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9

侯总大大
首页 > 英语培训 > 整合英语学习资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李小姐梦游记

已采纳

天等县城关小学:姚志江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已经普遍认认识到我们所使用的课本应不只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应该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教师必须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下面我就自身在开放式教学理念指导下,如何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对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地取舍和调整,灵活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一定探讨。一、整合起始年级教材,确定与4A衔接目标。 字母提前,单词拼写早渗透。把提前到3A第七至十一单元的字母集中到开学初四会掌握,并且在初教字母时就渗透单词的拼写。例如教了字母A—G后,教师可以出示单词bag,当学生读出该单词中的每个字母时,教师重复B-A-G, bag, 并且说,“真棒!这几个字母我们都学过了,那谁愿意像老师那样来拼拼看?”当学生正确地拼出该单词后,教师可以奖励一张写有该单词的贴纸给他,让他贴在书包上。这时,其他学生一定也会跃跃欲试的。当然,教师还可以经常出示一些含有未教过的字母的单词,如 desk, 在教字母Kk时再出示此单词,由此能大大提高单词的复现率,也增加了学生对需要识记的单词的熟悉程度。通过这种方式,在三年级阶段可以让学生掌握如dog, cat, egg, apple, tea, cake, bed, desk, box, car, bus 等B板块的三分之一以上的词汇,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脱离图片的情况下认读单词和句子的能力,而且为学生跨入四年级高高的门槛前预先铺设了一级台阶,使学生不至于跨不过去而摔倒,从而使他们对继续学习4A 充满信心和期待。二、适当地补充和删减 教材内容进行 小学英语教材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因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取舍和补充。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地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例如:学习英语,词汇是基础。如果仅凭教师上课反复出现,学生还是未必能记住他们。牛津教材那么多的单词如果靠死记硬背,那也只会前背后忘。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因此,教师在一开始就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记忆单词的方法,从而降低活动难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巧用迁移,用拼音的方法建立部分辅音字母与发音的对应关系先帮助他们找到辅音字母与发音的对应关系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可以结合单词,把汉语拼音中的声母与英文字母比较,实现拼音到英文字母的正迁移。如听到单词中有[b]的音,就联想起字母b,并使用chant的形式加强学生记忆,如[b][b]bus, [b][b]bed,[b][b]bike, [b][b]book 等。用以上方法,学生不难联想单词dog中的[d]就是d发的,[g] 就是g发的。象 ch, sh , th等辅音字母组合发音与字母的对应也可以让学生逐步知晓。这样,拼单词 dog, bed, pen,fish等单词时,学生只要记住其中的元音字母就行了。 当然,辅音字母也有好几个字母并不是音形一一对应的,如[k]就有三种可能:c, k, ck,教师要通过实例,让学生自己发现在词首的[ k]大多数是c发的,碰到诸如单词key时,教师只要提醒学生该词首字母是 k。而在词尾发[k]的以 k, ck居多。三、替换教学内容和活动 教学内容和活动同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中不太适合的内容或活动进行替换。例如:“Act it out”这一活动,由于很难创设场景让学生表演,就可换成猜谜游戏。由学生把学过的学习用品藏在教室内,用“Where is the...?”提问,其余学生用“Is it in the...?/Is it on the...?/Is it under the...?”句型来猜,同样可以达到巩固应用in,on,under三个介词的目的。四、扩展教学内容或活动步骤 在某些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就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 教师还应设法拓宽教学资源的途径。比如:英语电视节目,如“Outlook English”、音像资料,如“Gogo Englilsh, Disney English”、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以及报刊杂志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及其运用。五、适当调整教学顺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学习。1、模块之间的调整:模块之间的调整是指依据学生的兴趣和认知特点,对各模块的顺序进行调整。例如:模块与模块之间有相关的内容(比如:家人、工作、喜好等),如果教学时将相关内容进行调整,就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知识体系。再如:教材中某个模块的内容恰巧与学生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些事情相关,如果在语言知识的衔接方面没有太大问题,就可以提前教学这个模块。2、模块内的调整:英语教材每个模块都有三个单元,模块内的调整指教师根据模块内的逻辑顺序,对教学内容作重新调整,从而更好地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单元内调整:单元内调整指重新调整和组合某一单元内几个部分的顺序。例如: Activity 1:Listen and point. Activity 2:Point and say.Activity 3:Listen and guess.就可根据认知需要,在Listen and point.后进行Listen and guess.再进行Point and say.活动练习。 总之,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灵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显得越来越重要。教师应对教材中不适合的内容安排顺序,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从更高层次上认识教材和合理使用教材,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自然也会事半功倍,也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整合英语学习资源

290 评论(14)

