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302

zhenghan116
首页 > 英语培训 > 丹顶鹤英文资料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楼兰陶瓷

已采纳

丹顶鹤 分布 内蒙古达来诺尔,乌拉盖,科尔沁,呼伦湖,辉河,嘟噜河下游,迎春,小兴凯湖,兴凯湖,吉林向海,莫莫格,辽宁辽河三角洲,河北北戴河,河南黄河故道,山东长山列岛,寿光,昌邑,潍坊青岛,平邑,汶上,费县,江苏盐城,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灌江,如东,上海,河南庞寨,山东日照,云南昭通,中甸,帕。 海拔下限 0 海拔上限 0 繁殖地 内蒙古达来诺尔,乌拉盖,科尔沁,呼伦湖,辉河,嘟噜河下游,迎春,小兴凯湖,兴凯湖,吉林向海,莫莫格,辽宁辽河三角洲 越冬地 江苏盐城,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灌江,如东,上海,河南庞寨,山东日照,云南昭通,中甸,帕。 生境类型 芦苇沼泽地 栖息地类型 湖泊,池塘,水库 居留类型 2 估计数量 调查记录 在中国的繁殖地于1981、1984年航调发现总数约为700只(李金录等,1987),其中以三江平原和乌裕尔河流域的数量最多。在迁徙途径地北戴河秋季的观察统计自1986—1990年分别为501、320、281、630、542只,其中1986年观察206只鹤的年龄,成年158只(占76.7%),幼年45只(占21.8%);1989年观察273只鹤的年龄,成年212只(占77.7%),幼年61只(占22.3%)。在越冬地盐城保护区历年冬季丹顶鹤的数量为:1981年361只,1982年301只,1983年472只,1984年611只,1985年618只,1986年314只,1987年582只,1988年637只,1989年531只,1990年595只,1991年775只,1992年673只,1993年877只。此外,在江苏省启东县兴隆沙1990年1月见30只,在淮阴市灌南县1985年1月6日见67只,连云港市灌云县25只,在高宝湖1990年1月16日见22只,在河南庞寨1991年1月17日见13只。 识别特征 大型涉禽,全长约140cm。雌雄羽色相似,仅雄鹤的眼先发红,而雌鹤则淡而不显。喉、颊和颈的大部分为暗褐色。翅的内侧次级和三级飞羽均为黑色,长而弯曲盖在白色尾羽之上,故常被误认是黑色的尾羽。尾羽白色,虹膜褐色,嘴绿灰色,尖端略近黄色。腿和脚灰黑色。幼鸟大致为棕黄色,以后变为白色,但头、颈及背呈黄褐色,一年后体形及羽毛和成年鹤相似,仅在背肩部的羽毛仍有少数黄褐色斑。 生活习性 3月上中旬迁到繁殖地。4月初开始繁殖,雌雄配对后即为终生伴侣,常在四周环水的芦苇茬地上营巢,每窝产2枚卵,孵化期31—33天,雏鸟3月龄会飞。在越冬地自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约4个月(在盐城越冬期为131—134天)以家族形式活动,每个家族多为2—4只,常为2成1幼,亚成体10一20只结成小群。 保护措施及建议 已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建议在繁殖地增设保护区并妥善解决农业、水利对丹顶鹤栖息环境的干扰;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进一步查清丹顶鹤在长江下游的越冬地和数量分布以及环境质量,在盐城沿海滩涂要控制开发强度并严格控制工业污染。 驯养繁殖 国内许多动物园都饲养展出丹顶鹤,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天津、西安、成都、开封、合肥、常州、赣州、广州动物园及扎龙保护区都能笼养繁殖,其中沈阳动物园开展人工繁殖工作并形成饲养种群,1992年有108只丹顶鹤,估计全国总数约为250—300只。 致危因素 在北方繁殖地受到的威胁主要是由于围垦湿地使沼泽面积缩小及人类干扰,如在初冬把芦苇全部割光致使早春迁来的丹顶鹤无处营巢以及过度捕捞鱼类造成食物不足等。在迁徙途径地受到农民滥洒剧毒农药的威胁,如在冀东滦河口滩涂自1995年3月8—15日,有19只丹顶鹤被毒死,农民用1605农药拌上豆粒撒在地里防止别人牲畜吃自家麦苗却被丹顶鹤误食致死。在南方越冬地如盐城保护区,虽然每年丹顶鹤的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但也面临以下威胁:①盐业生产开发大片海滩,射阳河口兴建大型发电厂等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丹顶鹤栖息范围缩小,迫使鹤群向南集中;②投毒偷猎野鸭仍然十分严重,1991年11月在大丰县王港以南因投毒捕野鸭,毒死12只丹顶鹤,1990年冬至1991年春,在王港以北的海丰农场滩涂毒死4只丹顶鹤;③冬季偷挖沙蚕,破坏潮间带底栖动物和植被,在大丰县滩涂日益严重,每人每天可挖1.5—5kg,收购价每公斤2.5—4元

