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taQinQin
1、第一章:葵花的亲生爸爸以及人们疼爱葵花。2、第二章:葵花的爸爸因为意外辞世,葵花成了孤儿。3、第三章:人们把葵花送到青铜家,以及青铜这个聪明的哑巴的故事。4、第四章:青铜一家为了让葵花读书,编了一百双草鞋,青铜在冰天雪地里光着脚卖完了这些鞋。5、第五章:青铜家的屋顶被旋风卷跑了,积蓄也没有了。大家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赚钱。
时光穿梭地鱼
一、青铜
一个生在乡村最贫穷家庭中的男孩,仅靠卖芦花鞋生活,因生病无钱医治而变成一个哑巴。可想而知,青铜是个物质生活极其贫乏的孩子,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面对苦难时他依然善良,依然对生活充满向往。
青铜,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努力成长,在上学时选择放弃,在葵花教他学习时无比专注。
二、葵花
一个地地道道的城市女孩,却因为“文革”跟着爸爸来到了陌生的大麦地,过上了一个农村孩子的生活。可想而知,她当时的无奈和不适。
雪上加霜的是:葵花,从一个生活在父母怀中幸福的女孩变成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被别家收养。她不会干农活,但是她认真去做;她吃不惯野菜和糙米,但她从不抱怨;她分不清草和麦苗,但是她还是学着放牛。面对一件件的难事,葵花努力适应,一点点地学。
扩展资料:
作品影响
《青铜葵花》自2005年出版之后9年间,印刷百次,销售达到200万册。
2014年,由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发起,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天天出版社主办的首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启动。这个全新设立的儿童文学奖每年评选一次,旨在鼓励具有高文学品质的优秀儿童小说创作,尤其是长篇儿童小说创作。
2015年,英文版《青铜葵花》由英国沃克公司出版,沃克公司将该书纳入其“世界的声音—全球最美小说系列”,并获得“笔会奖”。2015年10月,有关部门精选了60余种反映中国传统和现当代文化的优秀图书,在“2015伦敦中国图书节”上推出,并在英国各大书店展销。
截止2017年7月,《青铜葵花》实现了在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意大利、越南、韩国、斯洛文尼亚、日本、埃及等13个国家的版权输出。其中法文版多次重印,并另推出法国俱乐部版。德文版和意大利文版则受到当地主流媒体高度评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铜葵花
yiranrenxiaoyao
1、第一章:葵花的亲生爸爸以及人们疼爱葵花。2、第二章:葵花的爸爸因为意外辞世,葵花成了孤儿。3、第三章:人们把葵花送到青铜家,以及青铜这个聪明的哑巴的故事。4、第四章:青铜一家为了让葵花读书,编了一百双草鞋,青铜在冰天雪地里光着脚卖完了这些鞋。5、第五章:青铜家的屋顶被旋风卷跑了,积蓄也没有了。大家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赚钱。6、第六章:葵花成了村里演出的主持人,青铜用冰为妹妹做了一串项链。7、第七章:蝗灾夺走了大麦地的一切植物,青铜和葵花- -起挖芦根, 抓野鸭。8、第八章:奶奶老了、病了。葵花为了给家里省钱故意考出不及格,跑到江南捡银杏。9、第九章:奶奶死了,葵花被接回了城市,青铜坐在草垛上等葵花回来。扩展资料该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葵花的命运,她先是和她的父亲在干校生活,父亲不幸遇难后,又被另一位主人公青铜一家领养,并和青铜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这个女孩召回城市。青铜从此便常常望着芦荡的尽头,遥望葵花所在那座城市的方向。 该小说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
lucifer487
勃朗特三姐妹 夏洛特·勃朗特[编辑本段]"勃朗特三姐妹"的简介 夏洛蒂:[1](Charlotte Brontë)(1816-1855)夏洛蒂像她成功塑造的人物形象简·爱一样,个子矮小,其貌不扬,充满智慧 艾米莉:(Emily Brontë)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英国女作家,诗人,夏绿蒂•勃朗特之妹。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写诗,姐妹三人於1846年出版了一本自费出版诗集,以艾米莉为主。她的诗的风格往往是直抒胸臆,感情浓烈;景物描写常常荒僻,寂寥。但她的小说《呼啸山庄》掩盖了她诗歌的光芒。 安妮:(Anne Brontë)安妮是勃朗特家最小的女孩,她温柔娴静,安静内向,和两个姐姐相比天分稍低。她只活了29岁,而且在短暂生命的后十年,从事郁闷的家庭教师工作 就占去了她很多时间,但她还是写出了两部小说《艾格尼斯·格雷》和《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 》,在英国 文学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爱紫色的射手
