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17

一起团购呀
首页 > 英语培训 > 小学英语教材处理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永创佳绩

已采纳

雅星中心学校温秋如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根据认识过程的普遍规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特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感知越丰富,观念越清晰,形成概念和理解知识就越容易,同时教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有助于对教材讲解的理解和掌握,并便于学生自习、复习和进行作业。因此,教师应正确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正确理解教材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英语教学中,我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课本应不只是教学的全部内容,教材应该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因此必须抛弃教教材 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 的教学思想。 二、准确把握教材 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师应多角度钻研教材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尽可能的由教材的复制者 转变为教材的创造者 那种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法只会把学生囿于狭小的天地里,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 四、体现自主性,探索教材 新课程标准在原教学大纲对知识要求达到, ,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它指出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因此,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外部学习材料要体现探索性,给学生留有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空间,把教材中的素材从原来供教师解释和分析转变为给学生讨论和探索,从而使知识活灵活现的被学生掌握:如教学Therebe句型时,我们可这样处理教材:(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实物出示一本书在桌上,一支铅笔在文具盒里,引导学生说出句子 Thereisabookonthedesk.Thereisapencilinthepencil-case.(2)变换实物数量,引入新知。将一本书、一支铅笔变成两本书三支铅笔,引出句子: 五、突出整体性,活用教材。 教材的整合,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知识点,而应立足于整体,可以拓展到一个单元、一册书,乃至整个英语教材。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充分发挥整体结构的功能。

小学英语教材处理

179 评论(12)

小演员王沁曦

2001年秋季开始,我们使用《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从三年级起进行新教材的实验教学。与过去使用的《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相比,《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在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等方面大大超过了老教材的要求:词汇量、习惯用语比过去增加了两倍多;在语言知识的运用上要求更灵活多变,突出了词义的引申、比较;口语表达上更贴近现代英美国家人士的语言习惯,尤其在“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初步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作了全新的尝试,选择了许多与英美文化背景相关的内容作为学习材料。在近几年的《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新教材教学中,我们除了感受到它许多优于老教材的特点外,也碰到了一些困难。困难之一: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语音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他们没有独立识词的拼读能力,学习英语靠鹦鹉学舌,背诵单词靠死记单词字母顺序,还不时地给英语单词加注汉语拼音或汉字;朗读时缺乏语流音变,不能表情达意,一些学生甚至害怕当众朗读。对策:上述问题可能与新教材在语音教学方面的要求不同有关。《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注重单词发音规则渗透,整套教材删去了音标部分的教学,甚至书后的单词表中的单词也没有标注音标。在新教材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语音方面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加深了。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方法来突破这个阻碍学生学习的语音难关:1、教字母、音素、音标掌握拼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音标教学,但我们可以在字母、单词中有意识地渗透音标教学。在语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字母与音素、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如:英汉相似的音的比较:y—[i:]、w—[w]、h—[h]、g—[g]等;英英相似的音的比较:[i:]—[i]、[s]—[θ]等;字母与音标之间的联系:如部分元音字母、大部分辅音字母都与其相应的元音音标、辅音音标形似:如p—[p]f—[f]h—[h]等;还有字母组合的发音,ee—[i:] 、oo—[u] / [u:]、ou—[au]等。2、教会学生查字典,巩固拼读能力,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①在学生有强烈欲望想要自己独立识词的时候,适时地使学生掌握单词的拼读能力,即集中强化单音教学;②在学生具有了初步拼读能力之后,要立即巩固教学效果,及时教会学生查字典,为发展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打下了基础。③给学生提供一些精彩的英语句子或短小的文章,让学生能够通过查字典阅读,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了单词的复现率,加大了语言的实践量,使学生形成在英语的使用中掌握英语的良好学习策略。困难之二:《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中有许多单词、短语在3A—6B各册教材中多次出现,但意思和用法却各不相同。如:“head”在4B教材中是名词“头部”的意思,而在6A教材Unit 1出现了“head the ball to the goal”,“head”表示“用头顶”;“milk”在4A中指“牛奶”而在6A里却是“挤奶”的意思……如何让学生准确地把握这些单词和短语的用法和含义,这是一大难题。对策:“新课标”规定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部分。其中词汇部分要做到“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在词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英语引申比较教学法”。引申比较教学是先引申出两个以上的词语,然后进行比较。通过引申来扩大和丰富学生的词汇量,通过比较来帮助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在教学中,我们常用的引申比较方法有以下几种:1、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 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是指在讲到某个词在本课中的基本含义时,如有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其它词,就引申出来加以解释、辨析。例如:4A中出现的“tall”与5B中出现的“high”。tall意为“高的”,一般指人的身材高,有时指“高而细长”,如指桅杆、旗杆、塔尖、树等,其反义词是short;high意思也是“高的”,但是指从底部算起的“高度”,也指程度、数量、质量的高,反义词是low。通过同、近义词的引申比较,学生扩大了词汇量,弄清了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掌握了词的正确用法。2、词的音形的引申比较Whose handkerchief is this?(whose[hu:z]谁的,指“问物主”)引申比较:Who’s this boy in the blue shirt ? ( who’s [ hu:z ] 谁是,指“问人” ) 3、同一单词不同词性的引申比较There’s a glass of milk on the table. (此处“milk”是名词,指的是牛奶) I milked cows on the farm last Sunday.(此处“milk”是动词,指的是挤奶)4、相似短语的引申比较 英语中有大量的短语,这些短语的含义比较复杂,使用比较灵活。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相似短语的引申比较。例如: I asked the man the way to the supermarket. (ask sb. sth. 意为“询问某人某件事”) 引申比较:They asked the driver to take the wallet to the police station.( ask sb. to do sth.意指“请求某人做某件事”)。困难之三:在《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牵涉到外国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容,凭小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是很难理解的。比如:5A教材出现了“Halloween”为主题的课文,其中提到了人们为庆祝万圣节做的一些准备,由于学生对这个西方节日知之甚少,因此这篇课文学起来十分吃力。对策:“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实际上由于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英语学习和用英语进行交际中常常会出现歧义误解,用语不当的现象。如:用How old are you?来表示对外国人的关心,殊不知这侵犯了别人隐私(privacy),会激起对方的反感。而文化导入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与语言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1、揭示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教学的难点是某些词语的文化内涵。因此对于一些词汇和习惯用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必要时进行汉语文化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例如,汉语中的“狗”常带有“令人讨厌、卑鄙”等贬义,像“走狗”、“狼心狗肺”等,而西方人认为dog是人的忠实朋友,表示“忠实”、“友好”等意。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等。2、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牛津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选材广泛,许多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如:5A教材中出现了“the first floor”,在英式英语中它指的是二楼,而美语中则是指一楼;再如, 5A教材中提到的“Halloween”是西方的鬼节,节日期间人们会举办化妆晚会,小孩会提着南瓜灯笼游玩或拿着提篓去挨家挨户讨糖吃,课文中提到的购买南瓜灯笼和面具就是为庆祝节日准备的。了解这些节日知识后,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课文了。3、让学生体会交际活动中的文化差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日常生活交往中的中西文化差异进行总结归纳,这对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始终保持“审视自我——发现问题——剖析原因——寻找对策——反思成效” 的研究态度,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312 评论(15)

meteorakira

正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更容易形成习惯的定式。"学生一旦养成靠音标读准单词、靠读音想音标拼出单词、运用将音标和单词进行比较的方法记单词等习惯,将终身受益。因此,在平时的语音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规范有序的语音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迈入英语学习的大门。我们使用PEP版三年级起点英语教材多年,总会发现有家长和一些教师认为这套教材用八本书

35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