紫晨郡主

现代教育十分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教学也不例外。由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存在差异,他们的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也各不相同,单一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利于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地学习。学生可以自主决定学什么﹑怎么学﹑什么应该学﹑在什么地方学等等。因此,开发和利用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就此观点,谈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浅尝辄止的认识,以期抛砖引玉。有的放矢地开发与利用课本内外的资源,别出心裁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环境,不惜为一项本地资源“再”利用的有效方式。无论是学生,或者是成年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初学英语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有时候想要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不知道如何表达,在听别人说了或看了别人的文字表达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么简单!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接触英语的机会太少,涉猎英语的面太窄,在非英语国家里这种现象相当普遍。人们往往用很笼统的用一句话对此作出解释——“缺乏语言环境”。至于说如何去改变,好像除了出国留学这一途径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这种想当然的“归罪法”,虽然有其堂皇冠冕的托词,但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起码可以说,是一种消极的遁词。因为,可想而知,就目前的现状看,有多少学生能走出国门进入真正的英语语言环境?更何妨,小学生?因此,如何改变这种局面?作为老师就必须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本资源,别出心裁创设语言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好好地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师除了教好﹑教活教材以外,还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为他们拓展英语学用渠道。这也是新课程实践中英语教师要面对的新的工作方式之一。 其一,课内外延伸穿插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除了利用学校提供的教科书﹑录音机﹑图片﹑挂图等。我还不时地穿插了其他。 比如:在教三年极的《新标准英语3A》中的Do you like chocolate? 这一课时,虽说教具中有图片,可我还是拿来了食物:巧克力、芒果、梨子等。当我拿起巧克力传授这单词时,学生们看了甭提有多高兴,他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很快地接授了这个多音节的单词。接着我拿着巧克力(是由数块小的巧克力粘在一起构成)掰成数块小巧克力,一直掰到小块巧克力多得很难数时,我问:“大家能具体数出有几块巧克力吗?”学生们看了我刚才的表演,都喊起来:“不能”我呢?顺着他们的意思说:“所以,英语中把巧克力归为不可数名词,也就是说它没有复数形式,只有单数形式”。至于芒果、梨子等我拿小刀切,然后问:“这能算一个完整的芒果﹑梨子吗?”学生们回答:“不行”。“那芒果、梨子……能一个一个数吗?” “可以”“所以芒果 ﹑梨子……是可数名词,它们有复数形式和单数形式。”学生们在我又演又说中很快地掌握了本课中哪些单词是可数名词,哪些是不可数名词。然后,我让学生们拿实物两人一组进行表演“Do you like chocolate?”Yes, I do. No, I don’t. ” 这个句型,没想到学生们在一节课里竟然都学会了,并表演得很逼真。 其二,调动兴趣快乐识记法。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爱因斯坦说:“教育应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负担。”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可激发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教hat﹑head﹑arm﹑hand﹑blouse﹑shirt. 时,我就把学生们带到多媒体教室去看“迪士尼快乐英语”VCD。学生们被里面的生动有趣,节奏感突出的故事吸引了。在故事中,他们又碰到.听到教师教过的那些单词,又一次的音﹑影结合记忆。学生们看了VCD后,心情特别愉快。记得有一位学生碰到我时说:“老师,英语很有趣,我很喜欢,什么时候再看英语VCD呢?”听了这话,我犹如喝了一杯蜂蜜水似的,心里甜滋滋的。教育心理学中指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一门学科产生兴趣,它所产生的效果远比老师以强制的方式要求学生读好得多。 张思中老师指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树立‘心理优势’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保证。”其三,活用资源随时识记法。除了书本内,我还让学生们作英语学习的有心人,应用家庭、社会等身边一切可以得到的资源,应用到学习上。启发学生应多听广播电台﹑多看电视。比如:CCTV1的大风车内的英语,CCTV7的《蓝猫启蒙英语》,教育台的小学英语等。因为这些节目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优势,把文字﹑声音﹑图像结合起来,提供真实的英语运用场景,十分有利于英语学习。我还鼓励学生们多注意身边跟英语有关的东西。比如:学习数字的时候,让学生收集自己身边的数字,(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摩托车牌﹑邮政编码﹑家人的身高﹑衣服的尺码、自己的零用钱﹑一个月用电的度数;去商场调查卖出货物)。学习月份的时候,让学生去看家里的挂历﹑台历等。在这氛围里,学生们把他们身边的英语拿来问我,有时都把我问倒了,我就如实地告诉他们:“待老师去查字典后再告诉你们,好吗?”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什么丢丑的事,这证明“学海无涯”可老师如果不能承认自己不知道,或不能启发学生该运用什么方式﹑以什么途径来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可悲的。学生们被我的诚恳所感染了。他们中再也没有因为不懂英语怕丢脸而不敢问老师了。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英语及英语的运用,对提高学生英语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英语的热情都有极好的促进与激发作用。反过来,对英语教学的效果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积极地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象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及其他英语实践活动。

31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