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03

艾薇喵跑
首页 > 英语培训 > 唐山梦佳文化英语培训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花小卷2010

已采纳
当然有啊

唐山梦佳文化英语培训

288 评论(13)

starjing99

PS:某些公号,请别抄袭我,我也发公号 李崇霄是公认的演技派男星,为影视人物画廊增添了一系列经典角色。比如《老牛家的战争》中的“牛志文”、《夜幕下的哈尔滨》中的“秦德利”、《妯娌的三国时代》中的“何平”、《马文的战争》中的“李义”等,一个个血肉,让人过目难忘。 李崇霄的妻子茵娜是德国人,长期随丈夫在北京定居。 结婚20多年来,李崇霄与妻子是从吵吵闹闹中走过来的。越吵两人感情越深,越吵两人越相爱…… 李崇霄1971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上面有个哥哥。小时候因父母工作忙,他是跟着农村的爷爷奶奶长大的。 淳朴的乡风民风,锻造出李崇霄善良淳朴、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身高1.80米的他,外形清秀帅气,是帅哥一枚。 高中毕业后,李崇霄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电视台,主持一档生活类节目。 电视台属于事业行政单位,条条框框很多,李崇霄不喜欢被束缚。加上骨子里热爱表演, 1994年,他从北京电视台辞职了,准备去闯演艺圈。 很多人说他:“你怎么这么傻呀,当主持人多风光?多少人想进电视台进不去,你眼睛眨都不眨就出来了!” 父母和哥哥也为李崇霄的前途担忧,不知命运会将他抛向何方? 演艺圈没有李崇霄想象的那么好混,很多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都在家待业,为一个小角色挤得头破血流,何况他一个半路出家的新人? 从1994到1997年,李崇霄只参演了《武夷仙凡界》《隋唐演义》等4部影视剧,且演的都是小配角。 微薄的片酬根本养不活李崇霄。那时他特别穷,租的是平房,出门挤公交车或骑单车,买一袋馒头回家还得算计着吃。 父母要求他回唐山发展,李崇霄说:“我有梦想,北京能帮我圆梦。有几个能一朝成名?我对未来有信心。” 1997年11月1日,李崇霄应邀参加圈内聚会,邂逅了德国美女茵娜(那时她不叫茵娜,因为德国名字太长,后来李崇霄的父亲给她取中国名字茵娜)。 茵娜身材高挑,皮肤白皙,一双水汪汪的蓝眼睛会说话。她出生于德国慕尼黑,在国内学的表演,后到莫斯科电影学院进修5年。 因同样喜爱表演,两人没有心理距离。当时茵娜只会用中文说“红茶”“绿茶”,李崇霄会一点英语,他们便艰难地用英语交流。 李崇霄漂在北京,茵娜漂在中国,两人在北京都没有根。这对跨国青年特别喜欢看电影,因为电影票很贵,李崇霄便用自行车载着茵娜,去各所高校蹭露天电影。 有时夜深饿了,李崇霄就花两块钱买两个烤红薯,一人一个,在月光下吃得津津有味。 随着两人的感情往爱情方向靠岸,李崇霄向茵娜交底:“我家不在北京,在北京没有房子,也没有轿车和存款,就是穷小子一枚。” 说实话,凭茵娜的美貌和个人条件,完全可以找个条件优越的男人。但她喜欢李崇霄的帅气、才华,及骨子里散发出来的真诚。 茵娜回答李崇霄: “条件差有什么关系呢?吃牛肉是过日子,吃土豆也是过日子。”茵娜不嫌弃自己穷,让李崇霄非常感动。 1999年春天,他们相爱了。 不久,李崇霄正在出租屋看书,茵娜拖着行李箱进来了:“我以后就住你这里了。”李崇霄是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因为不知能否跟茵娜顺利结婚,他不想伤害对方,当晚住进了朋友家。 在朋友家连住几天后,朋友对他说:“你是男人,不能这样逃避。”李崇霄觉得也对,茵娜都这么勇敢,自己一味逃避对她就是一种伤害。 回到出租屋,李崇霄向茵娜求婚,她接受了。 1999年10月14日,李崇霄与茵娜领证结婚。 领证前,李崇霄向茵娜提了一个条件:“我是中国人,你与我结了婚就是中国媳妇,一辈子要随我在中国生活。”茵娜心爱李崇霄,答应了。 当时跨国婚姻领结婚证特别麻烦。李崇霄将自己的出生证明,国籍证明,未犯罪证明等等,在国内做好公证,再让茵娜拿到德国去办理。茵娜也准备了多项证明,让李崇霄拿到北京办理。 前前后后经历三四个月,结婚证才办下来。直到这时,李崇霄才将结婚的事告诉父母。父母很开明,没有责怪李崇霄,只是说:“你们各方面差异这么大,以后生活会很累的。” 李崇霄说:“爸爸妈妈,爱能包容一切,我有心理准备。” 为了能顺畅交流,李崇霄跟着茵娜学德语,茵娜却正儿八经地参加中文培训班。颇有语言天赋的茵娜,不久就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那时李崇霄事业不顺,每年只能接一两部戏,经济拮据。茵娜学了多年表演,也可以像很多外国演员一样,在中国的影视圈发展。然而,丈夫收入微薄,且不稳定。要是自己再去找戏拍,这个家就无法正常运转。 因此,茵娜只得割舍演员梦,继续在德国驻北京的一家公司上班。因为这项工作稳定,且收入不错,能够维持家庭开支。 外人都觉得演艺圈风光,其实背后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尤其是对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新人,每一步都很艰难。 