsay.fr)先贤祠(le Pantheon)4.5-7欧元RER B Luxembourg station; Bus routes 21, 27, 83, 84, 85 and 89.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间,它又归还教会。先贤祠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迄今为止只有69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大仲马是第70位,也是继伏尔泰、卢梭、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和马尔罗之后第六位进入先贤祠的法国作家。卢森堡宫( Palais du Luxembourg) 9-11欧元10.30am till 7pm/10.30pm法国上议院办公的地方。宫殿后面是个大花园。建于1612年,园中有花台、喷泉和小水渠。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这座古城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墙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24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早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 10欧元11am to 10pm daily except Tuesday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巴黎郊区的景点凡尔赛宫(Versailles) 周一闭馆 16欧元巴黎西南郊约22公里。法王路易十三时代打猎的地方,路易十四即位后,为了摆脱巴黎的喧闹,决定在 此新建新宫。从1661年动工经过28年的建设到1689年才完工。路易十四王室成员及其随从两万余人从卢浮宫迁入凡尔赛宫,此后一百多年凡尔赛宫成为法国 三任皇帝的行宫。凡尔赛宫内有七百多个厅室,装潢和陈设具有非凡的艺术魔力。最著名的是二楼的“镜厅”,墙壁镶嵌了四百多块镜子,镜厅是许多政治事件发生的地方, 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德国皇帝威廉一世就在镜厅内宣布成立德意志帝国。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法国为了报仇血痕,指定在镜厅签订和约,这就是著名的凡尔赛和约。法国大革命后凡尔赛改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宫外的花园。 (www.chateauversailles.fr)枫丹白露宫(Fontainebleau) 11-12.50欧元距离巴黎南60公里。字面是美泉的意思。12世纪法国王路易16世在此地的泉水边建城堡,供打猎时休憩之用。佛朗西斯一世于16世纪将其建成宫殿。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中,几乎每个君王都对其进行扩建、改建或维修。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在此相互渗透。意大利的艺术家与法国的艺术家不断的装饰修饰宫殿内部,使其内部的装潢充满艺术,形成了著名的雕塑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门派“枫丹白露派”.宫里还有个中国馆,展出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文物。宫殿后面是个典型的法国式大花园,大水渠。(www.musee-chateau-fontainebleau.fr)圣丹尼斯大教堂(Saint Denis)法兰西王国历代国王均埋葬在这里。迪斯尼乐园(Disneyland Paris)是美国迪斯尼乐园在欧洲唯一的一家游乐园。莫奈花园(Jardin Monet)在Giverny小镇,莫奈后半生曾在此居住并以此为背景创作了著名睡莲系列。沃勒维孔特城堡(Vaux le Vicomte)也叫沃子爵堡。巴黎南50公里,曾经是路易14时期财政大臣福凯的官邸。法国式园林的代表之一。夜色巴黎巴黎的主要景点晚上都有泛光灯照明,使得巴黎的夜色非常美丽。埃菲尔铁塔的闪光灯晚间每逢正点都要闪10分钟。晚上乘塞那河游船也可以欣赏沿岸的夜色。晚间的香谢里舍大街热闹非凡。漫步街头累了可在露天咖啡馆休息。巴黎艳舞表演Cabarets:节目包括巴黎Cabarte艳舞表演Show、模特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女,虽说是无上装舞蹈,但不是色情表演。穿插的节目还有魔术、杂耍、小丑表演等。节目长度近两个小时。著名的演出场所有丽都夜总会(www.Lido.fr) ,和疯马Crazy Horse(www.crazy-horse.fr)。红磨坊 Moulin Rouge (www.moulinrouge.fr),是巴黎最古老的歌舞表演剧场。购 物巴黎最大的百货公司有拉法耶(老福爷)百货Lafayette(www.glparis.com)巴黎春天百货Printemps(www.printemps.fr)巴黎市区的周围为外环公路 ( Boulevard Peripherique ) 所包围,乍看之下宛如是一片秋海棠叶子钉在法国的国土上,而全市区划分为20 区,以市内城市西堤岛(la Cite)为中心,以顺时针方向作螺旋状散开分布于巴黎市内。