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qian1004
课堂上老师侧重于热闹的情景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导致了学生接触篇幅较长的文本此类或遇到单词、新句式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教师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教学,忽略了文本材料带来的信息,这样的教学是低效的或无效的。 文本解读策略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语篇教学中,应以“教材为本”却又不拘泥于教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文本,最后运用文本中所学的语言于真实的语境中,达到语言输出的目的。 一、文本解读前,指导预习。 预习是有效的学校策略之一。如果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接触文本,大部分学生难以理解文本内容,更无法抓住文本要点来复述课文。如6A《Unit1Publicsigns 》本单元的文本要点是围绕着”公共标志”这个话题展开的各种活动,所涉及到的日常交际项目有介绍、询问、忠告和建议等,其中以询问公共标志的含义及其应答为重点内容。 在教学前,我们可以布置些作业,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公共标志,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是带着目的学习的,增强他们的学习效率。在进行对话操练时,我们不可能让学生整篇来表演或复述,可以取其中的重点部分,这种简化的对话既练了句型,又帮助巩固对话的意思理解。 二、巧设练习,有效解读文本。 根据文本内容的不同可以设计不同的练习,以此达到有效解决文本的目的。但练习的设计应有针对性、典型性和层次性。如6A《Unit7AtChristmas》本单元的文本话题是“谈论物品的归属”,围绕“赠予”和“被赠予”两个主要线索展开。 课文的教学难点往往在于物品的来路和归属问题。所以在设置任务时,可以设计一个表格练习 ,表格的一栏为物品、一栏为归属(to),最后一栏为来源(from)。从易到难安排阅读,分层完成表格。最后按照表格显示复述课文。 Christmaspresenttofromwatchwalletteapothairdryerskateboard我在语篇教学中发现表格运用的效果非常好,文本解读的有效性再次得到很好的体现。 三、文本解读后,联系实际,语言输出。 学习语言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熟悉文本内容,还要学生把学习的语言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这就是“学以致用”。在解读文本后,教师应抓住文本中实用性强的语言,给学生一个语言输出的机会。如在6B《Unit2Moreexercise》, 如6B《 Unit7Alettertoapenfriend》本单元教学结束后可布置学生一项作业就是写封信给一个外国朋友或通过网上写e-mail给网友。 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体验用英语与他人进行书信交流的过程,将语言学习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去,以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四、文本解读后,渗透情感,主题升华。 文本中所蕴含的教育因素不是显而易见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不断与文本对话,感悟文本,激活文本,挖掘文本背后的情感教育。其实教育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如6A《Unit1Publicsigns 》本单元的文本要点是围绕着”公共标志”这个话题展开的各种活动。老师应引导学生挖掘文本的内涵进行情感升华。T:Inpublicplace,whatshouldwedoorwhatshouldnotwedo?S:W eshouldkeepquietandweshouldn'tshoutinpublicplace .S:Weshouldgiveourseatstotheoldmanorwoman.S: Weshouldn'tthrowthelitterandweshouldpickuptherubbishandthrowitintothedustbin. 通过渗透情感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公共场合,文明待人 ······6A《Unit2Ben'sbirthday 》同时我针对这节课进行情感教育,也就是让学生课后调查父母的生日和所想要的生日礼物,让他们也要了解和关心自己的父母,父母爱孩子,孩子也要爱父母。 总之,文本解读与语篇教学密切相关,文本解读策略的正确实施是提高语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文本解读策略,提高语篇教学的有效性
北冰洋的海豚
大约用了两个月的时光,读完了鲁子问教授和陈则航教授主编的《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当真是受益匪浅,所获良多。 可以说,《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作为英语学科教研中心本学期选用的专业书籍之一,是比较恰当而实用的。尤其是如同及时雨般在我的“小学英语多版本教材与外研版融合的教学研究”课题刚刚通过立项申请的时候到来,非常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更为我在课题前期的文献梳理学习汇报和外研版、人教版教材分析汇报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素材。 众所周知,新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至少要到明年才会颁布,对于新的理念和知识,我们所能参考的只有《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而普通教师对于课程标准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理论的解读还是颇有难度的。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课标、教材、教学难以互相渗透的尴尬状态。《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则以《英语课程标准(2011)》和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以外研版、人教版和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主要参考,结合课例,对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核心素养、教学目标,各版本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特点、教学主线、教学文本,以及教学实施中不同层次学习的教材处理方法等进行了分析。其主旨为提高教师理解课程内容和标准的能力,培养分析教材和有效使用教材的能力。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贯彻课程标准理念,同时也补充了我们上学期的共读书目之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余文森)一书。 本学期学科教研中心的同伴们一边共读、讨论、交流、分享,一边根据我们的理解将书中的理论知识结合教学实际付诸于实践。我做了两次关于小学英语教材分析的报告并领读本书;刘媛、立国、慧敏、迟磊老师尝试根据小学英语课程核心素养内涵研读教材,用表格、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文字等多种方式梳理了本学期各年级教材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淑新和君爱老师计划归纳外研版教材的重点语句;红萍老师梳理人教版语音部分教材内容并探索和外研版教材融合的方式;佳玉老师则从自然拼读角度独辟蹊径......真可谓百花齐放,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于我自己而言,因为课题需求的缘故,第一遍读得稍微“功利”了些,我把目光和思考放在教材以及教材整合方面的内容上更多一些。因为要给大家做教材分析阐述,所以把第四章小学英语教材综合分析着重复习了一遍。又结合教材、教师资源包,以及教案,连同网络上搜索到的相关文献,细细的研读,对现行所用教材(小学外研三起)从教材的理念、教材特色、学习内容、教学材料到教材结构都有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和理解。从较高的占位来看教材,不再看山只是山。 总而言之,可以想见,如果没有《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这本书的参考和指导,我们的工作将会滞后很多,甚至有可能很长时间无从下手。而也恰恰是因为边读,边思,一边讨论,一边实践,加快了我们读书的速度,更加深了对书籍的理解。 如此,甚好。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