有时李崇霄工作不顺心,就会在家里发脾气。刚开始,茵娜很委屈,会使小性子,两人吵得昏天黑地,中文、英文、德文一起上阵,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电视剧。 吵过后,两人各自生闷气。但只要李崇霄说几句好话,茵娜又开开心心。茵娜有个优点,就是不翻旧账,什么事过去了不再提。这一点尤其让李崇霄感动和欣赏。 作为中西合璧的家庭,李崇霄与茵娜吃饭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刚结婚头几年,两人互不干涉,你吃你的,我吃我的。后来,他们觉得中国大多数家庭不是这样的,便改为平时一半中餐,一半西餐。 吃中餐时由李崇霄做饭,北方人做饭偏咸,茵娜也不说,饭后不停地灌水。李崇霄觉察后,做饭渐渐改为清淡。 茵娜在家做西餐时,李崇霄跟着他吃披萨、面包、三明治,还生吃洋葱、西红柿、生菜。能生吃的尽量不炒。 时间一长,夫妻俩在饮食上互相影响,不再因为吃饭引发矛盾。 2000年3月,李崇霄与茵娜的宝贝女儿李诗颖降生了,婆婆从唐山过来照顾茵娜坐月子。 在坐月子这件事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相当大。婆婆不准家里随便开窗,不让茵娜吹冷风、沾冷水、吃冷食。 茵娜可不吃这一套,生完孩子第三天就要洗头洗澡,还要生吃西红柿。这可将婆婆急坏了。李崇霄和妈妈为此与茵娜展开战争。最终双方达成妥协,家里每天开半小时窗,茵娜一个星期洗一次头,洗一次澡。 生完宝宝6个月后,茵娜回单位上班了。为感谢婆婆半年来的照顾,她在家里忙了一上午,给公婆做了一锅 美食 。那就是将胡萝卜粒、洋葱粒、火腿粒拌到土豆里,烩了一大锅花花绿绿的土豆泥。 她给婆婆和公公各盛了一碗,说:“这是我们德国营养最丰富,味道最鲜美的 美食 。”公公婆婆吃不惯,只得硬着头皮往下咽。 到了下午,公婆饿了,想在冰箱里找点糕点吃。茵娜不让他们吃,说土豆泥的卡路里已经超标了,吃多了会发胖。 李崇霄知道后,有些生气,父母却不这么看:“茵娜性子直,是真的为我们着想,你别怪她。”李崇霄想想也是,便释然了。 婚后很长一段时间,李崇霄的事业一直不顺。茵娜没有一句怨言,默默地挣钱养家,用无声的行动支持丈夫。 随着婚姻生活的深入,李崇霄与茵娜像一部机器上的两个齿轮,渐渐磨合好了。想起茵娜背井离乡,跟着自己在北京生活;想起她放弃演员梦,支持自己在演艺圈打拼,李崇霄心里充满了感恩和感动。 聪慧的茵娜也入乡随俗,慢慢向中国好妻子、好儿媳的标准看齐。她说话懂得了委婉和含蓄,随丈夫走亲访友。婆家那边有什么喜事,茵娜会像中国儿媳一样递红包。 家和万事兴。和谐婚姻滋润了李崇霄的演艺事业,他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2008年10月,24集家庭伦理剧《马文的战争》,在北京、上海东方卫视同时热播。 李崇霄与宋丹丹、林永健,联袂为大家奉献了一部精彩绝伦的佳作。 在戏里,李崇霄扮演男主角“李义”,他将角色的小心眼,狭隘而又善良的本性,刻画得入木三分。 《马文的战争》播出后,李崇霄一举成名。此后铺展在他脚下的,是锦绣的灿烂星途。几年间,李崇霄又为亿万观众奉献了 《老牛家的战争》《 妯 娌的三国时代》《李春天的春天》《深海利剑》 等众多热播戏。 尤其是他在《老牛家的战争》中,塑造的三儿子“牛志文”,成为影视人物画廊中不可多得的经典形象。 经济条件好转后,李崇霄在北京有了自己的房子,茵娜也辞去工作,在家相夫教女。 茵娜虽然没有做演员,却是丈夫事业的得力助手。很多导演和制片人,都称赞李崇霄的表演有创意,与一般演员的思路不一样。其实这与茵娜也有很大关系。 茵娜学表演出身,还会多国语言,经常在家里看英美大片,和很多小语种国家的影片,视野相当开阔。李崇霄接到一个剧本后,茵娜会帮他分析角色,设计人物的表演动作。 因此,李崇霄在演艺圈走出了一条特别的路。加上人品好,演技出众,大家都喜欢与他合作。 茵娜生活上也是一个认真的人,光是家里的厨具就有1500种。比如处理洋葱的各种刀具,就有切条的、切块的、切丝的,及榨汁的等6种。 而且, 茵娜还在心理上将自己当成中国儿媳,最爱吃丈夫做的西红柿鸡蛋面,简直是百吃不厌,从没有腻过。 李崇霄常年在外面拍戏,女儿上中学后,平时家里只剩下茵娜一个人,颇感孤寂。李崇霄和茵娜是环保主义者,早在2006年,夫妇俩就收养流浪小动物,受伤的小鸟。 几年前,夫妻俩开始大规模地在家里养鸟。他们专门将一间房子腾出来,作为鸟的乐园。家里有鹦鹉、八哥、喜鹊等200多只鸟。 茵娜平时在家里,就是给鸟喂水喂食,打扫鸟舍卫生,忙忙碌碌中一天就过去了。茵娜还应邀去学校和 社会 团体讲座,给大家普及养鸟知识。 2015年,两家剧组还来到李崇霄的家里,将鸟舍拍进了影视剧里。 女儿李诗颖遗传了父母良好的艺术基因,能歌善舞,高挑漂亮。2018年,她考入北京电影学院。 在校期间,李诗颖就开始接拍影视剧、广告,担任平面模特,在同学中出类拔萃。 2020年,李崇霄与茵娜结婚21年了,女儿也上大学了。夫妻俩在一起虽然还会有磕绊和争吵,但并不妨碍他们相爱。 在李崇霄看来,青梅竹马的恋人结婚后都会有争吵,何况他们是跨国夫妻。只要夫妻争吵不翻旧账,不揭伤疤,不伤及双方父母和家人,小吵小闹并不可怕。 小吵怡情,也是一种沟通和发泄。李崇霄与茵娜是越吵感情越深,越吵谁越离不开谁,越吵越幸福! -END-