巴黎20区的名胜介绍如下:第1区位于塞纳-马恩省河北岸,大部分用于商业和行政.也是游客区。举世闻名的卢浮宫博物馆小凯旋门(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在“历史轴线”(Axe historique)的东端巴黎皇家宫殿(法国文化及通信部的所在地)法兰西喜剧院(Comédie-Française)艺术桥(Pont des Arts)歌剧院大道(Avenue de l'Opéra,部分)里窝利路(Rue de Rivoli,部分)旺多姆广场或凡登广场(Place Vendôme)和旺多姆圆柱(Vendôme Column)磊阿勒大型综合商场雷阿尔(Les Halles)法兰西银行总行法国土地信贷银行(Crédit Foncier de France)旧总部杜伊勒里/杜伊乐丽花园网球场国家画廊(Galerie nationale du Jeu de Paume)朗布依埃(Hôtel de Rambouillet)莎玛丽丹百货公司(La Samaritaine)巴黎丽兹酒店(Hôtel Ritz Paris)桥梁新桥第2区全市商业活动最密集之处。区内的九月四日大道(Rue du Quatre Septembre)由东贯穿至西,有多家剧院及教堂等,是交通繁忙的商业住宅区,也是游客区。巴黎证券交易所旧总部法国国家图书馆(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旧馆(site Richelieu) (Monument historique)交易所广场(Place de la Bourse)国家商会许多银行总部全景廊街(Passage des Panoramas)街道和广场第3区 ,有4家博物馆、4间教堂、剧院、中学、科技学院、国家档案局,商店林立属于商业住宅区。玛黑区(Le Marais) 部分位于第四区国立巴黎工艺技术学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des Arts et Métiers)国立工艺博物馆(Musée des Arts et Métiers)苏比兹宅邸(Hôtel de Soubise)旧 Temple 要塞历史文物博物馆(Carnavalet)第4区巴黎的同性恋区位于塞纳-马恩省河北岸,包括两个河中岛,圣安东尼大道、希和里大街;区内有两所博物馆、庞毕度中心,加上塞纳-马恩省河畔怡人风光,蜂拥而至的游客众多,实为巴黎的闹区。3、4区的也是唐人街规模较大的地方之一。著名的巴黎圣母院巴黎市政厅(Hôtel de Ville)主宫医院(Hôtel-Dieu)Hôtel de Sens旭丽宫邸(Hôtel de Sully)Bibliothèque de l'Arsenal圣雅克塔(Saint-Jacques Tower)St-Gervais-et-St-Protais Church岛上的圣路易教堂(Saint-Louis-en-l'Île Church)Former Temple (Paris)、堡垒和后来的监狱Temple du Marais巴士底广场(Place de la Bastille,部分位于十一区和十二区),包括七月柱(Colonne de juillet)Place de l'Hôtel de Ville,原Place de Grève蓬皮杜中心玛蕾区(Le Marais)Rue des Rosiers查理曼中学(Lycée Charlemagne)警察总局(Prefecture de Police)街道与广场里窝利路(部分位于第一区)孚日广场(Place des Vosges)(部分位于第三区)贝蒂(Berthillon)冰淇淋店Bazar de l'Hôtel de Ville百货公司第5区最古老的街区, 此区称为拉丁区,又名“先贤祠区” ,是属于巴黎顶尖的文化、艺术、学术气息最浓厚的地区。有理工、专科学院等各种类型的学校;博物馆、纪念碑、书店、别有特色的露天咖啡馆,让人垂涎的各国食物极多。先贤祠广场先贤祠 /先贤寺巴黎植物园著名的索邦大学法兰西学院圣雅克路圣米歇尔大道圣热尔曼大道Saint-Étienne-du-Mont教堂Saint-Séverin教堂Saint-Jacques-du-Haut-Pas教堂Saint-Médard (Paris)教堂Saint-Julien-le-Pauvre教堂Saint-Nicolas-du-Chardonnet教堂巴黎大清真寺吕特斯竞技场Val-de-Grâce医院法兰西学会吕特斯浴场Scipion Sardini公馆巴黎爱尔兰文化中心生物进化展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巴黎公共卫生救助、医疗博物馆中世纪博物馆Huchette剧院圣热内维埃弗图书馆Jussieu校区 (巴黎六大、巴黎七大和巴黎地球物理学院)国立宪章学校 (ENC)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巴黎综合理工大学 (为该校旧址, 部分被法国高等教育和科研部占用。该校主校区移到了Palaiseau)国立高等化学学校 (ENSCP)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校 (ESPCI)亨利四世中学路易勒格朗中学高等教育和科研部巴黎唱诗学校巴黎第一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巴黎第四大学第6区位于塞纳-马恩省河南岸,商店、电影院、剧院等极多;法国学院、建筑学院、牙医、矿物等学院及众多的中小学校,与第5区毗邻也多少感受到文化的气息。圣日耳曼大道圣日耳曼德佩教堂(建于6世纪)圣日耳曼德佩区广大的卢森堡公园法国参议院第7区此区位于塞纳-马恩省河南岸,街道宽广,建筑物雄伟,是名胜、各国使馆、国家机构集中的地方,有外交部、经济财政部、国防部、教育部、还有工商业部及一些较高尚的住宅区。