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66

熊吃吃哒掌门猫
首页 > 英语培训 > 摆渡人读后感英文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gracesea123

已采纳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书,叫做《摆渡人》我我读这本书是因为书中的内容简介很有趣和有意义。这本书的作者是克莱儿。麦克福尔他是一个美国人,而且这一本书是从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非常短,结构也很简单,但是有一个哲学的感觉。写的是从一个女孩的第一人称的观点和角度,那个女孩死了而且她是试图穿越未知的土地去天堂,在摆渡人的帮助下她成功到达,但那女孩在天堂不开心因为她爱那个摆渡人所以她离开了天堂去找到她的爱人。

心绪到现在还悸动不定,好像自己和书中的迪伦、崔斯坦一起穿越每一座山,一起被恶魔追杀,一起到达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伦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诚,快到达边界时,决定在一起,却因现实而不得分开,本以为故事在这里就遗憾的戛然而止了,却不曾想到勇敢的迪伦因为爱,重新踏上恐怖之及的返回之路,寻找崔斯坦。每当迪伦到达一个小屋,我心里都默默的劝阻迪伦就在这个安全屋等待崔斯坦吧,前面太危险了,崔斯坦肯定会过来的,可是迪伦每次都无畏的往下一个安全屋赶,去找寻崔斯坦,这让我既害怕又特别期望崔斯坦赶紧出现,激动的是迪伦和崔斯坦终于相遇了,也一起跨越了所有的障碍,返回人间,在一起。当看到最后,“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的那种感动与幸福,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幸与不幸,我们依然双手紧握,不曾松开,还好,你一直都在我目所能及之处,这已足够。

看过了很多本书了,这是第一次特别强烈的想写书评吧,《摆渡人》是一本非常棒的书,看完之后,你会思考很多,反观自己,说是勇敢,但是我知道我从来没有勇敢过,说会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但是每次到半路我都会恐惧的返回,找各种借口返回,忘记初衷,我知道,这以后我想成为叫迪伦的这个女孩,为喜欢的人与事,勇敢的走到终点。我要大圆满。

我非常喜欢这一本书,当我在阅读时我放不下这本书因为真是太好看了。我也喜欢这书的神秘感,让我一心只想书中会发生什么事。

经朋友介绍买下的这本书,名字听上去像本名着,网上介绍的也挺牛逼,看了后不能说不好看吧,因为自己也是在短短几天之内就看完这本小说,并且在火车上那么嘈杂的场所也看了本书的60%,可能我该为自己现在的阅读状态高兴吧。

一开始决定看一些小说也是出于培养自己的看书习惯,从《追风筝的人》到这本《摆渡人》,可能两者的.差距太远,以至于刚开始看《摆渡人》的时候,我以为是特别俗套的言情小说,冷酷的男一,爱耍宝又显得有点弱智的女一,都想放弃阅读的一本小说,但是,火车上的无聊让我重新拿起了这本小说,看到最后,我为自己的没有放弃感到庆幸,不是为遇见这本小说,为最后女主的选择。

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在求稳,不想改变,等待着时间给我们答案,然而迪伦穿过荒原,她就摆脱了那些一直纠缠她的恶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了——她“回家”了,这是被摆渡人的终极目标,然而她爱上了她的摆渡人,走过分界线她便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愿过着那样没有希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选择了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曾经无比害怕也无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说的时候我一直受一种思想束缚着——那个统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boss该出来阻拦了吧。可能吧,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看完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待。然而其实自己是有梦想的,只是没有勇气再回到那个“可怕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崔斯坦。

《摆渡人》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的一本畅销小说。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独自踏上一列火车去寻找自己的生父,不料遭遇一场火车事故,当她爬出火车残骸时,却发现世界已经变成一片荒原,她以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她却是唯一的逝世者。

走出火车残骸的仅仅是她的灵魂而已。

在一片荒原的世界里,迪伦见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他带领着她,保护着她,穿越茫茫荒原,护送她的灵魂到达应该去的地方。

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被摆渡的灵魂,在知道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后,迪伦没有颓废和消沉,而是淡定的接受了死亡的事实,她在崔斯坦的引领下,与如影随形的恶魔们勇敢抗争,从最开始的依靠,信赖,慢慢变成了纯洁的爱恋。

被摆渡的灵魂爱上了灵魂摆渡人!