丹顶鹤英文资料

275 评论(14)

追梦少年0215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 传说中的剧毒鹤顶红(也有称鹤顶血)正是此处,但纯属谣传,鹤血是没有毒的,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隐晦的说法。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体羽棕黄,喙黄色。亚成体羽色黯淡,2岁后头顶裸区红色越发鲜艳。Red-crowned crane class has three characteristics, namely the mouth long, long - long neck, long legs. Adult birds except the neck and flight feather back-end is black, white, the top of head outside the body skin is bare, show bright red. The legendary venomous crane (also named crane top blood) it is here, but the sheer rumor, cranes blood there is no poison of, the ancients says "crane" is in fact arsenic, namely not pure arsenic trioxide, crane is in ancient times of arsenic faintness of the claim. Red-crowned tail oil glands were powder (RanYu). Squab body plume claybank, beak yellow. The adult plume color is bleak, after age 2 more bright-coloured red head bare area.

140 评论(10)

泡芙小工坊

丹顶鹤体长约160厘米,翼展240厘米,体重约10公斤。全身几纯白色,头顶裸露无羽、呈朱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眼后方耳羽至枕白色,颊、喉和颈黑色;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黑色,三级飞羽长而弯曲,呈弓状,覆盖于尾上,因此,站立时尾部黑色,实际是三级飞羽,而尾、初级飞羽和整个体羽全为白色,飞翔时极明显。嘴较长,呈淡绿灰色,颈、腿也都很长,两翅中间长而弯曲的飞羽为黑色,并且在站立时整个飞羽都盖在尾部,常常使人误认为它有一个黑色的尾羽。雌雄相似。

虹膜褐色,嘴灰绿色,尖端黄色。胫裸露部分和跗跖及趾灰黑色,爪灰色。

雏鸟被有黄褐色的绒羽,背部的颜色浅,腹部较深,肩部为乳白色,嘴和腿均是肉红色,3~4月后体羽逐渐变成洁白的颜色,头顶部的裸露部分则要到10个月以后才出现红色。

丹顶鹤的骨骼外坚内空,强度是人类骨骼的7倍,而且它在迁徙的时候,常常排成巧妙的楔形,使后面的个体能够依次利用前面个体扇翅时所产生的气流,从而进行快速、省力、持久的飞行,时速可达40公里左右,飞行高度可以超过5400米以上,而且能够边飞边鸣。

316 评论(10)

