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9

小嘉菜菜子
首页 > 英语培训 > 比目鱼的英文名字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ouchang1988127

已采纳

bass 海鲈鱼, beltfish-带鱼, buffalofish-水牛鱼, carp-鲤鱼 catfish 鲶鱼, catfish-鲶鱼, cod 鳕鱼, cod fillets 鳕鱼块 cod-鳕鱼, conger (eel)鳗鱼 corvina黄花鱼 croaker 白花鱼,跟黄花鱼是一类,肉质很嫩,清蒸 dace鲮鱼 drumfish-鼓鱼 flounder 比目鱼,又叫龙利, flounder-龙利, 比目鱼一类的鱼, grouper 石斑鱼 haddock 北大西洋鳕鱼 halibut 大比目鱼 herring 青鱼,鲱 , herring roes 鲱鱼子 mackerel 鲭 milkfish-虱目鱼 mullet 胭脂鱼 orange 香橙鱼 octopus 鱆鱼 perch 河鲈鱼 plaice欧蝶鱼 red mullet 红鲣 red snapper 红鲷鱼 ribbonfish 带鱼. salmon 三文鱼(也叫?鲑鱼?或大马哈鱼 sea bream 海鲤 shark 鲨鱼 swordfish 剑鱼, swordfish-剑鱼, tilapia 罗非鱼,又叫吴郭鱼,非洲鲫鱼, tilapia-鲷鱼, trout-鳟鱼,跟salmon是亲戚 tuna-吞拿鱼、金枪鱼, whitefish-白鱼, squid-乌贼,鱿鱼, scallop-扇贝肉,鲤鱼 carp 鳗鱼eel 章鱼octopus 三文鱼salmon 鱿鱼 squid 金枪鱼 tuna 基围虾shrimp 虾prawn 大虾king prawn 龙虾lobster 螃蟹crab (crab stick 蟹肉条 ) 贻贝, 蚌类 mussel 牡蛎, 蚝oyster 田螺winkle

比目鱼的英文名字

159 评论(11)

Leo叶2222

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约600种卵圆形扁平鱼类的统称,又叫獭目鱼、塔么鱼。见于热带到寒带水域,多为海产,生活于沿大陆棚中等深度的海水中,但有些则进入或永久生活于淡水。肉食性,底栖,静止时一侧伏卧,部分身体经常埋在泥沙中。有些能随环境的颜色而改变体色。比目鱼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两眼完全在头的一侧;另一特征为体色,有眼的一侧(静止时的上面)有颜色,但下面无眼的一侧为白色。其他特征为沿背腹缘分别具长形的背、臀鳍。鲽科(Pleuronectidae)100种,一般两眼位于右侧。鮃科(Bothidae)约200种,两眼均在身体左侧。其他主要科有鳎科(Soleidae)和舌鳎科(Cynoglossidae)。比目鱼的体型各异,小型种仅长约10公分(4吋),而最大的大西洋大比目鱼(Hippoglossus hippoglossus)可长达2公尺(7呎),重325公斤(720磅)。许多种类如大比目鱼和大菱鮃,全是名贵食用鱼。比目鱼(flounder)---“变色龙”,是两只眼睛长在一边的奇鱼,被认为需两鱼并肩而行,故名比目鱼。它是海水鱼中的一大类,包括有鲆科、鲽科、鳎科的鱼类。鲆科中常见的有“牙鲆”、“斑鲆”、“花鲆”;鲽科中常见的有“高眼鲽”、“石鲽”、“木叶鲽”、“油鲽”;鳎科中常见的有“舌鳎”。有3亚目9科约118属538种。中国产3亚目8科50属134种。均为底层海鱼类,其分布与环境,如海流、水和水温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如沿赤道诸大洋西侧暖流广,种类特多;黄、渤海沿岸寒流强且有黄海冷水团,冷温性种类较多;西太平洋南海等未受冰川期的强烈影响,种类也很多。有少数种类,在中国如华鲆、江鲽、窄体舌鳎、褐斑三线舌鳎等可进入江河淡水区生活。比目鱼为鲽形目鱼类统称,又称鳎沙鱼(也讹作“挞沙鱼”)、鳎蟆(拼音:tǎma,也讹作“塔玛”)、平鱼及左口鱼,广东及香港俗称大地鱼,是一种卵圆形扁平深海鱼类;热带或寒带大陆棚中等深度的海水水域均有踪迹,少部分生活于淡水中,现已成为人类的食品之一。 比目鱼的特征是两眼均位于身体的左侧,比目鱼也是因此得名,有眼的一侧有体色,另侧为白色。比目鱼又叫鲽鱼、板鱼、偏口鱼,栖息在浅海的沙质海底,捕食小鱼虾。它们特别适于在海床上的底栖生活。由于它们的身体扁平。双眼同在身体朝上的一侧,这一侧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配合得很好;它们身体的朝下一侧为白色。比目鱼的身体表面有极细密的鳞片。比目鱼只有一条背鳍,从头部几乎延伸到尾鳍。它们主要生活在温带水域,是温带海域重要的经济鱼类。比目鱼的眼睛是怎样凑到一起的呢?原来,从卵膜中刚孵化出来的比目鱼幼体,完全不象父母,而且跟普通鱼类的样子很相似。眼睛长在头部两侧。每侧各一个,对称摆放。它们生活在水的上层,常常在水面附近游泳。大约经过20多天,比目鱼幼体形态开始变化。当比目鱼的幼体长到1厘米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比目鱼一侧的眼睛开始搬家。它通过头的上缘逐渐移动到对面的一边,直到跟另一只眼睛接近时,才停止移动。不同种类的比目鱼眼睛搬家的方法和路线有所不同。比目鱼的头骨是软骨构成的。当比目鱼的眼睛开始移动时,比目鱼两眼间的软骨先被身体吸收。这样,眼睛的移动就没有障碍了。比目鱼眼睛的移动时比目鱼的体内构造和器官也发生了变化。比目鱼已经不适应漂浮生活,只好横卧海底了。比目鱼是名贵的海产。渔业上把它叫做牙鲆。牙鲆的身体一般长25厘米到50厘米,最大的牙鲆有70厘米。牙鲆会根据季节的更替,做短距离的集群洄游。在我国沿海,牙鲆有广泛的分布。黄海、渤海的渔民们用海底曳网捕捞牙鲆。新鲜的牙鲆可以食用或者制作成罐头。牙鲆的肝脏还可以提炼鱼肝油。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亚纲: 新鳍亚纲 Neopterygii 下纲: 真骨下纲 Teleostei 总目: 棘鳍总目 Acanthopterygii 目: 鲽形目 Pleuronectiformes 学名 Pleuronectiformes;heterosomata命名者 (Temminck & Schlegel, 1846)中文俗名 比目鱼英文俗名 flounder

327 评论(12)

灰灰poppy

一分钟了解比目鱼

19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