可是这份爱注定不被允许,迪伦有自己的归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当迪伦跨越摆渡的终点边界线时,却没有看到答应与她一起离开的崔斯坦,痛苦欲绝的迪伦最终决定冒险尝试任何灵魂都没有做过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寻找自己的灵魂摆渡人,自己的爱人。

又是一条充满未知和艰险的路,为了爱,迪伦选择了一场可能让自己灵魂灰飞烟灭的豪赌,尽管前途未卜,可她依然步履坚定。

上天还是眷顾了这对有情人,在茫茫荒原,迪伦找到了朝思暮想的崔斯坦,她极力劝说崔斯坦跟随自己回到另一个世界,一个属于她的世界,尽管这是一件从未有过的事情,尽管一切都充满未知和风险,一切都有悖常理,但崔斯坦愿意冒险尝试,只因他曾答应过迪伦绝不会失去她,一定要保护她!

这一次,迪伦成了崔斯坦的摆渡人,带领着他义无反顾地找到了自己身故的那列火车,去寻找自己的身体。为了不再一次失去崔斯坦,迪伦在进入火车残骸后就紧紧抓着崔斯坦的手,可行走在错乱不堪,漆黑一片的车厢时,不慎摔倒的迪伦还是丢开了崔斯坦的手,再次醒来的迪伦如愿地回到了人间,满心却是失去崔斯坦的痛苦,她为丢开崔斯坦的手而懊悔不已,却看见向自己走来的崔斯坦对着她说:原来你在这里。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因为迪伦的需要,所以崔斯坦一直存在和陪伴,陪伴她的灵魂,陪伴她的人,用陪伴守护她一生。

迪伦是幸运的,因为她有崔斯坦,摆渡了她的灵魂,摆渡了她的人生。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用不变的承诺,勇往直前的行动,摆渡你的灵魂,陪你抵达幸福的彼岸。

摆渡人读后感英文

109 评论(13)

梁朝伟可爱

《摆渡人》作者克莱儿·麦克福尔是英国苏格兰地区格拉斯哥附近一个小镇的中学英语教师。 《摆渡人》是她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她的作品往往以出其不意的情节架构和感人至深的真情,贯穿着人生思索和人性独白,《摆渡人》亦是如此。

克莱儿用细腻、唯美,颇具张力的文笔,真挚动人的情感,充满画面感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世界一片狼藉——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转学离开了她。这一切都让她感到无比痛苦。她独自踏上一列火车去寻找久未谋面的生父,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其实她是唯一的逝世者,走出火车残骸的是她的灵魂而已。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有个男孩的身影,这个男孩便是崔斯坦,他带着她离开了事故现场。但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故事,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惊心动魄地展开……

迪伦原本是一个脆弱、恐惧、无助的小女孩,离开事故现场,她遇到了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在崔斯坦的引领帮助下,她一次次摆脱恶魔的追赶,成功的穿越了险象迭生的荒原。在穿越荒原的过程中她爱上了这个摆渡人,当她穿过那堵墙,她到家了,但答应爱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却消失不见了,就这样一面墙把她和崔斯坦分隔两地……但是此时的她内心已变得强大起来,她没有失去对爱的希望,因为崔斯坦紧握她的内心,给她的灵魂注入了一种力量。她用尽所有力气来摧毁这堵墙,让自己能重新回去。她成功了,她用尽一切办法冒着被恶魔吃掉的危险回到了荒原,她真的找到了崔斯坦,这一次迪伦用她的执着,打动了崔斯坦……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很多时候,我们会像迪伦一样,当有人看穿自己内心之时,我们也会感觉又羞又恼,但在良师益友的引领下,我们又渐渐学会了勇敢。阴暗也好,积极也罢,只要心勇敢了,一切困难便不再艰难。可现实是人生的荒原不止一处、不仅一时,一个个人生渡口,不可能永远都有为我们摆渡的先知和导师,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摆渡人,但是我们又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不该也不能依赖摆渡人,我们更应该依靠自己,只有自己的内心强大了,才能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跨过重重障碍,穿越片片荒原,去迎接属于自己的幸福花开!

崔斯坦也很幸运,在遇到迪伦之前,他过着周而复始,永无休止的摆渡着他人的灵魂,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本来面目,不知道自己的存在状态,而遇到迪伦之后,他发现自己的样貌停留在了17岁,停留在那个叫崔斯坦的男孩身上,他的年龄、名字和相貌都不再改变;他习惯了自己麻木冷漠的摆渡使命,他不敢打破现状,不敢去尝试生命的另一种状态,但是这一次,他爱上了迪伦,尽管他有些犹豫有些忐忑,最终他还是被迪伦的勇敢执着所感染,他选择了追随——穿过长长的黑暗的隧道,他用行动去接近迪伦,拥抱自己的感情,他变回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的人”。从这一方面来讲,迪伦也是崔斯坦的灵魂摆渡人。是迪伦给了他冲破禁锢的力量。

其实,很多时候禁锢我们的从来都不是有形的枷锁,而是我们内心的怯懦,以及对未知世界的恐惧与担忧。崔斯坦如此,我们亦然。信念决定人生,我们只有放下畏惧,才能抵达甚至改变美好的彼岸。真正的救赎,来自心灵的自我成长与非凡的勇气。

“她说:嗨,原来你在这里。他说:我在这里。”“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因为彼此需要,所以在经历了一次次磨难之后,他们收获了这样一个结局,这结局着实让我兴奋,其实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当我们跨越一个个障碍,穿越人生的荒原,便会发现希望与爱和阳光一直都在!