289 评论(15)

水蓝色的风铃

你是90年代出生的吧,80年代前出生的中国人都知道李小龙是真有其人,而且也真的是打遍(不用枪)天下无敌手

81 评论(12)

拽拽小蘑菇

李小龙,一代武术宗师,功夫电影巨星,世界武功片电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创始人。  他是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人,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  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  他将 Kung Fu 一词写入了英语词典。李小龙是中国的骄傲,世界的偶像,真正的功夫天才。  李小龙  原名:李振藩  英文名:Bruce Lee(布鲁斯·李)  乳名:细凤  1948年首用艺名“李小龙”在《细路祥》片中演出,  自该年起在香港参演二十二出粤语片,  曾用过的艺名有“李龙”、“小李海泉”、“李小龙”。  绰号:马骝,冇天装,阑仔,牛王头,冇时定,点解龙 ,猩猩王、东亚病夫等。  祖籍:中国广东顺德市均安镇上村乡  出生地点:美国旧金山唐人街中华医院  逝世地点:香港伊利莎白医院  民族:汉族  国籍:美国  生于:1940年11月27日 (星期三) 下午9:15  卒于:1973年 7月20日 (星期五) 晚上11:30(享年32岁)  生肖:龙  星座:射手座  身高:1.72米左右(5.7英尺)  体重:64公斤(140磅)  百米成绩:11.8秒  血型:O型  近视:600度  胸肌:41.5(扩胸前)44.25(扩胸后)  腹:29.5寸  右前臂:12.25寸 左前臂:11.75寸  右上臂:14.25寸 左上臂:13.75寸  右大腿:22.5寸 左大腿:22.5寸  右小腿:13寸 左小腿:12.88寸  嗜好:练武,冥想,恰恰舞,阅读,哲学  绝招:寸拳,搓手,李三脚,勾漏手,木人桩法.  肄业于香港喇沙书院  1961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攻读哲学及心理学  害怕的东西:水  7岁从影,13岁习武  入门功夫:咏春拳  父亲:李海泉(李满船)(粤剧名丑)  母亲:何金棠(欧亚混血)  师父:叶问(咏春宗师)  授业师兄:黄淳梁(Wong Shun Leung)  崇拜的人: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太太:琳达·埃莫瑞(Linda)  儿子:李国豪(拍摄电影《乌鸦》中意外丧生)  女儿:李香凝(从影)  李小龙有一兄、一弟、两姐  弟弟:李振辉(Robert Lee)  哥哥:李忠琛(Peter Lee)  大姐:李秋圆(Phoede Lee)  二姐:李秋凤(Agnes Lee)  小学:香港九龙德信学校 喇沙书院  中学:香港喇沙书院 圣芳济书院  李小龙安息于美国西雅图湖景墓地,由儿子李国豪陪伴。  [编辑本段]关于李小龙  李小龙生于美国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过的。李小龙幼时身体非常瘦弱。他父亲为了儿子的体魄强壮,在他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李小龙在13岁时跟随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并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戳脚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技击水平,李小龙除了勤习中国拳术外,还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边参加西洋拳训练班,一边节省零用钱购买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击赛纪录片,从中学习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训练方法;他还经常参加校内外的拳击比赛,不断丰富实战经验,赴美深造自创截拳道 。  由于害怕李小龙学坏,在他18岁那年,李小龙的父母决定送李小龙到美国留学。 李小龙在西雅图的生活相当艰苦,进入大学就读以后,他除了学习外,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他在学校里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校园里进行训练和表演,博得了师生们的好评。  李小龙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绝招。 李小龙是个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还擅长长棍、短棍和二节棍等各种器械,并研习气功和硬功。  李小龙为了宣扬中华武术,在大学2年级期间,租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作为武官,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他边教边练,刻苦磨炼,技术大有长进,尤以腿功造诣更为精深。 在振藩国术馆里,他认识了来学武术的医学院女学生琳达,经过一年多的交往,他们渐渐产生了感情,在1964年8月,他俩正式结婚。婚后,李小龙夫妇双双辍学,合力经营武术馆。  自从李小龙在佛罗里达州唐人街赤手空拳制服4个持刀歹徒,勇救华人少女的消息在报纸上刊登之后,李小龙的名字便传遍了美国,佛罗里达州等电视台也请他表演腿法,中国功夫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他创办的振藩国术馆也逐渐兴旺起来了。为了扩大影响,李小龙经常到各处参加武术比赛,并先后在西雅图、奥克兰、洛杉矶等地开设武术分馆授徒。国术馆的规模和设备不断完善,世界上许多显赫的武打明星如美国空手道冠军罗礼士等都争着拜他为师,好莱坞的著名电影明星如占士亨宾和史提夫都是他的门徒。世界拳王阿里也曾登门拜访,与他交流经验。美国国内各流派的拳师经常聚集在李小龙的武馆切磋武艺,他的“以武会友”的宗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涉足电影界功夫震全球  20世纪70年代初,一股中国功夫影片的狂潮席卷着世界。李小龙这个响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龙接受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邀请,以1.5万美元的片酬签了两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唐山大兄》。该片预算只有10万美元,而且剧本也是边拍边写的,在这种情况下却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达到了300万港元。 继《唐山大兄》之后,李小龙又拍摄了《精武门》,《精武门》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预算,引起更大的轰动。李小龙在片中的大无畏精神和惊人的打斗技巧,特别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脚”和“地躺拳”和“双节棍”,令人赞不绝口。 