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94

左家庄与特8
首页 > 英语培训 > 浙江英语高考泄露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曾在气院呆过

已采纳

高考考生公平公正,高考卷答案是不会被提前泄露的。高考指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也是中国(港、澳、台除外)最重要的入学考试,起源于1952年。高考由教育部统一组织调度,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考试院(海南省为考试局)命题;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不限于英语),文科选考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理科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高考考试日为每年6月7日、6月8日,部分省区高考时间为3天。2014年12月1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两项政策,规定2014年在上海市和浙江省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

浙江英语高考泄露

279 评论(10)

璐璐308738

测验长度,其实就是试卷长度,千万不要误解为实际的物理长度,测验长度(testlength)是指测验项目(题目)的多少,尤指标准化测验中客观题的数目。测验过长会引起疲劳,过短则会增加猜测成分,降低测验信度。       任何一个测验,只是所学知识的一个代表性样本,不能穷尽所学知识。测验长度长,更有代表性,但测试时间长,容易引起疲劳。测验长度短,则影响代表性,而且受随机性影响较大,失去考试的公平性。比方说,我和姚明比投篮,投一个球的话,我有可能取胜,投上10个球的话,我估计必败无疑。       正因为测验是代表性样本,它的目的就在于检测检验,所以,说白了平时测验就是一段时间学习之后的检测和反馈。把参加测试的每一个考生引导到排名和竞争是错误的想法。“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放眼高考中考,甚至是未来,最务实的态度是把测验看做照镜子,从测验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能将自己的问题解决掉。引导孩子过度注重排名,只会让孩子害怕考试、讨厌考试,所有的考试焦虑都因为害怕考不好。倘若把考试当成照镜子,那就不必紧张了。考试是什么?考试就是把会的题尽量做出来,不会做的能蒙多少是多少。即便蒙对了,考试结束后不会有侥幸心理,依然踏实地将不会的题搞懂。       如今我们不少家长、老师和孩子颇有点阿Q精神。高考前经常打出的横幅是“考的都是我会的,做的都是对的!”,这样是否就暗示一份试卷不用考虑公平性和代表性,只要我自己会做就好?考中我会的题就是好题、好试卷。真可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老师和家长最好的引导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将所学知识点掌握牢,这样就不怕考。即便有些知识点没有掌握住,那也不怨天尤人,在考试中能真实展示自己就好!       家长这种只注重“考好”而不注重“学好”的心态比比皆是。比方说,经常有家长非常焦虑的跟我说,刘老师,我家孩子上课不爱举手回答问题怎么办?我以为不回答问题有很多原因,内向羞怯的就不爱举手回答问题。年龄特征也影响这一行为,高中以后的学生都不爱举手回答问题。爱不爱举手回答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孩子有没有认真听讲,是不是真的听懂了、会了。如果孩子认真听讲,懂了会了,举手回答问题就那么重要吗?       我以为“学好”比“考好”更重要,正常情况下,学好了就能考好。学好了却考不好,那就是考试心态出了问题,考试心态出问题恰恰就是过度强调“考好”导致的。不强调付出,而强调收获,这本身就不是正确的价值观。

340 评论(8)

343004227qq

不会的,出题的老师现在应该还关在中国某个秘密的地方,等待被放出来呢!!!

137 评论(11)

看i哦飞机

01 加权赋分是教育学科和心理学的测试与评价中常用的术语,其主要目的是调整测试均衡效应,更好地解释测试的结果分数。加权评赋分提供了基于许多标准选择项目的系统过程,在为每个项目分配权重和分数之后,通过将每个标准的权重乘以它的得分并添加结果值来计算加权赋分。 2018年11月浙江英语高考成绩加权赋分事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2018年11月高考外语英语科目成绩结果中出现大量系统性成绩偏差引发的争议事件。此次高考英语科目加权赋分是一起因决策严重错误造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事件背景 根据浙江新高考试点方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与高考直接挂钩,选考科目考试成绩以赋分方式计入高考成绩,但是语数外不参与赋分,按照原始分计算。 学考中的选考科目,7门中选3门,选考的成绩不是直接计入高考,实行的是赋分制,每门满分100分,以高中学考成绩合格为赋分前提,根据事先公布的比例确定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起点赋分40分。 在2018年11月刚结束的英语科目考试中,根据答卷试评情况,发现部分试题与去年同期相比难度较大。 为保证不同次考试之间的试题难度大体相当,浙江省招委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在制订评分细则时,决定面向所有考生,对难度较大的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第三部分(语言运用)的部分试题进行难度系数调整,实施加权赋分。 其他试题未作调整。 社会质疑 浙江教育考试院原定于11月23日晚公布选考科目及外语成绩,实则于11月24日上午公布。英语公布成绩后,出现了大量客观题高分段考生最终成绩显著低于预计成绩,而客观题扣分较多者反而作文普遍扣分较少的现象,甚至出现根据官方答案预估的客观题扣分大于最终成绩与满分的差值的情况,即作文扣分为负分的“倒加分”。在普遍认为此次试题难度较大的情况下,不少中学的总体成绩与以往持平甚至高于过去,引起社会各方面质疑以及对此次高考工作的公正性的疑虑。 2018年11月25日晚,“浙江高考英语”话题热度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据河南大学新媒体暨舆情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浙江高考英语”微博话题下,阅读量达1.1亿次,讨论量达3.5万条。 另外,同期进行的“七选三”科目也被爆存在问题。2018年12月1日央视网发文称2018年11月选考物理的人数最后统计是2.8万,但实际保底赋分却存在偏差,按保障机制规则计算,相应的选考物理的考生人数至少也要有4.2万。 政府介入 2018年12月1日,浙江省政府新闻办表示,浙江省委、浙江省政府对此事件高度重视,决定成立以省长袁家军为组长、有关权威专家参与的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调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2018年12月5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公布2018年11月高考英语科目加权赋分情况调查结果,认定此次高考英语科目加权赋分决策依据不充分、决策严重错误,导致结果不公正、不合理。并取消这次考试的加权赋分,恢复原始得分。同时,调查组责令决策者浙江省教育厅向社会发布整改措施并正式道歉;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党委书记郭华巍被责令免职,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王玉庆被免职并由浙江省监察委立案审查,院长孙恒予被诫勉谈话,纪委书记陈煜军被监察组立案审查。

212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