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号小祁
散文108篇和张培基的关系是《散文108篇》是张培基翻译的。
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散文佳作108篇》,《英语文摘》,Economist,卢敏新词,ChinaDaily 新词热词,各大高校MTI短语互译真题等等都是考取MTI的材料。
简介:
张培基先生,中国著名翻译家,杰出教授,先后在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系福建福州人,出生于1921年。
早年移居上海,在那里接受了初等和中等教育。张先生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同年任《上海自由西报》英文记者、 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特约撰稿者兼《中国年鉴》(英文)副总编。
海琦maggie
前面几天一直在捣鼓些湿货;或者写篇文章讲方法;或者直接弄篇译文上去,让人一脸懵那啥!甚至前几天还专门写过篇文章,讽刺别人一味追求学习方法却不学习。 从今天开始,我准备开个专栏,叫 “英文散文54篇详解” ,专门用来讲英文,供大家学习! 因为这54篇其实是来自一本书,叫《散文佳作108篇》。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这本书应该非常熟悉,绝对是一本学英文不可或缺的散文佳作集。这本书共108篇文章,54篇中译英,54篇英译中。我们这个专栏所讲的,就是其中的54篇英译中。所以叫“英文散文54篇详解”。 讲解难度我会控制在四级左右的难度,这是大部分人所处的程度;或者说勉强能够得着的程度。 最后告诫大家一句:虽然我在讲解的时候,一句句拆开来讲,但是希望大家在明白意思之后,不要忘记整段去品味这段文字的优美。发现英文的语言之美。 我们先看原文: A Ball to Roll Around I lost my sight when I was four years old by falling off a box car in a freight yard in Atlantic City and landing on my head. Now I am thirty-two. I can vaguely remember the brightness of sunshine and what color red is. It would be wonderful to see again, but a calamity can do strange things to people. It occurred to me the other day that I might not have come to love life as I do if I hadn't been blind. 第一句:I lost my sight when I was four years old by falling off a box car in a freight yard in Atlantic City and landing on my head. 第一句中最重要的信息点是“I lost my sight”,我失明了。所以放在前面。这个跟中文不同。中文可能会先交代我摔下来,头着地,然后失明了。英文是重点的先说,再说次要的。 by falling off someplace。两个语言点,一时by后面接doing;二是fall off表示“从某个地方摔下来”。 a box car in a freight yard in Atlantic City,注意它的中文是“在大西洋城一个货场的货车”,顺序完全跟英文相反。这个就是我们初一就学过的,地点从小到大排列。两个短语:货车 a box car; 货场 a fright yard. 后面landing on my head跟前面的falling off ... 一样,都是by后面的单词,用doing。 译文:四岁那年在大西洋城,我从货场一辆货车上摔下来,头先着地,于是双目失明。 第二句:Now I am thirty-two. 译文:我今年32岁。 第三句:I can vaguely remember the brightness of sunshine and what color red is. 需要记住一个表达,即“I can vaguely remember ...”, 我还模糊地记得……。这个表达是不是很好用,比如说:I can vaguely remember the first day I went to school. 我还模糊地记得上学的第一天。 what color red it是指remember(记得)的东西,所以它是个名词,意思是指“红色是什么颜色”这个事情。而这个名词怎么变来的呢?大家应该知道其原句应该是“What color is red?”,你把这个疑问语序变成一个陈述语序,就是“what color red is”,就成了一个名词。比如“What is your name?”变成陈述语序“what your name is”,就变成了一个名词。 译文:我还模糊地记得阳光是多么灿烂,红色是多么鲜艳。 第四句:It would be wonderful to see again, but a calamity can do strange things to people. It would be wonderful to do sth. 做某事非常奇妙。 一个难词:calamity 灾难。 译文:能恢复视觉固然好,但灾难也能对人产生奇妙的作用。 第五句:It occurred to me the other day that I might not have come to love life as I do if I hadn't been blind. 一个超好用的句型:It occurred to me that + 句子,表示“我突然想起某事”,“某件事情、想法突然出现在我的脑子里”。 the other day,就相当于one day,某一天,有一天。 come to do sth,这里是指“达到(某种程度)”;come to love life,开始爱上生活。 as I do:as, 连词,就像……;I do 是一个省略句,表示I love life,因为前面有一个love life,所以这里直接用do指代。 as I do表示“像我现在这样热爱生活”,might not have come to love life as I do,一字字翻译过来就是“不会开始爱上生活,就像我现在这样爱生活”,即“不会像我现在这样热爱生活”。 后面的,might have done sth if I had done sth,虚拟语气,不讲;因为讲了你也是晕的。 译文: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倘若我不是盲人,我或许不会变得像现在这样热爱生活。 我们再来整体欣赏一下这段文字: I lost my sight when I was four years old by falling off a box car in a freight yard in Atlantic City and landing on my head. Now I am thirty-two. I can vaguely remember the brightness of sunshine and what color red is. It would be wonderful to see again, but a calamity can do strange things to people. It occurred to me the other day that I might not have come to love life as I do if I hadn't been blind.最后留点小作业: 请大家用“It occurred to me that + 句子”造句留言。我会选取抽样点评!
熊熊去哪儿
张培基《散文佳作108篇》和《英译现代散文选1,2,3,4》都是精品。如果一定要比较高下,《散文佳作108篇》则更好一些,几乎篇篇都是精品。一、张培基先生简介:张培基先生,中国著名翻译家,杰出教授,先后在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系福建福州人,出生于1921年。早年移居上海,在那里接受了初等和中等教育。张先生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同年任《上海自由西报》英文记者、 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特约撰稿者兼《中国年鉴》(英文)副总编。1946年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任英语翻译,随后留学美国,就读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英国文学系研究院。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几天,他便毅然飞回了祖国的怀抱。那一年张培基先生年仅28岁。之后,他在华北大学、革命大学学习并参加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张先生1951年到北京外文出版社从事编译工作,历四载。1955年起他便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校(今洛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执教,一干就是25年。随着该校校址迁移,张家口、北京、洛阳等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980年张先生转业到地方,开始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1991年退休。他曾任研究生导师,北京市高级职称评委,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外文出版社英文翻译顾问,获国务院颁发的突出贡献者特殊津贴。他的名字已经被列入《中国翻译家词典》,在当今中国翻译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几年来,他一直在为《中国翻译》杂志的"翻译自学之友·汉译英练习"专栏撰稿,这些译文自然流畅并且极具文采,充分体现了译者的翻译理念,实乃翻译作品的经典,令许多读者和翻译爱好者受益匪浅。这些译文后来被收进《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集结出版,不但为中国学者进一步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文章,而且为外国学者研究中国五四以来知识分子的思想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目前他还担任《英语世界》杂志的顾问,同时他也是北京一所民办学校的顾问,作为一名老教育家,他为该校的师资培养做出了很大贡献。二、工作业绩:张培基先生在译坛孜孜不倦地耕耘了50年,他的译著和专著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被国内外图书馆收藏。长期以来海内外一直有学者在研究他的作品。早在1992年,时任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主任的金圣华女士就撰文"张培基教授",称对张先生所著的《英语声色词与翻译》和《习语汉译英研究》两本书"印象十分深刻"。被许多高校选定为英语专业翻译课教材的《英汉翻译教程》也是由张先生主编的。该书自80年初版以来已32次印刷,印数达100多万册。另外,《暴风骤雨》、《阿诗玛》、《春蚕集》、《中国人名大词典》、《先师孔子》、《中国画》、《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等对外发行的著作的英文稿都是经过他反复推敲亲自审定的。总而言之,张培基先生为中国翻译学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