此后,李小龙又自组协和电影公司,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猛龙过江》和《死亡游戏》,还与美国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了《龙争虎斗》,并亲自担任了主角。 正当李小龙雄心勃勃,大展宏图,准备继续拍完《死亡游戏》的时候,由于药物过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2岁。  李小龙由于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2年还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 武之圣者”,香港报纸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国、日本、英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同时出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都称他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许多国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师,泰拳大师看过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后都承认:“李小龙确有真功夫。”确实,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的领域,并且在死后声威依然不减。  李小龙多才多艺,亦文亦武。他每当练功之余,埋头研究武术理论与训练方法。他逝世前留下了七大本学武笔记和六本著作手稿:《截拳道》、《截拳道研究》、《功夫记录》、《二节棍法》、《布鲁斯-李拳术图解》(英文版)和《布鲁斯.李武打技法》(英文版)。世界各国技击杂志仍在不断地研究、介绍他的武功,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依然崇拜他。当回顾作为一位中华武术传人的李小龙一生时,人们将永远怀念他那颗热爱中华民族、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渴望中华民族强盛的赤诚之心。  毫无疑问,李小龙是一个天生的巨星,一个传奇中的传奇。  尽管过世已久,李小龙依然是功夫代名词,即便红透整个世界的成龙都很难超越。他的才华,他的正气,他的辉煌,都已成为一份无法拷贝的神话。三十二岁、五部电影,足以令璀璨的流星黯然失色,不知何时才会有人另写这样一份东方传奇。  李小龙的女儿李香凝澄清对李小龙的误读  李香凝逐条列出她对事实的澄清,修正多年来外界对李小龙的部分误读,还涉及到众说纷纭的李小龙之死,但最令人感动的是,她作为女儿,在澄清真相时数次谈到澄清这些,是因为“不能违背李小龙的哲学”。部分“误读”如下:  1.李小龙从未跟依诺山度学双节棍。  “没错,许多文献里都提到我父亲向依诺山度学过双节棍,但是这不是事实。我父亲是自学双节棍的。我会尽快给你更准确的信息。”  2.李小龙从未经过西洋拳训练。大家说李小龙在上中学时体育课上的拳击练习。  “我认为我父亲从未在高中参加过拳击训练。”  3.李小龙从未与木村交过手,从未输给过空手道。  “如果是也只是俩人练习,切磋武艺。”  4.原本讲述李小龙是在拍摄《死亡游戏》时去世的。  “我父亲刚刚开始拍《死亡游戏》时就停止了,并去拍摄《龙争虎斗》,也没有继续拍《死亡游戏》,就去世了。”  5.澄清李小龙从未参加“长岛国际比赛”,也未得到过冠军,他仅仅是去表演。  “我父亲没有参加这些竞标赛(或任何竞标赛),因为在哲学上他认为这样比赛不符合武术的理念。他不相信搏击,因为真正的拳击是没有规则的。因此,他没有在这些比赛上做表演,也从未参加过比赛。因此,我认为最好不要表现他在任何竞标赛上表演,不管是用什么名字,因为这有悖于他的哲学。如果你要表现他参加比赛,那么就是梦幻般的。”  [编辑本段]李小龙荣誉榜  1957年,获香港校际拳击赛冠军。  1958年,获全港恰恰舞公开大赛冠军。  1971年,被国际武术权威杂志《黑带》列为“世界七大武术名家之一”。  1972年,获金马奖“最佳技艺奖”。  1974年, 李小龙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美国报刊赞誉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  1979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死亡游戏》的开映日,即7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1980年,获日本《朝日新闻》选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富士山树立起一尊李小龙塑像,人们尊他为"武之圣者"。  1986年,被德国汉堡大学选为“最被欧洲人认识的亚洲人”。  1993年,美国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  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二十周年纪念钞票。  1993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998年,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  1998年,获《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是唯一入选的华人。  1998年,获美国演艺同业公会“终身成就奖”。  1999年,美国政府颁授李小龙“多米尼加艺术奖”美国演艺同业公会授予李小龙“终身成就奖”  1999年6月,美国《时代》杂志将李小龙评选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2000年,美国政府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六十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之后的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是华人中的第一人。  2000年,金氏世界纪录,李小龙一拳能打出400磅的力量,与拳王阿里相同,而阿里的体重是260磅,李小龙的体重只有130多磅。  2003年7月24,美国电视台vhl选出历史上200个最伟大的流行文化偶像,李小龙名列其中。  2004年,英国传媒协会特为李小龙颁发“传奇大奖”。  2005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百年光辉之星”奖。  2005年,入选《人物》“电影百年十强人物”之一 。  2005年,获“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杰出贡献奖”。  2005年,当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  2005年,获国家“中外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  2007年,入选英国Total Film杂志“50大电影英雄”。  