baby梓瑜

丹顶鹤(英文名Red-crowned crane)---长寿的象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叫仙鹤、白鹤(其实白鹤是另一种鹤属鸟类)、鴜鷜,中国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它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目名中 鹤行目目名拉 Gruiformes科名中 鹤科科名拉 Gruidae中文名 丹顶鹤拉丁名 Grus japonensis英文名 Red-crowned Crane别名 仙鹤中国特有 FALSE红皮书 eIUCN vCITES 1中保护名录 1分布 内蒙古达来诺尔,乌拉盖,科尔沁,呼伦湖,辉河,嘟噜河下游,迎春,小兴凯湖,兴凯湖,吉林向海,莫莫格,辽宁辽河三角洲,河北北戴河,河南黄河故道,山东长山列岛,寿光,昌邑,潍坊青岛,平邑,汶上,费县,江苏盐城,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灌江,如东,上海,河南庞寨,山东日照,云南昭通,中甸,帕。海拔下限 0海拔上限 0繁殖地 内蒙古达来诺尔,乌拉盖,科尔沁,呼伦湖,辉河,嘟噜河下游,迎春,小兴凯湖,兴凯湖,吉林向海,莫莫格,辽宁辽河三角洲越冬地 江苏盐城,洪泽湖,高邮湖,邵伯湖,灌江,如东,上海,河南庞寨,山东日照,云南昭通,中甸,帕。生境类型 芦苇沼泽地栖息地类型 湖泊,池塘,水库居留类型 2估计数量 调查记录 在中国的繁殖地于1981、1984年航调发现总数约为700只(李金录等,1987),其中以三江平原和乌裕尔河流域的数量最多。在迁徙途径地北戴河秋季的观察统计自1986—1990年分别为501、320、281、630、542只,其中1986年观察206只鹤的年龄,成年158只(占76.7%),幼年45只(占21.8%);1989年观察273只鹤的年龄,成年212只(占77.7%),幼年61只(占22.3%)。在越冬地盐城保护区历年冬季丹顶鹤的数量为:1981年361只,1982年301只,1983年472只,1984年611只,1985年618只,1986年314只,1987年582只,1988年637只,1989年531只,1990年595只,1991年775只,1992年673只,1993年877只。此外,在江苏省启东县兴隆沙1990年1月见30只,在淮阴市灌南县1985年1月6日见67只,连云港市灌云县25只,在高宝湖1990年1月16日见22只,在河南庞寨1991年1月17日见13只。识别特征 大型涉禽,全长约140cm。雌雄羽色相似,仅雄鹤的眼先发红,而雌鹤则淡而不显。喉、颊和颈的大部分为暗褐色。翅的内侧次级和三级飞羽均为黑色,长而弯曲盖在白色尾羽之上,故常被误认是黑色的尾羽。尾羽白色,虹膜褐色,嘴绿灰色,尖端略近黄色。腿和脚灰黑色。幼鸟大致为棕黄色,以后变为白色,但头、颈及背呈黄褐色,一年后体形及羽毛和成年鹤相似,仅在背肩部的羽毛仍有少数黄褐色斑。生活习性 3月上中旬迁到繁殖地。4月初开始繁殖,雌雄配对后即为终生伴侣,常在四周环水的芦苇茬地上营巢,每窝产2枚卵,孵化期31—33天,雏鸟3月龄会飞。在越冬地自10月下旬至翌年3月上旬约4个月(在盐城越冬期为131—134天)以家族形式活动,每个家族多为2—4只,常为2成1幼,亚成体10一20只结成小群。保护措施及建议 已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建议在繁殖地增设保护区并妥善解决农业、水利对丹顶鹤栖息环境的干扰;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进一步查清丹顶鹤在长江下游的越冬地和数量分布以及环境质量,在盐城沿海滩涂要控制开发强度并严格控制工业污染。驯养繁殖 国内许多动物园都饲养展出丹顶鹤,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天津、西安、成都、开封、合肥、常州、赣州、广州动物园及扎龙保护区都能笼养繁殖,其中沈阳动物园开展人工繁殖工作并形成饲养种群,1992年有108只丹顶鹤,估计全国总数约为250—300只。致危因素 在北方繁殖地受到的威胁主要是由于围垦湿地使沼泽面积缩小及人类干扰,如在初冬把芦苇全部割光致使早春迁来的丹顶鹤无处营巢以及过度捕捞鱼类造成食物不足等。在迁徙途径地受到农民滥洒剧毒农药的威胁,如在冀东滦河口滩涂自1995年3月8—15日,有19只丹顶鹤被毒死,农民用1605农药拌上豆粒撒在地里防止别人牲畜吃自家麦苗却被丹顶鹤误食致死。在南方越冬地如盐城保护区,虽然每年丹顶鹤的数量基本上是稳定的,但也面临以下威胁:①盐业生产开发大片海滩,射阳河口兴建大型发电厂等人类活动,使环境质量下降,丹顶鹤栖息范围缩小,迫使鹤群向南集中;②投毒偷猎野鸭仍然十分严重,1991年11月在大丰县王港以南因投毒捕野鸭,毒死12只丹顶鹤,1990年冬至1991年春,在王港以北的海丰农场滩涂毒死4只丹顶鹤;③冬季偷挖沙蚕,破坏潮间带底栖动物和植被,在大丰县滩涂日益严重,每人每天可挖1.5—5kg,收购价每公斤2.5—4元;④1991年在王港由国家兴建的化纤厂和1994年在射阳河口建成的发电厂,都是对丹顶鹤的潜在威胁。资料来源: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 发布者:中国林业科学数据中心科学分类[编辑本段]动物界 Animalia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鹤形目 Gruiformes 科: 鹤科 Gruidae 属: 鹤属Grus 种: 丹顶鹤 G. japonensis外形特征[编辑本段]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传说中的剧毒鹤顶红(也有成鹤顶血)正是此处,但纯属谣传,鹤血是没有毒的,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隐晦的说法。