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宇盛
英文广播部1944年8月,新华社英文广播部在延安成立,9月1日新华社英文文字广播正式开播,定向美国旧金山,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机构第一次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向国外播发英文新闻。
1944年,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新形势,更好地对外介绍中国解放区的真实情况,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和主张,促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中共中央指示新华社创建英文文字广播。
在英国友人林迈可的帮助下,军委三局的同志经过多次研究和试验,进行了发报设备改装和架设天线等工作。9月1日,在经过20多天的试播后,新华社英文文字广播正式开播。
英文广播部的工作
在此之前新华社专门成立了英文广播部,负责对外英文文字广播稿的编辑工作。英播部主任由当时新华社副社长吴文焘兼任,编辑人员包括沈建图和陈庶,国际友人林迈可担任顾问。
英文广播部的办公室设在延安清凉山的一个窑洞里,每天一早,沈建图等同志就到这里翻看《解放日报》,把认为适合对外发的新闻圈下来,然后着手编译。
下午4时,通讯员骑马从军委三局来,把稿子取走,在一两个小时内用莫尔斯电码发出。在新华社英文广播创建初期,每天广播两次,每次一个半小时至两个小时,共合打字纸5-8页,约相当于中文1800-3000字左右。
我有歼击机
英文文字广播正式开播。
1944年8月,新华社英文广播部在延安成立,9月1日新华社英文文字广播正式开播,定向美国旧金山,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机构第一次使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向国外播发英文新闻。
新华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地区还设有支社。新华社在海内外有23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一支4000多人的记者队伍,新闻信息采编网络遍布全球,每天24小时不间断用中、英、法、西、俄、阿、葡、日、意大利、泰、印尼、乌尔都语等12种文字,向世界各类用户提供全媒体新闻产品。
扩展资料
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在江西瑞金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
1934年10月,红中社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7年1月,为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的决定,红中社在延安更名为新华通讯社。
1940年12月30日,新华社创办了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
1944年9月1日,新华社开办了对国外英语广播。
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新华社在华北、晋绥、晋察冀、山东、华中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相继成立分社。当时,由于敌人的分割封锁,新华社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对外发布新闻的唯一渠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华通讯社
优质英语培训问答知识库