155 评论(9)

Lisa要去旅行

京剧产生于安徽省、豫剧产生于河南、评剧产生于河北唐山、越剧产生于浙江嵊州、黄梅戏产生于湖北黄梅。1、京剧产生于安徽省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已经在外地商界崭露头角的徽商也纷纷效仿。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养所用的戏曲班社就被外人称为“徽班”。徽商广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带,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戏也开始兴盛。他们唱昆腔,由于语言的差异而不“谐吴音”,不经意间唱出了一点“。尤以诞生在安徽安庆市怀宁县的石牌调最著名。徽州艺人带着乡音下扬州,得到了徽商们的亲情惠顾和重金扶持。他们或出没于码头街肆,或为徽商富贾所容留。技艺得到发展,乡音也渐占上风。2、豫剧产生于河南豫剧起源于明朝中后期,是在河南盛行的时尚小令(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北曲弦索、秦腔、蒲州梆子等演唱艺术后发展而成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大量资料证实,特别是相关人员在编修《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的过程中,各方面的专家进行广泛调查和论证,得出豫剧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古都开封和周边各县的结论。宋代志书《东京梦华录》明确记载,北宋东京开封当时有桑家瓦子、北瓦、次里瓦等,勾栏瓦舍遍布全城,一个勾栏棚可容数千观众之多。当时在开封已经演出了大型杂剧《目连救母》。3、评剧产生于河北唐山1909年左右形成于唐山。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评剧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方面,影响很大。其中如解放初期小白玉霜演出的《九尾狐》《小女婿》,新凤霞演出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艺海深仇》。东北韩少云演出的《小女婿》,都受到普遍的欢迎。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评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唐山师范学院为评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4、越剧产生于浙江嵊州越剧(汉语拼音为yuèjù,英语为Yue Opera)——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有观点认为是“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发源于浙江嵊州,发祥于上海,繁荣于全国。流传于世界,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剧种之大成,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唯美典雅,极具江南灵秀之气;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艺术流派纷呈,公认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于:上海、浙江、江苏、福建、江西、安徽等广大南方地区,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区,鼎盛时期除西藏、广东、广西等少数省、自治区外,全国都有专业剧团存在。越剧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杭州师范大学为越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5、黄梅戏产生于湖北黄梅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安庆师范大学为黄梅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355 评论(12)