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体羽棕黄,喙黄色。亚成体羽色黯淡,2岁后头顶裸区红色越发鲜艳。分布[编辑本段]丹顶鹤繁殖地在中国的三江平原的松嫩平原、苏联的远东和日本等地。它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越冬。历史上丹顶鹤的分布区比现在要大得多,越冬地更为往南,可至福建、台湾、海南等地。由于这种鸟在文化种的特殊地位,地方志书中一直有着详细的记载,为研究它的古代分布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习性[编辑本段]丹顶鹤每年要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迁徙,只有在日本北海道是当地的留鸟,不进行迁徙,这可能与冬季当地人有组织的投喂食物,食物来源充足有关。丹顶鹤的栖息地是沼泽和沼泽化的草甸,食物主要是浅水的鱼虾、软体动物和某些植物根茎,以季节不同而有所变化。丹顶鹤成鸟每年换羽两次,春季换成夏羽,秋季换成冬羽,属于完全换羽,会暂时失去飞行能力。丹顶鹤的鸣声非常嘹亮,作为明确领地的信号,也是发情期交流的重要方式。丹顶鹤属于单配制鸟,若无特殊情况可维持一生。每年的繁殖期从3月开始,持续6个月,到9月结束。它们在浅水处或有水湿地上营巢,巢材多是芦苇等禾本科植物。丹顶鹤每年产一窝卵,产卵一般2~4枚。孵卵由雌雄鸟轮流进行,孵化期31~32天。雏鸟属早成雏。繁殖丹顶鹤属于单配制鸟,若无特殊情况可维持一生。每年的繁殖期从3月开始,持续6个月,到9月结束。它们在浅水处或有水湿地上营巢,巢材多是芦苇等禾本科植物。丹顶鹤每年产一窝卵,产卵一般2~4枚。孵卵由雌雄鸟轮流进行,孵化期31~32天。雏鸟属早成雏。繁殖期求偶伴随舞蹈、鸣叫,营巢于具一定水深的卤芦苇丛、草丛中,每产1- 2卵,孵化期30--33天,早成鸟,2岁性成熟,寿命可达50-60年。4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北京动物园1954年首次饲养展出丹顶鹤,1964年繁殖成功。研究历史[编辑本段]丹顶鹤由于体形大、颜色分明,很容易辨认。人们对丹顶鹤的知识很早就有了一定的积累。中国的地方志书对其有连续的记录,丹顶鹤很早就被人们所饲养,唐宋年间尤为盛行。现在许多地方都有饲养的丹顶鹤供观赏之用。1980年代后,对丹顶鹤的专项研究展开,至今已对其分布、繁殖地和越冬地的生态和行为、迁徙等掌握的一定的信息。目前丹顶鹤的人工繁殖和人工授精技术已经成熟。1990年代以后,根据环志研究和人造卫星跟踪技术,丹顶鹤的迁徙路线已经明确。曾用名:Ardea(Grus) japonensis P.L.S. Müller, 1776Grus japponensis Gmelin, 1778Antigone montignesia Bonaparte, 1854Megalornis japonensis Wilder&Hubbard, 1938文化意义[编辑本段]其实,传说中的仙鹤,就是丹顶鹤,它是生活在沼泽或浅水地带的一种大型涉禽,常被人冠以“湿地之神”的美称。它与生长在高山丘陵中的松树毫无缘份。东亚地区的居民,用丹顶鹤象征幸福、吉祥、长寿和忠贞。在各国的文学和美术作品中屡有出现,殷商时代的墓葬中,就有鹤的形象出现在雕塑中。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钟,鹤体造型的礼器就已出现。道教中丹顶鹤飘逸的形象已成为长寿、成仙的象征。 目前,中国国家林业局已经把丹顶鹤作为唯一的国鸟候选鸟上报国务院。保护状况[编辑本段]丹顶鹤是大型涉禽,在湿地环境中属于食物链的上层,是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关键种。日本北海道的阿依努人把生活在钏路湿地的丹顶鹤称为“湿地之神”。目前它们面临的威胁主要有:栖息地的破坏。在中国东北和远东地区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在1960年代以后急剧加重,对湿地的围垦不仅侵占了原有的栖息地,还使原本连通的水系阻断,再加上近些年远东地区气候干旱化趋势明显,水域面积缩小严重。人类活动引入的污染也威胁着丹顶鹤的生存,此外如烧荒等开垦方法,对丹顶鹤的巢材和掩蔽处毁坏严重,致使其分布更为狭窄。偷猎:由于自古东亚地区对丹顶鹤就有着对其羽毛和器官的需求,猎杀就难以避免。虽然近些年随着保护法规的建立,直接的猎杀很少发生,但是投毒用来猎捕其他水禽的方法,已成为丹顶鹤的重要死因。目前,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皮书中记载的物种是濒危物种,在濒危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列入附录一。---丹顶鹤的故事“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个女孩她曾经来过……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飞过。”这是几年前曾经流行过的一首歌曲,描述了一位为救丹顶鹤而牺牲的姑娘的故事。初听这首歌,就想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最后在媒体上看到,它发生在丹顶鹤的“故乡”——盐城。这里有四十五万公顷的自然保护区,有四百种左右的各种鸟类,尤其是每年有占世界近一半的野生丹顶鹤到这里过冬。渴望着有一天,可以“飞”到这个发生过动人故事的地方,看看美丽的丹顶鹤。 寿命[编辑本段]丹顶鹤寿命长达50年一60年,人们常把它和松树绘在一起,作为长寿的象征。丹顶鹤数量稀少,我国已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285 评论(14)

