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6

bluebirdtang
首页 > 英语培训 > 初中牛津英语教学培训心得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颖儿yuki

已采纳
导语:提问是一节课必不可少的,提问既可以检验课堂的教学效果,又可以活跃教学气氛,还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问是一般教师都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但是却有很多学生不喜欢,他们讨厌被提问,甚至对于提问的教师敬而远之。造成学生对教师的厌恶,甚至产生对课堂的恐惧,是由教师提问方式不正确造成的,那么教师该如何科学、正确地提问呢?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方法   一、导入时提问――唱响前奏曲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悬念性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尽快投入到积极的自主学习之中。譬如:我在执教牛津初中英语9B的一课时,就针对文本中出现的语法以提问的方式导入:“Dear students, hello! Glad to see you again.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can’, ‘could’, ‘may’, ‘might’ and the object clauses introduced by that―‘if’ and ‘whether’?” 面对学生喜笑颜开的表情,我继续提问: “First, let’s look at ‘Grammar A’ and learn how to use ‘can’, ‘could’, ‘may’, ‘might’. Do you know how to use ‘can’, ‘could’, ‘may’, ‘might’?” 许多学生顿时感到疑惑,都想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从而非常有利于学生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积极投身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二、提有趣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教师提出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使用的译林版牛津英语教材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比较贴近学生的思想和内心需求,也比较适合教师提出趣味性强的话题。   譬如:我在执教7B Unit5时,就提出了如下问题: “①What can fire do for us?②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fire? ③If there is a fire,what should we do first?④Are you brave enough to save others when there is a fire?” 由于学生对生活中的火灾现象感到惊奇,都饶有兴致地继续参与学习,因此,上述问题不仅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而且自然地引出新知识――Common knowledge about using fire,safety of using fire and how to call for help in a fire.总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提炼语言,层层深入地提出有趣味性及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不断积极思考问题。   三、突破提问预设――力求随机应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英语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逐步得到提高。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师事先无法预测的东西,我们应珍惜、把握好在教学中产生的新颖的教学资源。   譬如,我在执教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6 “Pets” 这一单元时,当学生热烈讨论动物分别具备什么能力时,有一个男学生自告奋勇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What can a panda do?” 大家也感到纳闷:熊猫既不会游泳又不会荡秋千,那它会干什么呢?此时,我也语塞。不一会儿,一个小女孩站起来大声回答说: “It can play Kungfu.” 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片刻,响起了赞同的掌声。确实精彩――电影《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就是会功夫的。我趁机也表示认同: “Yes,the panda can play Kongfu.” 接着,各学习小组纷纷讨论中华武功方面的知识。这些学生的提问虽然出乎教师的意料,但这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教学相长,使课堂充满生机。   四、针对重点提问――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在备课时应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课堂提问设计一定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否则,将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务必以教学重点为主线,总揽系统知识。诸如在7B Unit 4 Reading 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在公园里发生的不寻常的事情。   我先播放比较恐怖的声音,并问学生: “Are you afraid?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在简要介绍故事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读全文。当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一些新内容后,就按照情节发生的顺序,把所学内容自然串在一起,并且进行了判断正误 (True or False) 的提问: “①One Sunday morning, Millie and Andy went to Sunshine Park and heard a whisper. ②They heard the noise again and they were afraid.③They turned around and could see something unusual. ④Andy searched carefully and found a ghost.” 上述问题都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我们可以从学生的判断中了解学生对重点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给予指导、补充和完善。   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效率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大胆革新,为创建求实高效的教学新模式而努力奋斗。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方法   一、英语课堂提问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教师应该认真钻研教材,把握课文要点,设计的提问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语言规律和文化习俗,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目的,又要能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对已有认识结构重新组合、编码,从而更好地表达想要表达的观点。   