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菲猫爱烤鸭
羚羊英语是antelope。
羚羊 [líng yáng]:哺乳动物,形状和山羊相似,四肢细长,蹄小而尖,有角,尾长短不一。多生活在草原或沙漠地区。角可入药,肉味鲜美,毛皮可制褥子。
双语例句:
1、适应力强的羚羊从沙漠游荡到了这里。
Hardy antelope wander in from the desert.
2、羚羊一看见我们就飞奔而逃。
The antelope darted away when it saw us.
3、羚羊跑起来有时速度惊人。
Gazelles can move with astonishing velocity.
4、很久很久以前,森林里有一群羚羊。
Long long ago, there was a crowd of antelopes in the forest.
5、有一天,他的妹妹带着她的儿子来找他,让他把对羚羊来说很重要的东西教给他。
One day, his younger sister brought her son to him and asked him to teach what was important to antelopes.
哼哼家的猫猫
弯角大羚羊(Scimitar oryx或Scimitar-Horned Oryx)栖 息于沙漠和半沙漠地区,集群生活,每群20~70头不等, 夜行性,黄昏直至黎明时分活动觅食,白天躲在阴凉处避暑。 体长90~175厘米,肩高110~125厘米,尾长约60厘米,体重180~205公斤,纤细弯曲的双角长达1~1.2米,除颈部为赤褐色外通体白色。弯角大羚羊长年生活在年降水量低于350毫米的干旱地区,已经进化出多种抵御酷热的生理特性,它们可以一连几周甚至几个月滴水不饮;为了保存体内珍贵的水份,弯角大羚羊的肾脏高度进化,可以长时间不排尿;而且只有当外界温度超过46.5℃时才会出汗,这个数字是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不可企及的,人体达到这个温度肯定无法承受。 弯角大羚羊的食物包括草、树叶、浆果、块茎等。弯角大羚羊全年均可交配繁殖,但集中于3~10月,母兽的妊娠期约8~10个月,每胎产1仔,哺乳期3~4个月,幼仔2岁性成熟,最高寿命25年。编辑本段分布地带弯角大羚羊仅分布于非洲中部和北部的苏丹、尼日尔、乍得等国的少数地区。编辑本段生活习性世界上什么大型哺乳动物最耐渴。人们马上会想到骆驼。的确, 分布地带骆驼极其耐渴。在炎热干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时不喝水将会因为脱水而死亡,但是骆驼却可以长达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来。骆驼能有这样的本事,主要是因为它能够在体内大量地储存水分,一次能够饮用相当于其体重30%的水,然后再慢慢地消耗掉。另外,骆驼也很能忍受脱水,即使身体失去了25%体重的水分也没事,而人一旦失去10%体重的水分,就是致命的。 但是与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区半沙漠地带的弯角大羚羊相比,骆驼的这点本事就算不上什么了。弯角大羚羊(以下简称大羚羊)可以长达10个月不喝一滴水。在炽热的沙漠中,一只大型哺乳动物怎么能够如此长时间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哺乳动物做为恒温动物,一般必须把体温保持在大约38摄氏度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区,白天的气温通常高于38摄氏度,最热的时候能超过50摄氏度。在如此炎热的环境中,哺乳动物主要通过让体内的水分蒸发的方式(出汗或喘气)来散热。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降温方法,每克水份蒸发掉时能带走2.4千焦的热量。但是,这种方法有个缺点,如果不即时补充水分的话,身体就会很快地脱水。 为了保持身体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气,而是用一种奇特的方式来应付炎热的气温:把体热储存起来。这就意味着它的体温会不断地上升。大羚羊能够忍受高达46摄氏度的体温,超过了这个温度才不得不出汗把体温降下来。骆驼也有类似的防止出汗的机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摄氏度的体温。 维持如此高的体温除了避免出汗,还有个好处:因为体温与气温接近,可以空气传给身体的热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发如此高的“高烧”,为什么却不会妨碍其正常生理功能呢?许多细节还不清楚,不过我们大体知道它是如何防止头脑发热的。来自大羚羊心脏的血液由颈动脉送往大脑时,经过头部一个叫海绵窦的地方,在那里颈动脉变成了数百条细细的小动脉。在海绵窦还有许多流向心脏的小静脉,它们来自鼻腔,其中的静脉血在流经鼻腔时,被空气冷却了,它的温度要比动脉血低。这样,小动脉血的热量就会传递给静脉血,从而使血液在进入大脑时得到了冷却,温度能降低3摄氏度,防止对温度最敏感的大脑受到伤害。 白天储存在体内的热量,到了气温较低的晚上,就会逐渐释放出去。这时候,大羚羊又能让体温一直降到36摄氏度以下,这样在第二天白天时能储存更多的体热。 大羚羊的肾脏能够非常有效地减少尿中的水分,它的尿是高度浓缩。不过,它的尿中毕竟还有些水分,它的粪便也要含有一点水分才排得出去,这样,大羚羊还是会损失一些水分,为了防止脱水,仍然需要补充水分。在无水可饮用时,它只能通过食物来补充水分。大羚羊常吃的草水分并不多,在白天只含有1%的水,不过,到了晚上,随着气温的下降和湿度的上升,这些草的水分含量会增加20倍。大羚羊白天不进食,只在黄昏和夜间进食,能保证最大限度地吸取食物中的水分。 大羚羊还有一种独特的获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陈代谢时能产生水。因此,实际上所有的动物都能通过这种方式间接地获得水分。不过,这个代谢过程需要氧气参与,而每次呼吸都会带走体内的水分。通常情况下,呼吸时损失的水分多于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是得不偿失的。大羚羊却有办法改变这个产出比。这个方法其实很简单。在晚上,大羚羊一边让白天储存的体热散发,一边开始非常缓慢地做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气,通过新陈代谢制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气湿度比较高,通过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较少,这么一来,大羚羊就能通过一晚上的深呼吸让体内累积更多的水分。 就这样,通过白天储存体热晚上散发和浓缩尿液避免水分丧失,夜间进食摄取食物中的水分,深呼吸制造代谢水等方式,大羚羊巧妙地适应了既炎热又缺水的半沙漠环境。这种适应性是如此成功,使弯角大羚羊曾经是撒哈拉地区数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动物之一,一度多达数十万只。 但是,再成功的物种也难逃人类的毒手。几十年来,为了获取羚角、皮毛、肉,或仅仅为了好玩,军人、商人、猎人们乘着汽车,挥舞着枪支,对弯角大羚羊进行了大屠杀。到上个世纪90年代,弯角大羚羊已在野外被消灭得干干净净。现在只剩数千只被人工圈养生存了下来,其中大多数养在美国德州的牧场。弯角大羚羊历经数百万年进化而来的那套巧妙的适应方式没有了用武之地。一个物种如果失去了其野外栖息地,丧失了其主要习性,即使能继续繁衍,也只是徒具其形,近乎灭绝。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