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ruojing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漫漫长路学英语初中就开始学英语了,当时有一个老师说我灵牙利齿的,英语一定能学好,很高兴也认真学,高考时,考了13分,那时仅考重点大学需要,按10%比例计入总成绩。大学中,看课本、学语法、做一点习题,最后英语及格了,毕业了。大学里的数学老师建议我们看原文版的教科书,说比较教科容易看懂,能学英语也能学好数学,我没有听。 毕业后就几乎没有碰过英语。整个一个不会说不会写。为了考研,认真地看过语法书,背过3000单词,碰巧就考过了,毕业还是挺不容易的,可能老师看我学习态度好,也过了。再工作,与英语无关,但总是想着那英语的世界里还隐藏着一个繁花似锦场景,老想去看。所以,一直有想学好英语的念头。我对自己的定位是至少能听得懂。所以,即便是有了孩子后,还跟着电视学过一段时间的《走遍美国》。可是英语水平总是没有什么改善。二、衣带渐宽终不悔,用各种方法学英语再后来,不工作了,这下有时间了,而且儿子在美国读书,我想要是自己能用英语交流,到美国去玩会方便很多,又萌发了学英语的念头。现在科技发达,学英语的手段也发展,不用上地面课,手着手机里就可以学啦。于是我在手机里背单词、跟读英文书、跟看无字幕电影、跟学口语,在手机里去过纽约、洛杉矶、英国、澳大利亚。背单词的词汇量最高曾达到过1万(因为不用,又掉到6000)可是依然不会说,看不懂原文电影。不止用过一个APP呢,斩家的、潘家的。想着每个课百十来元,还不算贵,打发时间还可向我的梦想逼近,就这样过了5年。很早时丈夫曾经给我讲了一个他碰到的导游学习英语故事:一个高中毕业的导游,说着一口地道的美音英语,大家都以为她在是国外学的,但她说没有出过国。她怎么学的?就是认真看了一部美国电影,将电影中的每一个对话都搞清楚明白,并模仿到可以脱口而出,然后就出来带外团了。我对丈夫这个故事很认可,但却没有认可到愿意去亲自去做。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原版小说,是跟读英文书《THREE DAYS TO SEE》。这本书深深地震撼到了我:一个无听力的盲人,除了能将自己身体和内心的感受描述得细致入微、跌宕起伏,让人深切体会到她心灵的丰满 ,及情绪描写的淋漓尽致外,竟然还能将外界大自然也描写栩栩如生,不管是植物、动物、玩具、海洋还有运动,都让人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她可是个盲人加聋哑呀。因为这本书,让我真实体验到了英文的美,更加激发了我要学习英文的动力。因此,我就又认真地给自己订了计划:一年看一本英文原版书,争取用一年时间能听懂看懂电影。2019年的看书的计划就是读完《THREE DAYS TO SEE》; 2019年我每天必做的功课是:背单词10个,上口语、听力课,有时还有电影课。 按照计划进行了几个月,几乎每天要花2个个小时的时间。可是依然感到进步不大。三、蓦然回首,突然开窍今年5、6月时,发生了一件事:在手机上课时,一段听力练习突然我能听懂60、70%,而且做对了3个课后题,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事,我非常开心。但我还不知是咋回事。2019年6月27日那天背单词时,突然想明白了,背单词不仅仅关注单词,更要关注单词所组成的句子,单词在这个句子中的意义,句中每个单词的读音,与其它单词前后搭配时的读音,这样你才算听懂单词,进而才有可能听懂句子。听句子就是要将句中绝大多数的单词听明白,知道它们的发音、意思及整句的意思。有这个感受,是来源于我学口语及听力时跟读时的打分。开始跟读,大多得60多分,能到70分,就挺开心的。我当时对自己的要求是每个单词不是红色就可(打分时会显示每个单词的颜色,分红白绿三种,红最差,绿最好),能到绿色就开心得不得了。后来,打分可以到80分了,但我发现每个单词都是绿色,但是打分也不到90分,这是咋回事?不解。学了辅元连读、爆破、失爆、省略、元元连读,偶尔可以跟着吐出几个连读,咦,可以达到90分了,还有一次达98分了。我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些APP设计理念是按常规交流时外国人如何发音为标准的。