2.思想性原则   外语教学要适应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以及国际交往的需要,教师在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必须体现思想性。如:以The Great Creen Wall一文为例,为了培养学生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这样提问:   Why was the Great Green Wall built?   以Book III Lesson 6为例,为突出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礼貌教育,可以这样提问:What should we do when we travel by train next time?   3.兴趣性原则   教师要尽量用提问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一个学生的大脑都兴奋起来。同时,还要十分注意学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即使是很小的进步也要加以肯定和鼓励,以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英语课堂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时机、节奏的把握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提问效果的好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关键处的提问:   1.导入新课时提问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初中生好奇心强,在导入新课前巧妙设疑,以独到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Book I UnitⅡ What's in the teacher's room?时,我就是用提问导入新课。结合新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教师指着所选用的图片让学生回答:   Where is the cat ? It is hehind the tree.   What can you see under the tree?   Is there a flower under the tree?帮助学生来完整地回答:Yes,there is.从学生的回答中逐步引出另一新句型:There is a flower under the tree.   然后教师指物提问:What'sin the teacher's room?学生答:There is …   并适时地穿插复数形式there are…   这些都为新授内容作了铺垫,并由此很自然地导入到新授内容。   2.过渡时提问   教师在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注意知识点的衔接,多角度、多方位涉及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上,而必须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教学Book I Unit 25 Lesson 97时,在教完本课单词及Do you like…句型后,要过渡到第二部分第三人称单数句型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Whatdo youlike? Do youlike …?Howdo youlike…?   What about your friend/father/mother? etc.   从这些问题很自然地过渡到基本句子:He/She likes …并出示Li Shan的投影图,设计表格(如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然后再来回答基本句子,学生就比较容易回答了。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3.突出重点时提问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如果对多项教学内容平均使用力量,就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什么也抓不住的现象。备课时,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然后以此为主线,串起其他教学内容。例如Book I Unit 21 Lesson 83,本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区分现在进行时的用法和祈使句。针对上述重点设计了两人对话(并带开门和关门的动作)问问题:What is he/she doing?然后选一段正好符合本课的动画(Disney中的Tom and Jerry),第二次回放画面时,要求学生尝试说,从而起到整体效果。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4.课堂小结时的提问   通过课堂小结提问,可以挖掘课文的深层含义、德育功能、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等能力。如学习人教版九年级课文Lesson 50“Standing room only”一课时,在本课结束时,笔者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What i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Do you think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is a serious problem and the greatest challenge?通过这样层层设问,步步求答,促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思考、去回答、去努力付诸行动。最后得出正确结论:“Our country must carry on family planning to control population growth.”   三、英语课堂提问的方法   提问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因而用什么方法提问显得尤为重要。   1.时间顺序提问法   对于时间顺序明显的课文,可以以时间顺序提出问题。如讲授Book III Lesson 106 ―课可设计出如下提问:   (1)Where did Ling Feng's classmates go that afternoon?   (2)What about Ling Feng?Why not?   (3)Why did the baby begin to cry when she woke up?   (4)How did Ling Feng make her stop crying at last?   (5)Why was he so tired all that aftemoon?   2.直观形象提问法   运用简笔画、幻灯片、实物等进行课堂提问,可使抽象复杂的事物变得具体实际。如讲授Book II Lesson 66 一课时,可利用投影仪打出“不同种类天气”的图片,然后提问:   (1)What's the weather like?   (2)The rain is heavy,isn't it?   3.联系实际、诱发想象提问法   此类提问的目的是把教材内容贴近实际生活,同时又把实际生活引入教学过程中,使课文学习与现实社会紧密联系,激发学生联想,使新旧知识融会贯通。仍以The Creat Green Wall为例,可以这样设问:   (1)When is Tree Planting Day?   (2)Have you ever planted any trees?   (3)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reat Green Wall?   (4)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from now on?   总之,教师要给予课堂提问充分的重视,很好地掌握课堂提问这门艺术,要做一个“善问者”,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愉快的心情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技巧,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初中牛津英语教学培训心得