闻名世界的艾菲尔铁塔拿破仑墓奥塞美术馆军事博物馆军事学院第8区拥有众多名胜此区是巴黎市区最热闹、游客最繁多的一区,因有名扬四海的香榭丽舍大道,由著名的协和广场横越至凯旋门,全长约2公里,365天中,天天车水马龙、游客如鲫;香榭大道两旁商店尤其多,时装店、精品店、香水店;大街小巷尽是五星级旅馆、高级餐厅;沿着圣多诺黑路即是警卫森严的总统府爱丽舍宫,内政部、海军部皆在此区。香榭丽舍大街凯旋门协和广场星形广场、凯旋门(部分)法国总统府爱丽舍宫大皇宫(Grand Palais)小皇宫(Petit Palais)玛德莲教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雅克玛尔-安德雷博物馆(Musée Jacquemart-André)卡蒙多•尼西博物馆(Musée Nissim de Camondo)塞努齐博物馆(Musée Cernuschi)香榭丽舍剧院(Théâtre des Champs-Élysées)气隆酒店(Hôtel de Crillon)圣雷札火车站(Gare Saint-Lazare)亚利山大三世桥(Pont Alexandre III)蒙梭公园(Parc Monceau)圣多诺黑区街(Rue du Faubourg Saint Honoré)欧斯曼大道(Boulevard Haussmann)伸入第九区Rue Pierre Charron第9区主要商业区此区热闹程度,比起香榭大道的繁闹稍逊,学校、教堂、博物馆、剧院等不少,但住家居多。巴黎奥林匹克歌剧院(Paris Olympia)女神游乐厅(Folies Bergères),Richer路32号著名的巴黎歌剧院巴黎老佛爷百货公司旗舰店,奥斯曼大街40号巴黎春天百货(Printemps)旗舰店拉法叶百货公司巴黎蜡像馆(Musée Grévin)古斯塔夫• 莫诺博物馆(Musée Gustave Moreau),rue de la Rochefoucauld 14号皮卡尔红灯区(Pigalle)局部高岛屋(Takashimaya)巴黎店街道与广场奥斯曼大街(Boulevard Haussmann) (局部)Rue de la Chaussée-d'AntinPassage du HavreSquare Montholon第10区治安较差,常有游客受到扒手之害此区拥有巴黎6个主要火车站中的2个:北站(Gare du Nord)和东站(Gare de l'Est)此区内也以住家居多,区内有北站(gare du Nord)及东站(gare de l'Est)两大火车站;在此中小型酒店甚多,是有名的红灯区,此区也有剧院、教堂、医院。圣马丁运河(canal Saint-Martin)布雷迪廊街(passage Brady)普拉多廊街(passage du Prado)圣德尼门(porte Saint-Denis)圣马丁门(porte Saint-Martin)圣樊尚-德保罗教堂(Saint-Vincent-de-Paul)圣罗兰教堂(Saint-Laurent)街道与广场共和国广场(Place de la République)Boulevard de MagentaBoulevard de la ChapelleRue du Faubourg-Poissonnière法比安上校广场(Place du Colonel-Fabien)斯特拉斯堡大道(Boulevard de Strasbourg)Rue du Faubourg-du-TempleRue Claude-VellefauxRue des Petites Ecuries第11区此区是一般巴黎平民居住的区,有共和大道及伏尔泰大道经过该区,教堂居多。第12区此区塞纳-马恩省河北畔,贯通法国南部的里昂车站,有法国高速火车(TGV)直达南部的里昂及马赛;林立着中小型酒店,医院也甚多。巴士底广场巴士底剧院第13区巴黎的三个华人区之一此区称为唐人街,是巴黎最多华人聚居谋生的地区,高楼林立,街道宽阔;以意大利广场为中心,呈星状放射出六条大道,此地华人大部份为东南亚华人,巴黎士多、陈氏商场是华人购买东方物品的好去处。此地的华人餐馆甚多,应有尽有;潮州城大酒楼每当星期五至星期日晚餐,皆有乐队伴奏的歌舞节目,价格适中。法国国家图书馆 Bibliothèque François Mitterrand奥斯德利兹火车站 Gare d'Austerlitz巴黎唐人街 Quartier chinois de Paris意大利广场 Place d'Italie第14区此区有医院、教堂、专科学校、及;丁香园咖啡馆及圆顶咖啡馆物美价廉的海鲜大餐。大学城蒙苏喜公园天文台骷髅穴蒙帕那斯坟地第15区此区在塞纳-马恩省河中有座自由女神像,蒙帕那斯办公大楼是巴黎市区内最高的大楼;顶楼有咖啡馆,可一面品尝美味的咖啡,一面欣赏巴黎市区景色;与第14区交界有蒙帕那斯火车站,交通便利,是住宅区及商业区。第16区此区有二十几国的大使馆聚集在此,教堂与博物馆也不少。从沙佑宫俯视着雄伟的艾菲尔铁塔,西有广大的布伦森林,此区设备齐全,居住环境良好,是属较高级的住宅区。第17区此区北部属于住宅区,南部则为商业区。巴黎北部是阿拉伯和非洲移民聚居区,据说治安不太好。第18区此区是巴黎夜生活的场所-著名的红灯区及红磨坊夜总会。圣心大教堂圣让教堂(Église Saint-Jean-de-Montmartre)红磨坊小丘广场马克斯博尼素人美术馆(Musée d'Art Naïf - Max Fourny)蒙马特皮嘉尔(Pigalle)古得多(黄金水滴,Goutte d'Or)第19区此区华人聚居蛮多,但规模较第13区为小,亦称为小唐人街,是巴黎第二大的华人聚居区,是典型的平民区。维叶特科学园区秀蒙丘公园圣马丹运河第20区此区以住宅居多,假日最佳去处是卑乐维乐公园及星期六和星期日才有的跳蚤市场。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