美食VS钞票

相声《满腹经纶 》台词表演: 逗 :苗阜 / 捧:王声苗阜:说实话我这个心中非常的上下王声:对苗阜:作为一名王声:等一下 等一次 苗老师苗阜:怎么了王声:您心情非常的苗阜:上下不安王声:您是不是想说忐忑不安苗阜:啊 对对对 您见谅王声:忐忑苗阜:一上来就丢这个丑,我这个文化造旨实在..王声:造诣!文化造诣,苗阜:好好好王声:您能用这种词用这种词,不能用这种词,最好说大白话苗阜:对对对。这点来说我跟我身边这位王声老师,说实话是比不了的王声:不敢不敢苗阜:王声老师人家是正经的大学毕业生王声:我还正经的苗阜:你不像我,小学三年级以后我就函授了,我这个..王声:谁给你寄那教材去苗阜:这不是自谦说的吗?王声:你不要这么说话苗阜:王声老师毕业于陕西吃饭大学,在陕西吃饭大学这几年...王声:我又改饭桶了?苗阜:不是,您那学校是...王声:陕西师范大学苗阜:对对对,陕西师范大学,当年文学院的高材生王声:不敢苗阜:学的进口挖掘机修理,这多少年了呀这是王声:您会聊天不会呀苗阜:怎么了王声:哼,怎么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我学进口挖掘机修理,我怎么不上蓝翔技校呢?苗阜:我..我没有上过大学王声:那您问呐苗阜:您多恕罪,多赎罪王声:还恕罪我苗阜:我没有上过大学的经历,但是我听说王老师,当年可是文学院四大才子王声:没我苗阜:他行九王声:我行九苗阜:当时就是一打听都知道这事儿王声:别 别 别四大才子了苗阜:啊?王声:我连八大金刚都不是苗阜:怎么八大金刚都不是?王声:我是个老九啊苗阜:您不是按三五七九这么排的吗?老大就是老三,老二就是老五,老三 老七 你 老九王声:文学院排序排出等差数列来了?苗阜:这说明您文武双全啊王声:没听说过苗阜:我现在说实话,得补充自己的精力,因为人家是满腹经纶,我们又是一对搭档,这说不好说实话,我这心里也是那么的上 忐忑。得跟人家搭到一起来,我最近也开始看书了王声:哦?苗阜:现在可以说我是,达到了手不释卷的地步王声:你又饿了是怎么着了?要拿一卷子吃着王声:手不释卷苗阜:手不释卷,各种中外名著,好家伙天天拿着看,王声:都看吗?苗阜:昂,什么《名侦探柯南》、《海贼王》、王声:切苗阜:天天拿到手里看王声:你加一本《七龙珠》,加一本《圣斗士》,这叫四大名著知道吗?苗阜:怎么回事呀王声:哪儿有看漫画的这个苗阜:我是想养成我看书的习惯,先用漫画把我给勾引住王声:培养住苗阜:培养住王声:书不能勾引你苗阜:四大名著咱不是也看吗?王声:哦?苗阜:刚才你说那个,咱也得好好看王声:是吗?苗阜:因为咱们这个,说实话小时候 咱80后嘛王声:谁?您刚才说了一个年龄档次苗阜:我?80后啊王声:您这是算是做旧吗这个算苗阜:我这是着急了一点你知道吗?王声:长成这样还80后呢苗阜:小时候看那四大名著,改编的电视剧王声:这个倒有苗阜:尤其是《西游记》,一到寒暑假打开电视就看这个王声:多苗阜:《西游记》 孙悟空王声:是是是苗阜:登登登...猴上去了,登登登...猴上去了,登登登...王声:您让猴儿歇会,好吗?苗阜:印象深刻王声:蹦三回了都苗阜:我就喜欢看这个,到现在主题曲,那是记忆犹新呐王声:张嘴就唱苗阜:鸳鸯双栖蝶双飞 满园春色惹人醉,悄悄问圣僧,女儿美不美。女儿美不美。御弟哥哥、御弟哥哥御弟哥哥给老娘乐一个王声:哎苗阜:干吗了就不理我了王声:这是西游记主题曲?苗阜:昂王声:我都替你臊得慌知道吗我都苗阜:怎么着了王声:你看了25集的女儿国苗阜:可能这一集这个印象比较深刻吧王声:主题曲你牵着马我挑着担苗阜:哦~想起来了,想起来了,还有好多呢王声:还有?苗阜:比如说,水壶传。 水壶传我也爱看王声:水壶传您都看过呀苗阜:一百零八个大水壶嘛王声:哎哟,这得多大一个锅炉房啊苗阜:人都是英雄好汉,什么锅炉房王声:英雄好汉有叫水壶的吗?苗阜:有那本书啊王声:《水浒》苗阜:水浒王声:梁山伯苗阜:和祝英台嘛王声:这我知道苗阜:你也说聊斋,我也...王声:行行行,梁山伯跟祝英是另一个故事苗阜:你刚才说的梁山王声:水泊梁山苗阜:宋江有吧王声:对对对苗阜:扈三娘王声:有苗阜:化蝶了嘛王声:哎呀苗阜:这我看过这个,你也说聊斋王声:别说聊斋了苗阜:怎么得了王声:化蝶得有祝英台苗阜:那到底有没有王声:我也不知道有没有了苗阜:我这可能看得少王声:宋江跟扈三娘不化蝶苗阜:反正就一百零八将王声:对对对苗阜:一百零八将 后来我不看了王声:不看了?苗阜:老打架王声:嘿苗阜:老打架有什么意思呢王声:您看的哪不打架的呀苗阜:‌您比如说看那个斗智斗勇的王声:什么呀苗阜:三国王声:这是苗阜:《三国演义》经典 魏蜀吴多好 看这个尤其是我看军师王声:谋士苗阜:谋士人家斗智斗勇啊王声:对苗阜:尤其里边那几个谋士王声:哪几个?