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花生
个人认为英语语言文学是做好翻译的基础。如果语言是什么没弄清楚,而或一点文学常识不懂,没有一定的文学素养,搞翻译,那是空谈!翻译学当然和翻译也该是有区别的,前者更注重理论吧!个人经历来看,许多大学的翻译下的相关专业是放在语言文学下面的。比如西南大学的翻译理论实践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就考的是语言文学。
一人食24
介绍:元1564~公元1616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莎士比亚18岁时与一个26岁的女子结婚,他不满21岁时已有了三个孩子。几年后他来到伦敦,成为一名演员和剧作家。他三十而立,蜚声剧坛,四年后就已经成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写了《儒略·凯撒》、《奥塞罗》、《麦克白》和《李尔王》这样的杰作。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他的子孙都已经断宗绝代了。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就莎士比亚的天才、成就和声望而言,他的名字未能在本册中名列前茅看来有点离奇。我把莎士比亚排得这样低,不是因为我不赏识他的艺术成就,而是我认为文学艺术人物一般说来对人类历史影响较小。宗教领袖、科学家、政治家、探险家、哲学家或发明家的活动经常影响到人类奋斗的许多其他领域的发展。例如,科学的进展对经济和政治事物已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影响了宗教信仰、哲学观点和艺术的发展。一位著名的画家,虽然可能对后来的画家的作品影响很大,但是他对音乐和文学可能带来的影响却微乎其微,对探险和其他人类奋斗的领域实际上则毫无影响可言。类似的说法也适合于诗人、剧作家和音乐作曲家。一般说来,文艺人物只对文艺有影响,实际上只对他们所从事的那个特殊领域有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没有一名文学、音乐或美术人物被列进前三十名,且只有少数几个人物才被列入本册。那么为什么本册中有文艺人物呢?这是因为欣赏文艺对每个人的生活有一定的直接影响(虽然这种影响并不总是很大),换句话说,一个人可能会花一部分时间听音乐,一部分时间读书,一部分时间作画,等等。即使我们听音乐的时间对我们的其他活动毫无影响(这肯定是种夸张的说法),这一部分时间仍然代表着我们生活中的无聊时间。一位艺术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可能比我们听、读或看他的作品所花的时间还要多。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很可能对其他作家的创作活动产生影响,他们的作品为我们所体验和赏识。在有些情况下,文艺作品或多或少地有些明确的哲学内容,这会影响我们对其他问题的看法。当然文学作品比音乐或美术作品更经常是如此这般。例如,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三幕,第一场)中,莎士比亚让亲王说:“对杀人的凶手不能讲慈悲,否则就是鼓励杀人。”这里提出的观点(不管人们接受与否)具有鲜明的哲学内容,可能会对人们的政治态度产生影响,而不是其他如欣赏“蒙娜丽莎”①所产生的影响。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这看来是无容置辩的。相对来说,今天很少有人谈乔叟、维吉尔、甚至荷马的作品,但是要上演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肯定会有很多观众。莎士比亚创造词汇的天才是无与伦比的,他的话常被引用——甚至包括从未看过或读过他的戏剧的人。况且他的名气也并非昙花一现。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由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已经接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因此在将来的许许多多世纪里也将会受到普遍欢迎,这一推测看来不无道理。在评价莎士比亚的影响时,我们应该这样考虑,如果没有他,就根本不会有他的作品(当然类似的论断适合于每一位文学艺术人物,但是这个因素在评价一般的艺术家的影响时看来并不特别重要)。虽然莎士比亚用英文写作,但是他是一位真正闻名世界的人物。虽然英语不完全是一种世界语言,但是它比任何其它语言都更接近世界语言。而且莎士比亚的作品被译成许多种文学,许多国家都读他的著作,上演他的戏剧。当然有些受欢迎的作家的作品也会受到文学评论家的轻视,但是莎士比亚就不同了,文学学者都不遗余力地赞扬他的作品。世世代代的戏剧家都研究他的作品,企图获得他的文学气质。正是因为莎士比亚对其他作家有巨大的影响和不断受到大众的赏识,才使他在本书中获得相当高的名次。①“蒙娜丽莎”(MonaLisa):又称“拉·乔肯达”La Cioconda。为达·芬奇最著名的作品,完成于1503—1506年间。画中的蒙娜丽莎虽身著丧服,但是从脸上神秘微笑的表情,以及背景的自然描写,成为充满了强烈暗示性的作品,连带的也产生了许多传说。
