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3

愿无悲喜2015
首页 > 英语培训 > 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崔崔shining

已采纳

先缩小范围呗,这么个超级大题目,怎么写啊...所谓"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包括很多内容,比如说,某些成语\习语的含义,英语国家人的生活习惯等等."商务领域"也很广,你可以想到做广告啊,宣传之类的东西.我看到这个题目之后能想到的东西就是,比如广告宣传语的翻译,有些中文的品牌,直译成英文之后,是很不好的意思(比如,某电池"白象",翻译过来是white elephant,英语中隐含的意思是“无用的东西”),这样宣传产品的效果没达到,品牌名称特别可笑,或者容易引起误解。这些误解是由于对英语文化背景不了解造成的,影响了商业领域中的效果。。。你可以,举些类似的例子,分析出现误解的原因。。。不过这个论文题目不太新颖了,n多人做过。好的是材料比较容易收集。其他建议。。。暂时还没想到,呵呵。。。

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118 评论(11)

华尔街学徒工

显然,语言与文化学习并重才能真正提高水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与社会,就很难真正掌握其语言,因为语言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学习英语的过程其实也是了解不同文化差异的过程。接触社会文化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了解世界,提高悟性。

不重视了解文化背景知识,有时会带来很多问题。在温家宝总理刚上任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其他几位副总理,其中有一位年纪比他长,温总理称其为“老大哥”。当时翻译者想展现出原话的风貌,就说成了“Big brother”。要知道,在西方国家“Big brother”的真正含义是“dictator(独裁者)”,那么在西方人眼里,谁是“Big brother”呢?以前的伊拉克总统萨达姆(Saddam Hussein)算是一位,还有一位是古巴总统卡斯特罗(Fidel Castro Ruz)。当时外国记者一听,怎么中国也出了一位“Big brother”?

也许有些人会说国家大事离自己生活比较远,不必太过关注。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如不留心,往往会闹笑话。以下是在口译考试考场上发生的一幕:

考试刚结束,考生问:“Can I pass?”

考官答道:“Sure. Go to the restroom.”

考生问的意思当然是“我能通过(考试)吗?”,考官也明白其意思,但他巧妙得利用了这个双关语(pun),因为pass也有上厕所方便的意思,然后回答道“当然,你可以去洗手间。”不过考生把restroom理解成休息室,等考官监考全部结束后,那位考生还在所谓的restroom等考官来告知其结果,弄得考官苦笑不得。

或许这只是一场文字游戏,但是了解一下英语国家人士的一些文化习俗是非常有趣的。如在表示某件事轻而易举,非常简单时,英国人很可能说“a cup of tea”,而美国人往往会说“a cup of coffee”, 这也从文化习俗方面看出了两者不同的偏爱。

加深对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的方式有很多,如看英文报纸,读原版小说,欣赏原声电影等等。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把文化背景知识融入其中,能增强趣味性和教育意义。

85 评论(15)

匪号叶小二

这句after all, if they don't后面省略了一些话,就是after all, if they don't (do their best at school, find some kinds of jobs in the end, and get married in their early twenties. )这里面包含的你说得英文文化背景就是They do their best at school, find some kinds of jobs in the end, and get married in their early twenties. 这些都间接体现了英国人的保守。

309 评论(8)

双子座K先生

其实这句并不难理解,以下供参考。“毕竟,假使英国年轻人不这样做,那他们还是英国人吗?”

14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