283 评论(13)

温江成都银行

《牛津初中英语》每个单元的结构基本是一致的:卡通漫画(Comic strip),导入 (Welcome to the unit),阅读(Reading),词汇(Vocabulary),语法(Grammar),综合技能(Integrated skill),学习技巧(Study Skill)/语音(Pronunciation),中心任务(Main Task)和检测(Checkout)。其中的阅读(Reading)则是每一单元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所选的阅读材料均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联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裁多样。Reading部分基本都是以课文形式出现,如何让学生对Reading感兴趣,笔者认为,课文教学应首推整体教学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就其教学模式和着重理顺的几种关系阐述如下: 一、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传统的课文教学模式是:生词→句子→段落→课文→练习:即:部分 + 部分 + ……→整体,这样,把完整的课文分解为支离破碎的部分,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利于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章兼中教授指出:课文整体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在活生生的语流下完整理解课文大意、语言形式、篇章结构和修辞方法,在处理各个部分时达到局部不离整体,整体寓于局部之中。其教学模式是:整体→部分→整体,即宏观导读→微观剖析→整体吸收。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内容意义的理解是第一位,语言形式等是第二位。 2.功能目标:课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学习和掌握课文内容所涉及的语言知识(词汇、句型、语法和习惯用法等),以及了解课文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而在阅读方法、阅读速度、阅读技巧和阅读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阅读欣赏)上得到提高。 3.操作程序: (1) 阅读前 a.讨论课文题目:在进行阅读前,教师先将课文的标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并猜测这篇课文所讲述的大概内容.如牛津英语7B,Unit1的Reading部分“Homes around the world”,学生看到标题就会联想到自己的家。 老师如提出:Will you please tell us what your home is like? Do you want to learn different hom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How about homes in Britain? And what do the homes look like in Thailand? Can you guess what the homes in Russia look like? 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而且还能激发阅读欲望,印证猜测的结果。 b.背景介绍:在学生阅读前,教师作一些背景知识介绍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而且还能使其学习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其他知识.如在教牛津英语7A,Unit3的Reading部分“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这一课文时,用英语介绍Halloween的由来,这样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c.教授新词:为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加快阅读速度,在阅读前可借助实物,简笔画或多媒体先教一部分课文中出现的生词,尤其是那些会对学生阅读理解构成重大障碍的生词,另一部分生词则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上下文自己去理解,培养学生猜词的能力。 d.提问引导:在阅读之前,教师事先问一两个问题,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B,Unit6的Reading部分“Oxfam Trailwalker” 时,可以提问:What is Oxfam Trailwalker? What is the aim of the event? What do the trailwalkers do in the event? Why do they need a support team?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找答案,有目的地进行阅读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这些指导性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课文内容。 (2)阅读中 a.整体粗读,领略内容大意,切忌用手或笔指着一个词一个词地读,此时可呈现一些Yes-or-No Questions或True or False帮助理解。 b.分段精读,注意细节。可以采用让学生找出段落大意、关键词和主题句,这样学生可掌握课文内容,中心思想和主要情节,并进一步练习重点词、句、语法规则等,也就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表达,教师将设计好的问题展现在屏幕上,题型可以设计成Wh-questions,True or False,Multiple choice…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他们会读得更仔细更认真,通过判断、填空题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及语法词汇等知识。同时还可以采用列关键词,列表等方式进行教学,将难点化解。如在学习牛津英语8A,Unit2的Reading部分“School lives” 时,可将Life in a British school 与 Life in an American school 列表比较,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同时也可以将中国学生的在校生活情况列在一起,让学生感受一下中外学生不同的学校生活。 (3)阅读后:多种迁移活动,活化教材,交际应用。可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采用改变人称或时间来改写课文,续写课文,将课文改编成对话进行表演,设置情境采访等。 4.实施条件:读是阅读课的主线,听、说、写配合。必须精心设计好各类问题,逐步加深理解,语言知识的讲解要适度,操练要结合语境。 二、在整体教学过程中,应着重理顺下列几种关系: 1.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是由局部有机地组成的,没有局部就不会有整体;没有整体也就无所谓局部。整体教学首先是要从整体出发,从整体来教局部,教局部时不忘整体。一篇课文,其整体就是指课文的基本思想和内容及其篇章结构,局部的含义则指课文的某一段落、某一情节、某一观点,或指某些词汇、语法和句型。为此,我们在备课时都要进行某一或某些局部性的教学,各课时的局部侧重不尽相同,但始终要求与整体内容保持紧密的联系。整体内容的深浅、范围的大小在不同课时中都有所区别。 2.难和易的关系 难和易也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难中有易,易中有难。课文教学的目的要求不外三个:一要理解课文内容;二要能朗读或背诵课文(部分或全部);三要能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语言材料。如果在开始的第一节课就要求达到这三个要求,那几乎不可能。但整体教学是将全篇课文一而再,再而三反复进行训练,由易到难,由粗到细,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解决“难”的问题。例如,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全篇的一般内容,理解大意,从上下文猜测生词的意义;第二课时则深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主要情节、观点,了解主要人物及其活动情况等,并初步突破课文中的难点,第三课时再深入一步,……依此类推,层层深入,各个击破。例如,可以先听部分课文录音,然后朗读,再要求学生回答“Yes-or-No Questions” 或“True or False”或“ Wh—questions”等三种问题。事实证明,只要学生习惯了整体教学,并不会觉得难。相反,整体教学遵循学生学习课文的心理活动规律,学得反而轻松愉快。而传统教学中常常在教学课文之前,把生词和一切语言难点都摘出来进行讲解和练习,这样就使学生失去了直接使用课文进行独立操作的可能性,不利于培养他们独立阅读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内容与结构的关系 内容与结构的关系也是辩证统一的。一定的语言结构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一定的思想内容存在于一定的语言结构中。具体说来,就是不要将语言结构先抽出来单独教,而是把词汇、语法、语言教学与课文教学融为一体。这样,学生对语言结构的理解比孤立地进行教学更透彻、更准确,更能掌握语言的深层意义。语言结构分析在整体教学中往往是在学生对它们产生歧义与困惑时进行,这样做比先人为地孤立地进行教学的效果更好。那种“语法句句分析,生词个个开花”的教学。往往把课文的思想内容分化瓦解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 正确认识和处理上述三种关系是搞好整体教学的前提。在实践中,整体教学比分块教学更优越。整体教学保持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的完整性,有利于学生提高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较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学生主动性;其次,整体教学体现了学生理解、记忆和掌握课文的心理特点与过程。通过这些思维活动,学生从模糊的、表层的理解逐步向明确的、深层的理解过渡。在整体教学过程中,随时联系课文内容,由浅入深地进行词语和语法操练,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联想。由于这些操练涉及面广,材料丰富,活动范围大,又紧扣课文内容,避免了过多无意义的、机械性的操练,使课文教学更生动。学生们在逐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进行问答、复述、概括、总结等活动中,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总之,在《牛津初中英语》近两年的使用过程中,我体会到整体教学的过程是在保持内容完整的前提下,反复加深、加宽、加固地消化和运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这无疑是符合教学规律的。整体教学既能使教材设计者的目的得以实现,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好这套新教材,又能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长期坚持做下去,“Reading”一定会成为学生的最爱。

213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