阳光小暖哈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年),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重要的作家,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欧洲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被喻为“人类文学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他亦跟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Aeschylus)、索福克里斯(Sophocles)及欧里庇得斯(Euripides),合称为戏剧史上四大悲剧家。翻译家施咸荣于1964年前完成出版《莎士比亚全集》的准备工作,并于1978年出版,1980年施咸荣出版专著《莎士比亚和他的戏剧》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和年代、他的戏剧和艺术特色等。莎士比亚最早的剧作是以当时常见的风格写成的。他采用标准的语言书写,常常不能根据角色和剧情的需要而自然释放。 诗文由扩展而定,有时含有精心的隐喻和巧妙构思,语言通常是华丽的,适合演员高声朗读而不是说话。一些评论家的观点认为,《泰特斯·安特洛尼克斯》中庄重的演说词,经常阻碍了情节,《维洛那二绅士》的台词则被评论为做作不自然。 很快莎士比亚从传统风格转向他自己的特点。《理查三世》开幕时的独白开创了中世纪戏剧中的邪恶角色。同时,理查生动的充满自我意识的独白延续到莎士比亚成熟期剧作中的自言自语。 没有单独一个剧本标志着从传统风格到自由风格的转换,莎士比亚的整个写作生涯中综合了这两种风格,《罗密欧与朱丽叶》可能是这种混合风格最好的诠释。到1590年代中期创作《罗密欧和朱丽叶》、《理查二世》和《仲夏夜之梦》时期,莎士比亚开始用更自然的文字写作。他渐渐将他的隐喻和象征转为剧情发展的需要。莎士比亚惯用的诗的形式是无韵诗,同时结合抑扬格五音步。实际上,这意味着他的诗通常是不押韵的,每行有10个音节,在朗读时每第二个音节为重音。他早期作品的无韵诗和后期作品有很大区别。诗句经常很优美,但是句子倾向于开始、停顿、并结束在行尾,这样有可能导致枯燥。 当莎士比亚精通传统的无韵诗后,他开始打断和改变规律。这项技巧在《朱利叶斯·凯撒》和《哈姆雷特》等剧本的诗文中,释放出新的力量和灵活性。《哈姆雷特》之后,莎士比亚的文风变化更多,尤其是后期悲剧中更富有感情的段落。英国文学评论家安德鲁·塞西尔·布拉德利将这种风格描述为“更紧凑、明快、富有变化,并且在结构上比较不规则,往往错综复杂或者省略”。 在创作生涯后期,莎士比亚采用了很多技巧来达到这些效果,其中包括跨行连续、不规则停顿和结束,以及句子结构和长度的极度变化。完整地理解意思对听众是挑战。 后期的传奇剧,情节及时而出人意料地变换,创造了一种末期的诗风,其特点是长短句互相综合、分句排列在一起,主语和宾语倒转、词语省略,产生了自然的效果。莎士比亚诗文的特征和剧院实际效果有关。 象那个时代所有的剧作家一样,莎士比亚将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和拉斐尔·霍林斯赫德等创作的故事戏剧化。 他改编了每一个情节来创造出几个观众注意的中心,同时向观众展示尽可能多的故事片段。设计的特点保证了莎士比亚的剧作能够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剪裁宽松地诠释,而不会丢失核心剧情。 当莎士比亚的技巧提高后,他赋予角色更清晰和更富有变化的动机以及说话时独一无二的风格。然而,后期的作品中他保留了前期风格的特点。在后期的传奇剧中,他故意转回到更虚假的风格,这种风格着重了剧院的效果。
崎岛莫奈子
二、外国文学常识大全英 国作 者 说明莎士比亚(1564–616)著名戏剧家诗人。 文艺复兴:是14至16世纪欧洲发生的文化革新运动。代表作: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悲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笛福(1660–1731) 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1667—1745)) 幻想小说《格列佛游记》拜伦(1788–1824)浪漫主义诗人 长篇政治讽刺诗《唐璜》雪莱(1792—1822)浪漫主义诗人 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狄更斯(1812–1870)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长篇小说《艰难时世》、《双城记》。萨克雷(1811–1863) 长篇小说《名利场》夏洛蒂•勃朗特(姐)(1816–1855)艾米丽•勃朗特(妹)(1818–1848) 长篇小说《简•爱》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哈代(1840–1828) 长篇小说《苔丝》又名《德伯家的苔丝》萧伯纳(1856–1950) 爱尔兰人,1876移居英国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苹果车》柯南道尔(1859—1930) 《福尔摩斯探案》法 国作者 说 明拉伯雷(1494–1553) 长篇小说《巨人传》莫里哀(1622–1672) 喜剧名作有《伪君子》、《吝啬鬼》和《唐璜》司汤达(1783–1842) 《红与黑》巴尔扎克(1799–1850) 九十作部作品收编为《人间戏剧》,是世界文学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创作之一。