掉进米缸的猫

丹顶鹤的家乡在黄海之滨 在传说,丹顶鹤是神仙的伴,所以它叫仙鹤。

228 评论(12)

喝酒当喝汤

丹顶鹤(英文名Red-crowned crane)---长寿的象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叫仙鹤、白鹤(其实白鹤是另一种鹤属鸟类)、鴜鷜,中国古籍文献中对丹顶鹤有许多称谓,如《尔雅翼》中称其为仙禽,《本草纲目》中称其为胎禽。丹顶鹤是鹤类中的一种,因头顶有红肉冠而得名。它是东亚地区所特有的鸟种,因体态优雅、颜色分明,在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贞、长寿的寓意 丹顶鹤具备鹤类的特征,即三长——嘴长、颈长、腿长。成鸟除颈部和飞羽后端为黑色外,全身洁白,头顶皮肤裸露,呈鲜红色。传说中的剧毒鹤顶红(也有成鹤顶血)正是此处,但纯属谣传,鹤血是没有毒的,古人所说的“鹤顶红”其实是砒霜,即不纯的三氧化二砷,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隐晦的说法。丹顶鹤的尾脂腺被粉(冉羽)。幼鸟体羽棕黄,喙黄色。亚成体羽色黯淡,2岁后头顶裸区红色越发鲜艳。 丹顶鹤繁殖地在中国的三江平原的松嫩平原、俄罗斯的远东和日本等地。它在中国东南沿海各地及长江下游、朝鲜海湾、日本等地越冬。历史上丹顶鹤的分布区比现在要大得多,越冬地更为往南,可至福建、台湾、海南等地。由于这种鸟在文化种的特殊地位,地方志书中一直有着详细的记载,为研究它的古代分布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351 评论(14)

