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6

善良哒小虾米
首页 > 英语培训 > pearlbuck英文介绍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与食俱进

已采纳

赛珍珠(Pearl S.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1932年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获得普利策小说奖;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本名珀尔·布克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赛珍珠以英文姓氏为姓(其父即名赛兆祥),取pearl中文意思珍珠,合成自己的姓氏。

pearlbuck英文介绍

268 评论(13)

尚同家园

赛珍珠(1892-1973)女。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3个月时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双语环境中长大,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著名美国作家。曾回美四年接受高等教育。自1919年至1935年,她与丈夫卜凯 (J. L. Buck) 长期居住在所执教的金陵大学分配给他们的两层楼房里。在这里她写出了于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大地 (Gread Earth) 三部曲》等小说,并最早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一生著译作品70余部。她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赛珍珠”三个汉字。 反对传教的教师 1919年下半年,赛珍珠随丈夫卜凯来到南京,受聘于美国教会所办的金陵大学,并住进了校内一幢单门独院的小楼。在赛珍珠和卜凯三、四十年代先后离开中国之前,一直居住在这里(即今平仓巷5号)。卜凯(J.L.Buck)是一位农学家,教授农业技术和农场管理的课程,创办了金大农业经济系并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国农家经济》等书而被视为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赛珍珠则在金陵大学外语系任教,并先后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教育学、英文等课。她既要备课、批改作用,又要参与社会工作,会见中外各界人士,还要修剪家中花园的大片花草,忙得不亦乐乎。在举行孙中山奉安大典期间,赛珍珠即在家中腾出地方,让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博士和为孙中山遗体作防腐处理的泰勒博士住了进来。徐志摩、梅兰芳、胡适、林语堂、老舍等人都曾是她家的座上客。 赛珍珠最喜欢教的课是英文,因为这门课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充分“表现”她的渊博学识和过人的口才。当然也曾有学生认为她上英文课是“海阔天空,离题万里”而告到了校长室去。她自认为“上得较为逊色”的是宗教课。在给纽约传教董事会的工作汇报中,赛珍珠直言不讳地说:“对在课堂上传授宗教知识的整套方法,我深表不满。”她认为“和正规的宗教课相比,在教育学课上传授宗教知识则更胜一筹”。这引起了董事会的不满,董事会很不客气地告诫赛珍珠:“只有正规地传授神学才算正道。”赛珍珠没有屈服于压力,在力争无效的情况下,愤而辞去了宗教课的教职。对此,陈裕光校长和许多外籍教师都深感惋惜。但是在中国、美国许多地方,赛珍珠都仍然公开声称她极为讨厌那些“喋喋不休的布道”,说布道只会“扼杀思想,蛊惑人心,在中国教会里制造出一批伪君子”。她认为,“空谈无益,基督徒应该给中国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譬如教育、医疗和卫生”。 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迄今已有多种外文译本,有的直译成《发生在水边的故事》,有的意译为《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在所有译作中,翻译得最为准确、最为精彩也是最有影响的,还当数它的第一个英译本——《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个英译本便出自赛珍珠的笔下。 赛珍珠精通汉语,对中国小说有着极高的评价。她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的致谢词便是以《中国小说》为题的,她说:中国的古典小说与“世界任何国家的小说一样,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之作”。她的这番话赢来了文学大师们的热烈掌声,因为她在数年之前翻译的《水浒传》在西方的流行,已经让人们对中国小说刮目相看了。 赛珍珠翻译《水浒传》还是2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当时南京出售着《水浒传》的好几个版本,有的只有七十回,有的长达一百二十回。