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922apple
因为考编实在太难。不是考编的题目有多难,而是指标实在太少,竞争太激烈了。据我校入职5年的地理老师说,全区每年大概也就3个左右的编制,但是考编的人不下200人,实在太难考了。我来说说临聘教师和在编教师待遇的差别。一个有编制的中学二级教师,在我市年收入不低于20万。临聘教师月收入一般在6000元左右,年收入也就7万左右。和在编教师干着一样的工作,收入却不到在编二级教师的一半,心理如何能平衡。就算能找到心理平衡,但是,在我市,年收入7万真地生存得很艰难。买房就别想了,租个单间就得1000元。如果还有家人,要租个两居室一般得要2500左右。去掉房租费,基本的生活开支,几乎就没有了可自由支配的金钱了。如果临聘教师大多能考到编制,那么先忍受这几年,多数年轻教师是可以做到的。问题是除了个别幸运儿,绝大所数临聘教师都只能对着编制望洋兴叹。年轻人迟早要结婚,组建家庭,临聘教师的待遇无法支撑这一切。考编无望的年轻教师只有辞职,另谋生路。江海志为此深感忧虑,如果临聘教师编制问题不解决,等我们这些在编教师渐渐老去,渐渐退出教师队伍时,还有人来接棒吗?年轻教师是教师队伍的未来,如果他们不能安心从教,多数辞职,那么我们教师队伍的未来在哪呢?有时我也非常地困惑。既然学校缺老师,那就证明完全可以给他们编制。为何实际工作岗位不能和编制一一对应呢?为什么十多年前,江海志工作的时候,人人都是在编在岗呢?为什么今天,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几乎人人都是临聘呢?实在搞不懂编制的奥秘!我渴望中小学没有“考编”这回事,因为这件事大概也就存在了5年左右。我明白,留不住青年教师,就留不住教育的未来!
宠儿520520
最显而易见的原因当然是收入,离开多年我可以直接说,我所在城市的XDF直接给出老师收入的红线,不得高于学费的20%,这20%还是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情况下,新老师的课酬大概不到学生学费的15%,如果你是老师,你多轮面试辛苦备课试讲,时刻紧张自己不要被投诉,负责人对待每个学生,然后你知道你的薪酬只有全部学费的20%不到,就算我现在单飞也知道除了教学其他工作也不少,但我们的老师会至少拿到学生学费的60-70%,这就是差距,时间久了,你还愿意留在所谓知名机构么?但我离开的原因不全是因为收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没法一天之内从城市的东面跑西面折返两次,体力不支,迟到要扣钱,特别是寒暑假,没人体谅你的状态,不停上课上课上课,没时间吃饭,没时间休息更没时间自我反思和提升,你愿意过这样机器一般的日子么?反过来,闲时因为没有底薪,就意味着我们没有收入,或者顾问不排课给你你就没有收入,这种极大的起伏真不是一般人受得了的下一个原因是所谓领导,我在XDF遇到过不少很不错很体恤老师辛苦的领导,但同样有人浮于事为了达成自己的业绩以各种方式忽悠下属的人,啥也不干只会耍嘴皮子,你有问题反馈他就是各种安抚,你只要不大闹继续干活就行。行政部门更是每天不知道在干嘛,去校办盖个章也会找不到人,养了一大堆不创造价值的闲人,居然一个小小的培训机构还有门派之分,哪个办公室的人是哪个领导的人,我还是单飞吧,辛苦点我也认了。再下一个原因,老师的地位很低,鼓吹老师在xdf是最有地位的,呵呵吧,我们不能得罪领导因为他决定了你今年的课时费每节课能不能涨五块钱,我们不能得罪顾问因为他可以不给你排课,我们不能得罪行政因为他可以不给你盖章,地位高?funny mud pea
骑猪去看海AA
从2010年,《非诚勿扰》相亲节目火遍全国,男女婚姻恋爱观一度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而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也因此火了,他靠着一张名嘴,怼遍各种奇葩选手,即使是美女也不放过,掌控全场的才能和谈锋,让他在众多主持人当中锋芒毕露,连续在江苏卫视主持18年之久,转瞬十年过去,孟非今非昔比,他为何忽然消失在观众面前了呢?今日就带大家好好聊聊孟非的故事。
