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5

13820421534茜
首页 > 英语培训 > 大三巴牌坊英语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巴布2016

已采纳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称为圣保禄大教堂遗址(葡萄牙语:RuínasdaAntigaCatedraldeSãoPaulo),一般称为大三巴或牌坊[1] ,是澳门天主之母教堂(圣保禄教堂,于1580年竣工)正面前壁的遗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2] ,同时也为“澳门八景[3] ”之一。RuinsofSt.Paul,itsofficialnameisholyinsurancePaulCathedralruins(Portuguese:Ru,NASDaAntigaCatedraldesasoPaulo),commonlyknownasruinsorarch[1]isMacauCatholicmotherchurch(St.Paul'schurch,onthesiteofthecompletedin1580)infrontofthewall.PaulisoneofthelandmarkbuildingsinMacao[2],alsoasoneofthe"eightMacao[3]".

大三巴牌坊英语

154 评论(11)

红色高跟鞋H

因为圣保禄教堂轻过了3次大火,最后只剩下一面墙,后来改名叫大三巴牌坊,就是圣保禄的粤语发音

119 评论(13)

id独自等待

大三巴牌坊在澳门的正式名称是圣保禄教堂遗址“三巴”这个名字是来自于“圣保禄”的葡萄牙文(S�0�0o Paulo),而“大”是指最大的教堂,故“大三巴”是指“最大的天主教教堂”

338 评论(13)

武汉碧海蓝天

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Paul)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为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单是大三巴牌坊的造价,300年前已高达3万两白银,可谓珍贵至极,在当时享誉东南亚。后于1595年和1601年先后两次失火焚毁。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并于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历时35年,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之后于1835年再次惨遭大火焚毁,仅遗教堂前的68级石阶及花岗石建成的前壁,因貌似中国牌坊得名。牌坊高约27米,宽23.5米,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奇形珍珠”式建筑物,共分五层,顶端竖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灵的铜鸽;铜鸽像的旁边围着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为一圣婴雕像,其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侧则是“生命之树”的石刻;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圣母像,旁边以牡丹和菊花环绕,前者代表中国,后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还刻有“永恒之众”。一艘“葡式帆船”及一个“面目狰狞的魔鬼”;第四层分别供奉耶稣四名圣徒的雕像;第三层与第四层的左右两侧,雕刻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动物-狮子;底层为三面门户,正门的楣额上用葡文刻着“MATERDEL”意即“天主圣母”,两侧的门上刻有耶稣的记号“HIS”。大三巴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传统,更有创新;既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1990年初,曾进行考古调查,发现了当时的建筑遗址,现与部分澳门教会文物共同对外展出。在回归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将牌坊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由于政治及技术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国政府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

252 评论(13)

小倩TINA

澳门大三巴牌坊Ruins of St Paul

305 评论(9)

红豆呱呱

澳门圣保禄教堂又叫大三巴牌坊。

大三巴牌坊,其正式名称为圣保禄大教堂遗址(葡萄牙语:Ruínas da Antiga Catedral de São Paulo),一般称为大三巴或牌坊,是澳门天主之母教堂(圣保禄教堂)正面前壁的遗址。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同时也为「澳门八景」之一。2005年与澳门历史城区的其他文物成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

大三巴牌坊是位於圣保禄山的天主之母教堂(A lgreja da Madre de Deus)前壁。与大炮台及两者之间的前圣保禄学院为一整体。而「三巴」这个名字是来自於「圣保禄」的葡萄牙文(São Paulo),而「大」是指最大的教堂,故「大三巴」是指「最大的教堂」。

圣保禄教堂创建於1580年,在1595年和1601年先後两次失火焚毁。教堂第三次修建由意大利籍耶稣会会士斯皮诺拉神父设计,并於1602年奠基,1635年建成,历时33年,是当时远东最大的天主教石建教堂。1762年,葡萄牙政府下令没收耶稣会财产,天主之母教堂先後被改作军官宿舍、兵营。1835年1月26日黄昏,教堂起火,最後剩下教堂的前壁。由於教堂前壁形似中国的传统牌坊,故本地人便称之为「大三巴牌坊」。

1990年代初,政府曾对教堂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及修复工作,并发现了当时教堂背後的建筑遗址及埋葬教士的墓地。及後在1996年,政府在该遗址建成了天主教艺术博物馆与墓室,展出不少澳门教会的珍贵文物;同时,也在大三巴牌坊的背部安装了铁架楼梯,以供游人参观,可是楼梯的铁架插了在牌坊的结构之内,此举引来一些文物专家的不满。在回归前的澳葡政府已欲将牌坊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但由於政治及技术因素而未能成功。2005年,中国政府成功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成为澳门历史城区的一部份。

大三巴牌坊高27公尺、阔23.5公尺、石壁厚2.7公尺,建筑属於矫饰主义风格,且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风格。前壁用麻石砌成。上下5层,左右共自第3层起可分9格。前壁右侧有一石旗杆夹(左边与之成对的一副已不存),下有68层阶级,与教堂位置并不一致,因其兴建时朝教堂正面前壁右侧已建成圣保禄修院,所以必须歪曲迁就。

第一层:最上层为一个三角形山花,上有铜鸽象徵圣神,左右有日月星辰。顶部有一十字架。

第二层:正中为小耶稣,围以钉死其之刑具,往外由4枝混合式壁柱组成,柱间以天使浅浮雕点缀,柱两边有弧形山墙。

第三层:中央为圣母蒙召升天,天使奏乐欢庆,周围饰以牡丹和莫邪菊,象徵来自中国和葡国。此一层中央共有6枝混合式壁柱,两侧以方尖柱代替壁柱。各柱间均以浅浮雕装饰,左边是智慧之树及一只七头龙,其上有一圣母,侧有中文「圣母踏龙头」字样,而右边对称位置上则是生命之泉及一只西式帆船,上有海星圣母。在柱组外边是一顶呈弧状之扶壁,右边是一骷髅及中文字「念死者无为罪」;左边则是一魔鬼浮雕,中文则是「鬼是诱人为恶」,此层最外侧两块墙身是由两条带有圆顶之方尖柱,左面墙身再现鸽子,下有一开启的门;而右面为被箭所穿之王冠,下方门闭锁,意即信仰而非权势才是天国之道。而墙侧则设有中国舞狮造型的开大口之狮子;作滴水之用。

第四层:由10支科林斯柱式及3个窗口组成,窗楣上有均有七朵玫瑰花浮雕装饰,中间窗口侧两柱间以棕榈树装饰,侧窗洞两边柱间对称设有壁龕,供奉4位铜制耶稣会圣人,这些铜像是澳门早年制炮工厂的出品。

第五层:牌坊最下层有3个入口并有10枝爱奥尼柱式支撑及装饰墙面,正门两侧各3枝,而侧门一边各2枝;正门上写有拉丁语「MATER DEI」(意思为天主之母)。侧门门楣上有耶稣会会徽「IHS」的浮雕图案。

20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