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狸露宝1234
异化一词的法文是“aliéner”(动词)和“aliénation”(名词),其本义是“转让”或“出卖”。从词义上来说,异化是指同类事物演变成不同类的事物。从哲学上来说,异化是指将自己拥有的东西转化成同自己对立的东西。 近代法国的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最早在政治意义上使用“aliéner”一词。 把异化一词加以泛化的,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三个著名的哲学家,即主观唯心主义的费希特、客观唯心主义的黑格尔和机械唯物论的费尔巴哈。 在费希特看来,自然界和人类的历史都是“纯粹自我”的创造,整个大千世界就是“自我—非我”的一个异化过程。 黑格尔则认为,异化不仅是精神理念的表现形式,而且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推动力量。 费尔巴哈认为,人把自己的力量,即思维、意志、情感的力量赋予了上帝,因此,上帝不过是人的本质(自然本性)的异化。而人把自然本性交给了上帝,人就丧失了人性,这就是人的异化。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继承费希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异化论的基础上对异化理论所作的新突破。它主要是指劳动异化,指“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其中“劳动的产品”不仅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还可以指精神生产和社会制度等由人所创造出来的无形但却对人类起操纵作用的产品。所以马克思的“异化”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关系——建立在人及其活动产物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人的劳动的产物,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变成了与自身相异的东西。 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也提出并丰富了异化理论。其中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文中,进一步展开了对劳动异化的分析,从物化概念引申出异化概念。他指出,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异于人的自律来控制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
腊肉炒豆丝
归化:
(1) 归服而受其教化
(2)旧时指甲国人民加入乙国国籍,归顺,服从
异化: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
详细解释:
归化
(1).归顺,归附。《汉书·匈奴传下》:“而 匈奴 内乱,五单于争立,日逐 呼韩邪 携国归化,扶伏称臣。”《晋书·武帝纪》:“﹝ 咸宁 五年﹞三月, 匈奴 都督 拔奕虚 帅部落归化。”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自四年至九年,蛮悉改流, 苗 亦归化。”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这些久已归化的‘夷狄’,近来总是‘哗啦哗啦’,原因是都有些怨了。”
(2).同化。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日本 定法,夙有蕃别, 欧 美 近制,亦许归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二》:“还是翻译《死魂灵》的事情……动笔之前,就先得解决一个问题:竭力使它归化,还是尽量保存洋气呢?”
(3).旧谓甲国人入乙国籍。
异化
哲学上指:主体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分裂出自己的对立面,变为了外在的异己的力量。
语音学上指:连发几个相似或相同的音,其中一个变得和其他的音不相似或不相同。
爱家酒店
归化(domestication)是指遵守目标语言文化当前的主流价值观,公然对原文采用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出版潮流和政治需求(Venuti,2001:240)〔1〕;或指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transparent, fluent style),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的陌生感(strangeness)的翻译策略(Shuttleworth&Cowie,1997:43-44)〔2〕。主张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归化派”提出译文不仅要克服语言的障碍,还要克服文化的障碍,而译者的责任之一就是避免文化冲突。同时,译者也是“传播者”,他不应对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提出过高的要求,而应尽可能的是源语文本所反映的世界接近目的语文化读者的世界,从而达到源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文化对等”。 异化(foreignization)是指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1〕;或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foreignness),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Shuttleworth&Cowie,1997:59)〔2〕。主张在译文中保留源语文化的“异化派”提出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文化间的交流,源语文化将会丰富目的语文化和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读者的阅读目的也包括想了解异国文化,译者应相信读者的智力和想象力能理解异国文化的特异之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