雨果(1802–1885) 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最极出代表。《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大仲马(1802–1870) 《三个火枪手》(即《三剑客》)、《基度山伯爵》福楼拜(1821–1880) 《包法利夫人》都德(1840–1897) 代表作《伯林之围》、《小东西》莫泊桑(1850–1893) 短篇《羊脂球》;长篇小说《漂亮的朋友》一生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部长篇,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罗曼•罗兰(1866–1944 191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克利斯朵夫》(以贝多芬为原型)德 国作者 说明歌德(1749–1832)诗人、剧作家 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席勒(1759–1805)诗人,剧作家 《阴谋与爱情》海涅(1797–1956)诗人、政论家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意 大 利作 者 说明但丁(1265–1321) 叙事长诗《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但丁被恩格斯称为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薄 伽 丘(1313–1357) 短篇小说《十日谈》薄伽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作家,人文主义的重要代表。歌 尔 多 尼(1707-1793) 喜剧作家。一生写有250多部剧本,代表作有:《女店主》、《一仆二主》。俄 国 (前苏联)作 者 说明普希金 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果 戈 里(1809–1950) 戏剧《钦差大臣》、《死魂灵》果戈里是十九世纪俄国最优秀的讽刺作家,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屠格涅夫(1818–1883) 长篇小说《父与子》;散文故事集《猎人笔记》。列夫•托尔斯泰(1828—1920)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瓦)《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拿坡仑入侵俄国为题材,描写俄国人民反抗法军的斗争。列宁称它为“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契诃夫(1860–1904) 中篇小说《第六病室》、剧本《樱桃园》、短篇小说《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是俄罗期唯一一个以短篇小说创作登上世界文坛高峰的作家。高尔基(1868–1936) 长篇小说《母亲》(主人公:巴威尔和尼洛芙娜)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杰出代表”,《母亲》是人部“非常及时的书”。法捷耶夫(1901—1956) 长篇小说《毁灭》、《青年近卫军》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 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肖洛霍夫 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美 国作者 说明惠特曼(1819–1892) 代表作《草叶集》他是美国最伟大的民主诗人。马克•吐温(1835–1910) 短篇小说《竞选州长》、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作品特点:幽默讽刺见长,多用民间口语。欧•亨利(1862–1910) 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和美国的欧•亨利欧亨利的作品被誉为“美国生活幽默的百科全书”。海明威 《老人与海》(描写一个老渔夫与鲨鱼的斗争。)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 它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塞万提斯(1805—1875)(西班牙作家,代表作是讽刺灭亡了的骑士制度和骑士文学的优秀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易卜生(挪威作家。著名剧作《玩偶之家》被称为是“妇女独立的宣言书”。主人公娜拉。)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川端康成(日本作家。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古者》、《雪国》、《千只鹤》)泰戈尔(印度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沉船》、诗集《吉檀伽利》。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