姓名:青铜简介:青铜在一次大火中说不出了话,便成了哑巴。自从葵花被他们家收养以后,青铜对妹妹葵花特别好。他是个聪明的哑巴,想方设法让妹妹上学,给妹妹串冰项链。姓名:葵花简介:葵花来自城市,她爸爸是艺术家,最喜欢向日葵,所以给女儿取名叫葵花。他们来到大麦地,可爸爸却不幸落水身亡,她就被青铜一家收养。虽然日子清苦,但她很快乐,最后,还是被爸爸的同事接走了。葵花很善良 、乖巧,令人喜欢。
casa1363007
不抱怨,不失望,不幻想Don't complain, don't despair, don't daydream注: 如果楼主意思是“不令人失望”,那就翻译成 don't disappoint. 还有,“不幻想”不知道楼主是什么意思,如果是白日梦那种,就是daydream(名词、动词同样),如果想说纯粹就是不要幻想,那就是fantasize, 不是fantasy, 因为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无抱怨,无失望,无幻想, 这是二楼的翻译No complaints, no disappointments, no daydreaming望采纳
等开到荼蘼
勃朗特三姐妹 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中对女性独立性格的叙述、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对极端爱情和人格的描写、安妮·勃朗特在《艾格尼丝·格雷》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寂寞情绪,令人回味无穷。一家三姐妹占据了英语文学名人史中的三个席位,恐怕连众多男性作家都自叹弗如,无怪乎会有络绎不绝的崇拜者们在英国哈沃斯的勃朗特故居寻觅三姐妹留下的痕迹。 于是,描述她们的传记成了文学爱好者们的期待。虽已有不少先例在前,但简·奥尼尔的这本《勃朗特姐妹的世界》仍以全方位的角度,别具一格、图文并茂地展开了对这三位传奇女性的了解之旅。从生平介绍开始,分析她们的著作,又连带描述当时英国的时代背景,再加上书中所插的数百幅人物肖像画和三姐妹曾用过的物品照片,曾居住过的房屋照片以及她们的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后的剧照,分门别类,从容不迫地娓娓道来,很符合英国人的风格。 看这样一本将传记、评论和背景介绍相结合的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既能满足我们的对名人私生活的“窥视”欲望,也能因此更好地了解作家作品,又能以文化旅游的角度了解当时英国的时代背景。[编辑本段]夏洛蒂·勃朗特 英国女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之姐,是活跃在英国文坛上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她是三姐妹中年龄最大的。三姐妹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约克郡一个与世隔绝村子里的牧师家庭。父亲是个穷牧师,名叫佩特里克·勃朗特(1777—1861),原是个爱尔兰教士,1812年娶英国西南部康瓦耳郡(Cornwall)玛丽亚·勃兰威尔为妻,膝下六个儿女。大女儿玛丽亚(1814),二女儿伊莉莎白(1815),三女儿夏洛蒂(1816),独子勃兰威尔(1817),下边就是艾米莉(1818)和安妮(1820)。后面四个都生在位于约克郡旷野的桑顿村,勃朗特先生便在这一教区任牧师职。1820年全家搬到豪渥斯地区,在旷野的一处偏僻的角落安了家。她们三姊妹就在这个地方度过了一生。 1827年她们的母亲逝世,姨母从康瓦耳郡来照顾家庭。三年后,以玛丽亚为首的四姊妹进寄宿学校读书。由于生活条件太差,玛丽亚与伊莉莎白患肺结核夭折,夏洛蒂与艾米莉幸存,自此在家与兄弟勃兰威尔一起自学。这个家庭一向离群索居,四个兄弟姊妹便常以读书、写作诗歌,及杜撰传奇故事来打发寂寞的时光。全靠他们一位小有资产的姨妈资助他们上学,并留给他们财产。后来三姐妹利用这笔财产的一部分自费出版了他们的第一部诗歌合集。童年的夏洛蒂常和其他兄弟姐妹一起用小本写一些奇特的故事。基于父母遗传的天分和他们后天的努力,三姐妹都有名擅长写作,1847年,他们都发表了小说,夏洛蒂用柯勒贝尔的笔名发表了《简· 爱》。夏洛蒂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也曾与妹妹艾米莉一起于1842年去比利时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和古典文学。 夏洛蒂的作品主要描写贫苦的小资产者的孤独、反抗和奋斗,属于被马克思称为以狄更斯为首的“出色的一派”。《简·爱》是她的处女作,也是代表作,至今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实际上,勃朗特三姐妹自幼便热爱写作,常常一起在本上写一些关于伯爵的小说,可惜日后都丢失了。夏洛蒂还出版过诗集。她的其他小说有:《雪莉》(1849)、《维莱特》(1853)和《教师》(1857)。其中《维莱特》可以看做是她个人的小说体自传,与她的人生经历十分相似。这位天生体弱的女作家是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编辑本段]艾米莉·勃朗特 勃朗待,E.(1818~1848)英国女作家。她的祖先是凯尔特人和摩尔人的后代,所以从情感上更亲近苏格兰人。