苗阜:我最喜欢那三个王声:三位呀苗阜:诸葛亮 头一个。孔明 卧龙我最喜欢都特别聪明。草船借箭、三打祝家庄、四探无底洞王声:三打祝家庄?把祝英台救出来化蝶去了是吧 这是苗阜:怎么又化蝶了王声:这都是什么回目您背这都是?我再告诉您一遍苗阜:斗智..王声:您记住,这三没法在一块斗智斗勇苗阜:为什么呐王声:这三共是一个人苗阜:他不斗吗?王声:没法斗,一个人怎么斗苗阜:我认为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管得着吗?王声:您不用看书了,您都悟透了您都苗阜:再说了,以我这个形象,我这个气质,我能看那些老打打杀杀的事儿吗?王声:您得看点考古资料是吧这是,好把自己刨出来苗阜:我最爱看的是才子佳人的东西王声:哎哟黑,你别恶心着我苗阜:我给你举个简单的例子王声:就你这模样还才子佳人呢苗阜:我最喜欢看的王声:什么书苗阜:《金陵十二钗》王声:对苗阜:《金陵十二钗》也叫《红楼梦》王声:说不出旁的来苗阜:太好了,看这《红楼梦》王声:哎苗阜:里面那曹雪芹多好王声:这是作者,不在书里头,你就看一扉页是吧,曹雪芹,书合上了苗阜:我哪就光看个扉页王声:什么玩意呀这苗阜:曹雪芹我喜欢这个人呐王声:嗯苗阜:作者,好家伙,原来年轻的时候,家里特别的富有王声:是苗阜:后来家道中落王声:诶?苗阜:晚年只能靠卖书,卖雪里红 芹菜勉强度日王声:等等...苗阜:后来流传泥人张,雪琴曹...王声:卖雪里红 芹菜?您是从哪看出来的苗阜:雪琴曹嘛,雪里红 芹菜。他得生活嘛,知道吧王声:叫曹雪芹就归了小商贩了是吧 这就苗阜:我这么琢磨着王声:您没看过这书,压根儿就没看苗阜:我怎么没看过王声:您这记不清楚苗阜:里面有一阙词我还记得清清楚楚王声:一阙词?苗阜:《枉凝眉》有没有王声:这您刚才提过,电视剧改编主题曲用它苗阜:对王声:对了苗阜:谱上曲多好听王声:嗯苗阜:而且唱之前还有四句定场诗王声:那叫定场诗吗那叫 急速念四句诗苗阜:特别好听王声:嗯苗阜:朗诵腔念出来王声:朗诵腔?苗阜:感觉特别好王声:您能念念吗?苗阜:那啥那啥啥 那啥那啥啥 那啥那啥啥 那啥那啥啥王声:好苗阜:惭愧 惭愧 惭愧王声:您这个诗包罗万象啊苗阜:啊王声:充满了想象力苗阜:想啥有啥王声:您 您 您到底 我 您小时看苗阜:我主要让你看这个朗诵腔王声:光有腔没有字是吧这个苗阜:咱主要讲不是《枉凝眉》吗王声:《枉凝眉》有字吗苗阜:有字啊 唱出来好听极了 一个是阆苑仙葩(王声:可算对了一会)一个是美玉无瑕 (写的多美)一个挑着担 还有一个牵着马王声:去去去苗阜:不是 你老推我干什么你这人王声:我实在忍受不了了苗阜:怎么了王声:这是《枉凝眉》头里宝玉黛玉 后头八戒沙僧苗阜:就不能跟两书童吗王声:没有这词啊压根就苗阜:不是你刚告诉我牵着马挑着担吗王声:不 你又想起来了是吧苗阜:我不是最近刚刚看这些书吗王声:这书还刚看苗阜:越是熟悉的可能越看的不仔细王声:哎呦苗阜:淹死的都是会水的王声:您净说这《论语》上的话了您看看苗阜:我最近不是在看一些其他的不太熟悉的书王声:看什么书苗阜:您就比如《山海经》你听说过吗 你听说过《山海经》吗 人之初 性本善 习相近王声:这叫《山海经》这叫《三字经》苗阜:啥字经王声:《三字经》知道吗 还《山海经》苗阜:不是神话故事吗王声:对 这句对了 您刚四大名著看的都这个好家伙囫囵吞枣 记不清楚呢 山海经(怎么了)先秦的古典 文字佶屈聱牙 这您能来了苗阜:你刚才说的啥王声:刚才是个幻觉苗阜:我是主要看故事你知道吗 主要看 我给你说几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您就看我看过没看过 《精卫填海》王声:呦苗阜:有没有王声:《大荒西经》里头所载苗阜:我不知道它哪的 我就看过这个王声:看过这故事苗阜:《精卫填海》王声:就算他看过苗阜:为什么填海王声:为什么苗阜:大汉奸 好家伙 投靠日本人 着着抓住就直接就摁下去 你知道吗王声:精卫填海是把汪精卫填还里头了苗阜:活活摁下去知道吗 填了海了 这个你没看过吗王声:我实在没办法了 我告诉您 《精卫填海》 不是我好为人师 精卫不是汪精卫 是太阳神炎帝的女儿 小名叫女娃苗阜:补天的 我知道王声:那可能是长大之后的事 小时候小名叫女娃 这一日驾小舟过大海 翻覆于波涛之内 精魂不灭 化作水鸟名曰精卫 衔石子填大海欲报此仇 这叫《精卫填海》苗阜:哎呀王声:明白了吗苗阜:到底您这个知识满腹经纶啊王声:不敢不敢苗阜:我就明白了 