不是单个单词的标准发音。这下我明白了背单词不仅要记得字母怎么组合的,还得知道它怎么读,否则,你就永远听不懂别人说什么!怪不得我能背上万单词,却依然听不懂英语。于是,我反过再爬楼去找【听力五步法】 1、第一遍不看原文,直接听几遍,再对照原文及音频反复听几遍,了解大意,争取能听懂大概; 2、坐下来,用小本本把精听到的内容以一小段、一句句写下来,最好以句为单位写,直到实在写不出来为止; 3、对照文本,检查错误,并分析一下错误的原因,是连读没听出来?还是生词不知道; 4、跟读模仿,无限接近原音音频的语音语调,特别是掌握它的语调; 5、如果有时间,试着复述这一小段内容,如果不能,以后慢慢训练。这不就是我丈夫给我讲的学英语故事的详解嘛?我现在是真心认同了。 于是,原来我突然能大致听懂哪段听力,是因为碰巧那里面的单词我正好熟悉,所以听懂了。 原来我的词汇量达1万时,仅是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下认识那些单词,并没有真正学会这个单词。现在背单词是认真记住每个单词,看音标,读音标,再读例句、扩展例句,这样就发现,一天背十个单词都挺费时间的。但我想这样坚持一段时间,看是否有效。这就是我40多年的学英语的经历,虽然还未达到目的,但已看到曙光。
李小墨Lena
我是英语专业的。老师说中国人听5000小时英语之后就拥有跟母语一样的听力了。但5000小时相当于连续听200多天,正常英语学习者一天听个2小时,要听到200天的量得2400天7年左右吧。所以说学习英语是个漫长的过程。我们专业的人成天听这个,当然更容易听懂老外的话了。但是不同人听力也不一样,比如说俩人同样是做过500小时的听力练习,甲就比乙听力更好,为什么,一是有些人有语言天份,二是效率问题,比如甲注意整理词汇、集中记忆,等等。
奔跑的窝妞妞
会的。
这应该说的是习得英语和学习英语的区别吧,大量的听美剧 达到完全可理解的状态 ,这是通过内隐的方式来习得英语,我们在大量听美剧的时候我们在听什么,我们在结合情景理解单词,内化语法,连读弱读都要被大脑所慢慢识别,逐渐形成一种语言本能 ,二语习得专家克拉申曾经提出要2000小时以上的可理解性语音输入,才能达到流利听说。
但是这种方法有些不可避免的缺憾就是时间周期很长,见效慢 ,而且有些语法,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情态动词,可能没有完全形成自动化 这时候就需要通过外显的方式学语法去学习 然后通过不断输入 ,达到自动化。
外显和内隐其实在不同的阶段对学习语言是有互相促进作用 ,关键是自己所处的阶段以及目标 ,再选择合适的方法。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英语听力决定了你英语交流的水平。没有谁懂说英语,不能听英语的。因为交流是双向互动,听不懂,你如何准确回答问题?很多英语爱好者,问我是如何练习听力的,我说一下我在大学阶段是怎么迅速提高英语听力的。这些方法是经过实践取得成功的,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听力分为精听和泛听。这两种方法一定要结合起来。精听就是每天抽出四十分钟到两个小时来研究听力材料。找到合适的听力资料后,每天研究一个章节 。开始的时候,要多听几遍,不要看材料内容,直到自己真的听不懂了,再去翻看自己哪里听不懂,听不懂的原因是什么。
A-水灵儿^O^
能看电影比较有效,因为看电影时你自然而然想要知道意思,注意尽量找有中英双语字幕的,而且尽量不要看中文字幕,这样电影看多了自然就能听懂了。国内朋友学英语经常拿 老友记 做材料。而且要有一种好奇心,有什么不懂就要尽快去查,有什么感兴趣就要保持这种兴趣,并去找和这些有关的东西,慢慢就积累多了。我说的不光是单词、句子之类的,比方碰到他们的一种做法,习惯,思维,都可以去追根问底。如果一开始对英语排斥心理很严重,学英语就是受罪似地,看电影也完全不想听英文,恨不得看中文配音的,那就基本没办法了,历史已经证明,英语已经害了很多人,不喜欢就放弃,喜欢就找各种方法去学。自己不确定某种方法是不是管用,就亲自去试,问别人不一定会得到想要的答案。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