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ngQueenie
初中英语语法课教案设计
一、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语法内容的异同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在内容上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在语法知识上也有所改变,增加了间接引语这一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要对教材的语法知识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准确把握语法重点和难点,找到最合适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英语语法学习兴趣,使学生扎实掌握英语语法。
二、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与人教版教材语法的具体差异
(一)牛津版教材更强调现在时语法
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出现的先后顺序有所调整,而且没有“过去将来时”这一语法点。这一顺序的调整不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较大影响,“过去将来时”可以在学生学习“过去完成时”时提出。“现在进行时”与“一般现在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区分助动词形式:do/does/is/are;区分动词形式:read/reads/reading。
(二)牛津版教材被动语态出现较早
被动语态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学生比较难以理解,例如学生对“English is spoken by lots of people in the world.”这句话的理解就容易产生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使学生回顾过去学过的几种基本时态,通过基本时态反过来理解被动语态,这样就可以起到融汇贯通的作用。
(三)牛津版教材新增间接引语语法
间接引语是牛津版英语教材中新增的内容,学生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学生在学习时就会产生障碍,不容易理解。“He asked me if I had any paper.”这句话是如何体现间接引语的语法特征的以及如何将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抓住宾语从句作为间接引语的教学重点。从宾语从句入手,讲解间接引语的语法特点和直接引语转化为间接引语的方法,深入浅出,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间接引语的语法特点,及时掌握间接引语的转换方式,提升学生英语语法的基础水平。
三、语法课教案设计措施
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教案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合格的教案能最大程度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接受新知识。
(一) 教案要有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差异,这样就可以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教学进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制定有层次性的学习目标,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提问环节,使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能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法教学质量。二是要针对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各类语法的重难点,将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如在讲间接引语时要着重讲解宾语从句的语法特点。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成绩。
(二)教案要有创新性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调动自身的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对学生心理进行深入解读。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较强,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些特点。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进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案中最好设计小组竞技教学活动内容,打破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案中还要注意提问的技巧,提问要注重知识点的.迁移,促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例如在提问被动语态的特点时,学生可能不太了解,这时教师就要先提问学生学过的基本语态的特点,从基本语态的特点反过来推敲被动语态的特点,使学生真正掌握被动语态的特征。
(三)教案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和各种教学难题,教师在课后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将反思的结果和改进方法详细记录在教案上,并对教案中的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完善,使学生能更容易地接受新的语法知识。
总之,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始终遵循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只有将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妮子125940
高中英语语法说课稿模板
一、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1. 复习连系动词的功能(Review what a linking verb’s function is in a sentence.)
2. 了解连系动词的种类(Remember what verbs can be used as linking verbs.)
3. 掌握表语的种类(Summarize what words or phrases can be used as the predicative.)
二、教学重、难点(Teaching 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
将所学的规则运用于实践,解决一些具体问题(Apply the rules learnt to complete some written tasks.)
三、教学设想(Teaching design:)
让学生学会通过练习,自己归纳、总结连系动词的规则(Instruct students themselves to summarize the rules of linking verbs and get them involved in all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四、教学步骤(Teaching procedures:)
1. 导入(Step 1: Leading-in)
Present a short video to get students’ attention on the general idea of linking verbs.
2. 练习与归纳(Step 2: Explanation and practice:)
(1). Introduce the definition of a linking verb.
(2). Get to know the classification of linking verbs.
(3). Remind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some possible mistakes while using linking verbs.
(4). Compare three groups of linking verbs similar in meaning or usage.
(5). Summarize the words or phrases acting as the predicative.
3. 活动(Step 3: Oral practice)
(1). Do the exercises on the paper.
(2). Discuss with your partners about the model tests held last weekend. Please tell us your feelings about them, trying to use as many linking verbs as you can.
4. 难点解析(Step 4: Aualysis of difficult poiats)
5.巩固(Step 5: Revision and Consolidation)
Ask one student to summarize the rules of linking verbs
6. 布置家庭作业(Step 6: Homework)
(1). Go over the rules of linking verbs.
(2). Finish the grammar exercise on the newspaper.