炎帝的女儿叫精卫(对了)有一天没事道大海上划船 划着划着一个波涛过来 精卫一看 哎呀 风太大了 怎么了王声:这里头哪有一个宝鸡人呢苗阜:炎帝不是宝鸡人吗 炎帝陵现在还在宝鸡呢王声:您这么说破坏神话的美感苗阜:咱这尊重历史史实王声:您这个没记清楚苗阜:反正就这事 别的我记得清楚王声:还有什么啊苗阜:寡妇追日总有吧 寡妇追日是怎么回事呢王声:这个故事我还真知道苗阜:哎呦 那您说说王声:汪精卫死了之后 他媳妇陈碧君变成了寡妇了 没有办法生活了 追到日本去了 寡妇追日苗阜:说的好 总结的太到位了 哎呀 王老师 您这个总结出来 就跟我总结出来不一样王声:您这样 您把您那地包天的下嘴唇拉出来 把脸遮上 顺着这道往出跑 能有多远跑多远 好吗苗阜:怎么了王声:我丢不起着认苗阜:什么叫丢这人呢王声:有寡妇追日吗 这故事叫《夸父追日》也叫《夸父追日》苗阜:《夸父追日》王声:这认也是一个部落首领苗阜:追赶太阳王声:对了苗阜:每天追赶追不上 哎呀 太阳跑的太快了 怎么了王声:不是每一个部落首领都是宝鸡人苗阜:炎黄子孙嘛 要不给你换个黄陵话王声:您最好说一个 您记得非常清楚的故事苗阜:我记着清楚王声:恩 柯南里头的也行苗阜:哪托闹海 有问题没有 哪托闹海王声:哪托都能闹海 只要您在海边脱苗阜:哪托三太子王声:哎呦 您问谁呢苗阜:陈塘关李靖有三儿子 金托 木托和哪托王声:是苗阜:哪托三太子啊 有印象吧王声:哎呀 要么说您这个脑子呀不好苗阜:怎么了王声:着三人名字您没记全 老大金托 老二木托 老三叫皮托苗阜:我有 我有王声:你有什么你有 金吒木吒哪吒苗阜:哪嘛 哪 where王声:您刚才还讲了一个英文是吧还苗阜:就这字嘛 哪嘛 where王声:去过庙里头没有苗阜:去过呀王声:墙上写的南无额弥陀佛 念出来 南无阿弥陀佛苗阜:为什么呢王声:梵文呐苗阜:不都简化了吗王声:繁体的繁啊苗阜:你说的繁王声:印度翻译过来的 梵文苗阜:那他这名字应该叫王声:哪吒苗阜:哪吒 《哪吒闹海》 饿哦最喜欢看这故事 热闹 好家伙 有一天 把自己弄的特别的脏王声:哪吒苗阜:一身的渍泥 小孩嘛 到处玩去 一看这怎么脏了 怎么办 洗澡 门口就是海王声:渤海湾 是苗阜:呲啦一下 肚兜就拽下来了王声:这都长身上了是吧这都苗阜:粘住了嘛 噗嚓就跳海里了王声:你看用着象声词苗阜:噗嚓就跳海里游啊 边游边搓这渍泥 他得弄干净啊 可人家这龙宫里也有三太子王声:龙王三太子苗阜:龙王三太子烩饼王声:敖丙苗阜:敖丙正在那吃烩饼呢 正吃的高兴 好家伙飘飘然飘下来了 渍泥就漂下来了 这三太子一看龙须之上挂满了渍泥王声:我天爷苗阜:当时就急了 把这碗撂下来 这是干什么呢 这是干什么呢 好好的怎么这么多渍泥呢王声:三太子以前送过快递苗阜:这还是改回来了是怎么着了王声:这都是什么口音啊 这都是苗阜:这不是离海近吗王声:离海近 就得唐山人苗阜:离海近 夜叉王声:还有夜叉苗阜:上去弄死他王声:好文化苗阜:这夜叉就开始了 拿着这叉子 带着他的小伙伴 蛏子精 海瓜子精 海带精 这都上去了王声:海带怎么成的精苗阜:你想象嘛 你想象 柔软的妖精王声:好好苗阜:这就上去了 到海面之上 一看哪吒正在那洗着呢 你弄啥了 你在那弄啥呢 好好个水 怎么了王声:一个唐山三太子 带一个河南夜叉 一个送快递的带一个卖烩面的苗阜:你不是王声:这都归城管管事吗 这一块都苗阜:我是为了区别人物王声:这里哪有人物苗阜:哎呀 风太大了 谁王声:精卫苗阜:干什么呢王声:三太子苗阜:你弄啥呢王声:夜叉苗阜:看 分的多清楚 区别人物嘛王声: 我就不应该搭这茬我苗阜:你得明白这道理王声:干嘛呀苗阜:好家伙 哪吒也不是善茬啊王声:对呀苗阜:这就打起来了王声:灵珠子嘛苗阜:哪吒拿他那个呼啦圈 长手绢 打将起来王声:哪吒还练过艺术体操苗阜:这哪儿有艺术体操什么事啊王声:长手绢是哪来的苗阜:他又两样兵刃王声:混天绫 乾坤圈苗阜:混天圈 乾坤绫王声:反了苗阜:一个圈一个绫王声:对对对苗阜:打将起来 你来吧 打将起来吧王声:这还是呼啦圈啊苗阜:我不知道这兵刃怎么使用王声:宝物击在了半空苗阜:击在了半空这就打起来了 越打越厉害 这个海浪一会就起来了王声:江洋翻覆苗阜:就在这个时候 精卫刚好划个小船 哎呀 风浪王声:出去苗阜:怎么了王声:精卫这会过来干嘛呀苗阜:浪来了 浪来了王声:她冲浪来了 是怎么着了这是苗阜:我刚琢磨好像有这事呀王声:没有 没有 这会没有精卫苗阜:没有精卫 反正海水越涨越高 越涨越高 不一会就把金山寺给淹了 法海正在那念经呢 做啥子 老子惹哪个了

16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