赛珍珠选择的是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她认为这个版本最好,因为较长的版本结尾大多是好汉们被朝廷招安,而七十回本则自始至终贯穿着与官府反抗到底的思想。 赛珍珠之所以选定《水浒传》来翻译,既有艺术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因素。《水浒传》的口语化文字对中国小说史具有深远的影响,赛珍珠对这种文字风格很是赞赏。而小说的政治内容对她的吸引力则更大。她十分清楚,“中国历史上的起义人士不管属于哪一种人,也不论他们持有什么信仰,无一不喜欢《水浒传》,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她也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在首都南京有好事者散布谣言说,农民运动正在传播一首革命歌谣,诉说农民生活的艰辛:“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后来一查才发现原来它不是“马克思主义歌谣”,而是《水浒传》上的一首诗。所以,赛珍珠认为小说的主要矛盾是“老百姓和腐败的官府之间的斗争”。在赛珍珠眼里,梁山一百单八将类似于英国中世纪追随罗宾汉的绿林英豪,他们并非存心造反,只是受环境逼迫,万般无奈之下才揭竿而起的;他们是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公民,所反抗的是邪恶的势力和无道的社会。 在这段时间,赛珍珠除了教学之外,就是埋头翻译《水浒传》。前后耗时五年,终于将《水浒传》翻译成了一千多页的英文。而书的原名“水浒”通常被译成“Water Margin”,指的是书中许多事件的发生地。赛珍珠认为书名这样去译,西方读者肯定不知所云,她先后试用过《侠盗》、《义侠》等名,但自己都不甚满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才突来灵感,想到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于是在纽约庄台公司1933年出版这本上、下两卷的译著时即以All Men Are Brothers为名。这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在美国很是畅销,从中国杀将过去的这批“梁山好汉”,一下子就“窜”上了美国权威的“每月图书俱乐部”的排行榜。 诞生于中国《大地》的诺贝尔文学奖 193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一位女士——获奖作品是中国题材的《大地三部曲》、《异邦客》和《东风·西风》。这位“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史诗般的描述”,“为中国题材小说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的获奖者就是赛珍珠,曾经在金陵大学执教的美国人Pearl Buck。而她的所有获奖作品也大都是她在金陵大学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写成的。 赛珍珠开始写作生涯时,适逢一场不同寻常的世界性文化风潮。她读过陈独秀、胡适等人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她认为这是“现代中国的一股新生力量”,将会释放出“被压抑了许多世纪的能量”。她谙熟汉语,对中国古典文学所知甚多,又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人物接触频繁,这都有利于她对周围掀起的风暴作出判断。于是她便在平仓巷5号小阁楼的窗台下,摆放一架打字机,面对紫金山,沉入了对作品的构思之中。 1923年赛珍珠写出了处女作《也在中国》,此后便屡屡有作品发表。1927年春北伐军攻克南京时,社会失去了控制,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真是危机四伏,所以她沦落为“洋难民”,离开了南京。当1928年夏回到南京的家园时,尽管整座院落成了马厩和“公厕”,但她却在一个小壁橱里惊喜地翻出一个木箱。士兵和劫匪掠走了她的大半家产,却把这个木箱留了下来,箱中完好无损地放着她在母亲去世后为其写的《凯丽的传记》一书的手稿——这部手稿排成铅字时书名便改成了《异邦客》。赛珍珠继续创作,不久给美国的朋友戴维·劳埃德寄去了一篇曾经在杂志上发表的小说《一位中国女子说》,同时还附上了未曾发表的续篇,建议将两者合成一部长篇,书名定为《天国之风》。 戴维·劳埃德接到《天国之风》的书稿后,分别寄给了20多个出版社,纽约的庄台公司总裁理查德·沃尔什慧眼识珠,很快便决定出版赛珍珠的《天国之风》,只是将书名定为《东风·西风》。 不久赛珍珠的新作《王龙》又从南京金陵大学寄到了纽约庄台公司,沃尔什又热情地答应出版,只是觉得《王龙》之名很难为人接受,而书名应“扣人心弦,富有浪漫情调”,建议改用“大地”之类的名字。1931年春,装帧精美的《大地》(Gread Earth)出版,好评如潮,销量飙升,《大地》一下子成了1931年和1932年全美最畅销的书。并且,很快就有了德文、法文、荷兰文、瑞典文、丹麦文、挪威文等译本。庄台公司也因此从一个负责累累的出版社一跃而成为纽约著名的出版公司。沃尔什与赛珍珠双方还愉快地订下并切实履行了这样的协议:赛珍珠写什么,他就出什么。所以赛珍珠后来写成的《大地三部曲》之《儿子们》、《分家》以及其他多种文学作品,都是由沃尔什的公司出版的。