1971年,孟非出生于重庆,他的父母都是江苏台的职工,父亲还是领导等级的中层干部,但这并没有给他什么实质性的协助,他不爱学习,除了语文成果能拿得出手之外,理科成果加起来都不满100分,因此没有考上大学的孟非和同学一起去深圳打工,俗话说,打工方知读书好,在这儿孟非找到一份搬运工的工作,工作累不说薪酬还特别低,很快他被实际打败了,仅坚持了一个月便义无反顾的选择回到南京。
这时的孟非知道读书的重要性,要想换好工作就得有学问,所以他参加了成人高考,可就在这时老天和他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在某一天的工作中,手指被机器卷了进去但却因此丢掉了工作,尔后的孟非开始了混日子的生活,后来在江苏电视台招聘体育部接待员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了面试现场,或许是老天眷顾他,成功被录用了,工作后的孟非非常尽力,学习了许多常识,还接触到了小新闻的拍摄,一起竞赛时获得了二等奖,孟非也一跃成为一名记者,他的人生也由于记者的身份悄然发生转变。
2002年,孟非遇到了他人生中的伯乐景志刚,他对孟非说:“我看中的是你说新闻,而不是报新闻的才能”,所以不明白播音,没学过掌管的孟非,硬着头皮站在了舞台上,那一年他31岁,这个非专业出身的“光头”,凭借自身特别的主持风格,以及犀利的话语,说进了观众朋友的心坎里,他也是在底层社会待过的人,总能从平民视点来评判事情的对错。
《南京零距离》这档节目自开播第二周以来收视率继续上涨,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收视率名列南京地区电视节目排行榜number one的方位,只广告收入就达到了一亿,那几年孟非一度被人们点评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总算有人站在舞台上替老百姓说话了,之后新节目《非诚勿扰》便成为了孟非的专属节目。
而作为相亲节目的主持人,孟非犹如一根定海神针,常驻嘉宾是换了一波又一波,这档节目没有剧本,什么样的奇葩都会出现,非常考验主持人的临场反应才能,孟非的才调在这儿展示的淋漓尽致。此外,他自身安稳美好的家庭,以及与时俱进的恋爱观,为节目播出后的杰出作用奠定了基础,也是观众们喜爱他最直接的原因,他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让许多年轻人从头捡起对婚姻的神往,各种私生活中的不检核行为,孟非始终没有触碰红线,对于女儿苹果,孟非也做到了好爸爸的职责,或许苹果长相美丽,使得郭德纲刚开口就叫孟非亲家。
从一个搬运工走到现在这个方位,事实不容易,而成名后的孟非也从未自鸣得意,在2011年的时候,还自费去哈佛大学继续深造,或许是由于非诚勿扰多年来的风格没有改动,使得收视率大不如前,对此孟非仅仅表示由于惧怕改动,忠心不变才会选择佛系,相亲永久伴随着他,娱乐圈“月老”的称号无人代替,孟爷爷实至名归。脱离明星的光环,孟非还创办了一家小面馆,生意做得非常红火,掌管仅仅他酷爱的作业,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大的野心,这样的性情放在一些公司,是最让大家定心的一个,毕竟老板用着定心,还不担心他去抢夺领导岗位,给谁谁不愿意呢?
细数娱乐圈许多艺人,大多数都把自己原本的定位加以改动,来扩宽自己的领域,像和孟非联系好的郭德纲也开始了跨界,不只说相声,还客串影视圈,和主持人抢饭吃,但也只能说谁让人家郭德纲的名望高呢,红不红对孟非来说不重要,有一份安稳作业,下班就回家陪老婆孩子就是最高兴的事情,许多人都想活成孟非这样淡泊名利的姿态,平平淡淡才是最好的。
现在49岁的孟非,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自己怎么生活上,并没有什么不好,江苏卫视“月老”的身份,自孟非之后也无人可代替,虽然现在很少在各大电视节目上看到孟非的身影,大部分人们都觉得他凉了,但或许他仅仅换了一种生活方式。
A明天你好!
