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步loveayu
我觉得是走向了国际化,并不是过度的追捧,因为清华大学很多老师都是外国人,所以都是用英语讲课的,再加上这对于清华大学的学生来说根本就不是难事,因为都是高材生,英语对他们来说也是小菜一碟,所以并没有过度追捧。
小小追风者
清华700多门课,采用“全英文”授课,是国际化还是过度追捧?我个人支持部分高校使用英文教材,但不到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觉得都不该把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我感觉外文教材的质量普遍比中文教材要高(虽然我接触到的也就领域内的那几本,样品量不大)。对我们来说,英文教材的优点是内容编写得很细致,对新手友好,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和降低理解门槛,但缺点是读外语显然不如读中文效率高。选用教材的总影响来源于这两点因素的共同作用。对于部分愿意克服阅读外文教材障碍的同学来说,阅读英文教材除了学习,还能提前为阅读英语文献和将来从事学术研究作准备。我觉得只要能啃下来,用英文教材是有好处的。
另外还有一点,有时候想搜些东西,英语网站资料的质量和数量是大大优于中文互联网的,用英语搜的话,好些名不见经传的英文网站/博客都能给出很有用的资料,更别说维基百科这种神器,因此我觉得适应英语阅读是个非常有必要的事情,可以说是受用一生的。但英语讲课就不一样。听全英授课对学生来说,要克服的障碍是边听懂英语,边理解课程内容,相应的难度以及克服这个困难所需要付出的精力会远远高于阅读英语教材。用英语讲课的话,学生很容易跟不上,搞不好整个课堂讲授形同虚设。就算能跟上,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效率,又哪是母语能比的呢。毕竟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专业英语的学习只是个次要的东西,要是影响了专业知识的吸收,这是本末倒置。
另外,对于听懂英语讲课这件事,如果听课的人有较多的专业教材和文献阅读经验会有很大帮助,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专业词汇已经在脑子里留下了印象,但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本科生,我觉得听全英专业课还是压力太大了。把全英文教学放到硕博课程的话我倒是可以理解,但是必要性吧……我个人是明显存疑的。想听全英授课的同学可以上网去搜,网上视频一堆一堆的,也不见得非得在课堂上作要求啊。能搜到的英文课程质量和品类丰富度应该也都还在中文课程之上。
小莹catherine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拥有更高的话语权,应该提高民族自信,宣扬民族文化,让更多外国人感受中国文化,而不是在高等院校中过度追捧外来语言 ,有人将其与“培养人才留不住人才,英文授课就是为出国留学做准备”联系到一起,这种说法并不正确。首先,学术是无国界的,清华中有很多国外留学生,为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用全英文授课的方式也无可厚非,日本、韩国等国家大学课堂也有才用全英文授课的。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