340 评论(11)

安妮果果33

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June 26, 1892 — March 6, 1973) also known as 赛珍珠 in Chinese, was an award-winning American writer who spent the majority of her life in China. Her novel The Good Earth was the best-selling fiction book in the U.S. in 1931 and 1932, and won the Pulitzer Prize in 1932. In 1938, she became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to be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her rich and truly epic descriptions of peasant life in China and for her biographical masterpieces." With no irony, she has been described in China as a Chinese writer.

171 评论(12)

小小小雨桐

赛珍珠(1892-1973)女。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3个月时即被身为传教士的双亲带到中国。在双语环境中长大,是以中文为母语之一的著名美国作家。曾回美四年接受高等教育。自1919年至1935年,她与丈夫卜凯 (J. L. Buck) 长期居住在所执教的金陵大学分配给他们的两层楼房里。在这里她写出了于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大地 (Gread Earth) 三部曲》等小说,并最早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一生著译作品70余部。她病逝后,按其遗愿,墓碑上只镌刻“赛珍珠”三个汉字。反对传教的教师1919年下半年,赛珍珠随丈夫卜凯来到南京,受聘于美国教会所办的金陵大学,并住进了校内一幢单门独院的小楼。在赛珍珠和卜凯三、四十年代先后离开中国之前,一直居住在这里(即今平仓巷5号)。卜凯(J.L.Buck)是一位农学家,教授农业技术和农场管理的课程,创办了金大农业经济系并任系主任,因出版《中国农家经济》等书而被视为美国的中国问题专家。赛珍珠则在金陵大学外语系任教,并先后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等校兼职教授教育学、英文等课。她既要备课、批改作用,又要参与社会工作,会见中外各界人士,还要修剪家中花园的大片花草,忙得不亦乐乎。在举行孙中山奉安大典期间,赛珍珠即在家中腾出地方,让中国驻美大使施肇基博士和为孙中山遗体作防腐处理的泰勒博士住了进来。徐志摩、梅兰芳、胡适、林语堂、老舍等人都曾是她家的座上客。赛珍珠最喜欢教的课是英文,因为这门课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充分“表现”她的渊博学识和过人的口才。当然也曾有学生认为她上英文课是“海阔天空,离题万里”而告到了校长室去。她自认为“上得较为逊色”的是宗教课。在给纽约传教董事会的工作汇报中,赛珍珠直言不讳地说:“对在课堂上传授宗教知识的整套方法,我深表不满。”她认为“和正规的宗教课相比,在教育学课上传授宗教知识则更胜一筹”。这引起了董事会的不满,董事会很不客气地告诫赛珍珠:“只有正规地传授神学才算正道。”赛珍珠没有屈服于压力,在力争无效的情况下,愤而辞去了宗教课的教职。对此,陈裕光校长和许多外籍教师都深感惋惜。但是在中国、美国许多地方,赛珍珠都仍然公开声称她极为讨厌那些“喋喋不休的布道”,说布道只会“扼杀思想,蛊惑人心,在中国教会里制造出一批伪君子”。她认为,“空谈无益,基督徒应该给中国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譬如教育、医疗和卫生”。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的第一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迄今已有多种外文译本,有的直译成《发生在水边的故事》,有的意译为《一百零五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在所有译作中,翻译得最为准确、最为精彩也是最有影响的,还当数它的第一个英译本——《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个英译本便出自赛珍珠的笔下。赛珍珠精通汉语,对中国小说有着极高的评价。她在诺贝尔奖授奖仪式上的致谢词便是以《中国小说》为题的,她说:中国的古典小说与“世界任何国家的小说一样,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知道《红楼梦》、《三国演义》这样的经典之作”。她的这番话赢来了文学大师们的热烈掌声,因为她在数年之前翻译的《水浒传》在西方的流行,已经让人们对中国小说刮目相看了。赛珍珠翻译《水浒传》还是2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当时南京出售着《水浒传》的好几个版本,有的只有七十回,有的长达一百二十回。赛珍珠选择的是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她认为这个版本最好,因为较长的版本结尾大多是好汉们被朝廷招安,而七十回本则自始至终贯穿着与官府反抗到底的思想。赛珍珠之所以选定《水浒传》来翻译,既有艺术上的考虑,也有“政治上”的因素。《水浒传》的口语化文字对中国小说史具有深远的影响,赛珍珠对这种文字风格很是赞赏。而小说的政治内容对她的吸引力则更大。她十分清楚,“中国历史上的起义人士不管属于哪一种人,也不论他们持有什么信仰,无一不喜欢《水浒传》,毛泽东就是其中之一”。