离职原因大致分为如下两大类,第一类是普遍原因,也就是东方老师可能都会遇到的(或者说我假设的可能原因),第二类是个人原因。那么,先从第一类普遍原因讲起:1. 内部上升通道狭窄:管培生招的竟然是应届本科生,根本不给基层老教师机会,当然这也有老教师自己的原因,例如大多数东方老师感觉不食烟火,似乎对封官进爵兴趣不大,只关注于自己的小钱钱;另外,东方内部的英才计划虽名义上是储备干部,但都是现有中层管理人员内定组成,无竞争选拔机制可言;2. 与学生打交道限制自己的情商:新东方的环境过于单纯,无非是上课,跑校区,继续上课,所谓的社交圈子只不过是些涉世未深的高中生甚至初中生,对于我这样一个接近而立之年的大叔来说,长远考虑绝非长久之计。所以我常常和同学朋友开玩笑说,东方男老师的唯一福利就是泡女学生,但我可以保证一点,上述只是玩笑话,东方绝大多数男老师都是有师德的好老师,即使与女学生谈恋爱也都是本着认真负责之态度滴;3. 东方工资虽高,但福利极低,极低,极低,极低,极低,极低,极低,极低!!!举三个例子:1. 在入职后的北京新教师培训时候,地方分校只报销我来回的硬卧火车票对应的旅行费用,但是分校的课程安排都是非常之紧凑,根本没有预留给我坐火车的时间,当时主管明说了,你坐飞机就好了,我特么心里想你给我坐飞机的钱了么!;2. 每年暑假课程结束,新东方都有集体旅游,但是全中国所有的公司此类旅游都是公司报销费用,可是特么的新东方竟然让老师出一大部分的费用,我就日了!我本人并不是在乎钱的问题,因为如今中国人,谁特么缺那几个钱,问题是,这样的事情说给亲戚朋友听,真心觉得面子上挂不住!!!3. 新东方新教师入职第一年竟然不帮交五险一金,我也不知道新东方是怎么通过监管门槛的,但这的确是真的。如果有了解劳动法具体对应条款的筒子我们可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我记得当年和新东方第一年签订的是非全日制劳动合同。
推三轮去拉萨
从不到一个月前回到北京开始,武峰的时间再次被两件事情淹没——上午录课,下午讲课。过去的十年,这两件事情构成了他主要的生活。现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除了他自己开的翻译课,每天上午,他准时出现在新东方在线的录课室里,滔滔不绝讲一上午后,下午赶往北京语言大学租用的场地上笔译或口译课。武峰说,我干到2019年,就歇了。2019年与1000个学生他想招到1000个学生,然后开一个千人大Party,按照现在这个招生节奏,10个笔译班加10个口译班之后,人数应该就超过1000人了,按每年寒暑假共四个班算,2019年应该能够达到目标。“这些都是“亲”学生啊”,他笑言。虽然平时也在酷学、YY、跟谁学、智课网等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开课,但是,他更看重面授课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学生听在线课程,听完就完了,后期交流也比较少,这大概就是他特意将面授班学生称为“亲学生”的由来。武峰认为,在屏幕后面的那些学生通过这些课程到底学到了多少东西,老师并没有办法控制,并且,就算是有高分学生出现,也并不能保证他就是因为老师的教学效果好而获得的好成绩。为此,武峰还是决定在线下开设翻译的面授班,即使在布朗大学已经获得不错的职位,他仍然利用寒暑假回北京开课。每个假期,武峰分别在寒假和暑假开一个口译班一个笔译班,一个班收40、50个学生,限量招生,为了保证效果,口译班还会加入班前测试的环节。“按说就直接全都招进来就行了,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保证效果,有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最后的效果不会太好。而且,我还是希望得到一些传承的东西的,我以后不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1000个学生里面真正能有一些人继续做翻译。”武峰坦言,“离开新东方之后,我自己开班的话还能顺利招到学生吗?”这些问题,在2013年那个秋天里反复在武峰的脑海里面打转。最终,他自己写了报名文案,找朋友做了海报,在2014年寒假的三周前贴了出去,最后,来了40多个学生。现在,面授班做到第四个假期,人数一次比一次多,这次的招生,不得不以计划超额50%的招生量告终。到这个时候,武峰心里才感到稍稍心安。其实,即使在新东方,同等水平的翻译班的招生情况甚至远不如此。“以前,我们那一批老师在新东方的时候的心态是,不能走,走了就招不到学生了,只有在新东方才会有学生;过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