说 课
这是一节语法课,主要复习、归纳连系动词的用法,并将所学规则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关连系动词的用法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有所了解,不能算是新授内容。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教学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 Review what a linking verb’s function is in a sentence. 2. Remember what verbs can be used as linking verbs. 3. Summarize what words or phrases can be used as the predicative. )写在黑板上,请同学集体朗读。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和要达到的目标。
2. 引出有关连系动词的两个问题(1.What’s a linking verb? 2. How many types of linking verbs are there in English?),然后让学生欣赏一段视频。目的是让学生对连系动词有一个总体印象,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视频中涉及连系动词的`定义、功能、种类以及使用连系动词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3. 让学生回答那两个问题。通过例句进一步解释连系动词的定义和功能。
4. 用PPT给出一项用连系动词完成句子的练习(共6句)。 请学生补全句子后,比较、归纳出三类连系动词。
5. 进行口头造句练习。将学生按座位分成三大组,每6个学生为一小组进行讨论。用所学连系动词造句,主题为他们上周模考的感受。从每一大组中选一个学生上黑板写出本组学生造句时所用的连系动词,最后选出最佳的一组。
6. 核对学案上的单选题答案,对错题进行分析、讲解。
7. 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一些共性错误设计了一项单句改错题,学生完成后归纳出五条在使用连系动词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8. 完成学案中的填空题。然后,让学生通过连线的方式,对三组容易混淆的连系动词进行辨析。同时掌握由appear, look, seem所构成的几个常用句型。
9. 通过例句小结表语的句法功能以及可以作表语的词或短语。
10. 让一个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家庭作业。
虽然完成了本节的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但从学生的练习反馈结果看,还有一些学生没能将所学规则有效地用于解决具体的题目中。所以在今后的语法教学中,不能指望学生记住了语法规则就能解决问题,更多地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熟悉语法规则。另外,从这次的上课中进一步体会到在多媒体的运用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今后还要更多地亲身实践。
奥迪风度
上好英语语法课,不但要求教学方案做得好,更重要的是会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怎么上好英语语法课,供大家参阅!
语法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很难很枯燥,很复杂的,因此学生一般都害怕,讨厌,以致抗拒语法。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多教师局限于传统英语语法教学,传统的语法教学一般采用满堂灌的模式,教师一味地讲理论、讲规则,学生机械地背诵、记忆,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及精力都用于对语法知识的讲解、传授上。把原本可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材料较生硬地灌输给学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状态。一堂课下来,既没有高潮也没有低谷,枯燥无味,老师和学生都累得够呛,实际效用无从得知。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学要注重交际,突出语篇,利用语境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培养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把语法与语境结合起来,在语境中传授语法知识,使语法具有魅力,使语境充满生命,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那么怎样才能改变以前的语法教学模式顺应新课标要求,上好语法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把语法学好呢?经过在实践中的尝试,我总结出以下做法。
1、我们知道中国学生没有像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那样习得英语的环境,他们不可能在平时、在课外获得充分足够的英语语言刺激并内化其语言规则,很难靠单纯模仿去自然习得英语。因此,设计真实的语法情境,让学生在运用、交际的交互式中学习语法,可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利用真实的环境或设计模拟的情境进行语法教学,使语法教学更趋形象化、直观化、真实化和趣味化。情景活动中的学习降低了语法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可以避免学习语法的枯燥性,使他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教授语法的时候,给学生创设学习语法的语境,让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去自然习得语法,尽可能找些学生感兴趣的视频,音频,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能使用。例如,我们可以用一些总统的演讲视频,尤其是奥巴马的,特别有说服力,有教育意义,而且语法运用也很好。我们也可以下载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人物的视频,像Steve Jobs的,我们将这些运用到教学中,学生既感兴趣,同时也学到了语法。极大地拓宽了教学空间,增加了信息容量。
2、以适合学生特点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对待每个学生,才能使学生的身心自由地发展,创造性的成长。把某些语法教学转化为交际活动,具体设计有:
(1)利用教授英文歌曲来教语法
学生一般对英文歌曲都很感兴趣,下载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通过填补英文歌中的 missing words,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利用歌曲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创造意境让学生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进行游戏式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这在外教教学中也经常采用。在这样的操练活动中,学生既锻炼了思维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同时使语法教学既轻松又有效。这种游戏竞争激趣的教学方式只所以深得师生的厚爱,因为它既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性的语言环境,又能为学习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使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
(3)表演、对话式教学
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表演和情景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信息的使用和接受能力,这样也可以扩大他们对知识的输出。
(4)视听法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与影像呈现语言情景或话题,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结构进行表达和交际。
4、通过小组竞赛方式实现激励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互相竞争,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语言、体态等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发展创新,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减少教学的强制性,留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进行以自主活动为基础的主动探索型学习,靠自身的努力不断发现和获取新的知识并将其创造性地运用。练习由静态设置成为动态,不仅充实了教材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贯穿起来,
让学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愉快,促使学生主动去运用,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异彩纷呈。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发现者和使用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应充当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一步步完成学习的任务。语法教学也应重视发展性评价,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应及时给予肯定,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评价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评价手段在课堂上的介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找到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逐步形成。
总而言之,面对新的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我们要“优化”英语语法教学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死抠语法进行满堂灌的语法教学模式。与学习英语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样,语法学习也没有统一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借鉴他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最符合自己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语法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很难很枯燥,很复杂的,因此学生一般都害怕,讨厌,以致抗拒语法。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很多教师局限于传统英语语法教学,传统的语法教学一般采用满堂灌的模式,教师一味地讲理论、讲规则,学生机械地背诵、记忆,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及精力都用于对语法知识的讲解、传授上。那么怎样才能改变以前的语法教学模式顺应新课标要求,上好语法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把语法学好呢?我觉得有以下方法:
(1)利用英文歌曲来教语法
学生一般对英文歌曲都很感兴趣,下载一些通俗易懂的英文歌曲,通过填补英文歌中的 missing words,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利用歌曲优美的画面和动听的旋律,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创造意境让学生在比较放松的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进行游戏式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各种不同形式的游戏,学生学习过程中既锻炼了思维能力与快速反应能力,又加深了对所学语法现象的理解,同时使语法教学既轻松又有效。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脑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使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
(3)表演、对话式教学
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表演和情景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信息的使用和接受能力,这样也可以扩大他们对知识的输出。
(4)视听法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图片与影像呈现语言情景或话题,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结构进行表达和交际。
(5)通过小组竞赛方式实现激励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若干个
小组,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互相竞争,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语言、体态等给学生尽可能多的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发展创新,体验成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进行以自主活动为基础的主动探索型学习。练习由静态设置成为动态,不仅充实了教材内容,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把知识的训练、技能的培养、智能的开发与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贯穿起来,让学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从而使学生从中体验学习的愉快。
总而言之,面对新的教材和新课程标准,我们要“优化”英语语法教学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死抠语法进行满堂灌的语法教学模式。与学习英语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一样,语法学习也没有统一的学习方法。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借鉴他人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探索最符合自己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一、简介几种主要外语教学法及其语法教学观
1、语法翻译法(Grammar-Translation Method/The Classical Method) 语法翻译法是十八世纪创建的,直至十九世纪80年代之前的外语教学,它独领风骚。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
2、直接法(Direct Method)
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3、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 Oral Approach)
听说法产生于第二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美国。强调模仿、强记固定短语并大量重复,极其重视语音的正确,尤其强调语调训练,“There is little or no grammatical explanation: Grammar is taught by inductive analogy(归纳类推) rather than deductive(演绎的) explanation.” 广泛利用对比法、在对比分析母语与外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的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但听说法过分重视机械性训练,忽视语言规则的指导作用,过分重视语言的结构形式,忽视语言内容和意义,存在流于“造作”的语言倾向。
4、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又叫情景(Situational Method)
视听法于20世纪五十年代首创于法国,它是以幻灯的视觉感受和录音的听觉感受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法,是在直接法和听说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张听说训练必须同一定情景结合,在某一情景基础上进行。视听法的缺点是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过分强调整体结构,忽视语言分析、讲解和训练。
5、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
全身反应法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 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语言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强调听力理解领先。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主张以句子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6、认知法(cognitive Method)也称认识符号学习理论(cognitive-code learning theory)
认知法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首先提出的。它是语法翻译的现代形式,它是要求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学生的智力,重视语言规则的认识作用,主张全面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或学习理论。企图用认知--符号学习理论代替听说法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反对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的机械操作练习。它主张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从学习外语一开始就同时进行训练,允许使用本族语和翻译的手段。
7、功能法(The Functional Approach)又被称为交际法(The
Communication Approach)、意念法(The Notional Approach)和语义—意念法(The Semantic Notional Approach)
功能法产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西欧共同体国家,中心是英国,功能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体系。它主张外语教学不要象语法翻译那样,以语法为纲,也不要象视听法那样以结构为纲,而应以语言的表意功能为纲,针对学生今后使用外语的需要选择教学内容。通过接触、模仿范例练习和自由表达思想三个步骤来组织教学。
8、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Approach)
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这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该理论认为:掌握语言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和其它的教学法并不排斥。其优点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从以上所列出的教学法流派的主要特点我们不难发现:自传统语法翻译法被取代主导地位以来,其他的教学法都针对传统的语法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要或淡化处理语法,如直接法、全身反应法、听说法、视听法;另一种观点提倡用演绎法讲授语法,如认知法;还有一类就是反对过于重视语法教学,如功能法、任务型法。
二、几种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语法教学模式
中学语法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不同的教学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1、单元常规教学模式
“观察——发现——讨论——归纳——巩固——运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应每遇到一个新的语法项目都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和操练,而应根据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每单元花费一定时问,采用“观察——发现——归纳”的方法,专项突破该单元的重点语法项目。
2、语法专项复习模式
“集中呈现——对比分析——专项梳理——巩固运用”
进行期中或期末或一学段复习时,教师可以集中所涉及的语法内容,通过对比和归纳,引导学生梳理语法规则,并加以巩固和运用
同时,注意设计语法练习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在语篇中完成,避免学生死扣语法规则、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
总之,语法教学不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所以,我们应该始终倡导学生探究--发现式和自主式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坚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他们在适当的语境中感受语言规则的存在,再通过对语法规则的观察、发现、了解、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学会利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去完成一些具体事情,最终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