她也听说过这样一个笑话:在首都南京有好事者散布谣言说,农民运动正在传播一首革命歌谣,诉说农民生活的艰辛:“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后来一查才发现原来它不是“马克思主义歌谣”,而是《水浒传》上的一首诗。所以,赛珍珠认为小说的主要矛盾是“老百姓和腐败的官府之间的斗争”。在赛珍珠眼里,梁山一百单八将类似于英国中世纪追随罗宾汉的绿林英豪,他们并非存心造反,只是受环境逼迫,万般无奈之下才揭竿而起的;他们是足智多谋、骁勇善战的公民,所反抗的是邪恶的势力和无道的社会。在这段时间,赛珍珠除了教学之外,就是埋头翻译《水浒传》。前后耗时五年,终于将《水浒传》翻译成了一千多页的英文。而书的原名“水浒”通常被译成“Water Margin”,指的是书中许多事件的发生地。赛珍珠认为书名这样去译,西方读者肯定不知所云,她先后试用过《侠盗》、《义侠》等名,但自己都不甚满意。直到出版前不久,她才突来灵感,想到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于是在纽约庄台公司1933年出版这本上、下两卷的译著时即以All Men Are Brothers为名。这是《水浒传》的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在美国很是畅销,从中国杀将过去的这批“梁山好汉”,一下子就“窜”上了美国权威的“每月图书俱乐部”的排行榜。诞生于中国《大地》的诺贝尔文学奖193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是一位女士——获奖作品是中国题材的《大地三部曲》、《异邦客》和《东风·西风》。这位“对中国农民生活进行了史诗般的描述”,“为中国题材小说作出了开拓性贡献”的获奖者就是赛珍珠,曾经在金陵大学执教的美国人Pearl Buck。而她的所有获奖作品也大都是她在金陵大学一边教书、一边创作写成的。赛珍珠开始写作生涯时,适逢一场不同寻常的世界性文化风潮。她读过陈独秀、胡适等人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对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她认为这是“现代中国的一股新生力量”,将会释放出“被压抑了许多世纪的能量”。她谙熟汉语,对中国古典文学所知甚多,又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人物接触频繁,这都有利于她对周围掀起的风暴作出判断。于是她便在平仓巷5号小阁楼的窗台下,摆放一架打字机,面对紫金山,沉入了对作品的构思之中。1923年赛珍珠写出了处女作《也在中国》,此后便屡屡有作品发表。1927年春北伐军攻克南京时,社会失去了控制,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真是危机四伏,所以她沦落为“洋难民”,离开了南京。当1928年夏回到南京的家园时,尽管整座院落成了马厩和“公厕”,但她却在一个小壁橱里惊喜地翻出一个木箱。士兵和劫匪掠走了她的大半家产,却把这个木箱留了下来,箱中完好无损地放着她在母亲去世后为其写的《凯丽的传记》一书的手稿——这部手稿排成铅字时书名便改成了《异邦客》。赛珍珠继续创作,不久给美国的朋友戴维·劳埃德寄去了一篇曾经在杂志上发表的小说《一位中国女子说》,同时还附上了未曾发表的续篇,建议将两者合成一部长篇,书名定为《天国之风》。戴维·劳埃德接到《天国之风》的书稿后,分别寄给了20多个出版社,纽约的庄台公司总裁理查德·沃尔什慧眼识珠,很快便决定出版赛珍珠的《天国之风》,只是将书名定为《东风·西风》。不久赛珍珠的新作《王龙》又从南京金陵大学寄到了纽约庄台公司,沃尔什又热情地答应出版,只是觉得《王龙》之名很难为人接受,而书名应“扣人心弦,富有浪漫情调”,建议改用“大地”之类的名字。1931年春,装帧精美的《大地》(Gread Earth)出版,好评如潮,销量飙升,《大地》一下子成了1931年和1932年全美最畅销的书。并且,很快就有了德文、法文、荷兰文、瑞典文、丹麦文、挪威文等译本。庄台公司也因此从一个负责累累的出版社一跃而成为纽约著名的出版公司。沃尔什与赛珍珠双方还愉快地订下并切实履行了这样的协议:赛珍珠写什么,他就出什么。所以赛珍珠后来写成的《大地三部曲》之《儿子们》、《分家》以及其他多种文学作品,都是由沃尔什的公司出版的。

342 评论(10)

nixiaoyanzz

赛珍珠(Pearl Sydenstricker Buck或Pearl Buck)(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直译珀尔·巴克,美国作家。1932年借其小说《大地》(The Good Earth),成为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小说奖的女性;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她也是唯一同时获得普利策奖和诺贝尔奖的女作家,作品流传语种最多的美国作家。Pearl Sydenstricker Buck (June 26, 1892 — March 6, 1973) also known by her Chinese name Sai Zhenzhu , was an award-winning American writer who spent the majority of her life in China. Her novel The Good Earth was the best-selling fiction book in the U.S. in 1931 and 1932, and won the Pulitzer Prize in 1932. In 1938, she became the first American woman to be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for her rich and truly epic descriptions of peasant life in China and for her biographical masterpieces."参考w i ki 有中文和英文的,很详细

14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