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姐。出生于贫苦的牧师之家,曾在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求学,也曾随姐姐去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学习法语、德语和法国文学,准备将来自办学校,但未如愿。艾米莉性格内向,娴静文雅,从童年时代起就酷爱写诗。1846年,她们三姐妹曾自费出过一本诗集。《呼啸山庄》是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发表于1847年12月。她们三姐妹的三部小说——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小妹妹安妮的《艾格尼斯·格雷》是同一年问世的。除《呼啸山庄》外,艾米莉还创作了193首诗,被认为是英国一位天才的女作家。[编辑本段]安妮·勃朗特 安妮·勃朗特1820年出生,是勃朗特姐妹中的小妹妹。她比夏洛蒂·勃朗特小四岁,比艾米莉·勃朗特小两岁。两位姐姐夏洛特和艾米莉分别以《简·爱》和《呼啸山庄》享有盛誉。安妮·勃朗特十九岁时到米尔菲尔德的英汉姆家任了八个月的家庭教师,1840至1845年间又在梭普格林的罗宾逊家任家庭教师。两次的家庭教师生涯使她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成为她日后文学创作的基础。1847年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和安妮的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艾格尼斯·格雷》同时出版。1848年,安妮又出版了她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正当安妮的小说艺术日趋成熟时,不幸因结核病恶化而去世,年仅二十九岁。安妮·勃朗特的小说风格与她的两位姐姐不同,文风与简·奥斯汀颇为相似。[编辑本段]三姐妹作品 简·爱 《简·爱》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和勃朗宁夫人构成那个时代英国妇女最高荣誉的完美的三位一体。 《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阐释了这样一个主题:人的价值=尊严+爱。 《简·爱》刚出版时,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用的笔名是柯勒贝尔。以至于之后她的姐妹们出的书都被误认为是她写的。好在她之后亲自在《简·爱》再版时澄清事实。 小说设计了一个很光明的结尾--虽然罗切斯特的庄园毁了,他自己也成了一个残废,但我们看到,正是这样一个条件,使简·爱 不再在尊严与爱之间矛盾,而同时获得满足--她在和罗切斯特结婚的时候是有尊严的,同时也是有爱的。 小说告诉我们,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小说的结局给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这样一种生活。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局过于完美,甚至这种圆满本身标志着浮浅,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对这种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严加爱,毕竟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价值=尊严+爱这道公式付之实现常常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地似乎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与富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这样为爱情为人格抛弃所有,而且义无反顾。《简·爱》所展现给我们的正是一种化繁为简,是一种返朴归真,是一种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觉,是一种不计得失的简化的感情,它犹如一杯冰水,净化每一个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 【简·爱内容梗概】 简·爱的父亲是个穷牧师,当她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双双去世。简·爱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先生临死前曾嘱咐妻子好好照顾简·爱。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屋子里。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吓昏了过去。重病一场,过了很久才慢慢恢复健康。 她再也不想呆在里德太太家了,里德太太就把她送进达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他用种种办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简·爱与孤儿海伦结成好友,教师潭泊尔小姐很关心她。