堆高于岸

The Red-crowned Crane (Grus japonensis), also called the Japanese Crane or Manchurian Crane, is a large crane and is the second rarest crane in the world. (Chinese: 丹顶鹤; Chinese: 丹顶鹤; Hanyu Pinyin: Dāndǐng Hè; Japanese: 丹顶 , tancho; the Chinese character '丹' means 'red', '顶/顶' means 'crown' and '鹤/鹤' means 'crane'). In East Asia, it is known as a symbol of luck, longevity and fidelity. At 140-150 cm (55-60 inches) high, the crane does not make easy prey, for all that it stands out in its natural habitat of marshes and swamps. When it matures, the Red-crowned Crane is snow white with a patch of red skin on its head. This patch of skin becomes bright red when the crane becomes angry or excited. This species is the heaviest crane, typically 7.7–10- kg (17-22 lb), although large Sarus Cranes are taller. The maximum known weight of a male Red-crowned Crane is 15 kg (33 lbs).In the spring and summer, the Red-crowned Crane breeds in Siberia and occasionally in northeastern Mongolia (i.e., Mongol Daguur Strictly Protected Area). Normally the crane lays 2 eggs, with only one surviving. Later, in the fall, it migrates in flocks to Korea, Japan, China, Taiwan, and other countries in East Asia to spend the winter. All Red-crowned Cranes migrate, except for a flock that is resident in Hokkaidō.The crane eats small amphibians, aquatic invertebrates, insects, and plants that grow in marshes and swamps.The habitats used are marshes, riverbanks, rice fields, and other wet areas.StatusThe estimated population of the species is only 1,500 in the wild. Nearly all of the Chinese population lives in the Yancheng Coastal Wetlands.The National Aviary in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ran a program where U.S. zoos donated eggs which were flown to Russia and raised in the Khinganski Nature Reserve and released into the wild. This program sent 150 eggs between 1995-2005. The program has been put on hold in order to concentrate on different crane conservation programs in Russia, such as education and fire suppression.

315 评论(13)

meiguihualei

丹顶鹤 属于鹤形目 鹤科 学名:Grus japonensis 英文名:Red-crowned Crane 分布于中国东北、长江中下游、台湾等地。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 丹顶鹤(又名仙鹤,被喻为长寿象征)栖息于开阔平原、沼泽、湖泊、海滩及近水滩涂。成对或结小群,迁徙时集大群,日行性,性机警,活动或休息时均有只鸟作哨兵。候鸟。迁徙时排成"一"字形或"V"字形。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及水生植物的叶、茎、块根、球茎、果实等为食。 繁殖期4-6月,求偶伴随舞蹈、鸣叫,营巢于具一定水深的卤芦苇丛、草丛中,每产1- 2卵,孵化期30--33天,早成鸟,2岁性成熟,寿命可达50-60年。北京动物园1954年首次饲养展出丹顶鹤,1964年繁殖成功。 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 丹顶鹤 别名仙鹤,属于鹤科,学名为 Grus japonensis。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 4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 丹顶鹤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俗,在《诗经•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成为高雅、长寿的象征,在诗词和中国画中,常被文学家、艺术家作为主题而称颂。 在嫩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在河北、山东为旅鸟,台湾偶见。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丹顶鹤又称仙鹤,是世界珍贵鸟类,如今,丹顶鹤已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是吉林省和辽宁省盘锦市的省(市)鸟。鹤是我国著名的珍禽,属于涉禽类,鹤形目,鹤科。全世界共有15种鹤。我国共有9种,占一半以上。诸鹤之中,以体形秀丽、鸣声嘹亮、舞步轻盈、白羽黑翎、赤顶鲜艳的丹顶鹤最为名贵。丹顶鹤体长在1.2米以上,全身几乎都是纯白色,只是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及喉、颊和颈部是暗褐色,嘴呈灰绿色,脚呈灰黑色。 丹顶鹤主要产于我国的黑龙江省,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北部以及日本也有分布。丹顶鹤在我国有两个故乡。每年10月下旬从我国东北成群飞往长江下游一带越冬,第二年3 月下旬又集群飞回故乡去繁殖后代。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丹顶鹤数量稀少,全世界大概有1200只,我国有670多只,为了保护丹顶鹤,目前,在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和江苏盐城建立了保护区。 丹顶鹤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观赏价值,浙江自然博物馆动物陈列厅和标本库房均有陈列和收藏。婷婷玉立的丹顶鹤还作为2003年浙江自然博物馆学生参观年卡的图案,显得高雅别致,一双圆豆般的眼睛,炯炯有神,引人注目。成语“鹤立鸡群”就表示它们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美,鹤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早在《诗经 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由于丹顶鹤的寿命可达50—60年,所以自古以来人们把它同松树绘在一起叫做《松鹤图》作为长寿的象征。

21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