“当我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进入再次的轮回,你又愿意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很多时候我们不愿去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会潜意识地认为,死亡离我们很远,但人生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假如我们离开这个世界,会不会还有另外一个世界,可以弥补我们今生的遗憾?答案当然是不会!所以面对人生,我们应该如迪伦一样——勇敢一点,不留遗憾!如崔斯坦一样——放下包袱,冲破禁锢!

迪伦和崔斯坦的故事就这么结束了……但它所饱含的真实的人生况味不该随之消逝。对于生存、死亡与爱的思考不该结束。“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暖阳,静谧如水。你用什么样的心情去看待荒原,荒原便会回报给你加倍的体验。 ”所以,当我们面对未来迷茫之时,自己摆渡一下自己吧,相信只要我们直面内心,不惧艰难,我们也会在不同的'境遇中,遇到更精彩的自己!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作者从少男少女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感,细腻道出所有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终极幸福的向往。巧妙、惊人的情节交错,让这部小说别具一格,值得瞩目。

好久没有读到能让我感动的书了,就是在不经意的一瞬间,被迪伦在发现自己真实的状态之后,心微微颤了一下。

每次惊险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后,也都是有温情,有坚韧,有希望的。很少人能时时感觉到,身边的一切有多不堪一击。当生命都逝去之后,生前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没有任何意义了。当然这不是因为我对生命悲观,相反的,某种程度上来说,读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灵魂超脱。

虽然故事的主角是少年少女,全书的基调是奇遇、魔幻,但我想说的是,我很担心它会因为体例和故事背景被真正适合它的更多读者忽视。初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没想到自己会那么快读完它,看到“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这句话,会不自觉想象这是一个让人唏嘘不已,感天动地的故事,所以一开始还是带着些顾虑和好奇的。

崔斯坦为了超度魂灵,随时准备变成那些亡灵在最后一次许愿中想要得到的陪伴者的样子。但为了爱情,他可以把这件事情变成永恒。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流于平淡、庸俗的,但是往往惊喜和转机也因为庸俗、平淡而倍加可贵。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想到,爱是不应该被被动对待的,追寻幸福的最诱人之处就是追寻的过程。

因为它应该是不经意间的火花,是看不见的幸福终点。迪伦看似到了生命终点也没找到的东西,竟然就在她离开人世的一瞬间出现了。虽然这是作者很巧妙的夸张描写手法,但是其中的含义却是跃然纸上的。

如果每个人都认为等待就会得到幸福,安静走路转角就会遇上爱,那么也就不可能有轰轰烈烈和刻骨铭心了,所有的爱都只是为了爱而爱了,那多可悲。

合上书本后脑海中仍有不时闪现的各种人物。有魅力的文字是有灵魂的,但也是朴实、深刻的,它能让一个故事变成能赋予想象力以生命的载体,能让人无论经历多少起伏,看到多少冷暖,都能在喧嚣落幕、曲终人散时心中浮现感动。

一本书一个世界,第一次阅读《摆渡人》这本书是在上学期末,今天我又重拿起这本书,依然被里面的精彩情节深深的吸引。这本书是英国作家克莱尔.麦克福尔所著,书的封面上这样写着: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书中讲述了15岁的迪伦,在一团糟的氛围中,满怀期待的去见素未谋面的爸爸,然而,火车出了事故,迪伦死了,灵魂的引路人崔斯坦带着迪伦,确切的说,是迪伦的灵魂,行走在荒原,最终又返回了生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物就只有迪伦和崔斯坦,在这长达十几天的荒原之路上也只有他们两人相伴。书里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心像投射出来的荒原,或风景清丽,或障烟重重,有悬崖峭壁的起伏,也有深不可测的黑水。最最不忍放下书本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投射的荒原下,到底还隐藏着些什么。哪怕是你心底里最深的期翼,你都不一定会明了,那到底是什么。

当每个人不清楚自我状况的时候,都是被引领的,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是在哪里的时候,都只能被动而无奈的接受被引领。所幸,迪伦有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她要带着崔斯坦一起回到生界,最终她成功了。

35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