在孤儿院里一场传染性的伤寒,夺走了许多孤儿的生命,海伦就在这场伤寒中死去,这对简·爱 打击很大。 简毕业后留校当了两年教师,她受不了那里的孤寂、冷漠,登广告找到了一个家庭教师的工作,于是她来到了桑费尔德庄园。在桑费尔德庄园只有庄园主罗彻斯特和他的私生女阿戴尔·瓦伦斯,而罗彻斯特经常到国外旅行,所以简·爱到桑费尔德好几天也没见到罗彻斯特。 一天黄昏,简·爱外出散步,惊了刚刚从外面回来的罗彻斯特的马,罗彻斯特从马上摔了下来,简急忙上前去扶他,回到家后简才知道他便是庄园主罗彻斯特。罗彻斯特是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的人,他和简·爱经常为某种思想辩论不休。 在桑费尔德庄园不断发生奇怪的事情。有一天夜里,简·爱简被一阵奇怪的笑声惊醒,发现罗彻斯特的房门开着,床上着了火,她叫醒罗彻斯特并扑灭火。罗彻斯特告诉简·爱三楼住着一个女栽缝格雷斯·普尔,她神精错乱,时常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狂笑声,并要她对此事严守秘密。 罗彻斯特经常参加舞会,一天他把客人请到家里来玩,人们都以为在这场舞会上罗彻斯特会向布兰奇小姐求婚。在宴会上罗彻斯特坚持要简·爱也到客厅里去,客人们对简·爱的态度十分轻慢,罗彻斯特却邀请简·爱跳舞,简·爱感觉到自己对罗彻斯特产生感情。 一天,罗彻斯特外出,家里来了一个蒙着盖头的吉卜赛人。当轮到给简·爱算命时,简·爱发现这个神秘的吉卜赛人就是罗彻斯特,他想借此试探简对他的感情。这时庄园里又来了个名梅森的陌生人,当晚他被三楼的神秘女人咬伤了,简帮罗彻斯特把他秘密送走。 不久,里德太太派人来找简,说她病危要见简一面。回到舅母家中,里德太太给她一封信,这封信是三年前简的叔父寄来的,向她打听侄女的消息,并把自己的遗产交给简·爱。里德太太谎称简在孤儿院病死了,直到临终前才良心发现把真相告诉简。 简·爱又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感觉像回到家一样。回来后,罗彻斯特向她求婚,简·爱答应了,并高兴地准备婚礼。婚礼前夜,简·爱从梦中惊醒,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撕成碎片。罗彻斯特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梦,第二天当简醒来时发现婚纱真的成了碎片。 婚礼如期举行,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教堂,声称婚礼不能进行,他说罗彻斯特15年前娶梅森先生的妹妹伯莎·梅森为妻。罗彻斯特承认了这一事实,并领人们看被关在三楼的疯女人,那就是他的合法妻子。她有遗传性精神病史,就是她在罗彻斯特的房间放火,也是她撕碎简的婚纱。 简·爱悲痛欲绝地离开了桑费尔德庄园。她的仅有的积蓄花光了,沿途乞讨,最后晕倒在牧师圣约翰家门前,被圣约翰和他的两个妹妹救了。简·爱住了下来,圣约翰为她谋了一个乡村教师的职位。 不久,圣约翰接到家庭律师的通知,说他的舅舅约翰简去世了,留给简二万英镑,要圣约翰帮助寻找简·爱。圣约翰发现简·爱是他的表妹,简·爱执意要与他们分享遗产。圣约翰准备去印度传教,临行前向简·爱求婚,但他坦率地告诉她,他要娶她并不是因为爱她,而是他需要一个很有教养的助手。简·爱觉得应该报答他的恩情,但迟迟不肯答应他。当夜,圣约翰在荒原上等待简·爱的答复,就在简·爱要作出决定的时候,她仿佛听到罗彻斯特在遥远的地方呼喊她的名字“简,回来吧!简,回来吧!”她决定回到罗彻斯特身边。 当简回到桑费尔德庄园时,整个庄园变成一片废墟。原来几个月前,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疯女人伯莎放火烧毁了整个庄园,罗彻斯特为了救她,被烧瞎了双眼,孤独地生活在几英里外的一个农场里。简·爱赶到家场,向他吐露自己的爱情,他们终于结婚了。 两年之后,治好了罗彻斯特的一只眼睛,他看到了简·爱为他生的第一个孩子。 《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WutheringHeights”)的作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这位女作家在世界上仅仅度过了三十年便默默无闻地离开了人间。应该说,她首先是个诗人,写过一些极为深沉的抒情诗,包括叙事诗和短诗,有的已被选入英国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中二十二位第一流的诗人的诗选内。然而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她与《简·爱》(“Jane Eyre”)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BronteD,1816—1855),和她们的小妹妹——《爱格尼斯·格雷》(“Agnes Grey”)的作者安•勃朗特(AnneBronteD,1820—1849)号称勃朗特三姊妹,在英国十九世纪文坛上焕发异彩。特别是《简爱》和《呼啸山庄》,犹如一对颗粒不大却光彩夺目的猫儿眼宝石,世人在浏览十九世纪英国文学遗产时,不能不惊异地发现这是稀世珍物,而其中之一颗更是如此令人留恋赞叹,人们不禁惋惜这一位才华洋溢的姑娘,如果不是过早地逝世,将会留下多少璀璨的篇章来养育读者的心灵!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